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黄庭经的作者不详,一般认为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成书时间可能较早,属于道家修炼术与内丹学的核心经典之一。黄庭经对修行者如何达到“无为”的理想状态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黄庭经》是道家内丹术经典之一,书中讲述了如何通过修行、养生和精神修炼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它强调内气的调节和身体的自然调和,提倡通过调节呼吸、控制气血、冥想等方式来达到修炼长生的目标。书中的“黄庭”象征着人体的内在世界,传达了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旨在帮助修行者通过调整身体与精神的关系,进而达到身心和谐、气血畅通的理想状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常念-原文
常念三房相通达,
洞得视见无内外。
存漱五牙不饥渴,
神华执巾六丁谒。
急守精室勿妄泄,
闭而宝之可长活。
起自形中初不阔,
三官近在易隐括。
虚无寂寂空中索,
使形如是不当污。
九室正虚神明舍,
存思百念视节庆。
六府修治勿令故,
行自翱翔入天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常念-译文
经常念诵三室相通,能够洞察到内外无别。
保持五气调和,不会感到饥饿和口渴。
神华拿着手巾,六丁神前来拜访。
紧急守护精气之室,不要随意泄露。
封闭起来,珍视它,可以长久地活着。
从形体的内在开始,不要过于扩展。
三官(天、地、人)就在附近,容易隐藏。
在虚无寂静的空中寻找,让形体保持这样的状态,不要被污染。
九室正中是神明的居所,保持思考,不要让百念纷飞。
六府(心、肝、脾、肺、肾、胆)要修治好,不要让它们陈旧。
行为自由自在,可以进入天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常念-注解
三房:指古代传说中的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分别掌管天、地、水三界的神灵。
相通达:指三者之间相互沟通,没有隔阂。
洞得视见:洞,透彻;得,获得;视见,看见。指能够透彻地看见。
无内外:指没有内外之分,即无所不包。
五牙:指五种灵牙,即口、鼻、舌、耳、眼,代表五种感官。
不饥渴:指通过修炼,可以消除饥饿和口渴的感觉。
神华:指精神的光华,即精神上的美好品质。
执巾:指拿着手巾,这里可能指修炼时的某种仪式或动作。
六丁:指古代传说中的六丁神,是道教中的神祇之一,常与天丁、地丁等并称,代表天地的力量。
谒:拜见,这里指通过修炼与神灵相会。
精室:指人的精神所在之处,即心灵深处。
勿妄泄:不要随意泄露,保持内心的清净。
闭而宝之:闭起来并珍视它,即保守内心的秘密。
可长活:可以长寿。
形中初不阔:指修炼时身体的状态,即身体不会感到狭隘。
三官:同上,指天官、地官、水官。
易隐括:容易隐藏和括持,即容易控制和掌握。
虚无寂寂:指一种空灵、寂静的状态。
空中索:在空中寻找,这里可能指修炼时的某种状态或方法。
使形如是不当污:使身体保持这种状态,不应该受到污染。
九室:指九个房间,这里可能指修炼时的九个阶段或层次。
正虚神明舍:指真正的空虚是神明的居所,即修炼达到的境界。
存思:集中思考,即通过思维来修炼。
百念:所有的念头,即所有的心思。
视节庆:观察节庆,可能指修炼时要顺应自然规律。
六府:指六种府藏,即心、肺、肝、脾、肾、胆,代表人体的六大器官。
修治:修养和治疗,即修炼和调养。
勿令故:不要让它们变得陈旧,即保持它们的活力。
行自翱翔:自由自在地飞翔,这里可能指修炼后能达到的自由境界。
入天路:进入天路,即达到天道的境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常念-评注
常念三房相通达,洞得视见无内外。
此句描述了一种超越物理空间的境界,‘三房’可能指的是身体的三层,即身体、精神和灵魂。‘相通达’意味着这三者之间能够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洞得视见无内外’则表达了一种超越视觉的洞察力,能够感知到事物的本质,不受外在形式的限制,体现了道家追求的‘道’的境界。
存漱五牙不饥渴,神华执巾六丁谒。
‘存漱五牙’中的‘五牙’可能指的是五官,‘存漱’则意味着保持五官的清醒和纯净。‘不饥渴’则象征着内在的满足和平静。‘神华执巾’中的‘神华’可能指的是精神的光辉,‘执巾’则可能是指携带某种象征性的物品。‘六丁’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灵,‘谒’则是拜访的意思。这句话整体上描绘了一种通过内在修炼和外在神灵的拜访来达到精神升华的过程。
急守精室勿妄泄,闭而宝之可长活。
‘精室’可能指的是人的精神或生命的核心。‘急守’意味着要紧密守护,‘勿妄泄’则是不允许精神或生命力的浪费。‘闭而宝之’表示将这种精神或生命力视为宝贵的财富,‘可长活’则是指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延长生命的活力。这句话强调了精神修养的重要性,以及保持精神纯净的必要性。
起自形中初不阔,三官近在易隐括。
‘起自形中初不阔’说明修炼的起点是在自身,而且这个起点并不遥远,‘三官’可能指的是天、地、人三官,‘易隐括’则意味着这些官职在修炼中容易被理解和把握。这句话强调了修炼的实践性和内在性。
虚无寂寂空中索,使形如是不当污。
‘虚无寂寂’描绘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宁静状态,‘空中索’可能指的是在精神世界中寻找答案。‘使形如是不当污’则表示通过修炼使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保持纯净,不被世俗的污染所侵蚀。
九室正虚神明舍,存思百念视节庆。
‘九室’可能指的是身体内部的九个部位,‘正虚’意味着这些部位要处于空虚的状态,以便神明(精神或灵魂)居住。‘存思百念’则是指集中精神,‘视节庆’可能是指以节日的庆典来象征精神上的庆祝。这句话强调了修炼中精神集中的重要性。
六府修治勿令故,行自翱翔入天路。
‘六府’可能指的是身体内部的六个器官或功能,‘修治’意味着要维护和提升这些功能。‘勿令故’是不让它们变得陈旧或退化。‘行自翱翔入天路’则是指通过修炼,人的精神可以自由地飞翔,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这句话总结了修炼的目的和过程,即通过身体和精神的修养,达到精神升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