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范晔(公元398年-445年),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文学家。范晔为《后汉书》一书的主要编纂者,书中详细记载了东汉的历史,尤其关注了汉朝最后几位帝王及其治国、军事等方面的历史事宜。
年代:成书于南朝宋(约5世纪)。
内容简要:《后汉书》是范晔根据史料所编纂的东汉史书,全面记载了东汉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以及重要人物的传记。书中通过讲述东汉的兴起、发展与衰退,深刻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与社会变迁。《后汉书》不仅详细描写了汉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朝的过程,还关注了东汉的治国方略与官员任职制度。书中还特别强调了外戚与宦官的权力斗争,以及政治腐败对国家衰退的影响。作为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后汉书》为后世研究东汉历史和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与学术价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后汉书-列传-章帝八王列传-原文
千乘贞王伉平春悼王全清河孝王庆济北惠王寿河閒孝王开城阳怀王淑广宗殇王万岁平原怀王胜和帝子
孝章皇帝八子:宋贵人生清河孝王庆,梁贵人生和帝,申贵人生济北惠王寿、河间孝王开,四王不载母氏。
千乘贞王伉,建初四年封。和帝即位,以伉长兄,甚见尊礼立十五年薨。
子宠嗣,一名伏胡。永元七年,改国名乐安。立二十八年薨,是为夷王。父子薨于京师,皆葬洛阳。
子鸿嗣,安帝崩,始就国。鸿生质帝,质帝立,梁太后下诏,以乐安国土卑湿,租委鲜薄,改封鸿勃海王。立二十六年薨,是为孝王。
无子,太后立桓帝弟蠡吾侯悝为勃海王,奉鸿祀。延熹八年,悝谋为不道,有司请废之。帝不忍,乃贬为廮陶王,食一县。
悝后因中常侍王甫求复国,许谢钱五千万。帝临崩,遗诏复为勃海王。悝知非甫功,不肯还谢钱。甫怒,阴求其过。
初,迎立灵帝,道路流言悝恨不得立,欲抄征书,而中常侍郑飒、中黄门董腾并任侠通剽轻,数与悝交通。王甫司察,以为有奸,密告司隶校尉段颎。
熹平元年,遂收飒送北寺狱。使尚书令廉忠诬奏飒等谋迎立悝,大逆不道。遂招冀州刺史收悝考实,又遣大鸿胪持节与宗正、廷尉之勃海,迫责悝。
悝自杀。妃妾十一人,子女七十人,伎女二十四人,皆死狱中。傅、相以下,以辅导王不忠,悉伏诛。悝立二十五年国除。众庶莫不怜之。
平春悼王全,以建初四年封。其年薨,葬于京师。无子,国除。
清河孝王庆,母宋贵人。贵人,宋昌八世孙,扶风平陵人也。父杨,以恭孝称于乡闾,不应州郡之命。
杨姑即明德马后之外祖母也。马后闻杨二女皆有才色,迎而训之。永平末,选入太子宫,甚有宠。
肃宗即位,并为贵人。建初三年,大贵人生庆,明年立为皇太子,征杨为议郎,褒赐甚渥。
贵人长于人事,供奉长乐宫,身执馈馔,太后怜之。太后崩后,窦皇后宠盛,以贵人姊妹并幸,庆为太子,心内恶之,与母比阳主谋陷宋氏。
外令兄弟求其纤过,内使御者侦伺得失。后于掖庭门邀遮得贵人书,云“病思生菟,令家求之”,因诬言欲作蛊道祝诅,以菟为厌胜之术,日夜毁谮,贵人母子遂渐见疏。
