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后汉书-志-天文下

作者: 范晔(公元398年-445年),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文学家。范晔为《后汉书》一书的主要编纂者,书中详细记载了东汉的历史,尤其关注了汉朝最后几位帝王及其治国、军事等方面的历史事宜。

年代:成书于南朝宋(约5世纪)。

内容简要:《后汉书》是范晔根据史料所编纂的东汉史书,全面记载了东汉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以及重要人物的传记。书中通过讲述东汉的兴起、发展与衰退,深刻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与社会变迁。《后汉书》不仅详细描写了汉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朝的过程,还关注了东汉的治国方略与官员任职制度。书中还特别强调了外戚与宦官的权力斗争,以及政治腐败对国家衰退的影响。作为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后汉书》为后世研究东汉历史和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与学术价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后汉书-志-天文下-原文

桓三十八灵二十献九陨石

孝桓建和元年八月壬寅,荧惑犯舆鬼质星。

二年二月辛卯,荧惑行在舆鬼中。

三年五月己丑,太白行入太微右掖门,留十五日,出端门。

丙申,荧惑入东井。

八月己亥,镇星犯舆鬼中南星。

乙丑,彗星芒长五尺,见天市中,东南指,色黄白,九月戊辰不见。

荧惑犯舆鬼为死丧,质星为戮臣,入太微为乱臣。

镇星犯舆鬼为丧。

彗星见天市中为贵人。

至和平元年二月甲寅,梁太后崩,梁冀益骄乱矣。

元嘉元年二月戊子,太白昼见。

永兴二年闰月丁酉,太白昼见。

时,上幸后宫采女邓猛,明年,封猛兄演为南顿侯。

后四岁,梁皇后崩,梁冀被诛,猛立为皇后,恩宠甚盛。

永寿元年三月丙申,镇星逆行入太微中,七十四日去左掖门。

七月己未,辰星入太微中,八十日去左掖门。

八月己巳,荧惑入太微,二十一日出端门。

太微,天子廷也。

镇星为贵臣妃后,逆行为匿谋。

辰星入太微为大水,一曰后宫有忧。

是岁雒水溢至津门,南阳大水。

荧惑留入太微中,又为乱臣。

是时梁氏专政。

九月己酉,昼有流星长二尺所,色黄白。

癸巳,荧惑犯岁星,为奸臣谋,大将戮。

二年六月甲寅,辰星入太微,遂伏不见。

辰星为水,为兵,为妃后。

八月戊午,太白犯轩辕大星,为皇后。

其三年四月戊寅,荧惑入东井口中,为大臣有诛者。

其七月丁丑,太白犯心前星,为大臣。

后二年七月,懿献皇后以忧死。

大将军梁冀使太仓令秦宫刺杀议郎邴尊,又欲杀邓后母宣。

事觉,桓帝收冀及妻寿襄城君印绶,皆自杀。

诛诸梁及孙氏宗族,或徙边。

是其应也。

延熹四年三月甲寅,荧惑犯舆鬼质星。

五月辛酉,客星在营室,稍顺行,生芒长五尺所,至心一度,转为彗。

荧惑犯舆鬼质星,大臣有戮死者。

五年十月,南郡太守李肃坐蛮夷贼攻盗郡县,取财物一亿以上,入府取铜虎符,肃背敌走,不救城郭;又临黎阳竭者燕乔坐赃,重泉令彭良杀无辜,皆弃市。

京兆虎牙都尉宋谦坐赃,下狱死。

客星在营室至心作彗,为大丧。

后四年,邓后以忧死。

六年十一月丁亥,太白昼见。

是时,邓后家贵盛。

七年七月戊辰,辰星犯岁星。

八月庚戌,荧惑犯舆鬼质星。

庚申,岁星犯轩辕大星。

十月丙辰,太白犯房北星。

丁卯,辰星犯太白。

十二月乙丑,荧惑犯轩辕第二星。

辰星犯岁星为兵。

荧惑犯质星有戮臣。

岁星犯轩辕为女主忧。

太白犯房北星为后宫。

其八年二月,太仆南乡侯左胜以罪赐死,胜弟中常侍上蔡侯悺、北乡侯党皆自杀。

癸亥,皇后邓氏坐执左道废,迁于桐宫死,宗亲侍中沘阳侯邓康、河南尹邓万、越骑校尉邓弼、虎贲中郎将安阳侯邓会、侍中监羽林左骑邓德、右骑邓寿、昆阳侯邓统、淯阳侯邓秉、议郎邓循皆系暴室,万、 会死,康等免官。

