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帝内经-灵枢-五音五味

作者: 黄帝内经的作者不确定,传统上认为是黄帝时代的名医岐伯所著。此书综合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思想,并经过战国至汉代医家整理和发展,成为中国传统中医学的基石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

内容简要:《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医学经典之一,内容涉及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防等方方面。书中主要阐述了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通过讲述人体经络、脏腑、气血等基本生理活动,提出了“阴阳平衡”与“气血调和”对健康的重要性。《黄帝内经》还介绍了多种治疗方法,如针灸、药物、推拿等,具有丰富的临床指导价值。该书不仅影响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还对世界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医的“百科全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帝内经-灵枢-五音五味-原文

右徵与少徵,调右手太阳上。

左商与左徵,调左手阳明上。

少徵与大(别本作太)宫,调左手阳明上。

右角与大(别本作太)角,调右手少阳下。

大(别本作太)徵与少徵,调左手太阳上。

众羽与少羽,调右足太阳下。

少商与右商,调右手太阳下。

桎羽与众羽,调右足太阳下。

少宫与大(别本作太)宫,调右足阳明下。

判角与少角,调右足少阳下。

釱商与上商,调右足阳明下。

釱商与上角,调左足太阳下。

上徵与右徵,同谷麦、畜羊、果杏,手少阴,脏心,色赤、味苦,时夏。

上羽与大羽,同谷大豆、畜彘、果栗,足少阴,脏肾,色黑、味咸,时冬。

上宫与大(别本作太)宫,同谷稷、畜牛、果枣,足太阴,脏脾,色黄、味甘,时季夏。

上商与右商,同谷黍、畜鸡、果桃,手太阴,脏肺,色白、味辛,时秋。

上角与大(别本作太)角,同谷麻、畜犬、果李,足厥阴,脏肝,色青、味酸,时春。

大(别本作太)宫与上角,同右足阳明上。

左角与大(别本作太)角,同左足阳明上。

少羽与大(别本作太)羽,同右足太阳下。

左商与右商,同左手阳明上。

加宫与大(别本作太)宫,同左足少阳上。

质判与大(别本作太)宫,同左手太阳下。

判角与大(别本作太)角,同左足少阳下。

大(别本作太)羽与大(别本作太)角,同右足太阳上。

大(别本作太)角与大宫,同右足少阳上。

右徵、少徵、质徵、上徵、判徵。

右角、釱角、上角、大(别本作太)角、判角。

右商、少商、釱商、上商、左商。

少宫、上宫、大(别本作太)宫、加宫、左(别本无角字)宫。

众羽、桎羽、上羽、大(别本作太)羽、少羽。

黄帝曰:妇人无须者,无血气乎?

岐伯曰: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血气盛则充肤热肉,血独盛者澹渗皮肤,生毫毛。今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冲任之脉,不荣口唇,故须不生焉。

黄帝曰:士人有伤于阴,阴气绝而不起,阴不用,然其须不去,其故何也?宦者独去何也?愿闻其故。

岐伯曰:宦者去其宗筋,伤其冲脉,血泻不复,皮肤内结,唇口内荣,故须不生。

黄帝曰:其有天宦者,未尝被伤,不脱于血,然其须不生,其故何也?

岐伯曰:此天之所不足也,其任冲不盛,宗筋不成,有气无血,唇口不荣,故须不生。

黄帝曰:善乎哉!圣人之通万物也,若日月之光影,音声(之)鼓响,闻其声而知其形,其非夫子,孰能明万物之精。是故圣人,视其颜色,黄赤者多热气,青白者少热气,黑色者多血少气。美眉者太阳多血,通髯极须者少阳多血,美须者阳明多血。此其时然也。

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多气少血,阳明常多血多气,厥阴常多气少血,少阴常多血(别本作气)少气(别本作血),太阴常多血少气,此天之常数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帝内经-灵枢-五音五味-译文

右徵与少徵,调右手太阳上。左商与左徵,调左手阳明上。少徵与大宫,调左手阳明上。右角与大角,调右手少阳下。大徵与少徵,调左手太阳上。众羽与少羽,调右足太阳下。少商与右商,调右手太阳下。桎羽与众羽,调右足太阳下。少宫与大宫,调右足阳明下。判角与少角,调右足少阳下。釱商与上商,调右足阳明下。釱商与上角,调左足太阳下。

