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黄帝内经的作者不确定,传统上认为是黄帝时代的名医岐伯所著。此书综合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思想,并经过战国至汉代医家整理和发展,成为中国传统中医学的基石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
内容简要:《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医学经典之一,内容涉及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防等方方面。书中主要阐述了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通过讲述人体经络、脏腑、气血等基本生理活动,提出了“阴阳平衡”与“气血调和”对健康的重要性。《黄帝内经》还介绍了多种治疗方法,如针灸、药物、推拿等,具有丰富的临床指导价值。该书不仅影响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还对世界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医的“百科全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帝内经-灵枢-淫邪发梦-原文
黄帝曰:愿闻淫邪泮衍,奈何?
岐伯曰: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臓,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气淫于腑,则有余于外,不足于内;气淫于臓,则有余于内,不足于外。
黄帝曰:有余不足,有形乎?
岐伯曰:阴气盛,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气盛,则梦大火而燔爇;阴阳俱盛,则梦相杀。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饥则梦取,甚饱则梦予。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飞扬;心气盛,则梦善笑恐畏;脾气盛,则梦歌乐、身体重不举;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凡此十二盛者,至而泻之,立已。
厥气客于心,则梦见丘山烟火;客于肺,则梦飞扬,见金铁之奇物;客于肝,则梦山林树木;客于脾,则梦见丘陵大泽,坏屋风雨;客于肾,则梦临渊,没居水中;客于膀胱,则梦游行;客于胃,则梦饮食;客于大肠,则梦田野;客于小肠,则梦聚邑冲衢;客于胆,则梦斗讼自刳;客于阴器,则梦接内;客于项,则梦斩首;客于胫,则梦行走而不能前,及居深地窌苑中;客于股肱,则梦礼节拜起;客于胞䐈,则梦溲便。凡此十五不足者,至而补之立已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帝内经-灵枢-淫邪发梦-译文
黄帝说:我想听听,那些邪恶的东西是如何泛滥的,该怎么办呢?
岐伯回答说:邪恶的东西从外面侵袭到身体内部,没有固定的停留地方,反而会淫乱地侵袭到内脏,无法安定,和营卫之气一起流动,和魂魄一起飞扬,让人睡觉不安稳,喜欢做梦;如果邪气淫乱在腑脏,那么外部会显得有余,内部会显得不足;如果邪气淫乱在内脏,那么内部会显得有余,外部会显得不足。
黄帝说:这些有余和不足,有没有具体的表现形式呢?
岐伯说:阴气旺盛,就会梦见涉过大水而感到恐惧;阳气旺盛,就会梦见大火而感到烧灼;阴阳都旺盛,就会梦见互相残杀。上部旺盛,就会梦见飞翔;下部旺盛,就会梦见坠落。非常饥饿,就会梦见去取食物;非常饱胀,就会梦见给予食物。肝气旺盛,就会梦见发怒;肺气旺盛,就会梦见恐惧、哭泣、飞扬;心气旺盛,就会梦见喜欢笑但感到害怕;脾气旺盛,就会梦见唱歌、欢乐、身体沉重无法举起;肾气旺盛,就会梦见腰脊两处分离。所有这些情况,一旦出现就要及时泻掉,立刻就会好转。
如果邪气停留在心脏,就会梦见山丘和烟火;停留在肺部,就会梦见飞扬,看到奇异的金属和铁器;停留在肝脏,就会梦见山林和树木;停留在脾脏,就会梦见丘陵和广阔的湖泊,坏掉的房屋和风雨;停留在肾脏,就会梦见站在深渊边,没入水中;停留在膀胱,就会梦见游行;停留在胃,就会梦见饮食;停留在大肠,就会梦见田野;停留在小肠,就会梦见聚集的城市和繁忙的街道;停留在胆,就会梦见争斗和诉讼,自己割喉;停留在阴器,就会梦见性交;停留在颈部,就会梦见被斩首;停留在小腿,就会梦见行走却无法前进,以及住在深地里的地窖中;停留在大腿和手臂,就会梦见行礼和跪拜;停留在胞宫,就会梦见排尿和排便。所有这些情况,一旦出现就要及时补充,立刻就会好转。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帝内经-灵枢-淫邪发梦-注解
黄帝:古代华夏民族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也是中医学的始祖。
岐伯:古代中医学家,相传为黄帝的臣子,与黄帝共同研讨医学。
淫邪泮衍:淫邪,指过度的邪气;泮衍,指扩散蔓延。这里指邪气过度扩散。
正邪:正,指正气;邪,指邪气。这里指正常的生命能量和异常的生命能量。
袭内:从外侵入体内。
定舍:确定停留的地方。
营卫:中医术语,指人体内的营养和防御系统。
魂魄:中医术语,魂指精神意识,魄指形体活动。
