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黄庭经的作者不详,一般认为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成书时间可能较早,属于道家修炼术与内丹学的核心经典之一。黄庭经对修行者如何达到“无为”的理想状态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黄庭经》是道家内丹术经典之一,书中讲述了如何通过修行、养生和精神修炼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它强调内气的调节和身体的自然调和,提倡通过调节呼吸、控制气血、冥想等方式来达到修炼长生的目标。书中的“黄庭”象征着人体的内在世界,传达了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旨在帮助修行者通过调整身体与精神的关系,进而达到身心和谐、气血畅通的理想状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口为-原文
口为玉池太和宫。
漱咽灵液灾不干。
体生光华气香兰,
却灭百邪玉炼颜。
审能修之登广寒。
昼夜不寐乃成真,
雷鸣电激神泯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口为-译文
口如同玉石般的池塘,太和宫的所在。漱口吞咽着灵验的液体,灾难不会降临。身体散发出光芒,气息中带有兰花的香气,能够消除百邪,如同玉石般炼化容颜。如果能够修炼它,就能登上广寒宫。日夜不眠,就能修成正果,雷鸣电闪,神明消失,进入无我的境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口为-注解
口为玉池:指口腔,比喻为纯净如玉的池塘,在道教和养生文化中,口腔被看作是人体的重要部位,与内在的精气神有关。
太和宫:古代道教宫观的一种,太和指的是天地间的和谐之气,宫指供奉神灵的处所,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道教修行的地方。
漱咽灵液:漱,指用口含水漱口;咽,指吞咽。灵液,指道家所说的灵气或精华。这里指的是用口水漱口并吞咽,以吸收天地精华。
灾不干:灾,指灾难;干,指干燥。这里的意思是通过漱咽灵液,可以避免灾难,保持身体干燥健康。
体生光华:指身体散发出光彩,常用来形容修炼有成或身体健康的状态。
气香兰:气,指气息;香兰,指香气如兰草。这里形容修炼者的气息清新如兰草之香。
却灭百邪:却,指消除;百邪,指各种邪恶的东西,如疾病、邪气等。这里指的是通过修炼可以消除各种邪恶。
玉炼颜:玉,指美玉,比喻美好;炼,指修炼;颜,指容颜。这里指的是通过修炼可以使容颜更加美丽。
审能修之:审,指确实;能,指能够;修之,指修炼。这里指的是确实能够通过修炼达到某种境界。
登广寒:广寒,指月宫,这里比喻达到极高的修炼境界。
昼夜不寐:昼夜,指白天和黑夜;不寐,指不睡觉。这里指的是日夜不停地修炼。
乃成真:乃,表示结果;成真,指修炼成功,达到真实不虚的境界。
雷鸣电激:形容雷电交加的景象,这里比喻修炼过程中经历的种种考验和变化。
神泯泯:神,指精神;泯泯,指消失。这里指的是修炼到一定程度,精神达到极高的境界,甚至与常人不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口为-评注
口为玉池太和宫。此句以口比作玉池,太和宫,寓意口腔如同一座圣洁的宫殿,象征着内在的和谐与纯净。在古代养生文化中,口腔被视为人体重要的养生部位,口为玉池的说法强调了口腔清洁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漱咽灵液灾不干。漱咽,即漱口和吞咽,灵液则指唾液,此处将唾液比喻为灵液,暗示唾液具有净化身体、驱除疾病的作用。灾不干,意指疾病无法侵入,体现了古代对唾液养生功效的认可。
体生光华气香兰。此句描绘了修炼者因养生得当而身体散发出光芒,气息如同兰花般香气袭人。光华和香兰都是美好的象征,用以形容修炼者身体和精神上的升华。
却灭百邪玉炼颜。却灭百邪,意味着修炼者能够抵御各种邪恶的侵袭,保持身心纯净。玉炼颜,则形容修炼者的容颜如同玉石般温润,展现出修炼者内外兼修的境界。
审能修之登广寒。审能,意为审视自己的能力,修之,指修炼。广寒,指月亮的别称,此处比喻修炼者达到的境界。此句鼓励人们审视自己,通过修炼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
昼夜不寐乃成真。昼夜不寐,形容修炼者勤奋不懈,不分昼夜地修炼。成真,指修炼有成,达到真正的境界。此句强调了修炼过程中的毅力和坚持。
雷鸣电激神泯泯。雷鸣电激,形象地描绘了修炼过程中可能经历的种种考验和挑战。神泯泯,意味着修炼者在这种考验中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此句体现了修炼者面对困难时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