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上有

作者: 黄庭经的作者不详,一般认为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成书时间可能较早,属于道家修炼术与内丹学的核心经典之一。黄庭经对修行者如何达到“无为”的理想状态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黄庭经》是道家内丹术经典之一,书中讲述了如何通过修行、养生和精神修炼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它强调内气的调节和身体的自然调和,提倡通过调节呼吸、控制气血、冥想等方式来达到修炼长生的目标。书中的“黄庭”象征着人体的内在世界,传达了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旨在帮助修行者通过调整身体与精神的关系,进而达到身心和谐、气血畅通的理想状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上有-原文

上有魂灵下关元,

左为少阳右太阴。

后有密户前生门。

出日入月呼吸存。

元气所合列宿分,

紫烟上下三素云。

灌溉五华植灵根,

七液洞流冲庐间。

回紫抱黄入丹田,

幽室内明照阳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上有-译文

上方有魂灵所在之处,下方有元气的关元穴。

左边是少阳之位,右边是太阴之位。

后方有神秘的门户,前方有生命的入口。

日出时外出,月落时归家,呼吸之间保持存养。

元气与星辰相结合,形成紫烟,上下环绕着三重素云。

滋养五华,种植灵根,七种精华液体在空间中流动,冲刷着庐舍。

回旋紫气,怀抱黄气,进入丹田。

在幽暗的室内,明亮的光芒照耀着阳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上有-注解

魂灵:指人的灵魂,中国古代哲学中认为人的身体和灵魂是相互关联的,魂灵是人的精神实质。

关元:中医穴位名,位于腹部,被认为是元气汇聚之处,与人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少阳:五行中的方位之一,指东方,与春季、木属性相对应,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太阴:五行中的方位之一,指西方,与秋季、金属性相对应,象征着收敛与沉淀。

密户:指身体的私密部位,也比喻深奥的学问或秘密。

生门:古代风水学中的术语,指住宅或墓地中生气旺盛的地方。

列宿:指天上的星辰,古代天文学中用来划分天区的星群。

紫烟:古代文学中常用以形容神秘或高贵的景象,这里可能指神秘的烟雾或气云。

三素云:古代神话中提到的三种祥云,通常与吉祥、好运相联系。

五华:指五行的精华,即金、木、水、火、土的精华,象征着天地万物的和谐。

灵根:指人的精神或灵魂的根基,也比喻事物的根本。

七液:古代医学中指人体内的七种液体,包括血液、津液等,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

庐间:指房屋之间,这里可能指房屋内部。

丹田:中医穴位名,位于腹部,被认为是人体元气的根本所在。

幽室:指深幽的房间或洞穴,这里可能指修炼者闭关修炼的地方。

阳门:指身体或住宅的入口,也比喻事物的开端或起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上有-评注

‘上有魂灵下关元’这句诗,描绘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魂灵’指的是天上的神灵,‘关元’则是指地下的元气。这里强调的是天地之间的联系,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左为少阳右太阴’中的‘少阳’和‘太阴’分别代表阴阳两极,少阳通常指东方,代表生机勃勃的阳气;太阴则指西方,代表收敛的阴气。这种表述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阴阳平衡的思想。

‘后有密户前生门’中的‘密户’和‘生门’是对人体生命力的象征。密户可能指的是人体的后门,生门则指前门,这里可能暗指人体呼吸的进出,以及生命力的循环。

‘出日入月呼吸存’描绘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延续。日出月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呼吸则是生命存在的一种体现,‘存’字强调了生命的持续。

‘元气所合列宿分’中的‘元气’指的是宇宙的根本能量,‘列宿’则是指天上的星宿。这里表达的是宇宙能量的分布和星辰的排列,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秩序的理解。

‘紫烟上下三素云’中的‘紫烟’和‘三素云’是对天空中神秘景象的描绘,紫烟可能指的是云雾,三素云则可能是指不同颜色的云层,这里充满了神秘和宗教色彩。

‘灌溉五华植灵根’中的‘五华’可能指的是五种美好的品质或现象,‘灵根’则是指生命的根本。这里可能是在说通过修炼或某种仪式,可以培养出生命的根本,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

‘七液洞流冲庐间’中的‘七液’可能是指人体的七种体液,‘洞流’则是指它们在体内的流动。这句话强调了人体内部的生命力和能量流动。

‘回紫抱黄入丹田’中的‘回紫’和‘抱黄’是对颜色和能量的描述,‘丹田’则是中医中指的储存生命力的地方。这里可能是在说通过修炼,将宇宙能量与人体能量相融合。

‘幽室内明照阳门’中的‘幽室’可能指的是人体的内部空间,‘阳门’则是指人体的出口。这句话可能是在说通过修炼,可以使人体内部明亮,从而打开生命的出口,达到某种超脱的境界。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上有》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769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