又荆州刺史芝、交阯刺史葛祗皆为贼所拘略,桂阳太守任胤背敌走,皆弃市,荧惑犯舆鬼质星之应也。

八年五月癸酉,太白犯舆鬼质星。

壬午,荧惑入太微右执法。

闰月己未,太白犯心前星。

十月癸酉,岁星犯左执法。

十一月戊午,岁星入太微,犯左执法。

九年正月壬辰,岁星入太微中,五十八日出端门。

六月壬戌,太白行人舆鬼。

七月乙未,荧惑行舆鬼中,犯质星。

九月辛亥,荧惑入太微西门,积五十八日。

永康元年正月庚寅,荧惑逆行入太微东门,留太微中百一日出端门。

七月丙戌,太白昼见经天。

太白犯心前星,太白犯舆鬼质星有戮臣。

荧惑入太微为贼臣。

太白犯心前星为兵丧。

岁星入太微犯左执法,将相有诛者。

岁星入守太微五十日,占为人主。

太白、荧惑入舆鬼,皆为死丧,又犯质星为戮臣。

荧惑留太微中百一日,占为人主。

太白昼见经天为兵,忧在大人。

其九年十一月,太原太守刘质、南阳太守成瑨皆坐杀无辜,荆州刺史李隗为贼所拘,尚书郎孟珰坐受金漏言,皆弃市。

永康元年十二月丁丑,桓帝崩,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尚书令尹勋、黄门令山冰等皆枉死,太白犯心,荧惑留守太微之应也。

孝灵帝建宁元年六月,太白在西方,入太微,犯西蕃南头星。

太微,天廷也。

太白行其中,宫门当闭,大将被甲兵,大臣伏诛。

其八月,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谋欲尽诛诸宦者;其九月辛亥,中常侍曹节、长乐五官史朱瑀觉之,矫制杀蕃、武等,家属徙日南比景。

熹平元年十月,荧惑入南斗中。

占曰:‘荧惑所守为兵乱。’

斗为吴,其十一月,会稽贼许昭聚众自称大将军,昭父生为越王,攻破郡县。

二年四月,有星出文昌,入紫宫,蛇行,有首尾无身,赤色,有光、炤垣墙。

八月丙寅,太白犯心前星。

辛未,白气如一匹练,冲北斗第四星。

占曰:‘文昌为上将贵相。太白犯心前星,为大臣。’

后六年,司徒刘郃为中常侍曹节所谮,下狱死。

白气冲北斗为大战,明年冬,扬州刺史臧B857、丹阳太守陈寅,攻盗贼苴康,斩首数千级。

光和元年四月癸丑,流星犯轩辕第二星,东北行入北斗魁中。

八月,彗星出亢北,入天市中,长数尺,稍长至五六丈,赤色,经历十余宿,八十余日,乃消于天菀中。

流星为贵使,轩辕为内宫,北斗魁主杀。

流星从轩辕出抵北斗魁,是天子大使将出,有伐杀也。

至中平元年,黄巾贼起,上遣中郎将皇甫嵩、朱俊等征之,斩首十万余级。

彗除天市,天帝将徙,帝将易都。

至初平元年,献帝迁都长安。

三年冬,彗星出狼、弧,东行至于张乃去。

张为周地,彗星犯之为兵乱。

后四年,京都大发兵击黄巾贼。

五年四月,荧惑在太微中,守屏。

七月,彗星出三台下,东行入太微,至太子、幸臣,二十余日而消。

十月,岁星、荧惑、太白三合于虚,相去各五六寸,如连珠。

占曰:‘荧惑在太微为乱臣。’

是时,中常侍赵忠、张让、郭胜、孙璋等,并为奸乱。

彗星入太微,天下易主。

至中平六年,宫车晏驾。

岁星、荧惑、太白三合于虚为丧。

虚,齐地。

明年,琅邪王据薨。

光和中,国皇星东南角去地一二丈,如炬火状,十余日不见。

占曰:‘国皇星为内乱,外内有兵丧。’

其后黄巾贼张角烧州郡,朝廷遣将讨平,斩首十余万级。

中平六年,官车晏驾,大将军何进令司隶校尉袁绍私募兵千余人,阴跱雒阳城外,窃呼并州牧董卓使将兵至京都,共诛中官,对战南、北宫阙下,死者数千人,燔烧宫室,迁都西京。

及司徒王允与将军吕布诛卓,卓部曲将郭汜、 李傕旋兵攻长安,公卿百官吏民战死者且万人。

天下之乱,皆自内发。

中平二年十月癸亥,客星出南门中,大如半筵,五色喜怒稍小,至后年六月消。

占曰:‘为兵。’

