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

作者: 黄帝内经的作者不确定,传统上认为是黄帝时代的名医岐伯所著。此书综合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思想,并经过战国至汉代医家整理和发展,成为中国传统中医学的基石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

内容简要:《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医学经典之一,内容涉及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防等方方面。书中主要阐述了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通过讲述人体经络、脏腑、气血等基本生理活动,提出了“阴阳平衡”与“气血调和”对健康的重要性。《黄帝内经》还介绍了多种治疗方法,如针灸、药物、推拿等,具有丰富的临床指导价值。该书不仅影响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还对世界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医的“百科全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原文

黄帝问曰:平人何如?

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

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

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

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

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

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

长夏胃微软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软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

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脏真高于肺,以行荣卫阴阳也。

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胫痛;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曰肩背痛;寸口脉沉而坚者,曰病在中;寸口脉浮而盛者,曰病在外;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寸口脉沉而横,曰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寸口脉沉而喘,曰寒热。

脉盛滑坚者,曰病在外。脉小实而坚者,病在内。脉小弱以涩,谓之久病。脉滑浮而疾者,谓之新病。脉急者,曰疝瘕少腹痛。脉滑曰风。脉涩曰痹。缓而滑曰热中。盛而紧曰胀。

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时及不间脏,曰难已。

臂多青脉,曰脱血。尺脉缓涩,谓之解㑊;安卧脉盛,谓之脱血;尺涩脉滑,谓之多汗;尺寒脉细,谓之后泄;脉尺粗常热者,谓之热中。

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己死。是谓真脏见,皆死。

颈脉动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已食如饥者,胃疸。面肿曰风。足胫肿曰水。目黄者曰黄疸。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姙子也。

脉有逆从四时,未有脏形,春夏而脉瘦,秋冬而脉浮大,命曰逆四时也。风热而脉静,泄而脱血脉实,病在中脉虚,病在外脉涩坚者,皆难治,命曰反四时也。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所谓脉不得胃气者,肝不弦,肾不石也。

太阳脉至,洪大以长;少阳脉至,乍数乍疏,乍短乍长;阳明脉至,浮大而短。

夫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玕,曰心平。夏以胃气为本。病心脉来,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心死。

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秋以胃气为本。病肺脉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肺病。死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

平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气为本。病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

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曰脾平。长夏以胃气为本。病脾脉来,实而盈数,如鸡举足,曰脾病。死脾脉来,锐坚如乌之喙,如鸟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

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病肾脉来,如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译文

黄帝问道:一个健康的人是怎样的?

岐伯回答说:人每次呼气时脉搏跳动两次,每次吸气时脉搏也跳动两次,呼吸均匀,脉搏跳动五次,加上呼吸之间的短暂停顿,称为平人。平人就是没有疾病的人。通常用没有疾病的人来调整有病的人,医生本身没有病,所以用调整有病的人的呼吸来作为治疗方法。

人每次呼气时脉搏跳动一次,每次吸气时脉搏也跳动一次,称为少气。人每次呼气时脉搏跳动三次,每次吸气时脉搏也跳动三次并且躁动,尺部脉热称为病温,尺部脉不热但脉滑称为病风,脉涩称为痹。人每次呼气时脉搏跳动四次以上称为死,脉搏完全停止称为死,脉搏忽快忽慢称为死。

健康人的正常气息来源于胃,胃是健康人的正常气息。人如果没有胃气称为逆,逆者就会死亡。

春天胃部脉象微弦称为平,弦多胃少称为肝病,只有弦没有胃称为死,胃部有毛状物称为秋病,毛状物明显称为现在有病。脏的真气散布在肝,肝藏筋膜之气。

夏天胃部脉象微钩称为平,钩多胃少称为心病,只有钩没有胃称为死,胃部有石状物称为冬病,石状物明显称为现在有病。脏的真气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

长夏胃部脉象微软弱称为平,弱多胃少称为脾病,只有代脉没有胃称为死,软弱有石状物称为冬病,弱象明显称为现在有病。脏的真气濡养于脾,脾藏肌肉之气。

秋天胃部脉象微毛称为平,毛多胃少称为肺病,只有毛没有胃称为死。毛状物伴有弦象称为春病,弦象明显称为现在有病。脏的真气高于肺,以运行荣卫阴阳。

冬天胃部脉象微石称为平,石多胃少称为肾病,只有石没有胃称为死,石状物伴有钩象称为夏病,钩象明显称为现在有病。脏的真气下至肾,肾藏骨髓之气。

胃的大络脉叫做虚里,贯穿膈肌络连肺脏,从左侧乳房下端出来,其跳动可以随着衣服的起伏而感知,这是脉宗气。喘息急促脉象断绝的人,说明病在内部;脉象结滞横逆,说明有积聚;脉搏完全停止称为死。乳房下端的跳动可以随着衣服的起伏而感知,说明宗气外泄。

