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黄帝内经的作者不确定,传统上认为是黄帝时代的名医岐伯所著。此书综合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思想,并经过战国至汉代医家整理和发展,成为中国传统中医学的基石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
内容简要:《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医学经典之一,内容涉及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防等方方面。书中主要阐述了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通过讲述人体经络、脏腑、气血等基本生理活动,提出了“阴阳平衡”与“气血调和”对健康的重要性。《黄帝内经》还介绍了多种治疗方法,如针灸、药物、推拿等,具有丰富的临床指导价值。该书不仅影响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还对世界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医的“百科全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帝内经-灵枢-论勇-原文
黄帝问于少俞曰:有人于此,并行并立,其年之长少等也,衣之厚薄均也,卒然遇烈风暴雨,或病或不病,或皆病,或皆不病,其故何也?
少俞曰:帝问何急?
黄帝曰:愿尽闻之。
少俞曰:春青风,夏阳风,秋凉风,冬寒风。凡此四时之风者,其所病各不同形。
黄帝曰:四时之风,病人如何?
少俞曰:黄色薄皮弱肉者,不胜春之虚风。白色薄皮弱肉者,不胜夏之虚风。青色薄皮弱肉,不胜秋之虚风。赤色薄皮弱肉,不胜冬之虚风也。
黄帝曰:黑色不病乎?
少俞曰:黑色而皮厚肉坚,固不伤于四时之风。其皮薄而肉不坚,色不一者,长夏至而有虚风者,病矣;其皮厚而肌肉坚者,长夏至而有虚风,不病矣。其皮厚而肌肉坚者,必重感于寒,外内皆然,乃病。
黄帝曰:善。
黄帝曰:夫人之忍痛与不忍痛(者),非勇怯之分也。夫勇士之不忍痛者,见难则前,见痛则止;夫怯士之忍痛者,闻难则恐,遇痛不动。夫勇士之忍痛者,见难不恐,遇痛不动;夫怯士之不忍痛者,见难与痛,目转面盻(别本作盼),恐不能言,失气惊(悸),颜色变化,乍死乍生。余见其然也,不知其何由,愿闻其故。
少俞曰:夫忍痛与不忍痛者,皮肤之薄厚,肌肉之坚脆、缓急之分也,非勇怯之谓也。
黄帝曰:愿闻勇怯之所由然。
少俞曰:勇士者,目深以固,长冲直扬,三焦理横,其心端直,其肝大以坚,其胆满以傍,怒则气盛而胸张,肝举而胆横,眦裂而目扬,毛起而面苍,此勇士之由然者也。
黄帝曰:愿闻怯士之所由然。
少俞曰:怯士者,目大而不减,阴阳相失,其焦理纵,𩩲骬短而小,肝系缓,其胆不满而纵,肠胃挺,胁下空,虽方大怒,气不能满其胸,肝肺虽举,气衰复下,故不能久怒,此怯士之所由然者也。
黄帝曰:怯士之得酒,怒不避勇士者,何脏使然?
少俞曰:酒者,水谷之精,熟谷之液也,其气慓悍,其入于胃中,则胃胀,气上逆,满于胸中,肝浮胆横,当是之时,固比于勇士,气衰则悔。与勇士同类,不知避之,名曰酒悖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帝内经-灵枢-论勇-译文
黄帝问少俞说:这里如果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年龄大小相同,衣服厚薄也相同,突然遇到强烈的风雨,有的人生病,有的人不生病,有的都生病,有的都不生病,这是什么原因呢?
少俞说:皇帝,您问得这么急迫是为什么?
黄帝说:我希望完全听您解释。
少俞说:春天有春风,夏天有夏风,秋天有凉风,冬天有寒风。这四季的风,它们引起的疾病各不相同。
黄帝说:四季的风,对人的身体会有什么影响呢?
少俞说:黄色皮肤薄、肌肉弱的人,不能承受春天的虚风。白色皮肤薄、肌肉弱的人,不能承受夏天的虚风。青色皮肤薄、肌肉弱的人,不能承受秋天的虚风。红色皮肤薄、肌肉弱的人,不能承受冬天的虚风。
黄帝说:黑色皮肤的人不会生病吗?