至六年,司隶校尉袁绍诛灭中官,大将军部曲将吴匡攻杀车骑将军何苗,死者数千人。

三年四月,荧惑逆行守心后星,十月戊午,月食心后星。

占曰:‘为大丧。’

后三年而灵帝崩。

五年二月,彗星出奎,逆行入紫宫,后三出,六十余日乃消。

六月丁卯,客星如三升碗,出贯索,西南行入天市,至尾而消。

占曰:‘彗除紫宫,天下易主。客星入天市,为贵人丧。’

明年四月,宫车晏驾。

中平中夏,流星赤如火,长三丈,起河鼓,入天市,抵触宦者星,色白,长二三丈,后尾再屈,食顷乃灭,状似枉矢。

占曰:‘枉矢流发,其宫射,所谓矢当直而枉者,操矢者邪枉人也。’

中平六年,大将军何进谋尽诛中官,中官觉,于省中杀进:俱两破灭,天下由此遂大坏乱。

六年八月丙寅,太白犯心前星,戊辰犯心中大星。

其日未冥四刻,大将军何进于省中为诸黄门所杀。

己巳,车骑将军何苗为进部曲将吴匡所杀。

孝献初平二年九月,蚩尤旗见,长十余丈,色白,出角、亢之南。

占曰:‘蚩尤旗见,则王征伐四方。’

其后丞相曹公征讨天下且三十年。

四年十月,孛星出两角间,东北行入天市中而灭。

占曰:‘彗除天市,天帝将徙,帝将易都。’

是时上在长安,后二年东迁,明年七月,至雒阳,其八月,曹公迎上都许。

建安五年十月辛亥,有星孛于大梁,冀州分也。

时袁绍在冀州。

其年十一月,绍军为曹公所破。

七年夏,绍死,后曹公遂取冀州。

九年十一月,有星孛于东井舆鬼,入轩辕太微。

十一年正月,星孛于北斗,首在斗中,尾贯紫宫,及北辰。

占曰:‘彗星扫太微宫,人主易位。’

其后魏文帝受禅。

十二年十月辛卯,有星孛于鹑尾。

荆州分也,时荆州牧刘表据荆州,益州从事周群以为荆州牧将死而失土。

明年秋,表卒,以小子琮自代。

曹公将伐荆州,琮惧,举军诣公降。

十七年十二月,有星孛于五诸侯。

周群以为西方专据土地者,皆将失土。

是时益州牧刘璋据益州,汉中太守张鲁别据汉中,韩遂据凉州,宗建别据枹罕。

明年冬,曹公遣偏将击凉州。

十九年,获宗建,韩遂逃于羌中,病死。

其年秋,璋失益州。

二十年秋,曹公攻汉中,鲁降。

十八年秋,岁星、镇星、荧惑俱入太微,逆行留守帝坐百余日。

占曰:‘岁星入太微,人主改。’

二十三年三月,孛星晨见东方二十余日,夕出西方,犯历五车、东井、五诸侯、文昌、轩辕、后妃、太微,锋炎指帝坐。

占曰:‘除旧布新之象也。’

殇帝延平元年九月乙亥,陨石陈留四。

《春秋》僖公十六年,陨石于宋五,传曰陨星也。

董仲舒以为从高反下之象。

或以为庶人惟星,陨,民困之象也。

桓帝延熹七年三月癸亥,陨石右扶风一,鄠又陨石二,皆有声如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后汉书-志-天文下-译文

桓帝三十八年,灵帝二十年,献帝九年,有九颗陨石坠落。

孝桓帝建和元年八月壬寅日,火星侵犯鬼宿的质星。二年二月辛卯日,火星运行在鬼宿中。三年五月己丑日,金星进入太微垣的右掖门,停留了十五天,然后从端门出来。丙申日,火星进入东井宿。八月己亥日,镇星侵犯鬼宿中南星。乙丑日,彗星光芒长五尺,出现在天市垣中,指向东南,颜色黄白,九月戊辰日不见。

火星侵犯鬼宿为死亡,质星为被杀的臣子,进入太微垣为乱臣。镇星侵犯鬼宿为丧事。彗星出现在天市垣为贵人。到和平元年二月甲寅日,梁太后去世,梁冀更加骄横混乱。

元嘉元年二月戊子日,金星白天出现。永兴二年闰月丁酉日,金星白天出现。当时,皇帝宠幸后宫采女邓猛,第二年,封邓猛的哥哥邓演为南顿侯。四年后,梁皇后去世,梁冀被杀,邓猛被立为皇后,深受宠爱。

