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黄帝四经是道家经典之一,传说是黄帝及其弟子编纂的医学、哲学及军事战略相关著作。它涵盖了道家哲学和自然的运作法则,被认为是古代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
内容简要:《黄帝四经》是四部经典的合集,分别为《黄帝内经》《黄帝阴符经》《黄帝经》《黄帝素问》。书中探讨了道家哲学、自然的阴阳五行理论、人体的生理活动及养生之道等。通过精辟的理论阐述,书中强调自然法则在养生、治病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与环境相应的健康理念。特别是《黄帝素问》对医学、气候、人体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讨论了五行、气血、脏腑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书中的理论至今仍然是中医哲学的核心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帝四经-十大经-兵容-原文
兵不刑天,兵不可动;
不法地,兵不可措;
不法人,兵不可成。
参于天地,稽之圣人。
人自生之,天地刑之,圣人因而成之。
圣人之功,时为之庸,因时秉宜,兵必有成功。
圣人不达刑,不襦传。
因天时,与之皆断;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天固有夺有予,有祥福至者也而弗受,反随以殃。
三遂绝从,兵无成功。
三遂绝从,兵有成功者,不飨其功,环受其殃。
国家有幸,当者受殃;
国家无幸,有延其命。
茀茀阳阳,因民之力,逆天之极,又重有功,
其国家以危,社稷以匡,事无成功,
庆且不飨其功。
此天之道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帝四经-十大经-兵容-译文
如果军队不遵循天的法则,军队就不能行动;如果不遵循地的法则,军队就不能部署;如果不遵循人的法则,军队就不能成功。军队的行动需要参考天地之道,以及圣人的教诲。人从出生开始,天地给予惩罚,圣人则因势利导使其成就。圣人的功绩,是根据时机来显现的,顺应时机,军队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如果圣人不能了解天的法则,就不会盲目传承。顺应天时,与之决断;如果犹豫不决,反而会陷入混乱。
天本来就有夺取和给予,有吉祥和福气降临却不去接受,反而会随之带来灾祸。三次放弃追随,军队就不会有成功的机会。三次放弃追随,如果军队最终取得成功,却不能享受成功的果实,反而会遭受灾祸。国家有幸,那些遭遇灾祸的人会受到惩罚;国家不幸,有人却得以延长寿命。如果国家充满活力,依靠民众的力量,逆天而行,又过分追求功绩,那么国家就会陷入危机,社稷也会受到威胁,事情就不会成功,即使成功也不会享受成功的果实。这是天道的规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帝四经-十大经-兵容-注解
兵:指军队,这里泛指战争。
刑天:古代神话中的刑天,头被砍掉,但依然战斗,比喻英勇无畏。
地:指地理环境,这里指战争中的地理条件。
法:指法则、规律,这里指战争的规律和策略。
人:指人,这里指战争中的指挥者和士兵。
参于天地:与天地相连,比喻战争的规模和影响巨大。
稽之圣人:以圣人的智慧为准则。
人自生之:人从自然中产生。
天地刑之:天地给予人惩罚,即自然法则对人的考验。
圣人因而成之:圣人根据这些法则来成就大事。
时为之庸:根据时机来运用。
因时秉宜:根据时机采取适宜的行动。
圣人不达刑,不襦传:圣人如果不懂得运用刑罚,就不会有好的传承。
因天时,与之皆断:顺应天时,果断决策。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应该决断时不决断,反而会陷入混乱。
祥福至者也而弗受:吉祥和幸福降临却不接受。
三遂绝从,兵无成功:三次放弃追击,军队就不会有成功的机会。
不飨其功,环受其殃:不享受胜利的果实,反而会遭受灾祸。
国家有幸,当者受殃;国家无幸,有延其命:国家有幸,敢于挑战的人会遭受灾祸;国家不幸,挑战者却能延长自己的寿命。
茀茀阳阳,因民之力,逆天之极,又重有功,其国家以危,社稷以匡,事无成功,庆且不飨其功:国家繁荣昌盛,依赖民众的力量,逆天而行,尽管有功,但国家仍然处于危险之中,社稷受到威胁,事情最终不会成功,庆祝也不会享受胜利的果实。
此天之道也:这就是天道的规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帝四经-十大经-兵容-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哲学的经典之作。首先,我们来逐行赏析这段文字的内涵。
‘兵不刑天,兵不可动;不法地,兵不可措;不法人,兵不可成。’这三句话强调了军事行动必须顺应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则。兵法认为,战争不仅仅是力量的较量,更是对自然规律、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的综合考量。
‘参于天地,稽之圣人。’这里指出,军事行动应当参考天地自然规律,并借鉴圣人的智慧。这里的‘圣人’不仅指古代的智者,也包括后世的军事家,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指导军事行动至关重要。
‘人自生之,天地刑之,圣人因而成之。’这句话表明,人类社会的生成和发展是自然法则和圣人的智慧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军事行动中,指挥者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利用自然条件,结合自身的智慧,以达到战争的目的。
‘圣人之功,时为之庸,因时秉宜,兵必有成功。’这里强调,圣人的功绩在于顺应时势,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策略,这样军队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圣人不达刑,不襦传。’这句话意味着,圣人不会盲目遵循旧有的法则,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
‘因天时,与之皆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里告诫军事指挥者,要根据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果断决策,如果犹豫不决,反而会导致混乱。
‘天固有夺有予,有祥福至者也而弗受,反随以殃。’这句话揭示了自然界中物极必反的规律,即如果一个人或国家不接受天赐的吉祥和福祉,反而会招致灾祸。
‘三遂绝从,兵无成功。’这里指出,如果连续三次错失良机,军队将无法取得成功。
‘三遂绝从,兵有成功者,不飨其功,环受其殃。’这句话强调,即使军队在某些情况下取得了胜利,但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胜利的果实,也会导致灾祸。
‘国家有幸,当者受殃;国家无幸,有延其命。’这里说明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遭遇紧密相连,国家幸运时,个人可能遭遇灾祸;国家不幸时,个人可能会延长国家的寿命。
‘茀茀阳阳,因民之力,逆天之极,又重有功,其国家以危,社稷以匡,事无成功,庆且不飨其功。’这句话描绘了一种极端的情况,即当一个人或国家过分依赖民众的力量,违背天时,却仍然坚持错误的政策,最终会导致国家的危机。
‘此天之道也。’这句话总结了全文,强调了天道的不可抗拒性,提醒人们应当顺应自然规律,尊重历史智慧,才能在军事和政治斗争中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