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心部

作者: 黄庭经的作者不详,一般认为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成书时间可能较早,属于道家修炼术与内丹学的核心经典之一。黄庭经对修行者如何达到“无为”的理想状态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黄庭经》是道家内丹术经典之一,书中讲述了如何通过修行、养生和精神修炼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它强调内气的调节和身体的自然调和,提倡通过调节呼吸、控制气血、冥想等方式来达到修炼长生的目标。书中的“黄庭”象征着人体的内在世界,传达了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旨在帮助修行者通过调整身体与精神的关系,进而达到身心和谐、气血畅通的理想状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心部-原文

心部之宫莲含华,

下有童子丹元家。

主适寒热荣卫和,

丹锦飞裳披玉罗。

金铃朱带坐婆娑,

调血理命身不枯。

外应口舌吐五华,

临绝呼之亦登苏,

久久行之飞太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心部-译文

心脏部位的宫殿里莲花绽放,下面居住着童子丹元家。

这个宫殿主管调节寒热,保持荣卫和谐,穿着五彩斑斓的丹锦衣服,披着玉罗。

他坐着时手中摇动金铃,腰间系着朱红色的带子,姿态婆娑。

他能够调和血液,理顺生命,使人身体不会枯萎。

对外应和时,他能吐露五种华丽的语言,当人临死时呼喊他,也能使人复苏。

如果长期坚持这样做,就能飞升到极高的天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心部-注解

心部之宫:指心脏所在的部位,古代医学中认为心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

莲含华:莲华即莲花,象征着纯洁和吉祥,‘含华’意为莲花含苞待放,比喻事物处于美好状态。

童子丹元家:童子指年轻的修行者,丹元家指修炼丹道的场所或修炼者。

主适寒热荣卫和:主适指心脏的功能,寒热荣卫和指调节体温和血液循环,保持身体健康。

丹锦飞裳披玉罗:丹锦指用丹砂颜料染成的华美织物,飞裳披玉罗形容穿着华丽。

金铃朱带:金铃指用金制成的铃铛,朱带指红色的腰带,此处可能指服饰或装饰品。

坐婆娑:婆娑形容姿态优美,此处可能指修行者的姿态。

调血理命:调血指调节血液,理命指调理生命,保持健康。

身不枯:身不枯意指身体不会衰老或枯萎,象征长寿。

外应口舌吐五华:外应指外部反应,口舌吐五华指通过口舌表达五行的精华,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代表宇宙间的基本元素。

临绝呼之亦登苏:临绝指面临绝境,呼之亦登苏意指在绝境中呼喊,也能得到生机。

久久行之飞太霞:久久行之指长期坚持修炼,飞太霞形容修炼有成,如同升入天空中的彩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心部-评注

心部之宫莲含华,下有童子丹元家。

此句描绘了心部之宫,象征着人体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莲含华’意指心部之宫如同含苞待放的莲花,充满了生机与和谐。‘童子丹元家’则比喻心部之宫是精神纯净的所在,是丹元(指道家修炼的精华)的家园。

主适寒热荣卫和,丹锦飞裳披玉罗。

此句强调了心部之宫对于人体生理平衡的重要性。‘主适寒热’说明心部之宫可以调节人体的温度,使之保持适宜的状态。‘荣卫和’指的是心部之宫可以调和荣气与卫气,保持人体气血的和谐。‘丹锦飞裳披玉罗’用华丽的服饰比喻心部之宫的神秘与尊贵。

金铃朱带坐婆娑,调血理命身不枯。

‘金铃朱带’描绘了心部之宫的神圣与庄严,‘坐婆娑’形容其庄重而优雅。心部之宫通过调节血液,维持生命的活力,‘调血理命’揭示了其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关键作用,‘身不枯’则寓意着人体因此得以健康长寿。

外应口舌吐五华,临绝呼之亦登苏。

此句说明了心部之宫对于人体外部表现的影响。‘外应口舌吐五华’指出心部之宫能够通过口舌表达,展现出五种美好的情感。‘临绝呼之亦登苏’则表明在生命垂危之际,心部之宫的力量可以使生命重新焕发活力。

久久行之飞太霞。

最后一句‘久久行之飞太霞’表达了长期修炼心部之宫可以达到极高的境界,如同飞升到天空中的彩霞,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境界。整个句子通过描绘心部之宫的神秘与神圣,传达了道家修炼的核心思想:通过心灵的修炼,达到身心的和谐与生命的升华。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心部》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771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