永寿元年三月丙申日,镇星逆行进入太微垣中,七十四天后离开左掖门。七月己未日,辰星进入太微垣中,八十天后离开左掖门。八月己巳日,火星进入太微垣,二十一天后从端门出来。太微垣是皇帝的朝廷。镇星代表贵臣妃后,逆行为隐藏阴谋。辰星进入太微垣为大水,或说后宫有忧。这一年洛水泛滥到津门,南阳地区发生大水。火星留在太微垣中,又代表乱臣。这时梁氏专权。

九月己酉日,白天有流星长二尺左右,颜色黄白。癸巳日,火星侵犯岁星,为奸臣阴谋,大将会被杀。

二年六月甲寅日,辰星进入太微垣,然后消失不见。辰星代表水,代表战争,代表妃后。八月戊午日,金星侵犯轩辕大星,代表皇后。其三年四月戊寅日,火星进入东井宿口中,代表有大臣被杀。其七月丁丑日,金星侵犯心宿前星,代表大臣。后二年七月,懿献皇后因忧虑而死。大将军梁冀派太仓令秦宫刺杀议郎邴尊,又想杀邓皇后的母亲宣氏。事情败露,桓帝收缴梁冀及其妻子寿襄城君的印绶,他们都自杀了。诛杀梁氏和孙氏宗族,有的被流放到边疆。

延熹四年三月甲寅日,火星侵犯鬼宿的质星。五月辛酉日,客星在营室宿,逐渐顺行,产生光芒长五尺,到达心宿一度,转为彗星。火星侵犯鬼宿的质星,大臣中有被杀的。五年十月,南郡太守李肃因蛮夷贼攻占郡县,抢夺财物超过一亿,进入府中取铜虎符,李肃背叛敌人逃跑,不救援城池;又因临黎阳竭者燕乔贪污,重泉令彭良杀害无辜,他们都被处死。京兆虎牙都尉宋谦因贪污被关进监狱而死。客星在营室宿到心宿形成彗星,为大丧。后四年,邓皇后因忧虑而死。

六年十一月丁亥日,金星白天出现。这时,邓皇后家族显贵。

七年七月戊辰日,辰星侵犯岁星。八月庚戌日,火星侵犯鬼宿的质星。庚申日,岁星侵犯轩辕大星。十月丙辰日,金星侵犯房宿北星。丁卯日,辰星侵犯金星。十二月乙丑日,火星侵犯轩辕第二星。辰星侵犯岁星为战争。火星侵犯质星有被杀的臣子。岁星侵犯轩辕大星为女性忧虑。金星侵犯房宿北星为后宫。其八年二月,太仆南乡侯左胜因罪被赐死,左胜的弟弟中常侍上蔡侯邓悺、北乡侯邓党都自杀。癸亥日,皇后邓氏因犯左道被废,迁往桐宫而死,宗亲侍中沘阳侯邓康、河南尹邓万、越骑校尉邓弼、虎贲中郎将安阳侯邓会、侍中监羽林左骑邓德、右骑邓寿、昆阳侯邓统、淯阳侯邓秉、议郎邓循都被关进暴室,邓万、邓会死,邓康等人被免官。又因荆州刺史芝、交阯刺史葛祗被贼人拘捕,桂阳太守任胤背叛敌人逃跑,他们都被处死,这是火星侵犯鬼宿质星的应验。

八年五月癸酉日,金星侵犯鬼宿的质星。壬午日,火星进入太微垣右执法。闰月己未日,金星侵犯心宿前星。十月癸酉日,岁星侵犯左执法。十一月戊午日,岁星进入太微垣,侵犯左执法。九年正月壬辰日,岁星进入太微垣中,五十八天后从端门出来。六月壬戌日,金星进入舆鬼宿。七月乙未日,火星在舆鬼宿中运行,侵犯质星。九月辛亥日,火星进入太微垣西门,停留了五十八天。永康元年正月庚寅日,火星逆行进入太微垣东门,在太微垣中停留了一百零一天后从端门出来。七月丙戌日,金星白天出现,横贯天空。金星侵犯心宿前星,金星侵犯舆鬼宿的质星有被杀的臣子。火星进入太微垣为贼臣。金星侵犯心宿前星为战争和丧事。岁星进入太微垣侵犯左执法,将相中有被杀的。岁星守护太微垣五十天,代表君主。金星、火星进入舆鬼宿,都代表死亡,又侵犯质星为被杀的臣子。火星在太微垣中停留一百零一天,代表君主。金星白天出现横贯天空为战争,君主忧虑。其九年十一月,太原太守刘质、南阳太守成瑨都因杀害无辜被杀,荆州刺史李隗被贼人拘捕,尚书郎孟珰因接受贿赂泄露机密被杀,他们都被处死。永康元年十二月丁丑日,桓帝去世,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尚书令尹勋、黄门令山冰等人都被冤枉而死,这是金星侵犯心宿,火星留在太微垣的应验。