庆出居承禄观,数月,窦后讽掖庭令诬奏前事,请加验实。七年,帝遂废太子庆而立皇太子肇。
肇,梁贵人子也。乃下诏曰:“皇太子有失惑无常之性,爰自孩乳,至今益章,恐袭其母凶恶之风,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
大义灭亲,况降退乎!今废庆为清河王。皇子肇保育皇后,承训怀衽,导达善性,将成其器。盖庶子慈母,尚有终身之恩,岂若嫡后事正义明哉!今以肇为皇太子。”
遂出贵人姊妹置丙舍,使小黄门蔡伦考实之,皆承讽旨傅致其事,乃载送暴室。二贵人同时饮药自杀。
帝犹伤之,敕掖庭令葬于樊濯聚。于是免杨归本郡。郡县因事复捕系之,杨友人前怀令山阳张峻、左冯翊沛国刘均等奔走解释,得以免罪。
杨失志憔悴,卒于家。庆时虽幼,而知避嫌畏祸,言不敢及宋氏,帝更怜之,敕皇后令衣服与太子齐等。
太子特亲爱庆,入则共室,出则同舆。及太子即位,是为和帝,待庆尤渥,诸王莫得为比,常共议私事。
后庆以长,别居丙舍。永元四年,帝移幸北宫章德殿,讲于白虎观,庆得入省宿止。
帝将诛窦氏,欲得《外戚传》,惧左右不敢使,乃令庆私从千乘王求,夜独内之;又令庆传语中常侍郑众求索故事。
及大将军窦宪诛,庆出居邸,赐奴婢三百人。舆马、钱帛、帷帐、珍宝、玩好充仞其第,又赐中傅以下至左右钱帛各有差。
庆多被病,或时不安,帝朝夕问讯,进膳药,所以垂意甚备。
庆小心恭孝,自以废黜,尤畏事慎法。每朝谒陵庙,常夜分严装,衣冠待明;约敕官属,不得与诸王车骑竞驱。
常以贵人葬礼有阙,每窃感恨,至四节伏腊,辄祭于私室。
窦氏诛后,始使乳母于城北遥祠。及窦太后崩,庆求上冢致哀,帝许之,诏太官四时给祭具。
庆垂涕曰:“生虽不获供养,终得奉祭祀,私愿足矣。”欲求作祠堂,恐有自同恭怀梁后之嫌,遂不敢言。
常泣向左右,以为没齿之恨。
后上言外祖母王年老,遭忧病,下土B14B药,愿乞诣洛阳疗疾。
于是诏宋氏悉归京师,除庆舅衍、俊、盖、暹等皆为郎。
十五年,有司以日食阴盛,奏遣诸王侯就国。
诏曰:“甲子之异,责由一人。诸王幼稚,早离顾复,弱冠相育,常有《蓼莪》、《凯风》之哀。
选懦之恩,知非国典,且复须留。”至冬,从祠章陵,诏假诸王羽林骑各四十人。
后中傅卫私为臧盗千余万,诏使案理之,并责庆不举之状。
庆曰:“以师傅之尊,选自圣朝,臣愚唯知言从事听,不甚有所纠察。”帝嘉其对,悉以臧财赐庆。
及帝崩,庆号泣前殿,呕血数升,因以发病。
明年,诸王就国,邓太后特听清河王置中尉、内史,赐什物皆取乘舆上御,以宋衍等并为清河中大夫。
庆到国,下令:“寡人生于深宫,长于朝廷,仰恃明主,垂拱受成。
既以薄祐,早离顾复,属遭大忧,悲怀感伤。蒙恩大国,职惟籓辅,新去京师,忧心茕茕,夙夜屏营,未知所立。
盖闻智不独理,必须明贤。今官属并居爵任,失得是均,庶望上遵策戒,下免悔咎。
其纠督非枉,明察典禁,无令孤获怠慢之罪焉。”
邓太后以殇帝襁抱,远虑不虞,留庆长子祐与嫡母耿姬居清河邸。
至秋,帝崩,立祐为嗣,是为安帝。
太后使中黄门送耿姬归国。
帝所生母左姬,字小娥,小娥姊字大娥,犍为人也。
初,伯父圣坐妖言伏诛,家属没官,二娥数岁入掖庭,及长,并有才色。
小娥善《史书》,喜辞赋。
和帝赐诸王宫人,因入清河第。
庆初闻其美,赏傅母以求之。
及后幸爱极盛,姬妾莫比。
姊妹皆卒,葬于京师。
庆立凡二十五年,乃归国。
其年病笃,谓宋衍等曰:
“清河埤薄,欲乞骸骨于贵人冢傍下棺而已。
“朝廷大恩,犹当应有祠室,庶母子并食,魂灵有所依庇,死复何恨?”
