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范晔(公元398年-445年),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文学家。范晔为《后汉书》一书的主要编纂者,书中详细记载了东汉的历史,尤其关注了汉朝最后几位帝王及其治国、军事等方面的历史事宜。
年代:成书于南朝宋(约5世纪)。
内容简要:《后汉书》是范晔根据史料所编纂的东汉史书,全面记载了东汉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以及重要人物的传记。书中通过讲述东汉的兴起、发展与衰退,深刻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与社会变迁。《后汉书》不仅详细描写了汉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朝的过程,还关注了东汉的治国方略与官员任职制度。书中还特别强调了外戚与宦官的权力斗争,以及政治腐败对国家衰退的影响。作为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后汉书》为后世研究东汉历史和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与学术价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后汉书-志-五行二-原文
灾火草妖羽虫孽羊祸
《五行传》曰:‘弃法律,逐功臣,杀太子,以妾为妻,则火不炎上。’谓火失其性而为灾也。
又曰:‘视之不明,是谓不悊。厥咎舒,厥罚常燠,厥极疾,时则有草妖,时则有蠃虫之孽,时则有羊祸,时则有赤眚、赤祥,惟水B928火。’蠃虫,刘歆传以为羽虫。
建武中,渔阳太守彭宠被征。书至,明日潞县火,灾起城中,飞出城外,燔千余家,杀人。
京房《易传》曰:‘上不俭,下不节,盛火数起,燔宫室。’儒说火以明为德而主礼。
时宠与幽州牧朱浮有隙,疑浮见浸谮,故意狐疑,其妻劝无应征,遂反叛攻浮,卒诛灭。
和帝永元八年十二月丁巳,南宫宣室殿火。是时和帝幸北宫,窦太后在南宫。
明年,窦太后崩。
十三年八月己亥,北宫盛馔门阁火。是时和帝幸邓贵人,阴后宠衰怨恨,上有欲废之意。
明年,会得阴后挟伪道事,遂废,迁于桐宫,以忧死,立邓贵人为皇后。
十五年六月辛酉,汉中城固南城门灾。此孝和皇帝将绝世之象也。
其后二年,宫车晏驾,殇帝及平原王皆早夭折,和帝世绝。
安帝永初二年四月甲寅,汉阳阿阳城中失火,烧杀三千五百七十人。
先是和帝崩,有皇子二人,皇子胜长,邓皇后贪殇帝少,欲自养长立之。
延平元年,殇帝崩。胜有厥疾不笃,群臣咸欲立之,太后以前既不立胜,遂更立清河王子,是为安帝。
司空周章等心不厌服,谋欲诛邓氏,废太后、安帝,而更立胜。
元年十一月,事觉,章等被诛。
其后凉州叛羌为害大甚,凉州诸郡寄治冯翊、扶风界。
及太后崩,邓氏被诛。
四年三月戊子,杜陵园火。
元初四年二月壬戌,武库火。
是时,羌叛,大为寇害,发天下兵以攻御之,积十余年未已,天下厌苦兵役。
延光元年八月戊子,阳陵园寝殿火。
凡灾发于先陵,此太子将废之象也。
若曰:不当废太子以自剪,则火不当害先陵之寝也。
明年,上以谗言废皇太子为济阴王。
后二年,宫车宴驾。
中黄门孙程等十九人起兵殿省,诛贼臣,立济阴王。
四年秋七月乙丑,渔阳城门楼灾。
顺帝永建三年七月丁酉,茂陵园寝灾。
阳嘉元年,恭陵庑灾,及东西莫府火。
太尉李固以为奢僭所致。
陵之初造,祸及枯骨,规广治之尤饰。
又上欲更造宫室,益台观,故火起莫府。
烧材木。
永和元年十月丁未,承福殿火。
先是爵号阿母宋娥为山阳君;后父梁商本国侯,又多益商封;商长子冀当继商爵,以商生在,复更封冀为襄邑侯;追号后母为开封君;皆过差非礼。
汉安元年三月甲午,雒阳刘汉等百九十七家为火所烧,后四年,宫车比三晏驾,建和元年君位乃定。
桓帝建和二年五月癸丑,北宫掖庭中德阳殿火,及左掖门。
先是梁太后兄冀挟奸枉,以故太尉李固、杜乔正直,恐害其事,令人诬奏固、乔而诛灭之。
是后梁太后崩,而梁氏诛灭。