想要知道寸口脉的太过与不及,寸口脉中手短的人,称为头痛;寸口脉中手长的人,称为足胫痛;寸口脉中手促上击的人,称为肩背痛;寸口脉沉而坚实的人,称为病在内部;寸口脉浮而盛大的人,称为病在外部;寸口脉沉而弱,称为寒热及疝瘕少腹痛;寸口脉沉而横,称为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寸口脉沉而喘,称为寒热。

脉象盛大滑利坚实的人,称为病在外部。脉象小实而坚实的人,称为病在内部。脉象小弱而涩滞,称为久病。脉象滑利浮而急速的人,称为新病。脉象急促的人,称为疝瘕少腹痛。脉象滑利称为风。脉象涩滞称为痹。脉象缓和而滑利称为热中。脉象盛大而紧绷称为胀。

脉象顺应阴阳,疾病容易治愈;脉象逆反阴阳,疾病难以治愈。脉象得到四时的正常变化,称为疾病没有其他因素;脉象违反四时的变化或不间脏的脉象,称为疾病难以治愈。

手臂上出现很多青色脉络,称为脱血。尺部脉象缓涩,称为解㑊;安静地躺下脉象盛大,称为脱血;尺部脉象涩滞而滑利,称为多汗;尺部脉象寒冷而细弱,称为后泄;脉象尺部粗大常热,称为热中。

肝部脉象见于庚辛日会死亡,心部脉象见于壬癸日会死亡,脾部脉象见于甲乙日会死亡,肺部脉象见于丙丁日会死亡,肾脏脉象见于戊己日会死亡。这称为真脏脉出现,都是死亡的征兆。

颈部脉动喘息急促咳嗽,称为水。眼睛周围微肿如卧蚕起的样子,称为水。尿液黄赤且安卧,称为黄疸。已经吃过东西但还感觉饥饿,称为胃疸。面部肿胀称为风。足胫肿胀称为水。眼睛发黄称为黄疸。妇女手少阴脉跳动强烈,称为怀孕。

脉象逆从四时,没有脏形,春夏脉象瘦弱,秋冬脉象浮大,称为逆四时。风热而脉象平静,泄泻而脱血脉实,病在中脉象虚,病在外脉象涩滞坚实的人,都难以治疗,称为反四时。

人以水谷为本,所以人断绝水谷就会死亡,脉象没有胃气也会死亡。所说的没有胃气,是指只有真脏脉而没有胃气。所说的脉象没有胃气,是指肝不弦,肾不石。

太阳脉到来时,脉象洪大而长;少阳脉到来时,脉象忽快忽慢,忽短忽长;阳明脉到来时,脉象浮大而短。

健康的心脉跳动,连续如连珠,如沿着美玉,称为心平。夏天以胃气为本。有病的心脉跳动,急促连续,其中微有曲折,称为心病。死心的脉跳动,前端弯曲后端平直,如同拿着带钩的东西,称为心死。

健康的肺脉跳动,平稳而轻微,如落叶榆荚,称为肺平。秋天以胃气为本。有病的肺脉跳动,不上不下,如沿着鸡羽,称为肺病。死肺的脉跳动,如物体漂浮,如风吹羽毛,称为肺死。

健康的肝脉跳动,软弱而招摇,如举起长竿的末端,称为肝平。春天以胃气为本。有病的肝脉跳动,充实而滑利,如沿着长竿,称为肝病。死肝的脉跳动,急促而强劲,如同新张开的弓弦,称为肝死。

健康的脾脉跳动,和柔而分离,如鸡踏地,称为脾平。长夏以胃气为本。有病的脾脉跳动,坚实而充实,如鸡抬足,称为脾病。死脾的脉跳动,尖锐而坚实,如乌鸦的喙,如鸟的距,如屋顶的漏水,如水的流动,称为脾死。

健康的肾脉跳动,平稳而连续,如钩,按之而坚实,称为肾平。冬天以胃气为本。有病的肾脉跳动,如拉葛藤,按之更加坚实,称为肾病。死肾的脉跳动,如断裂的绳索,如弹石般响亮,称为肾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注解

黄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华夏民族的始祖之一,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的对话人物。

岐伯: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与黄帝并称,是《黄帝内经》的主要作者之一。

平人:指身体健康、无病痛的正常人。

脉:中医术语,指脉搏,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呼吸定息:呼吸的周期性停顿。

闰以太息:偶尔的深呼吸。

少气:中医术语,指气息不足。

尺:中医术语,指手腕内侧,是脉诊的部位之一。

病温:中医术语,指发热的病症。

病风:中医术语,指风邪引起的病症。

痹:中医术语,指肢体关节疼痛、活动不便的病症。

死:中医术语,指生命垂危,预后不良。

胃气:中医术语,指脾胃的机能,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

平人之常气:正常人的正常气息。

逆:中医术语,指异常,与正常相反。

真脏:中医术语,指五脏的真正脉象。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胃之大络:脾胃的大经脉。