乃上书太后曰:
“臣国土下湿,愿乞骸骨,下从贵人于樊濯,虽殁且不朽矣。
“及今口目尚能言视,冒昧干请。
“命在呼吸,愿蒙哀怜。”
遂薨,年二十九。
遣司空持节与宗正奉吊祭;
又使长乐谒者仆射、中谒者二人副护丧事;
赐龙旂九旒,虎贲百人,仪比东海恭王。
太后使掖庭丞送左姬丧,与王合葬广丘。
子愍王虎威嗣。
永初元年,太后封宋衍为盛乡侯,分清河为二国,封庆少子常保为广川王,子女十一人皆为乡公主,食邑奉。
明年,常保薨,无子,国除。
虎威立三年薨,亦无子。
邓太后复立乐安王宠子延平为清河王,是为恭王。
太后崩,有司上言:
“清河孝王至德淳懿,载育明圣,承天奉祚,为郊庙主。
“汉兴,高皇帝尊父为太上皇,宣帝号父为皇考,序昭穆,置园邑。
“大宗之义,旧章不忘。
“宜上尊号曰孝德皇,皇妣左氏曰孝德后,孝德皇母宋贵人追谥曰敬隐后。”
乃告祠高庙,使司徒持节与大鸿胪奉策书玺绶之清河,追上遵号;
又遣中常侍奉太牢祠典,护礼仪侍中刘珍等及宗室列侯皆往会事。
尊陵曰甘陵,庙曰昭庙,置令、丞,设兵车周卫,比章陵。
复以广川益清河国。
尊耿姬为甘陵大贵人。
又封女弟侍男为涅阳长公主,别得为舞阴长公主,久长为濮阳长公主,直得为平氏长公主。
余七主并早卒,故不及进爵,追赠敬隐后女弟小贵人印绶,追封谥宋杨为当阳穆侯。
杨四子皆为列侯,食邑各五千户。
宋氏为卿、校、侍中、大夫、谒者、郎吏十余人。
孝德后异母弟次及达生二人,诸子九人,皆为清河国郎中。
耿贵人者,牟平侯舒之孙也。
贵人兄宝,袭封牟平侯。
帝以宝嫡舅,宠遇甚渥,位至大将军,事已见《耿舒传》。
延平立三十五年薨,子蒜嗣。
冲帝崩,征蒜诣京师,将议为嗣。
会大将军梁冀与梁太后立质帝,罢归国。
蒜为人严重,动止有度,朝臣太尉李固等莫不归心焉。
初,中常侍曹腾谒蒜,蒜不为礼,宦者由此恶之。
及帝崩,公卿皆正议立蒜,而曹腾说梁冀不听,遂立桓帝。
语在《李固传》。蒜由此得罪。
建和元年,甘陵人刘文与南郡妖贼刘鲔交通,讹言清河王当统天下,欲共立蒜。
事发觉,文等遂劫清河相谢暠,将至王宫司马门,曰:
“当立王为天子,暠为公。”
暠不听,骂之,文因刺杀暠。
于是捕文、鲔诛之。
有司因劾奏蒜,坐贬爵为尉氏侯,徙桂阳,自杀。
立三年,国绝。
梁冀恶清河名,明年,乃改为甘陵。
梁太后立安平孝王子经侯理为甘陵王,奉孝德皇祀,是为威王。
理立二十五年薨,子贞王定嗣。
定立四年薨,子献王忠嗣。
黄巾贼起,忠为国人所执,既而释之。
灵帝以亲亲故,诏复忠国。
忠立十三年薨,嗣子为黄巾所害,建安十一年,以无后,国除。
济北惠王寿,母申贵人,颍川人也,世吏二千石。
贵人年十三,入掖庭。
寿以永元二年封,分太山郡为国。
和帝遵肃宗故事,兄弟皆留京师,恩宠笃密。
有司请遣诸王归籓,不忍许之,及帝崩,乃就国。
永初元年,邓太后封寿舅申转为新亭侯。
寿立三十一年薨,自永初己后,戎狄叛乱,国用不足,始封王薨,减赙钱为千万,布万区;
嗣王薨五百万,布五千匹。
时,唯寿最尊亲,特赙钱三千万,布三万匹。
子节王登嗣。
永宁元年,封登弟五人为乡侯,皆别食太山邑。
登立十五年薨,子哀王多嗣。
多立三年薨,无子。
永和四年,立战乡侯安国为济北王,是为釐王。
安国立七年薨,子孝王次嗣。
本初元年,封次弟猛为亭侯。
次九岁丧父,至孝。
建和元年,梁太后下诏曰:
“济北王次以幼年守籓,躬履孝道,父没哀恸,焦毁过礼,草庐土席,衰杖在身,头不批沐,体生疮肿。
“谅暗已来二十八月,自诸国有忧,未之闻也,朝廷甚嘉焉。
“《书》不云乎:‘用德章厥善。’《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今增次封五千户,广其土字,以尉孝子恻隐之劳。”
次立十七年薨,子鸾嗣。
鸾薨,子政嗣。
政薨,无子,建安十一年,国除。
河间孝王开,以永元二年封,分乐成、勃海、涿郡为国。
延平元年就国。
开奉遵法度,吏人敬之。
永宁元年,邓太后封开子翼为平原王,奉怀王胜祀;子德为安平王,奉乐成王党祀。
开立四十二年薨,子惠王政嗣。
政傲佷,不奉法宪,顺帝以侍御史吴郡沈景有强能称,故擢为河间相。
景到国谒王,王不正服,箕踞殿上。
侍郎赞拜,景峙不为礼。
问王所在,虎贲曰:‘是非王邪?’
景曰:‘王不服,常人何别!今相谒王,岂谒无礼者邪!’
王惭而更服,景然后拜。
出住宫门外,请王傅责之曰:‘前发京师,陛下见受诏,以王不恭,使相检督。诸君空受爵禄,而无训导之义。’
因奏治罪,诏书让政而诘责傅。
景因捕诸奸人上案其罪,杀戮尤恶者数十人,出冤狱百余人。
政遂为改节,悔过自修。
阳嘉元年,封政弟十三人皆为亭侯。
政立十年薨,子贞王建嗣。
建立十年薨,子安王利嗣。
利立二十八年薨,子陔嗣。
陔立四十一年,魏受禅,以为崇德侯。
蠡吾侯翼,元初六年邓太后征济北、河间王诸子诣京师,奇翼美仪容,故以为平原怀王后焉。
留在京师。岁余,太后崩。
安帝乳母王圣与中常侍江京等谮邓骘兄弟及翼,云与中大夫赵王谋图不轨,窥觎神器,怀大逆心。
贬为都乡侯,遣归河间。
翼于是谢宾客,闭门自处。
永建五年,父开上书,愿分蠡吾县以封翼,顺帝从之。
翼卒,子志嗣,为大将军梁冀所立,是为桓帝。
梁太后诏追尊河间孝王为孝穆皇,夫人赵氏曰孝穆后,庙曰清庙,陵曰乐成陵;蠡吾先侯曰孝崇皇,庙曰列庙,陵曰博陵。
皆置令、丞,使司徒持节奉策书、玺绶,祠以太牢。
建和二年,更封帝弟都乡侯硕为平原王,留博陵,奉翼后。
尊翼夫人马氏为孝崇博园贵人,以涿郡之良乡、故安,河间之蠡吾三县为汤沐邑。
硕嗜酒,多过失,帝令马贵人领王家事。
建安十一年,国除。
解渎亭侯淑,以河间孝王子封。
淑卒,子苌嗣。
苌卒,子宏嗣,为大将军窦武所立,是为灵帝。
建宁元年,窦太后诏追遵皇祖淑为孝元皇,夫人夏氏曰孝元后,陵曰敦陵,庙曰靖庙;皇考苌为孝仁皇,夫人董氏为慎园贵人,陵曰慎陵,庙曰奂庙。
皆置令、丞,使司徒持节之河间奉策书、玺绶,祠以太守,常以岁时遣中常侍持节之河间奉祠。
熹平三年,使使拜河间安王利子康为济南王,奉孝仁皇祀。
康薨,子赟嗣,建安十二年,为黄巾贼所害。
子开嗣,立十三年,魏受禅,以为崇德侯。
城阳怀王淑,以永元二年分济阴为国。
立五年薨,葬于京师,无子,国除,还并济阴。
广宗殇王万岁,以永元五年封,分巨鹿为国。
其年薨,葬于京师。无子,国除,并还巨鹿。
平原怀王胜,和帝长子也。不载母氏。
少有痼疾,延平元年封。
立八年薨,葬于京师。无子,邓太后立乐安夷王宠子得为平原王,奉胜后,是为哀王。
得立六年薨,无子,永宁元年,太后又立河间王开子都乡侯翼为平原王嗣。
安帝废之。国除。
论曰:传称吴子夷昧,甚德而度,有吴国者,必其子孙。
章帝长者,事从敦厚,继祀汉室,咸其苗裔,古人之言信哉!