孝灵帝建宁元年六月,金星在西方,进入太微垣,侵犯西蕃南头星。太微垣是皇帝的朝廷。金星在其中运行,宫门应当关闭,大将被甲兵,大臣会被杀。

其八月,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密谋要全部杀掉宦官;其九月辛亥日,中常侍曹节、长乐五官史朱瑀发现了他们的计划,假传圣旨杀了陈蕃、窦武等人,家属被流放到日南比景。

熹平元年十月,火星进入南斗宿中。占卜说:‘火星所守为兵乱。’斗宿代表吴国,其十一月,会稽贼人许昭聚集众人自称大将军,许昭的父亲许生是越王,攻破郡县。

二年四月,有星出现在文昌宫,进入紫宫,形状像蛇,有首尾无身,颜色赤红,有光芒照耀城墙。八月丙寅日,金星侵犯心宿前星。辛未日,白气像一条练,冲向北斗第四星。占卜说:‘文昌宫为上将贵相。金星侵犯心宿前星,为大臣。’后六年,司徒刘郃被中常侍曹节诬陷,被关进监狱而死。白气冲向北斗,为大战。明年冬天,扬州刺史臧宫、丹阳太守陈寅,攻打盗贼苴康,斩首数千级。

光和元年四月癸丑日,一颗流星侵犯了轩辕星座的第二颗星,向东北方向移动,进入了北斗七星中的斗柄部分。

八月,一颗彗星出现在亢宿的北边,进入天市垣,长度数尺,逐渐增长到五六丈,呈红色,持续了十几天,经过八十多天后,在天苑中消失。

流星象征着贵族使者,轩辕代表着内宫,北斗斗柄主掌杀伐。流星从轩辕出发到达北斗斗柄,意味着天子的大使将出征,会有征伐和杀伐之事。

到了中平元年,黄巾军起义,皇帝派遣中郎将皇甫嵩、朱俊等人征讨,斩首十多万人。

彗星清除天市垣,意味着天帝将要迁移,皇帝将要迁都。到了初平元年,献帝迁都长安。

三年冬天,彗星出现在狼星和弧星之间,向东移动直到张宿才消失。张宿代表周地,彗星侵犯它预示着兵乱。

四年之后,京都大规模调集兵力攻击黄巾军。

五年四月,火星位于太微垣中,守护着屏宿。七月,彗星从三台下出现,向东移动进入太微垣,到达太子和宠臣的位置,二十多天后消失。

十月,木星、火星、金星三颗星在虚宿会合,相距各五六寸,如同连珠。占卜说:‘火星位于太微垣预示着乱臣。’那时,中常侍赵忠、张让、郭胜、孙璋等人,都为奸臣。

彗星进入太微垣,意味着天下将更换君主。到了中平六年,皇帝驾崩。

木星、火星、金星三合于虚宿,预示着丧事。虚宿代表齐地。第二年,琅邪王刘据去世。

光和中,国皇星在东南角距离地面一二丈,像火炬一样,十几天后不见。

占卜说:‘国皇星出现预示着内乱,内外将有兵灾和丧事。’之后,黄巾军张角焚烧州郡,朝廷派遣将领讨伐平定,斩首十多万人。

中平六年,皇帝驾崩,大将军何进命令司隶校尉袁绍私自招募一千多人,暗中驻扎在洛阳城外,秘密召唤并州牧董卓带兵到京都,共同诛杀宦官,在南北宫阙下交战,死者数千人,焚烧宫室,迁都西京。