虚里:中医术语,指心脏的搏动部位。

宗气:中医术语,指人体中重要的气之一,与呼吸有关。

寸口:中医术语,指手腕内侧,是脉诊的部位之一。

头痛:中医术语,指头部疼痛的病症。

足胫痛:中医术语,指脚踝以下疼痛的病症。

肩背痛:中医术语,指肩部和背部疼痛的病症。

疝瘕:中医术语,指腹内肿块,多指肿瘤。

少腹痛:中医术语,指下腹部疼痛的病症。

胁下:中医术语,指胸部两侧和腹部之间的部位。

横积痛:中医术语,指腹部横向的疼痛。

寒热:中医术语,指寒热交替发作的病症。

胃疸:中医术语,指胃部疾病。

面肿:中医术语,指面部浮肿的病症。

风:中医术语,指风邪引起的病症。

姙子:中医术语,指怀孕的妇女。

逆四时:中医术语,指脉象与季节相反。

反四时:中医术语,指脉象与季节相违背。

水谷:中医术语,指食物和谷物,是人体营养的来源。

真脏脉:中医术语,指五脏的真正脉象。

太阳脉:中医术语,指太阳经的脉象。

少阳脉:中医术语,指少阳经的脉象。

阳明脉:中医术语,指阳明经的脉象。

心平:中医术语,指心脏健康的脉象。

心病:中医术语,指心脏疾病的脉象。

心死:中医术语,指心脏衰竭的脉象。

肺平:中医术语,指肺健康的脉象。

肺病:中医术语,指肺疾病的脉象。

肺死:中医术语,指肺衰竭的脉象。

肝平:中医术语,指肝健康的脉象。

肝病:中医术语,指肝疾病的脉象。

肝死:中医术语,指肝衰竭的脉象。

脾平:中医术语,指脾健康的脉象。

脾病:中医术语,指脾疾病的脉象。

脾死:中医术语,指脾衰竭的脉象。

肾平:中医术语,指肾健康的脉象。

肾病:中医术语,指肾疾病的脉象。

肾死:中医术语,指肾衰竭的脉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评注

黄帝问曰:‘平人何如?’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

此段文字阐述了中医理论中‘平人’的概念,即健康的人。‘平人’的标准是呼吸与脉搏的协调,呼吸时脉搏跳动两次,呼吸定息时脉搏跳动五次,闰以太息,即呼吸时脉搏跳动与呼吸的次数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岐伯的回答强调了中医治疗的原则,即以健康人的生理状态为标准,调整病人的呼吸和脉搏,使其恢复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

这段文字描述了不同脉象所代表的健康状况。‘少气’指的是脉搏跳动次数减少,可能是因为气虚;‘病温’、‘病风’、‘痹’则分别指温病、风病和痹症;‘死’则表示生命垂危,脉象异常。这些描述体现了中医脉诊的重要性,通过观察脉象来判断病情。

‘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此句说明了胃气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胃气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如果胃气不足,人体就会处于‘逆’的状态,即不健康的状态,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

这段文字根据季节和脉象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春季脉象微弦为正常,弦多胃少为肝病,无胃气为死症,胃有毛为秋病,毛甚为今病。这反映了中医理论中‘五行’和‘五脏’的关系,即不同季节与不同脏腑的关联。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

此段文字描述了‘虚里’的位置和作用。虚里是胃之大络,位于左乳下,其脉动应衣,是脉宗气的表现。脉象异常如盛喘数绝、结而横、绝不至等,都表示疾病在中焦或存在积聚。

‘脉有逆从四时,未有脏形,春夏而脉瘦,秋冬而脉浮大,命曰逆四时也。’

这段文字讲述了脉象与四季的关系。正常的脉象应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夏脉象瘦,秋冬脉象浮大。如果脉象与季节相反,则为逆四时,可能表示疾病。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

此句强调了水谷(食物)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水谷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如果人体缺乏水谷,就会导致生命危险。脉无胃气也意味着人体失去了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同样可能导致死亡。

‘夫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玕,曰心平。’

这段文字描述了正常心脏脉象的特征,如连珠般连续,如琅玕般光滑,表示心脏健康。

‘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

此句描述了正常肺脏脉象的特征,如轻柔细腻,如榆荚落下,表示肺部健康。

‘平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

这段文字描述了正常肝脏脉象的特征,如软弱而有节奏,如揭起长竿的末梢,表示肝脏健康。

‘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曰脾平。’

此句描述了正常脾脏脉象的特征,如和柔而分离,如鸡踏地时,表示脾脏健康。

‘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

这段文字描述了正常肾脏脉象的特征,如喘息而连续,如钩状,按之坚实,表示肾脏健康。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755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