延熹四年正月辛酉,南宫嘉德殿火。
戊子,丙署火。
二月壬辰,武库火。
五月丁卯,原陵长寿门火。
先是,亳后因贱人得幸,号贵人。
为后。
上以后母宣为长安君,封其兄弟,爱宠隆崇,又多封无功者。
去年春,白马令李云坐直谏死。
至此彗除心、尾,火连作。
五年正月壬午,南宫丙署火。
四月乙丑,恭北陵东阙火。
戊辰,虎贲掖门火。
五月,康陵园寝火。
甲申,中藏府承禄署火。
七月己未,南宫承善闼内火。
六年四月辛亥,康陵东署火。
七月甲申,平陵园寝火。
八年二月己酉,南宫嘉德署、黄龙、千秋万岁殿皆火。
四月甲寅,安陵园寝火。
闰月,南宫长秋、和欢殿后钩盾、掖庭朔平署各火。
十一月壬子,德阳前殿西阁及黄门北寺火,杀人。
九年三月癸己,京都夜有火光转行,民相惊噪。
灵帝熹平四年五月,延陵园灾。
光和四年闰月辛酉,北宫东掖庭永巷署灾。
五年五月庚申,德阳前殿西北入门内永乐太后宫署火。
中平二年二月己酉,南宫云台灾。
庚戌,乐成门灾,延及北阙,度道西烧嘉德、和欢殿。
案云台之灾自上起,榱题数百,同时并然,若就县华镫,其日烧尽,延及白虎、威兴门、尚书、符节、兰台。
夫云台者,乃周家之所造也,图书、术籍、珍玩、宝怪皆所藏在也。
京房《易传》曰:‘君不思道,厥妖火烧宫。’
是时,黄巾作慝,变乱天常,七州二十八郡同时俱发,命将出众,虽颇有所禽,然宛、广宗、曲阳尚未破坏,役起负海,杼柚空悬,百姓死伤已过半矣。
而灵帝曾不克己复礼,虐侈滋甚,尺一雨布,驺骑电激,官非其人,政以贿成,内嬖鸿都,并受封爵。
京都为之语曰:‘今兹诸侯岁也。’
天戒若曰:放贤赏淫,何以旧典为?
故焚其台门秘府也。
其后三年,灵帝暴崩,续以董卓之乱,火三日不绝,京都为丘墟矣。
献帝初平元年八月,霸桥灾。
其后三年,董卓见杀。
庶征之恒燠,《汉书》以冬温应之。
中兴以来,亦有冬温,而记不录云。
安帝元初三年,有瓜异本共生,八瓜同蒂,时以为嘉瓜。
或以为瓜者外延,离本而实,女子外属之象也。
是时,阎皇后初立,后阎后与外亲耿宝等共谮太子,废为济阴王,更外迎济北王子犊立之,草妖也。
桓帝延熹九年,雒阳城局竹柏叶有伤者。
占曰:‘天子凶。’
灵帝熹平三年,右校别作中有两樗树,皆高四尺所,其一株宿夕暴长,长丈余,大一围,作胡人状,头目鬓须发备具。京房《易传》曰:“王德衰,下人将起,则有木生人状。”
五年十月壬午,御所居殿后槐树,皆六七围,自拔,倒竖,根在上。
中平元年夏,东郡,陈留济阳、长桓,济阴冤句、离狐县界,有草生,其茎靡累肿大,如手指,状似鸠雀龙蛇鸟兽之形,五色各如其状,毛羽头目足翅皆具。近草妖也。是岁,黄巾贼始起。皇后兄何进,异父兄朱苗,皆为将军,领兵。后苗封济阴侯,进、苗遂秉威权,特国柄,汉遂微弱,自此始焉。
中平中,长安城西北六七里空树中,有人面生鬓。
献帝兴平元年九月,桑复生椹,可食。
安帝延光三年二月戊子,有五色大鸟集济南台,十月,又集新丰,时以为凤皇。或以为凤皇阳明之应,故非明主,则隐不见。凡五色大鸟似凤者,多羽虫之孽。是时,安帝信中常侍樊丰、江京、阿母王圣及外属耿宝等谗言,免太尉杨震,废太子为济阴王,不悊之异也。章帝末,号凤皇百四十九见。时,直臣何敞以为羽孽,似凤,翱翔殿屋,不察也。记者以为其后章帝崩,以为验。案宣帝、明帝时,五色鸟群翔殿屋,贾逵以为胡降征也。帝多善政,虽有过,不及至衰缺,末年胡降二十万口,是其验也。帝之时,羌胡外叛,谗慝内兴,羽孽之时也。《乐叶图征》说五凤皆五色,为瑞者一,为孽者四。
桓帝元嘉元年十一月,五色大鸟见济阴己氏。时以为凤皇。此时政治衰缺,梁冀秉政阿枉,上幸毫后,皆羽孽时也。
灵帝光和四年秋,五色大鸟见于新城,众鸟随之,时以为凤皇。时,灵帝不恤政事,常侍、黄门专权,羽孽之时也。众鸟之性,见非常班驳,好聚观之,至于小爵希见枭者,虣见犹聚。
中平三年八月中,怀陵上有万余爵,先极悲鸣,已因乱斗相杀,皆断头,悬著树枝枳棘。到六年,灵帝崩,大将军何进以内宠外嬖,积恶日久,欲悉纠黜,以隆更始冗政,而太后持疑,事久不决。进从中出,于省内见杀,因是有司荡涤虔刘,后禄而尊厚者无余矣。夫陵者,高大之象也。天戒若曰:诸怀爵禄而尊厚者,还自相害至灭亡也。