上徵与右徵,同谷麦、畜羊、果杏,手少阴,脏心,色赤、味苦,时夏。上羽与大羽,同谷大豆、畜彘、果栗,足少阴,脏肾,色黑、味咸,时冬。上宫与大宫,同谷稷、畜牛、果枣,足太阴,脏脾,色黄、味甘,时季夏。上商与右商,同谷黍、畜鸡、果桃,手太阴,脏肺,色白、味辛,时秋。上角与大角,同谷麻、畜犬、果李,足厥阴,脏肝,色青、味酸,时春。

大宫与上角,同右足阳明上。左角与大角,同左足阳明上。少羽与大羽,同右足太阳下。左商与右商,同左手阳明上。加宫与大宫,同左足少阳上。质判与大宫,同左手太阳下。判角与大角,同左足少阳下。大羽与大角,同右足太阳上。大角与大宫,同右足少阳上。

右徵、少徵、质徵、上徵、判徵。右角、釱角、上角、大角、判角。右商、少商、釱商、上商、左商。少宫、上宫、大宫、加宫、左角宫。众羽、桎羽、上羽、大羽、少羽。

黄帝说:妇女如果没有胡须,就没有血气吗?

岐伯说:冲脉和任脉都起始于子宫,向上沿着背部,成为经络之海。它们浮出体外,沿着腹部右侧上行,会合于咽喉,然后分支并连接到嘴唇和口腔。血气旺盛的人皮肤丰满、肌肉热辣,如果只有血气旺盛,则皮肤会变得湿润,长出细毛。现在妇女由于多次失血,气有余而血不足。

黄帝说:士人如果受到阴气的伤害,阴气断绝而不恢复,阴气不再使用,但他们的胡须却没有脱落,这是为什么?宦官的胡须为什么会脱落?我想知道其中的原因。

岐伯说:宦官去掉了他们的宗筋,伤害了冲脉,血液流失后不再恢复,皮肤内部结块,嘴唇和口腔内部得到滋养,所以胡须不生长。

黄帝说:有天生没有胡须的宦官,他们从未受过伤害,也没有失血,但他们的胡须却不生长,这是为什么?

岐伯说:这是天生的不足,他们的任冲脉不旺盛,宗筋不形成,有气无血,嘴唇和口腔不得到滋养,所以胡须不生长。

黄帝说:太好了!圣人通晓万物,就像日月的光影,声音的鼓响,听到声音就能知道形状,如果不是夫子,谁能明白万物的精华。

因此圣人,通过观察人的脸色,脸色黄赤的人多热气,青白的人少热气,黑色的人多血少气。眉毛漂亮的人太阳经多血,长须的人少阳经多血,美须的人阳明经多血。这些都是自然规律。

人的正常体质,太阳经常多血少气,少阳经常多气少血,阳明经常多血多气,厥阴经常多气少血,少阴经常多血少气,太阴经常多血少气,这是自然的规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帝内经-灵枢-五音五味-注解