臓:通“脏”,指内脏。
气淫:气过度放纵。
腑:指内脏中的六腑,如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阴气:中医术语,指人体内具有收敛、沉静特性的能量。
阳气:中医术语,指人体内具有推动、温煦特性的能量。
燔爇:燃烧,这里指火灾。
上盛:上部器官或功能过盛。
下盛:下部器官或功能过盛。
肝气:中医术语,指肝脏的功能状态。
肺气:中医术语,指肺脏的功能状态。
心气:中医术语,指心脏的功能状态。
脾气:中医术语,指脾脏的功能状态。
肾气:中医术语,指肾脏的功能状态。
厥气:中医术语,指突然的气机逆乱。
丘山烟火:山丘和烟火,这里指梦境中的景象。
金铁之奇物:金铁制成的奇特物品,这里指梦境中的物品。
山林树木:山林和树木,这里指梦境中的景象。
丘陵大泽:丘陵和湖泊,这里指梦境中的景象。
坏屋风雨:破损的房屋和风雨,这里指梦境中的景象。
临渊:面临深渊,这里指梦境中的景象。
没居水中:沉没在水中,这里指梦境中的景象。
游行:游荡,这里指梦境中的行为。
饮食:进食和饮水,这里指梦境中的行为。
田野:田野,这里指梦境中的景象。
聚邑冲衢:聚集的城镇和繁忙的道路,这里指梦境中的景象。
斗讼自刳:争斗和诉讼,自己割伤,这里指梦境中的行为。
接内:性交,这里指梦境中的行为。
斩首:被斩首,这里指梦境中的行为。
行走而不能前:行走却不能前进,这里指梦境中的行为。
居深地窌苑中:居住在深地或地窖中,这里指梦境中的景象。
礼节拜起:行礼和起身,这里指梦境中的行为。
溲便:排尿和排便,这里指梦境中的行为。
至而泻之:到了某种程度就泻除它。
至而补之:到了某种程度就补充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帝内经-灵枢-淫邪发梦-评注
黄帝曰:愿闻淫邪泮衍,奈何?
此句开篇便以黄帝询问的形式引入,体现了古代医学中对人体阴阳平衡的重视。‘淫邪泮衍’一语双关,既指邪气弥漫,又指邪气蔓延,暗示了邪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黄帝的提问,体现了古代医学家对疾病根源的探求,以及对治疗方法的思考。
岐伯曰: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臓,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气淫于腑,则有余于外,不足于内;气淫于臓,则有余于内,不足于外。
岐伯的回答深入浅出,阐述了邪气入侵人体的途径和影响。‘正邪从外袭内’指邪气从外部侵入人体,‘未有定舍’说明邪气无固定停留之处,‘反淫于臓’则指出邪气侵袭脏腑,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与营卫俱行’表明邪气与人体正常气血相混,‘与魂魄飞扬’则描绘了邪气对精神层面的影响。岐伯的论述,揭示了邪气对人体内外的影响,以及邪气与人体气血、精神的关系。
黄帝曰:有余不足,有形乎?
黄帝的追问,进一步强调了邪气对人体的影响。‘有余不足’指邪气侵袭后,人体气血阴阳的失衡。黄帝的提问,体现了古代医学家对疾病机理的深入探究,以及对治疗原则的思考。
岐伯曰:阴气盛,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气盛,则梦大火而燔爇;阴阳俱盛,则梦相杀。
岐伯的回答,从阴阳角度解释了梦境的形成。‘阴气盛’导致梦境中出现大水恐惧,‘阳气盛’则表现为大火燔爇,‘阴阳俱盛’则表现为梦境中的相杀。岐伯的论述,揭示了梦境与人体阴阳盛衰的关系,为后世梦境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饥则梦取,甚饱则梦予。
岐伯进一步解释了梦境与人体生理状态的关系。‘上盛则梦飞’指头部气血旺盛,‘下盛则梦堕’指下部气血旺盛。‘甚饥则梦取’与‘甚饱则梦予’则反映了梦境与人体饥饿、饱腹感的关系。
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飞扬;心气盛,则梦善笑恐畏;脾气盛,则梦歌乐、身体重不举;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
岐伯详细阐述了梦境与五脏六腑的关系。‘肝气盛’导致梦境中梦怒,‘肺气盛’则表现为梦恐惧、哭泣、飞扬,‘心气盛’则表现为梦善笑恐畏,‘脾气盛’则表现为梦歌乐、身体重不举,‘肾气盛’则表现为梦腰脊两解不属。岐伯的论述,揭示了梦境与人体脏腑功能的关系,为后世脏腑辨证提供了理论依据。
凡此十二盛者,至而泻之,立已。
岐伯提出了治疗原则,即针对十二种盛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以达到平衡阴阳、恢复健康的目的。
厥气客于心,则梦见丘山烟火;客于肺,则梦飞扬,见金铁之奇物;客于肝,则梦山林树木;客于脾,则梦见丘陵大泽,坏屋风雨;客于肾,则梦临渊,没居水中;客于膀胱,则梦游行;客于胃,则梦饮食;客于大肠,则梦田野;客于小肠,则梦聚邑冲衢;客于胆,则梦斗讼自刳;客于阴器,则梦接内;客于项,则梦斩首;客于胫,则梦行走而不能前,及居深地窌苑中;客于股肱,则梦礼节拜起;客于胞䐈,则梦溲便。
岐伯详细描述了十五种不同邪气侵袭人体后所出现的梦境,为后世梦境分析提供了丰富的案例。
凡此十五不足者,至而补之立已也。
岐伯提出了治疗原则,即针对十五种不足状况,采取相应的补益方法,以达到平衡阴阳、恢复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