桓帝建和三年秋七月,北地廉雨肉似羊肋,或大如手。近赤祥也。是时梁太后摄政,兄梁冀专权,枉诛汉良臣故太尉李固、杜乔,天下冤之。其后梁氏诛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后汉书-志-五行二-译文
灾火草妖羽虫孽羊祸,《五行传》说:‘放弃法律,驱逐功臣,杀害太子,把妾室当作妻子,那么火就不会向上燃烧。’这是说火失去了它的本性,变成了灾害。又说:‘观察不明确,这就是不明智。因此会有过分的责罚,经常有炎热的惩罚,极端的疾病,有时会有草妖,有时会有蠃虫的灾害,有时会有羊的祸害,有时会有赤色的灾祥,只有水能克制火。’蠃虫,刘歆在《五行传》中认为是羽虫。
建武年间,渔阳太守彭宠被征召。征召的文书到了,第二天潞县发生火灾,火灾从城中蔓延,飞出城外,烧毁了千余家房屋,造成人员伤亡。京房的《易传》说:‘上层不节俭,下层不节制,大火频繁发生,烧毁宫室。’儒者认为火以明亮为德,以礼为主。当时彭宠与幽州牧朱浮有矛盾,怀疑朱浮在暗中诽谤他,因此犹豫不决,他的妻子劝他不要应征,于是他反叛攻击朱浮,最终被诛灭。
和帝永元八年十二月丁巳,南宫宣室殿发生火灾。当时和帝住在北宫,窦太后住在南宫。第二年,窦太后去世。
十三年八月己亥,北宫盛馔门阁发生火灾。当时和帝宠爱邓贵人,阴皇后失宠怨恨,和帝有废黜她的意思。第二年,恰好发现阴皇后有假道的事情,于是废黜了她,将她迁往桐宫,因忧虑而死,立邓贵人为皇后。
十五年六月辛酉,汉中城固南城门发生火灾。这是孝和皇帝将要绝嗣的征兆。此后两年,皇帝驾崩,殇帝和平原王都早逝,和帝的世系断绝。
安帝永初二年四月甲寅,汉阳阿阳城中发生火灾,烧死和烧伤三千五百七十人。在此之前和帝去世,有两个皇子,皇子胜年纪较长,邓皇后贪图殇帝年幼,想自己抚养胜并立他为帝。延平元年,殇帝去世。胜虽然有病但不严重,群臣都想要立他为帝,太后因为之前没有立胜,于是改立清河王之子,这就是安帝。司空周章等人心中不满,密谋想要诛杀邓氏,废黜太后和安帝,而立胜为帝。元年十一月,事情败露,周章等人被诛杀。此后凉州叛羌的侵害非常严重,凉州各郡都寄治在冯翊、扶风境内。等到太后去世,邓氏被诛杀。
四年三月戊子,杜陵园发生火灾。
元初四年二月壬戌,武库发生火灾。当时,羌人叛乱,大肆侵扰,调动天下兵力去攻击,持续了十多年还没有结束,天下的人都厌倦了兵役。
延光元年八月戊子,阳陵园寝殿发生火灾。凡是火灾发生在先帝的陵墓,这是太子将要被废的征兆。如果说:不应该废除太子来削弱自己,那么火就不应该烧毁先帝陵墓的寝殿。第二年,皇帝因为谗言废黜了皇太子,立他为济阴王。后两年,皇帝驾崩。中黄门孙程等十九人起兵皇宫,诛杀奸臣,立济阴王为帝。
四年秋七月乙丑,渔阳城门楼发生火灾。
顺帝永建三年七月丁酉,茂陵园寝发生火灾。
阳嘉元年,恭陵庑发生火灾,以及东西莫府发生火灾。太尉李固认为这是奢侈和越礼的结果。陵墓最初建造时,灾祸就降临到枯骨上,规划宽广的建筑尤其注重装饰。又因为皇帝想要重新建造宫室,增加楼台,所以火灾发生在莫府,烧毁了木材。
永和元年十月丁未,承福殿发生火灾。在此之前,封宋娥为山阳君;后父梁商封本国侯,又多次增加梁商的封地;梁商的长子冀应当继承梁商的爵位,因为梁商生在,又封冀为襄邑侯;追封后母为开封君;都过分失礼。
汉安元年三月甲午,洛阳刘汉等一百九十七家被火烧毁,后四年,皇帝驾崩,建和元年皇位才稳定。
桓帝建和二年五月癸丑,北宫掖庭中德阳殿和左掖门发生火灾。在此之前,梁太后的哥哥梁冀因奸诈而枉法,因为太尉李固、杜乔正直,担心他们会妨碍自己的事情,派人诬告李固、杜乔并将他们诛杀。此后梁太后去世,梁氏被诛灭。
延熹四年正月辛酉,南宫嘉德殿发生火灾。戊子,丙署发生火灾。二月壬辰,武库发生火灾。五月丁卯,原陵长寿门发生火灾。在此之前,因贱人得宠被封为贵人的后母,封其兄弟,宠爱隆盛,又封了许多无功的人。去年春天,白马令李云因直言进谏而死。至此彗星扫过心、尾,火灾连续发生。
五年正月壬午,南宫丙署发生火灾。四月乙丑,恭北陵东阙发生火灾。戊辰,虎贲掖门发生火灾。五月,康陵园寝发生火灾。甲申,中藏府承禄署发生火灾。七月己未,南宫承善闼内发生火灾。
六年四月辛亥,康陵东署发生火灾。七月甲申,平陵园寝发生火灾。
八年二月己酉,南宫嘉德署、黄龙、千秋万岁殿都发生火灾。四月甲寅,安陵园寝发生火灾。闰月,南宫长秋、和欢殿后钩盾、掖庭朔平署各发生火灾。十一月壬子,德阳前殿西阁及黄门北寺发生火灾,造成人员伤亡。