赞曰:章祚不已,本枝流祉。
质惟伉孙,安亦庆子。
河间多福,桓、灵承祀。
济北无骄,皇恩宠饶。
平原抱痼,三王薨朝。
振振子孙,或秀或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后汉书-列传-章帝八王列传-译文
千乘贞王伉,平春悼王全,清河孝王庆,济北惠王寿,河閒孝王开,城阳怀王淑,广宗殇王万岁,平原怀王胜,和帝子,孝章皇帝的八个儿子:宋贵人生了清河孝王庆,梁贵人生了和帝,申贵人生了济北惠王寿、河间孝王开,这四位王没有记载他们的母亲是谁。
千乘贞王伉,在建初四年被封。和帝即位后,因为他是伉的长兄,非常受到尊敬和礼遇,在位十五年后去世。
他的儿子刘宠继位,又名伏胡。永元七年,改国名为乐安。在位二十八年去世,谥号为夷王。父子俩都在京师去世,都葬在洛阳。
他的儿子刘鸿继位,安帝去世后,他才开始就国。刘鸿生了质帝,质帝即位后,梁太后下诏,因为乐安的土地低洼潮湿,租税收入很少,所以改封刘鸿为勃海王。在位二十六年去世,谥号为孝王。
他没有儿子,太后立桓帝的弟弟蠡吾侯刘悝为勃海王,以继承刘鸿的祭祀。延熹八年,刘悝图谋不轨,有关部门请求废黜他。桓帝不忍心,于是贬他为廮陶王,只管一个县的俸禄。
刘悝后来因为中常侍王甫请求恢复王位,答应给他五千万钱。桓帝临终前,遗诏恢复他为勃海王。刘悝知道这不是王甫的功劳,不肯归还那笔钱。王甫生气,暗中寻找他的过错。最初,迎接灵帝即位时,路上有传言说刘悝恨不得自己即位,想要伪造征召文书,而中常侍郑飒、中黄门董腾都任侠轻浮,多次与刘悝交往。王甫调查后,认为他们有奸情,秘密报告给司隶校尉段颎。熹平元年,于是逮捕郑飒送入北寺狱。让尚书令廉忠诬告郑飒等人图谋迎接刘悝,大逆不道。于是征召冀州刺史逮捕刘悝审查,又派遣大鸿胪持节与宗正、廷尉一起到勃海,逼迫刘悝。刘悝自杀。他的十一位妃妾,七十个子女,二十四位伎女,都在狱中死去。傅、相以下,因为辅导王不忠,都被处死。刘悝在位二十五年后,封国被废除。大家都对他感到同情。
平春悼王全,在建初四年被封。那年他就去世了,葬在京师。没有儿子,封国被废除。
清河孝王庆,母亲是宋贵人。宋贵人,是宋昌的八世孙,扶风平陵人。他的父亲杨,以恭孝著称于乡里,不接受州郡的征召。杨的姑姑是明德马皇后的外祖母。马皇后听说杨的两个女儿都有才貌,就把她们接来教育。永平末年,她们被选入太子宫,非常受宠爱。肃宗即位后,她们都成为贵人。建初三年,大贵人生了庆,明年立为皇太子,征召杨为议郎,给予了丰厚的奖赏。贵人长于处理人事,供奉长乐宫,亲自送饭,太后很怜爱她。太后去世后,窦皇后受宠,因为贵人姐妹都受宠,庆成为太子,心里很厌恶她们,与母亲比阳主密谋陷害宋氏。外面让兄弟们寻找她们的细微过错,内部让宫女监视她们的得失。后来在掖庭门截获了贵人的信,信中说‘病中想吃兔子,让家里去求’,于是诬陷她们想要用兔子进行诅咒,把兔子当作厌胜之术,日夜诬陷中伤,贵人母子逐渐被疏远。