及至司徒王允与将军吕布诛杀董卓,董卓的部将郭汜、李傕回兵攻打长安,公卿百官和百姓战死者近万人。天下的混乱,都是从内部开始的。

中平二年十月癸亥日,一颗客星出现在南门中,大小如半席,五彩斑斓,情绪变化稍小,到第二年六月消失。

占卜说:‘预示着战争。’到中平六年,司隶校尉袁绍诛灭宦官,大将军何苗的部将吴匡攻击并杀死了车骑将军何苗,死者数千人。

三年四月,火星逆行守护心宿后星,十月戊午日,月食心宿后星。

占卜说:‘预示着大丧。’三年后,灵帝驾崩。

五年二月,彗星出现在奎宿,逆行进入紫宫,之后又出现三次,六十多天后才消失。

六月丁卯日,一颗客星如三升碗大小,从天权星出现,向西南方向移动进入天市垣,到达尾宿才消失。

占卜说:‘彗星清除紫宫,意味着天下将更换君主。客星进入天市垣,预示着贵族的丧事。’第二年四月,皇帝驾崩。

中平中夏,一颗流星赤如火,长三丈,从河鼓星升起,进入天市垣,撞击到宦者星,颜色白,长二三丈,尾巴两次弯曲,瞬间消失,形状像流星。

占卜说:‘流星直冲宫室,所谓箭直而弯曲者,是操箭者邪恶的人。’中平六年,大将军何进计划彻底诛杀宦官,宦官察觉后,在省中杀死了何进:两方都遭到破坏,天下因此陷入大乱。

六年八月丙寅日,太白星侵犯心宿前星,戊辰日侵犯心中大星。当天未时四刻,大将军何进在省中被众多黄门所杀。

己巳日,车骑将军何苗被何进的部将吴匡所杀。

孝献帝初平二年九月,蚩尤旗出现,长十余丈,颜色白,出现在角宿、亢宿的南边。

占卜说:‘蚩尤旗出现,意味着君王将征伐四方。’之后,丞相曹操征讨天下近三十年。

四年十月,彗星出现在两角之间,向东北方向移动进入天市垣后消失。

占卜说:‘彗星清除天市垣,意味着天帝将迁移,皇帝将迁都。’那时皇帝在长安,两年后东迁,第二年七月,到达雒阳,那年的八月,曹操迎奉皇帝到许昌。

建安五年十月辛亥日,有彗星出现在大梁星,代表冀州。那时袁绍在冀州。那年十一月,袁绍的军队被曹操打败。

七年夏天,袁绍去世,之后曹操就夺取了冀州。

九年十一月,有彗星出现在东井星和舆鬼星之间,进入轩辕星和太微垣。

十一年正月,彗星出现在北斗星,头部在斗宿中,尾巴穿过紫宫,到达北极。

占卜说:‘彗星扫过太微垣,意味着人主将更换。’之后,魏文帝曹丕接受禅让。

十二年十月辛卯日,有彗星出现在鹑尾星,代表荆州。那时荆州牧刘表占据荆州,益州从事周群认为荆州牧将去世并失去土地。

第二年秋天,刘表去世,由他的儿子刘琮接替。曹操将进攻荆州,刘琮害怕,率领军队向曹操投降。

十七年十二月,有彗星出现在五诸侯星。

周群认为占据西方土地的人都将失去土地。那时益州牧刘璋占据益州,汉中太守张鲁在汉中独立,韩遂占据凉州,宗建在枹罕独立。

第二年冬天,曹操派遣偏将攻击凉州。十九年,捕获宗建,韩遂逃到羌中,病逝。那年秋天,刘璋失去了益州。

二十年秋天,曹操进攻汉中,张鲁投降。

十八年秋天,木星、镇星、火星都进入太微垣,逆行留守在帝座附近一百多天。

占卜说:‘木星进入太微垣,意味着人主将改变。’

二十三年三月,彗星在早晨出现在东方二十多天,傍晚出现在西方,侵犯了五车星、东井星、五诸侯星、文昌星、轩辕星、后宫星、太微垣,光芒直指帝座。

占卜说:‘这是除旧布新的象征。’

殇帝延平元年九月乙亥日,陈留地区落下四颗陨石。

《春秋》僖公十六年,宋国落下五颗陨石,记载为陨星。董仲舒认为这是从高处落到低处的象征。有人认为这是平民之星,陨落,意味着民众的困苦。

桓帝延熹七年三月癸亥日,右扶风地区落下了一颗陨石,鄠地区落下了两颗陨石,都伴有雷鸣般的声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后汉书-志-天文下-注解

桓三十八灵二十献九陨石:指桓帝在位期间,共发生38次灵异现象,其中20次献上陨石,9次陨石坠落。

孝桓建和元年:汉桓帝刘志的年号,即公元146年。

荧惑:火星的古称,常与战争和灾难联系在一起。

舆鬼:古代星宿名,属西方七宿之一,位于现代天文学中的双子座。

质星:指星座中的主要星,如舆鬼中的南星。

太白:金星的古称,常与战争和灾难联系在一起。

太微:古代天文学中指天帝的居所。

镇星:古代对土星的别称,因土星运行缓慢,故称。

彗星:彗星是一种在太阳系内运行的、由冰、尘埃和岩石组成的物体,当它接近太阳时,由于太阳风和辐射压力的作用,会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