九年三月癸己,京都夜间有火光移动,民众惊慌。
灵帝熹平四年五月,延陵园发生火灾。
光和四年闰月辛酉,北宫东掖庭永巷署发生火灾。
五年五月庚申,德阳前殿西北入门内永乐太后宫署发生火灾。
中平二年二月己酉,南宫云台发生火灾。庚戌,乐成门发生火灾,蔓延到北阙,度道向西烧毁了嘉德、和欢殿。据云台之灾是从上面开始的,梁柱和椽子同时起火,就像是在县城中点燃华灯,那天晚上烧毁了一切,蔓延到白虎、威兴门、尚书、符节、兰台。云台是周家所建,图书、术籍、珍玩、宝物都收藏在那里。京房的《易传》说:‘君不思考正道,妖火就会烧毁宫室。’当时,黄巾军作乱,扰乱天常,七州二十八郡同时起义,派遣将领出征,虽然抓获了一些人,但宛、广宗、曲阳还没有被摧毁,战事起于负海,织布机空悬,百姓死伤过半。而灵帝却不能自我克制,奢侈无度,尺一雨布,驺骑如电,官员不是合适的人选,政治以贿赂而成,内宫宠臣鸿都,都受到封爵。京都中流传着这样的话:‘如今是诸侯的年代。’天意好像在说:放任贤能,奖赏淫乱,还按照旧典做什么?所以焚烧了台门秘府。此后三年,灵帝暴崩,接着是董卓之乱,火三天不停,京都变成了废墟。
献帝初平元年八月,霸桥发生火灾。此后三年,董卓被杀。
常有的炎热灾害,《汉书》认为应该对应冬季温暖。中兴以来,也有冬季温暖,但记载不详细。
安帝元初三年,有瓜异本共生,八个瓜同一个蒂,当时被认为是好瓜。有人认为瓜象征着外戚,离开了本宗而结果,是女子外戚的象征。当时,阎皇后刚刚被立,阎皇后与外戚耿宝等人共同诬陷太子,将他废为济阴王,又从外迎接济北王子犊立他为帝,这是草妖的征兆。
桓帝延熹九年,洛阳城局竹柏叶有损伤。占卜说:‘天子有凶事。’
灵帝熹平三年,右校别作中有两棵椿树,都高约四尺,其中一棵在夜间突然长得有一丈多高,直径大约一围,长得像胡人的样子,头部、眼睛、鬓发、胡须、头发都齐全。京房在《易传》中说:‘如果君王的德行衰落,下面的人将要起来,就会有长得像人的树出现。’
熹平五年十月壬午,皇帝居住的宫殿后面的槐树,树干粗约六七围,都自己拔起来,倒立着,根部朝上。
中平元年夏天,东郡、陈留、济阳、长垣,济阴的冤句、离狐县界,有草生长,茎干细长,肿胀变大,像手指一样,形状像鸠、雀、龙、蛇、鸟、兽,五颜六色,颜色各与形状相匹配,毛、羽、头、眼、脚、翅膀都齐全。这是最近出现的草妖。这一年,黄巾军开始起事。皇后的哥哥何进,异父哥哥朱苗,都担任将军,领兵。后来朱苗被封为济阴侯,何进和朱苗于是掌握了大权,国家开始衰弱,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中平年间,长安城西北六七里处的一棵空树中,长出了人脸和鬓发。
献帝兴平元年九月,桑树重新长出了可食用的桑椹。
安帝延光三年二月戊子,有五色的大鸟落在济南台上,十月,又落在新丰,当时人们认为那是凤凰。有人认为凤凰是太阳明亮的象征,所以不是明君,它就会隐藏不见。所有像凤凰一样的五色大鸟,大多都是羽虫的灾祸。当时,安帝相信中常侍樊丰、江京、阿母王圣以及外戚耿宝等人的谗言,免去了太尉杨震的职务,废黜太子为济阴王,这是不祥之兆。章帝末年,有凤凰出现了一百四十九次。当时,正直的官员何敞认为这些像凤凰的鸟是羽虫的灾祸,它们在宫殿上飞翔,却没有被察觉。史书认为这些灾祸预示着章帝的去世。据宣帝、明帝时的情况,五色鸟群在宫殿上飞翔,贾逵认为这是胡人降服的征兆。那时,皇帝有良好的政绩,虽然有过错,但还没到衰败的地步,晚年胡人降服了二十万人口,这就是验证。那时,羌胡在境外反叛,宫内兴起谗言,这就是羽虫的灾祸。《乐叶图征》说五凤都是五色,作为祥瑞的是一种,作为灾祸的是四种。
桓帝元嘉元年十一月,五色的大鸟出现在济阴的己氏,当时人们认为是凤凰。这时政治衰败,梁冀掌权,行事不公,皇帝巡幸毫后,都是羽虫的灾祸。
灵帝光和四年秋天,五色的大鸟出现在新城,许多鸟跟着它,当时人们认为是凤凰。当时,灵帝不关心政事,常侍、黄门宦官专权,这是羽虫的灾祸。众鸟看到不寻常的现象,喜欢聚集观看,以至于很少见的枭鸟,见到也会聚集。
中平三年八月中,怀陵上有万余只爵鸟,它们先是非常悲鸣,后来因为混乱而相互争斗,都断头了,头挂在树枝上。