徵:古代音乐五音之一,相当于现代音乐中的sol音。

宫:古代音乐五音之一,相当于现代音乐中的do音。

商:古代音乐五音之一,相当于现代音乐中的re音。

角:古代音乐五音之一,相当于现代音乐中的mi音。

羽:古代音乐五音之一,相当于现代音乐中的fa音。

手:指手部,古代音乐中与手相关的部位。

足:指足部,古代音乐中与足相关的部位。

阳明:中医学中的术语,指与阳明相关的部位。

太阳:中医学中的术语,指与太阳相关的部位。

少阳:中医学中的术语,指与少阳相关的部位。

厥阴:中医学中的六经之一,与足厥阴肝经相关。

少阴:中医学中的六经之一,与手少阴心经相关。

太阴:中医学中的六经之一,与足太阴脾经相关。

谷:谷物,古代饮食文化中的一种食物。

畜:家畜,古代农业文化中的一种动物。

果:水果,古代饮食文化中的一种食物。

色:颜色,中医学中用来判断体质和疾病的指标。

味:味道,中医学中用来判断体质和疾病的指标。

时:时节,中医学中用来判断体质和疾病的指标。

冲脉:中医学中的经脉之一,与生殖系统相关。

任脉:中医学中的经脉之一,与生殖系统相关。

胞中:中医学中的术语,指子宫。

经络:中医学中的术语,指人体内的通道,负责气血的运行。

海:比喻,指经络的广泛。

血气:中医学中的术语,指血液和气。

数脱血:中医学中的术语,指频繁失血。

宗筋:中医学中的术语,指生殖器官。

天宦者:古代对太监的称呼。

气:中医学中的术语,指生命活动的动力。

血:中医学中的术语,指营养身体的物质。

唇口:中医学中的术语,指唇和口。

唇口内荣:中医学中的术语,指唇和口受到滋养。

美眉:中医学中的术语,指眉毛的美丽。

通髯:中医学中的术语,指胡须的茂盛。

极须:中医学中的术语,指胡须的浓密。

美须:中医学中的术语,指胡须的美丽。

常数:中医学中的术语,指正常的情况。

热气:中医学中的术语,指体内热量的表现。

血少气:中医学中的术语,指血液少而气多的状态。

气少血:中医学中的术语,指气少而血液多的状态。

美:中医学中的术语,指美丽、健康的状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帝内经-灵枢-五音五味-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黄帝内经》,是中医学中关于五音与五行、五脏、五色、五味、五时等相配合的理论阐述。以下是对每行的逐句赏析:

右徵与少徵,调右手太阳上。左商与左徵,调左手阳明上。少徵与大(别本作太)宫,调左手阳明上。右角与大(别本作太)角,调右手少阳下。

这里的‘徵、商、角’是五音之一,分别代表火、金、木。‘右、左’指左右手,‘太阳、阳明、少阳’是手三阴三阳经的名称。此段描述了五音与经络的对应关系,体现了中医学中五音与脏腑、经络的紧密联系。

大(别本作太)徵与少徵,调左手太阳上。众羽与少羽,调右足太阳下。少商与右商,调右手太阳下。

这里继续阐述了五音与经络的对应关系,‘众羽’和‘少羽’是五音中的羽音,‘右足太阳’指的是足太阳膀胱经。

桎羽与众羽,调右足太阳下。少宫与大(别本作太)宫,调右足阳明下。

‘桎羽’是五音中的羽音,‘少宫’和‘大宫’是五音中的宫音,‘右足阳明’指的是足阳明胃经。

判角与少角,调右足少阳下。釱商与上商,调右足阳明下。

‘判角’和‘少角’是五音中的角音,‘釱商’和‘上商’是五音中的商音,‘右足少阳’和‘右足阳明’分别指的是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

釱商与上角,调左足太阳下。

‘釱商’和‘上角’分别指商音和角音,‘左足太阳’指的是足太阳膀胱经。

上徵与右徵,同谷麦、畜羊、果杏,手少阴,脏心,色赤、味苦,时夏。

这里将五音与五谷、五畜、五果、五脏、五色、五味、五时相联系,体现了中医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上羽与大羽,同谷大豆、畜彘、果栗,足少阴,脏肾,色黑、味咸,时冬。