天市:古代天文学中指天上的市场,象征财富和商业。

和平元年:汉桓帝刘志的年号,即公元150年。

元嘉元年:汉顺帝刘保的年号,即公元151年。

永兴二年:汉顺帝刘保的年号,即公元153年。

南顿侯:古代的一种封号,表示对功臣的封赏。

梁太后:指汉顺帝刘保的母亲梁妠,东汉末年的实际统治者。

梁冀:东汉末年的权臣,梁太后的侄子,掌握朝政大权。

太仓令: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国库粮食。

议郎:古代官职,负责议政、献策。

岁星:木星的古称,古代用来纪年。

轩辕:指古代神话中的黄帝,轩辕星是其星座。

东井:古代星宿名,位于现代天文学中的双子座。

心前星:指心宿中的主星,位于现代天文学中的天蝎座。

房北星:指房宿中的北星,位于现代天文学中的天狼座。

岁星犯轩辕:指木星运行至轩辕星附近,古代占星术中认为这预示着女主有忧。

白气:指大气中的云气,古代占星术中认为其出现预示着兵乱。

文昌:古代星宿名,位于现代天文学中的斗宿。

紫宫:古代天文学中指天帝的居所。

上将贵相:古代占星术中认为文昌星出现预示着上将或贵相的出现。

曹节:东汉末年的宦官,曾参与政变。

朱瑀:东汉末年的宦官,曾参与政变。

会稽:古代郡名,位于今浙江省东部。

许昭:东汉末年的叛乱将领。

越王:许昭的父亲,自称越王。

苴康:东汉末年的叛乱将领。

白气冲北斗:指白气冲击北斗七星,古代占星术中认为这预示着大战。

扬州刺史:古代官职,负责管理扬州地区的行政事务。

光和元年:光和是东汉灵帝刘宏的年号,光和元年即公元178年。

癸丑:古代干支纪日中的癸丑日,即干为癸,支为丑。

流星:在古代天文学中,流星指的是夜空中快速移动的亮光,常被认为是吉凶的预兆。

北斗魁:北斗七星中的第一星,代表死亡和战争。

亢北:亢是二十八宿之一,亢北即亢宿的北方。

中平元年:中平是东汉灵帝刘宏的年号,中平元年即公元184年。

黄巾贼:东汉末年起义军,以头裹黄巾为标志,由张角领导。

中郎将:古代官职,掌管宫廷宿卫。

皇甫嵩:东汉末年名将,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

朱俊:东汉末年名将,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

亢:二十八宿之一,位于天空的东方。

弧:二十八宿之一,位于天空的北方。

虚:二十八宿之一,位于天空的北方。

国皇星:古代天文学中指国家皇帝的象征。

南门中:古代天文学中指南方的城门。

州郡: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省。

中常侍:东汉末年宦官的一种,掌管宫廷内部事务。

赵忠:东汉末年宦官。

张让:东汉末年宦官。

郭胜:东汉末年宦官。

孙璋:东汉末年宦官。

中平六年:中平六年即公元189年。

官车晏驾:古代皇帝去世的委婉说法。

司徒:古代官职,掌管礼仪。

王允:东汉末年名臣,曾参与诛杀宦官。

吕布:东汉末年名将,以勇猛著称。

郭汜:东汉末年将领。

李傕:东汉末年将领。

南宫阙:古代皇宫中的宫门。

北宫阙:古代皇宫中的宫门。

中平二年:中平二年即公元185年。

贯索:古代天文学中指天上的绳索。

枉矢:古代天文学中指流星的一种,形状像箭。

省中:古代指皇宫中的内宫。

两破灭:指宦官和何进两方面的势力都被消灭。

殇帝延平元年:延平是东汉少帝刘辩的年号,延平元年即公元184年。

陨石:从天空坠落至地面的石头,古代认为是天象之一。

陈留: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河南省。

右扶风: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陕西省。

鄠: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陕西省。

僖公十六年:春秋时期鲁国国君鲁僖公的十六年,即公元前555年。

陨星:从天空坠落至星星,古代认为是天象之一。

庶人:古代指平民百姓。

癸亥:古代干支纪日中的癸亥日,即干为癸,支为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后汉书-志-天文下-评注

光和元年四月癸丑,流星犯轩辕第二星,东北行入北斗魁中。

此句描述了流星犯轩辕星,东北行进入北斗魁中的天文现象。在古代中国,天象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流星的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代表着战争的到来。轩辕星代表着皇帝,北斗魁主杀,因此这一现象被解读为天子大使将出,有伐杀之事发生。