到六年,灵帝去世,大将军何进因为皇帝的宠幸和外戚的宠信,积累了太多的恶行,想要全部罢免,以整顿新的开始,但太后犹豫不决,事情拖延了很久。何进从宫内出来,在宫内被杀,因此有关官员清洗了恶人,后来得到赏赐和尊敬的人所剩无几。陵墓是高大的象征。天意好像在说:所有心怀爵禄而尊贵的人,最终会相互残害,走向灭亡。
桓帝建和三年秋天七月,北地下了雨,雨中落下肉块,形状像羊的肋骨,有的甚至像手那么大。这是最近的赤色不祥之兆。那时,梁太后摄政,她的哥哥梁冀专权,冤枉地杀害了汉朝的良臣,前太尉李固和杜乔,天下人都为他们感到冤枉。之后,梁氏家族被诛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后汉书-志-五行二-注解
灾火:指火灾,古代认为火灾是上天的警示或惩罚。
草妖:草妖,指异常生长的植物,古人认为是不祥之兆。
羽虫:指昆虫,古代五行学说中,昆虫属于羽虫。
孽:指灾害,祸害。
羊祸:指与羊相关的灾害,如羊群受到损失。
赤眚:指红色的灾异现象,如火灾。
赤祥:指红色的吉兆,如彩虹等。
五行传:古代五行学说的著作,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认为这五种元素构成了世界。
弃法律,逐功臣,杀太子,以妾为妻,则火不炎上:这句话出自《五行传》,意味着如果君主废弃法律,驱逐功臣,杀害太子,以及以妾为妻,那么火就不会向上燃烧,即不会引发火灾,这里比喻君主失去德性。
厥咎舒,厥罚常燠,厥极疾,时则有草妖,时则有蠃虫之孽,时则有羊祸,时则有赤眚、赤祥,惟水B928火:这句话解释了灾害发生的原因和结果,其中“厥咎舒”指灾害的根源,“厥罚常燠”指持续的惩罚,“厥极疾”指极端的灾害,“B928火”可能是古代的符号或术语,表示火。
蠃虫:指昆虫,刘歆传以为羽虫:刘歆认为昆虫属于羽虫。
京房《易传》:京房是西汉末年易学家,其《易传》是研究《易经》的重要著作。
视之不明,是谓不悊:指观察事物不清晰,这是不明智的表现。
厥咎舒:指灾害的根源。
厥罚常燠:指持续的惩罚。
厥极疾:指极端的灾害。
时则有草妖,时则有蠃虫之孽,时则有羊祸,时则有赤眚、赤祥,惟水B928火:这句话是对灾害现象的描述。
建武中,渔阳太守彭宠被征:建武中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年号,渔阳是古代的一个郡名。
京房《易传》曰:引用京房《易传》中的内容。
儒说火以明为德而主礼:儒家认为火象征着光明和德行,是礼仪的主导。
和帝永元八年十二月丁巳,南宫宣室殿火:和帝是东汉的一位皇帝,南宫是皇宫的一部分。
明年,窦太后崩:明年指下一年。
十三年八月己亥,北宫盛馔门阁火:北宫是皇宫的一部分。
时宠与幽州牧朱浮有隙,疑浮见浸谮,故意狐疑,其妻劝无应征,遂反叛攻浮,卒诛灭:描述了彭宠因与朱浮有矛盾而反叛的故事。
安帝永初二年四月甲寅,汉阳阿阳城中失火,烧杀三千五百七十人:描述了汉阳阿阳城发生的大火灾。
司空周章等心不厌服,谋欲诛邓氏,废太后、安帝,而更立胜:描述了周章等人密谋推翻邓太后和安帝,另立皇子胜的事件。
元年十一月,事觉,章等被诛:事件被揭露,周章等人被诛杀。
其后凉州叛羌为害大甚,凉州诸郡寄治冯翊、扶风界:凉州发生羌族叛乱,诸郡寄治于冯翊、扶风。
太后崩,邓氏被诛:太后去世后,邓氏家族被诛灭。
杜陵园火:杜陵园发生火灾。
武库火:武库发生火灾。
天下厌苦兵役:天下百姓对战争和兵役感到厌倦和痛苦。
阳陵园寝殿火:阳陵园的寝殿发生火灾。
太子将废之象也:这是太子将被废黜的征兆。
若曰:不当废太子以自剪,则火不当害先陵之寝也:如果说不应该废黜太子以免自取灭亡,那么火灾也不应该损害先帝的陵寝。
明年,上以谗言废皇太子为济阴王:第二年,皇帝因为谗言废黜了皇太子。
中黄门孙程等十九人起兵殿省,诛贼臣,立济阴王:孙程等人起兵,诛杀了奸臣,立济阴王为帝。
渔阳城门楼灾:渔阳城门楼发生火灾。
茂陵园寝灾:茂陵园的寝殿发生火灾。
恭陵庑灾,及东西莫府火:恭陵的庑和东西莫府发生火灾。
太尉李固以为奢僭所致:太尉李固认为火灾是由于奢侈和越礼所致。
承福殿火:承福殿发生火灾。