少俞说:黑色皮肤的人如果皮肤厚、肌肉结实,就不会受到四季风的影响。如果皮肤薄、肌肉不结实,颜色不均匀,到了长夏季节遇到虚风就会生病;如果皮肤厚、肌肉结实,到了长夏季节遇到虚风也不会生病。但如果皮肤厚、肌肉结实的人,一定会受到寒冷的双重打击,内外都如此,才会生病。
黄帝说:好。
黄帝说:人的忍受疼痛和不忍受疼痛,并不是勇怯的区别。勇士之所以不忍痛,是因为遇到困难就向前冲,遇到疼痛就停止;胆小的人之所以忍受疼痛,是因为听到困难就害怕,遇到疼痛就不动。
黄帝说:勇士忍受疼痛,遇到困难不害怕,遇到疼痛不动;胆小的人不忍痛,遇到困难和疼痛,就会目光转动,担心得说不出话来,失去气息,脸色变化,一会儿像死了一样,一会儿又像活着一样。我看到了这样的情况,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希望听听其中的道理。
少俞说:忍受疼痛和不忍受疼痛,是皮肤薄厚、肌肉坚韧或脆弱、紧张或松弛的区别,并不是勇怯的问题。
黄帝说:我想知道勇怯的由来。
少俞说:勇士的眼睛深邃而坚定,目光长远而直率,三焦的纹理横平,心志正直,肝脏大而坚实,胆囊充满而向外扩张,发怒时气息旺盛,胸部扩张,肝脏上升,胆囊横放,眼角裂开,目光上扬,毛发竖起,脸色苍白,这就是勇士的特点。
黄帝说:我想知道胆小的人的由来。
少俞说:胆小的人,眼睛大但不减,阴阳失调,三焦的纹理纵向,筋骨短小,肝脏的系带松弛,胆囊不满而松弛,肠胃挺直,胁下空虚,即使在大怒时,气息也不能充满胸膛,肝脏和肺部虽然上升,但气息衰弱又下降,所以不能长时间发怒,这就是胆小的人的特点。
黄帝说:胆小的人喝醉酒后,即使面对勇士也不会害怕,这是哪个脏腑造成的呢?
少俞说:酒是水谷的精华,熟谷的液体,它的气息猛烈,进入胃中,就会使胃膨胀,气息上逆,充满胸中,肝脏浮动,胆囊横放,在这个时候,他们确实和勇士一样,但气息衰弱就会后悔。因为和勇士类似,不知道避免这种情况,所以叫作酒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帝内经-灵枢-论勇-注解
黄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华夏族的人文始祖。
少俞:古代医学家,相传为黄帝时期的人物,擅长医术。
并行并立:并排站立,形容站立姿势。
烈风暴雨:强烈的暴风雨,比喻极端恶劣的环境。
春青风:春季的风,青色通常与春季联系,代表生机。
夏阳风:夏季的风,阳风代表炎热。
秋凉风:秋季的风,凉风代表凉爽。
冬寒风:冬季的风,寒风代表寒冷。
四时之风:四季的风,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风。
不胜:承受不住,无法抵抗。
虚风:虚弱的风,指不稳定的、可能引起疾病的风。
黄色:古代五方五行中代表中央的颜色,与土相对应。
白色:古代五方五行中代表西方的颜色,与金相对应。
青色:古代五方五行中代表东方的颜色,与木相对应。
赤色:古代五方五行中代表南方的颜色,与火相对应。
黑色:古代五方五行中代表北方的颜色,与水相对应。
皮厚肉坚:皮肤厚实,肌肉坚实,形容体质强健。
长夏至:夏至之后的一段时间,夏季最热的时候。
忍痛:忍受痛苦,不表现出痛苦的表情。
不忍痛:不能忍受痛苦,容易表现出痛苦的表情。
勇怯:勇敢和胆怯,形容人的性格特点。
目深以固:眼神深邃而坚定。
三焦理横:三焦的纹理横生,三焦是中医理论中的六个部位之一,与气的运行有关。
心端直:心志坚定,正直。
肝大以坚:肝脏大而坚实。
胆满以傍:胆汁充满且旁溢。
眦裂而目扬:眼角开裂,眼神飞扬。
毛起而面苍:毛发竖起,脸色苍白,形容极度愤怒或恐惧。
酒悖:饮酒后表现出的异常行为,如愤怒、冲动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帝内经-灵枢-论勇-评注
黄帝问于少俞曰:有人于此,并行并立,其年之长少等也,衣之厚薄均也,卒然遇烈风暴雨,或病或不病,或皆病,或皆不病,其故何也?
这段文字开篇即提出了一个关于人体健康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问题。黄帝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探讨个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健康状况差异。从专业角度看,此段反映了中医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即人体健康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黄帝的提问,旨在探寻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奥秘,为后续的讨论奠定了基础。
少俞曰:帝问何急?