此段与上段类似,进一步阐述了五音与五行、五脏、五色、五味、五时的关系。

上宫与大(别本作太)宫,同谷稷、畜牛、果枣,足太阴,脏脾,色黄、味甘,时季夏。

此段继续上述阐述,将五音与五行、五脏、五色、五味、五时相联系。

上商与右商,同谷黍、畜鸡、果桃,手太阴,脏肺,色白、味辛,时秋。

此段描述了五音与五行、五脏、五色、五味、五时的关系,体现了中医学中‘阴阳五行’的理论。

上角与大(别本作太)角,同谷麻、畜犬、果李,足厥阴,脏肝,色青、味酸,时春。

此段继续上述阐述,将五音与五行、五脏、五色、五味、五时相联系。

大(别本作太)宫与上角,同右足阳明上。左角与大(别本作太)角,同左足阳明上。

此段描述了五音与经络的对应关系,体现了中医学中五音与脏腑、经络的紧密联系。

少羽与大(别本作太)羽,同右足太阳下。左商与右商,同左手阳明上。

此段继续阐述了五音与经络的对应关系,体现了中医学中五音与脏腑、经络的紧密联系。

加宫与大(别本作太)宫,同左足少阳上。质判与大(别本作太)宫,同左手太阳下。

此段描述了五音与经络的对应关系,体现了中医学中五音与脏腑、经络的紧密联系。

判角与大(别本作太)角,同左足少阳下。大(别本作太)羽与大(别本作太)角,同右足太阳上。

此段描述了五音与经络的对应关系,体现了中医学中五音与脏腑、经络的紧密联系。

大(别本作太)角与大宫,同右足少阳上。

此段描述了五音与经络的对应关系,体现了中医学中五音与脏腑、经络的紧密联系。

右徵、少徵、质徵、上徵、判徵。右角、釱角、上角、大(别本作太)角、判角。

此段列举了五音中的徵音、角音及其变化形式,体现了中医学中五音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右商、少商、釱商、上商、左商。

此段列举了五音中的商音及其变化形式,体现了中医学中五音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少宫、上宫、大(别本作太)宫、加宫、左(别本作右)角(别本无角字)宫。

此段列举了五音中的宫音及其变化形式,体现了中医学中五音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众羽、桎羽、上羽、大(别本作太)羽、少羽。

此段列举了五音中的羽音及其变化形式,体现了中医学中五音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黄帝曰:妇人无须者,无血气乎?岐伯曰: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

这段对话探讨了妇人无须的原因,黄帝询问岐伯,岐伯回答指出冲脉、任脉的起始和走向,说明了经络的重要性。

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血气盛则充肤热肉,血独盛者澹渗皮肤,生毫毛。

岐伯进一步解释了冲脉、任脉的运行路径及其对皮肤、毛发的影响,说明了血气盛衰与人体生理状态的关系。

今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冲任之脉,不荣口唇,故须不生焉。

岐伯指出妇人因气血不足而须不生,认为冲任之脉的气血不足是导致妇人无须的原因。

黄帝曰:士人有伤于阴,阴气绝而不起,阴不用,然其须不去,其故何也?宦者独去何也?愿闻其故。

黄帝询问岐伯士人阴气绝而不起,宦者独去的原因,岐伯对此进行了解释。

岐伯曰:宦者去其宗筋,伤其冲脉,血泻不复,皮肤内结,唇口内荣,故须不生。

岐伯解释了宦者去须的原因,认为是因为宦者损伤了冲脉,导致皮肤内结,唇口内荣,从而须不生。

黄帝曰:其有天宦者,未尝被伤,不脱于血,然其须不生,其故何也?

黄帝继续询问岐伯,对于天宦者,虽然未曾受伤,但须不生的原因。

岐伯曰:此天之所不足也,其任冲不盛,宗筋不成,有气无血,唇口不荣,故须不生。

岐伯认为天宦者须不生是因为天生的不足,任冲之脉不盛,宗筋不成,导致有气无血,唇口不荣。

黄帝曰:善乎哉!圣人之通万物也,若日月之光影,音声(之)鼓响,闻其声而知其形,其非夫子,孰能明万物之精。

黄帝对岐伯的医术表示赞赏,认为岐伯能通万物之精,具有高深的医术。

是故圣人,视其颜色,黄赤者多热气,青白者少热气,黑色者多血少气。

黄帝进一步阐述了圣人如何通过观察人的面色来判断其体质和病情,认为面色与体质、病情密切相关。

美眉者太阳多血,通髯极须者少阳多血,美须者阳明多血。此其时然也。

黄帝根据五音与五脏的关系,指出不同人的面色、毛发与五脏的气血盛衰有关。

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多气少血,阳明常多血多气,厥阴常多气少血,少阴常多血(别本作气)少气(别本作血),太阴常多血少气,此天之常数也。

黄帝总结了人体五脏气血的常态,认为这是天生的常数,与人的体质和生理状态密切相关。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帝内经-灵枢-五音五味》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738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