雒阳刘汉等百九十七家为火所烧:雒阳的刘汉等一百九十七家被火灾烧毁。
北宫掖庭中德阳殿火,及左掖门:北宫掖庭中的德阳殿和左掖门发生火灾。
梁太后兄冀挟奸枉,以故太尉李固、杜乔正直,恐害其事,令人诬奏固、乔而诛灭之:梁太后兄长梁冀因奸诈而杀害了正直的太尉李固和杜乔。
南宫嘉德殿火:南宫嘉德殿发生火灾。
原陵长寿门火:原陵的长寿门发生火灾。
亳后因贱人得幸,号贵人。为后:亳后因出身低微而得到皇帝的宠爱,被封为贵人,后来成为皇后。
京都夜有火光转行,民相惊噪:京都夜晚出现火光,民众惊慌失措。
延陵园灾:延陵园发生灾害。
北宫东掖庭永巷署灾:北宫东掖庭永巷署发生火灾。
德阳前殿西北入门内永乐太后宫署火:德阳前殿西北入门内永乐太后宫署发生火灾。
南宫云台灾:南宫云台发生火灾。
乐成门灾,延及北阙,度道西烧嘉德、和欢殿:乐成门发生火灾,蔓延到北阙,向西烧毁了嘉德殿和和欢殿。
云台者,乃周家之所造也,图书、术籍、珍玩、宝怪皆所藏在也:云台是周朝所建,里面藏有图书、术籍、珍玩和宝物。
黄巾作慝,变乱天常,七州二十八郡同时俱发,命将出众,虽颇有所禽,然宛、广宗、曲阳尚未破坏,役起负海,杼柚空悬,百姓死伤已过半矣:黄巾军起义,扰乱了天常,七个州的二十八郡同时发生战乱,尽管有些将领有所斩获,但宛、广宗、曲阳等地尚未被破坏,战事从海边开始,导致百姓死伤过半。
放贤赏淫,何以旧典为?故焚其台门秘府也:皇帝放任贤能,奖赏淫乱,为何不遵循旧典?因此焚烧了台门和秘府。
献帝初平元年八月,霸桥灾:献帝初平元年八月,霸桥发生灾害。
董卓见杀:董卓被杀。
庶征之恒燠,《汉书》以冬温应之:庶征是指古代对灾害的分类,恒燠指持续的温暖,《汉书》中将其与冬温相对应。
中兴以来,亦有冬温,而记不录云:自中兴以来,也有冬温的现象,但记载不详细。
有瓜异本共生,八瓜同蒂,时以为嘉瓜:同一株瓜藤上长出八个瓜,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
阎皇后初立,后阎后与外亲耿宝等共谮太子,废为济阴王,更外迎济北王子犊立之,草妖也:阎皇后刚刚立为皇后,与外戚耿宝等人共同诬陷太子,将其废为济阴王,另立济北王子犊为帝,这是草妖的征兆。
雒阳城局竹柏叶有伤者。占曰:‘天子凶。’:雒阳城局的竹柏叶子受伤,占卜结果显示‘天子凶’,即皇帝将有不幸的事情发生。
灵帝熹平三年:熹平三年是东汉灵帝刘宏的年号,即公元172年。
右校别作:右校别作指的是皇家园林或建筑工地。
樗树:樗树,一种落叶乔木,树干直,枝叶繁茂。
王德衰:指帝王德行衰败。
下人将起:下人,指百姓;将起,指起义或变革。
御所居殿:御所居殿,指皇帝居住的宫殿。
京房:京房,西汉易学家,对《易经》有深入研究。
易传:《易传》是对《易经》的阐释和注释。
东郡:东郡是汉朝的一个郡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陈留济阳:陈留和济阳都是汉朝的郡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长桓:长桓,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济阴冤句:济阴和冤句都是汉朝的县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离狐县:离狐县是汉朝的一个县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黄巾贼:黄巾贼,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以头裹黄巾为标志。
何进:何进,东汉末年权臣,曾试图削弱宦官权力。
朱苗:朱苗,东汉末年将领,何进之兄。
国柄:国柄,指国家的权力。
汉:指汉朝。
中平:中平是东汉灵帝的年号,即公元184年至189年。
长安:长安是西汉和东汉的都城,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
空树:空树,指没有树叶的树。
献帝兴平元年:兴平元年是东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即公元194年。