八月,彗星出亢北,入天市中,长数尺,稍长至五六丈,赤色,经历十余宿,八十余日,乃消于天菀中。

彗星的出现和移动,同样被古代天文学者赋予了重要的象征意义。此彗星从亢北升起,进入天市中,象征着天帝将徙,帝将易都。其赤色和长时间的移动,更加强调了这一预言的重要性。

流星为贵使,轩辕为内宫,北斗魁主杀。

这里进一步解释了流星、轩辕星和北斗魁的象征意义。流星作为天界的使者,轩辕代表着内宫,北斗魁主杀,三者结合,预示着天子将有重要行动,可能涉及战争。

至中平元年,黄巾贼起,上遣中郎将皇甫嵩、朱俊等征之,斩首十万余级。

这一句将天文现象与历史事件联系起来,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皇甫嵩和朱俊是镇压起义的主要将领。

彗除天市,天帝将徙,帝将易都。

彗星消散于天市,进一步预示着天帝将徙,帝将易都,即皇帝将迁都。

至初平元年,献帝迁都长安。

这一句证实了之前的预言,汉献帝确实在初平元年迁都长安。

三年冬,彗星出狼、弧,东行至于张乃去。

彗星的出现和移动,在古代被视为兵乱的前兆。狼、弧、张三宿的位置与兵乱有关。

至中平六年,宫车晏驾。

宫车晏驾指的是皇帝去世,中平六年皇帝去世,标志着东汉末年的动荡。

光和中,国皇星东南角去地一二丈,如炬火状,十余日不见。

国皇星的出现,被解读为内乱和外内有兵丧的征兆。这一现象与黄巾起义和朝廷的军事行动有关。

中平六年,官车晏驾,大将军何进令司隶校尉袁绍私募兵千余人,阴跱雒阳城外,窃呼并州牧董卓使将兵至京都,共诛中官,对战南、北宫阙下,死者数千人,燔烧宫室,迁都西京。

这一段描述了中平六年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军事冲突,最终导致了迁都西京。

中平二年十月癸亥,客星出南门中,大如半筵,五色喜怒稍小,至后年六月消。

客星的出现被解读为兵事,这一现象与后来的军事事件相呼应。

五年二月,彗星出奎,逆行入紫宫,后三出,六十余日乃消。

彗星的逆行入紫宫,象征着天下易主,与历史上的政权更迭相吻合。

中平六年,大将军何进谋尽诛中官,中官觉,于省中杀进:俱两破灭,天下由此遂大坏乱。

这段描述了中平六年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最终导致了天下的动荡。

孝献初平二年九月,蚩尤旗见,长十余丈,色白,出角、亢之南。

蚩尤旗的出现,被解读为王者征伐四方的征兆,与曹操征讨天下的行动相呼应。

四年十月,孛星出两角间,东北行入天市中而灭。

孛星的出现同样被解读为天帝将徙,帝将易都的征兆,与历史上的迁都事件相吻合。

建安五年十月辛亥,有星孛于大梁,冀州分也。

星孛的出现,被解读为王者征伐四方的征兆,与曹操在冀州的军事行动相呼应。

九年十一月,有星孛于东井舆鬼,入轩辕太微。

星孛的出现,预示着人主易位,与魏文帝受禅的事件相吻合。

十二年十月辛卯,有星孛于鹑尾。荆州分也,时荆州牧刘表据荆州,益州从事周群以为荆州牧将死而失土。

星孛的出现,被解读为荆州牧将死而失土的征兆,与刘表去世和曹操征伐荆州的事件相吻合。

十七年十二月,有星孛于五诸侯。

星孛的出现,被解读为西方专据土地者,皆将失土的征兆,与刘璋失去益州和曹操攻占汉中的事件相吻合。

十八年秋,岁星、镇星、荧惑俱入太微,逆行留守帝坐百余日。

三颗星同时出现并逆行留守帝坐,被解读为人主改的征兆,与历史上的政权更迭相吻合。

二十三年三月,孛星晨见东方二十余日,夕出西方,犯历五车、东井、五诸侯、文昌、轩辕、后妃、太微,锋炎指帝坐。

孛星的出现,被解读为除旧布新之象,与历史上的政治变革相吻合。

殇帝延平元年九月乙亥,陨石陈留四。

陨石的出现,被解读为从高反下之象,与民困之象相吻合。

桓帝延熹七年三月癸亥,陨石右扶风一,鄠又陨石二,皆有声如雷。

陨石的出现,被解读为有声如雷的征兆,与历史上的政治事件相吻合。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后汉书-志-天文下》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732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