少俞的回答简洁而直接,表达了他对黄帝问题的理解,同时也透露出他对问题紧迫性的认识。少俞的这种态度体现了中医学者对问题的严谨态度和解决问题的决心。
黄帝曰:愿尽闻之。
黄帝的回答表明他对问题的深入了解和解决欲望,也显示出他作为君主的求知欲和对医学知识的尊重。
少俞曰:春青风,夏阳风,秋凉风,冬寒风。凡此四时之风者,其所病各不同形。
少俞的回答详细地解释了不同季节风气的特点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这反映了中医学中四季养生和五运六气的理论,即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调整生活作息和饮食,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黄帝曰:四时之风,病人如何?
黄帝的提问进一步明确了问题的核心,即探讨不同风气对人体健康的具体影响。
少俞曰:黄色薄皮弱肉者,不胜春之虚风。白色薄皮弱肉者,不胜夏之虚风。青色薄皮弱肉,不胜秋之虚风。赤色薄皮弱肉,不胜冬之虚风也。
少俞的回答详细阐述了不同体质的人对不同季节风气的适应性,这与中医学中的体质学说密切相关。中医学认为,人的体质差异决定了个体对疾病的不同易感性和适应性。
黄帝曰:黑色不病乎?
黄帝的提问进一步探讨了黑色体质的人是否也会受到风气的影响,这体现了黄帝对医学知识的深入思考。
少俞曰:黑色而皮厚肉坚,固不伤于四时之风。其皮薄而肉不坚,色不一者,长夏至而有虚风者,病矣;其皮厚而肌肉坚者,长夏至而有虚风,不病矣。其皮厚而肌肉坚者,必重感于寒,外内皆然,乃病。
少俞的回答详细解释了黑色体质的人在风气影响下的健康状况,这与中医学中的阴阳五行学说有关。中医学认为,黑色与冬季、水元素相对应,黑色体质的人相对较强壮,不易受到风气的影响。
黄帝曰:善。
黄帝的回答表达了对少俞解释的认同和赞赏,体现了黄帝的谦逊和对医学知识的尊重。
黄帝曰:夫人之忍痛与不忍痛(者),非勇怯之分也。
黄帝的提问将话题转向了人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探讨忍痛与不忍痛的行为是否与勇敢或胆怯有关。
夫勇士之不忍痛者,见难则前,见痛则止;夫怯士之忍痛者,闻难则恐,遇痛不动。
这段文字对比了勇士和怯士在面临困难和痛苦时的不同表现,揭示了勇敢与胆怯之间的差异。
夫勇士之忍痛者,见难不恐,遇痛不动;夫怯士之不忍痛者,见难与痛,目转面盻(别本作盼),恐不能言,失气惊(悸),颜色变化,乍死乍生。
黄帝进一步描述了勇士和怯士在面临困难和痛苦时的具体表现,使问题更加具体和深入。
余见其然也,不知其何由,愿闻其故。
黄帝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现象的好奇和求知欲,希望能够了解背后的原因。
少俞曰:夫忍痛与不忍痛者,皮肤之薄厚,肌肉之坚脆、缓急之分也,非勇怯之谓也。
少俞的回答指出,忍痛与不忍痛的行为与人的生理结构有关,而非单纯的心理素质。这反映了中医学中形神合一的思想,即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相互影响。
黄帝曰:愿闻勇怯之所由然。
黄帝的提问表明他希望了解勇敢和胆怯的本质原因。
少俞曰:勇士者,目深以固,长冲直扬,三焦理横,其心端直,其肝大以坚,其胆满以傍,怒则气盛而胸张,肝举而胆横,眦裂而目扬,毛起而面苍,此勇士之由然者也。
少俞对勇士的描述详细地阐述了勇士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这与中医学中的脏腑学说和气血理论密切相关。
黄帝曰:愿闻怯士之所由然。
黄帝的提问表明他希望了解怯士的本质特征。
少俞曰:怯士者,目大而不减,阴阳相失,其焦理纵,𩩲骬短而小,肝系缓,其胆不满而纵,肠胃挺,胁下空,虽方大怒,气不能满其胸,肝肺虽举,气衰复下,故不能久怒,此怯士之所由然者也。
少俞对怯士的描述同样详细地阐述了怯士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反映了中医学中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的理论。
黄帝曰:怯士之得酒,怒不避勇士者,何脏使然?
黄帝的提问进一步探讨了饮酒对怯士的影响,希望了解其背后的生理机制。
少俞曰:酒者,水谷之精,熟谷之液也,其气慓悍,其入于胃中,则胃胀,气上逆,满于胸中,肝浮胆横,当是之时,固比于勇士,气衰则悔。与勇士同类,不知避之,名曰酒悖也。
少俞的回答详细解释了饮酒对怯士的影响,指出饮酒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这反映了中医学中酒为水谷之精,过量饮酒会伤及脾胃和肝脏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