椹:椹,桑树的果实。
安帝延光三年:延光三年是东汉安帝刘祜的年号,即公元124年。
济南台:济南台,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济南市。
新丰:新丰,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
凤皇:凤皇,即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象征吉祥。
五色大鸟:五色大鸟,指羽毛颜色斑斓的大鸟。
羽虫之孽:羽虫,指鸟类;孽,指灾祸。
章帝:章帝刘炟,东汉皇帝,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
何敞:何敞,东汉时期官员,以直言进谏著称。
宣帝:宣帝刘询,西汉皇帝,在位期间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明帝:明帝刘庄,东汉皇帝,在位期间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胡降:胡降,指北方少数民族向汉朝投降。
羌胡:羌胡,指羌族和胡族,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谗慝:谗慝,指邪恶之人,善于进谗言。
杨震:杨震,东汉时期名臣,因直言进谏而被免职。
太子:太子,指帝位的继承人。
济阴王:济阴王,指被封为济阴王的太子。
樊丰:樊丰,东汉时期宦官,因参与政治斗争而被处死。
江京:江京,东汉时期宦官,因参与政治斗争而被处死。
阿母王圣:阿母王圣,东汉时期宦官,因参与政治斗争而被处死。
耿宝:耿宝,东汉时期外戚,因参与政治斗争而被处死。
章帝末:章帝末,指章帝刘炟统治的末期。
百四十九见:百四十九见,指章帝末年凤凰出现的次数。
贾逵:贾逵,东汉时期学者,对《易经》有深入研究。
胡降征:胡降征,指北方少数民族向汉朝投降的征兆。
梁冀:梁冀,东汉时期权臣,专权跋扈。
毫:毫,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亳州市。
新城:新城,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怀陵:怀陵,东汉灵帝刘宏的陵墓。
内宠外嬖:内宠,指皇帝的宠妃;外嬖,指皇帝的宠臣。
荡涤虔刘:荡涤虔刘,指清除邪恶势力。
北地:北地,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北部。
廉雨:廉雨,指带有肉块的雨,古人认为是不祥之兆。
梁太后:梁太后,东汉时期太后,梁冀之妹。
李固:李固,东汉时期名臣,因直言进谏而被梁冀所杀。
杜乔:杜乔,东汉时期名臣,因直言进谏而被梁冀所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后汉书-志-五行二-评注
灵帝熹平三年,右校别作中有两樗树,皆高四尺所,其一株宿夕暴长,长丈余,大一围,作胡人状,头目鬓须发备具。京房《易传》曰:“王德衰,下人将起,则有木生人状。”
此段描述了熹平三年时,右校别作中两株樗树中的一株突然暴长,形态异常,似胡人状,头目鬓须发俱全。此处引用京房《易传》中的观点,将树木的生长异常与王德衰微、下人将起联系起来,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神秘解读和对政治变化的敏感。这种将自然现象与政治现象相结合的解读方式,体现了古人对天人合一思想的深刻理解。
五年十月壬午,御所居殿后槐树,皆六七围,自拔,倒竖,根在上。
此段描述了御所居殿后的槐树突然拔起,根在上,倒竖而立。这种异常的自然现象,古人认为是天意的警示,预示着国家政治的动荡不安。拔树倒立,象征着国家的根基动摇,政治秩序的混乱。
中平元年夏,东郡,陈留济阳、长桓,济阴冤句、离狐县界,有草生,其茎靡累肿大,如手指,状似鸠雀龙蛇鸟兽之形,五色各如其状,毛羽头目足翅皆具。近草妖也。是岁,黄巾贼始起。
