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黄庭经的作者不详,一般认为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成书时间可能较早,属于道家修炼术与内丹学的核心经典之一。黄庭经对修行者如何达到“无为”的理想状态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黄庭经》是道家内丹术经典之一,书中讲述了如何通过修行、养生和精神修炼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它强调内气的调节和身体的自然调和,提倡通过调节呼吸、控制气血、冥想等方式来达到修炼长生的目标。书中的“黄庭”象征着人体的内在世界,传达了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旨在帮助修行者通过调整身体与精神的关系,进而达到身心和谐、气血畅通的理想状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上睹-原文
上睹三元如连珠,
落落明景照九隅。
五灵夜烛焕八区,
子存内皇与我游。
身披凤衣衔虎符,
一至不久升虚无。
方寸之中念深藏,
不方不圆闭牖窗。
三神还精老方壮,
魂魄内守不争竞。
神生腹中衔玉当,
灵注幽阙那得丧。
琳条万寻可荫仗,
三魂自宁帝书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上睹-译文
抬头仰望,三元星如同珍珠般连在一起,明亮的光景照耀着九个角落。
五灵之夜,如烛光般照亮八个区域,我内心中的皇与我一同游玩。
我身穿凤衣,嘴中含着虎符,一来到这里不久便升入了虚无之境。
在方寸之间,深藏的念头如同不方不圆的窗户。
三神返还精气,使我虽老却依然强壮,魂魄内在守护,不与他人争斗。
神灵在腹中,如同含着玉,灵气注入幽阙,怎能失去。
美丽的枝条可以遮蔽万丈阳光,三魂安宁,受帝命所保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上睹-注解
三元:指天、地、人三才,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宇宙万物的构成要素。
连珠:比喻事物紧密相连,如同珠子串联。
落落:形容景象壮观,光彩夺目。
明景:明亮的景象。
九隅:古代指四方和四隅,即东南西北及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角落。
五灵:指五行所代表的五种灵气,即金、木、水、火、土。
夜烛:夜晚燃烧的蜡烛,此处比喻五灵夜间的光辉。
焕:照耀,明亮。
八区:古代指八方,即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子:指子时,即夜晚11点到凌晨1点,是古代一天中的十二时辰之一。
内皇:指内部的神明或灵魂。
身披凤衣:指穿着华丽的衣服,凤衣通常指古代帝王的服饰。
衔虎符:指口中含着虎形的符咒,虎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威猛和权力。
升虚无:指升入虚无之境,即超脱尘世的境界。
方寸:指人的心,也比喻心机。
念深藏:心中的思念深藏不露。
不方不圆:形容事物既不方正也不圆滑,此处可能指某种神秘的象征或状态。
闭牖窗:关闭窗户,比喻隔绝外界,专心修炼。
三神:指人的三个灵魂或精神。
还精老方壮:返还精气,使身体强健,延年益寿。
魂魄内守:灵魂和魄在内守,即保持内心的宁静。
不争竞:不争斗,不竞争,保持平和的心态。
神生腹中:神明或精神生于腹中,可能指内在的修养。
衔玉:口中含着玉,玉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美德和高贵。
灵注幽阙:灵魂注入幽暗的空缺,可能指修炼过程中的某种境界。
那得丧:怎么能失去或丧失。
琳条:指美玉或珍稀的树木。
万寻:古代长度单位,一寻约合八尺,此处形容非常长。
可荫仗:可以提供庇护或遮蔽。
三魂:指人的三个灵魂。
自宁:自然安宁。
帝书命:天帝的命令或旨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上睹-评注
上睹三元如连珠,落落明景照九隅。
此句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景象,‘三元’指的是道教中的天、地、人三才,象征着宇宙间的和谐与秩序。‘如连珠’则将三才比作珍珠串联,形象地展现了其连贯而精致的结构。‘落落’二字,形容景象明亮而不失庄重,‘明景照九隅’则进一步强调了光明普照,无远弗届的意境,反映了道教追求的宇宙观和世界观。
五灵夜烛焕八区,子存内皇与我游。
‘五灵’在道教中指五方神灵,代表着天地间的五方守护神。‘夜烛’则是指夜晚点燃的蜡烛,象征着光明与智慧。‘焕八区’意味着这种光明照耀了整个宇宙的八个区域,即四方和四维。‘子存内皇与我游’中的‘子’可能指的是道教中的真子,‘内皇’则是指内在的皇帝,即人的精神领袖。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与神灵共游的神秘体验,体现了道教中人与神灵的交流与融合。
身披凤衣衔虎符,一至不久升虚无。
‘身披凤衣’中的‘凤衣’象征着尊贵与吉祥,是道教中高阶道士的服饰。‘衔虎符’则是指携带象征权威与力量的虎符,显示出作者的非凡身份和地位。‘一至不久升虚无’中的‘一至’可能指的是瞬间,‘升虚无’则是指超脱尘世,达到虚无的境界,反映了道教追求的精神自由和超越。
方寸之中念深藏,不方不圆闭牖窗。
‘方寸’指的是人的心,‘念深藏’则是指心中的深意被深藏不露。‘不方不圆’形容这种深意既非方非圆,难以捉摸,‘闭牖窗’则是指关闭了心窗,不轻易表露内心的想法。这句话揭示了道教中对于内心修养的重视,强调内在的平和与自省。
三神还精老方壮,魂魄内守不争竞。
‘三神’可能指的是人的三魂,即天魂、地魂、人魂。‘还精’则是指将精气神返还于体内,达到养生和强身的效果。‘老方壮’意味着通过修炼,人的身体和精神都能保持年轻和活力。‘魂魄内守不争竞’则是指通过修炼,魂魄得以安宁,不再为外界的纷争所动。
神生腹中衔玉当,灵注幽阙那得丧。
‘神生腹中’意味着神灵存在于人的腹中,即人的内在精神。‘衔玉当’则是指神灵如同含着美玉,象征着纯洁和珍贵。‘灵注幽阙’中的‘幽阙’可能指的是幽暗的空缺,‘那得丧’则是指在这样的状态下,灵魂不会失去或丧失。这句话强调了内在精神的重要性和不可摧毁性。
琳条万寻可荫仗,三魂自宁帝书命。
‘琳条’指的是美玉的细丝,‘万寻’则是指极长的距离,形容琳条的珍贵和稀有。‘可荫仗’意味着这些琳条可以用来遮荫和支撑,象征着保护和力量。‘三魂自宁’则是指三魂得到安宁,‘帝书命’可能指的是天命或神命,意味着三魂得到了天命的庇护。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内在精神的赞美和对于天命信仰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