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黄庭经的作者不详,一般认为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成书时间可能较早,属于道家修炼术与内丹学的核心经典之一。黄庭经对修行者如何达到“无为”的理想状态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黄庭经》是道家内丹术经典之一,书中讲述了如何通过修行、养生和精神修炼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它强调内气的调节和身体的自然调和,提倡通过调节呼吸、控制气血、冥想等方式来达到修炼长生的目标。书中的“黄庭”象征着人体的内在世界,传达了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旨在帮助修行者通过调整身体与精神的关系,进而达到身心和谐、气血畅通的理想状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三关-原文
三关之中精气深,
九微之内幽且阴。
口为心关精神机,
足为地关生命棐,
手为人关把盛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三关-译文
三关之中精气深,九微之内幽且阴。
三关之中,精气和神都深藏其中,九微之处,显得既幽深又阴暗。
口为心关精神机,足为地关生命棐,手为人关把盛衰。
口是心神的关键,与精神活动有关;足是地面的关键,与生命之根有关;手是人的关键,掌握着兴衰的命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三关-注解
三关:在古代风水学中,三关指的是天关、地关、人关,是风水学中用来判断吉凶的重要概念。天关指天时,地关指地利,人关指人和。这里的三关可能是指与人体相关的三个重要部位。
精气:指人的生命能量,是中国古代哲学和医学中的重要概念。精是生命的根本,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
九微:九微可能是指九个细微的部位或九种细微的变化,具体含义需要结合上下文来解释。
幽且阴:幽指隐秘、深远,阴指阴暗、阴性。这里可能是在形容某种深不可测或神秘的状态。
口为心关精神机:口代表心,心关是指与心相关的部位或功能。精神机可能是指精神活动的机制。
足为地关生命棐:足代表地,地关是指与地或大地相关的部位或功能。生命棐可能是指生命的根本或基础。
手为人关把盛衰:手代表人,人关是指与人体相关的部位或功能。把盛衰可能是指掌握人的兴衰命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庭经-内景-三关-评注
此句出自中国古代哲学,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首先,‘三关’指的是人体的三个重要关窍,即口、足、手,它们分别与精神、生命、人的盛衰密切相关。
‘精气深’一词,‘精’指精气,即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物质,‘气’则代表生命的活力。‘深’字在这里强调精气的内在深厚,意味着人体内在的生命力和精神力量。
‘九微之内幽且阴’中的‘九微’指的是人体九窍,即耳、目、口、鼻、舌、手、足、前后阴,‘幽且阴’则形容这些关窍深藏于人体内部,不易被察觉,同时也带有一种神秘和阴柔的色彩。
‘口为心关精神机’表明口不仅是进食的器官,更是与精神活动紧密相连的关窍。口的开合、言语表达等都与心的活动息息相关,反映了人的精神状态。
‘足为地关生命棐’中的‘足’指代人的双脚,象征着人与大地的联系。足是支撑人体的基础,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棐’字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支撑或承载,强调了足在生命中的重要角色。
‘手为人关把盛衰’指出手作为人的关窍,与人的盛衰有着密切的联系。手是人类劳动和创造的象征,手的动作和形态往往反映了人的健康状况和命运起伏。
整句诗通过对人体三关的描述,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精神世界的紧密联系,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对人体生命、精神活动的深刻认识。同时,诗句中蕴含的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