此段描述了中平元年夏,各地出现奇异的草妖,其形态各异,五色斑斓,如鸠雀、龙蛇、鸟兽等。古人认为这是草妖,预示着不祥之兆。紧接着,黄巾军起义,这一历史事件与草妖的出现相呼应,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与历史事件之间关系的关注。
皇后兄何进,异父兄朱苗,皆为将军,领兵。后苗封济阴侯,进、苗遂秉威权,特国柄,汉遂微弱,自此始焉。
此段描述了皇后兄何进和异父兄朱苗掌握朝政大权,导致汉朝国力衰弱。此处反映了古人对权力斗争和政治腐败的担忧,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中平中,长安城西北六七里空树中,有人面生鬓。
此段描述了长安城西北空树中出现人面生鬓的奇异现象。古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预示着国家政治的动荡不安。
献帝兴平元年九月,桑复生椹,可食。
此段描述了献帝兴平元年九月,桑树重新生长出可食的椹果。古人认为这是祥瑞之兆,预示着国家政治的转机。
安帝延光三年二月戊子,有五色大鸟集济南台,十月,又集新丰,时以为凤皇。或以为凤皇阳明之应,故非明主,则隐不见。
此段描述了安帝延光三年,五色大鸟出现在济南台和新丰,被时人认为是凤皇的出现。古人认为凤皇是阳明的象征,非明主则隐不见。此处反映了古人对政治领袖的期待和对国家政治的担忧。
凡五色大鸟似凤者,多羽虫之孽。
此段指出,凡五色大鸟似凤者,多为羽虫之孽。古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预示着国家政治的动荡不安。
桓帝元嘉元年十一月,五色大鸟见济阴己氏。时以为凤皇。此时政治衰缺,梁冀秉政阿枉,上幸毫后,皆羽孽时也。
此段描述了桓帝元嘉元年,五色大鸟出现在济阴己氏,被时人认为是凤皇的出现。古人认为此时政治衰缺,梁冀专权,上幸毫后,都是羽孽之时。
灵帝光和四年秋,五色大鸟见于新城,众鸟随之,时以为凤皇。时,灵帝不恤政事,常侍、黄门专权,羽孽之时也。
此段描述了灵帝光和四年秋,五色大鸟出现在新城,被时人认为是凤皇的出现。古人认为此时灵帝不恤政事,常侍、黄门专权,都是羽孽之时。
众鸟之性,见非常班驳,好聚观之,至于小爵希见枭者,虣见犹聚。
此段描述了众鸟见到异常现象时,会聚集观看,即使是小爵希见的枭鸟,也会聚集。古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预示着国家政治的动荡不安。
中平三年八月中,怀陵上有万余爵,先极悲鸣,已因乱斗相杀,皆断头,悬著树枝枳棘。
此段描述了中平三年八月中,怀陵上的万余爵鸟因乱斗相杀,皆断头,悬挂在树枝枳棘上。古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预示着国家政治的动荡不安。
到六年,灵帝崩,大将军何进以内宠外嬖,积恶日久,欲悉纠黜,以隆更始冗政,而太后持疑,事久不决。
此段描述了灵帝崩后,大将军何进欲整顿朝政,但太后持疑,导致事久不决。此处反映了古人对权力斗争和政治腐败的担忧。
进从中出,于省内见杀,因是有司荡涤虔刘,后禄而尊厚者无余矣。
此段描述了何进被杀后,有司荡涤虔刘,后禄而尊厚者无余。古人认为这是天意的警示,预示着国家政治的动荡不安。
夫陵者,高大之象也。天戒若曰:诸怀爵禄而尊厚者,还自相害至灭亡也。
此段指出,陵是高大的象征,天意警示那些怀有爵禄而尊厚的人,最终会自相残杀,导致灭亡。
桓帝建和三年秋七月,北地廉雨肉似羊肋,或大如手。近赤祥也。
此段描述了桓帝建和三年秋,北地出现廉雨肉,古人认为这是赤祥,预示着国家政治的动荡不安。
是时梁太后摄政,兄梁冀专权,枉诛汉良臣故太尉李固、杜乔,天下冤之。
此段描述了梁太后摄政,兄梁冀专权,枉杀汉良臣李固、杜乔,引起天下冤声。古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预示着国家政治的动荡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