庆被迁出居住在承禄观,几个月后,窦后暗示掖庭令诬告前面的事情,请求加以核实。七年,皇帝废黜太子庆,立皇太子刘肇。刘肇是梁贵人的儿子。于是下诏说:‘皇太子有失心迷惑无常的性格,从婴儿时期到现在越来越明显,担心他会继承他母亲的凶恶之风,不能担任宗庙祭祀,成为天下之主。大义灭亲,何况是降职呢!现在废黜庆为清河王。皇子刘肇抚养皇后,承训怀衽,引导他发扬善性,将要成为有用之才。即使是庶出的儿子和慈母,也有终身的恩情,哪能比得上嫡后的正义和明智呢!现在立刘肇为皇太子。’于是把贵人姐妹安置在丙舍,让小黄门蔡伦核实情况,她们都按照窦后的旨意编造事实,于是被送入暴室。两位贵人同时服毒自杀。皇帝仍然感到伤心,下令让掖庭令将她们葬在樊濯聚。于是免去杨的官职,让他回到本郡。郡县趁机再次逮捕了他,杨的朋友前怀令山阳张峻、左冯翊沛国刘均等人奔走解释,得以免罪。杨心灰意冷,憔悴而死。庆当时虽然年幼,但知道避免嫌疑,害怕灾祸,说话不敢涉及宋氏,皇帝更加怜爱他,下令皇后让庆的衣服与太子一样。太子特别亲近喜爱庆,在一起时就住在同一个房间,外出时就同乘一辆车。等到太子即位,就是和帝,对待庆特别优待,其他诸王都比不上,经常一起讨论私事。
后来庆因为年长,被安置在丙舍。永元四年,皇帝移居北宫章德殿,在白虎观讲学,庆得以进入宫中住宿。皇帝要诛杀窦氏,想要得到《外戚传》,害怕身边的人不敢给他,就令庆私下从千乘王那里求来,夜晚独自进入;又令庆传达话给中常侍郑众,请求索要旧事。等到大将军窦宪被诛杀,庆被迁出居住在邸中,赐给他奴婢三百人。车马、钱帛、帷幕、珍宝、玩好都装满了他的宅邸,又赐给他中傅以下至左右的钱帛各有不同。
庆多次生病,有时心情不安,皇帝早晚问候,进膳送药,因此对他非常关心。庆小心谨慎,孝顺恭敬,自从被废黜后,特别害怕事情,谨慎守法。每次朝见陵庙,常常半夜就严装,穿戴整齐等待天亮;命令属官,不得与其他王的车骑竞逐。常常因为贵人的葬礼有缺憾,常常私下感到遗憾,每到四时节日和伏腊节,就在私室里祭祀。窦氏被诛杀后,才让乳母在城北遥祭。等到窦太后去世,庆请求上坟致哀,皇帝答应了他,下诏太官四季供应祭祀用品。庆流泪说:‘虽然生前不能得到供养,但最终能奉祀,我的私愿就满足了。’想要建造祠堂,又怕有与恭怀梁后同等的嫌疑,于是不敢说。常常对着身边的人哭泣,认为是终身之恨。后来上奏说外祖母王年老,遭遇忧病,下葬时用了毒药,希望去洛阳治病。于是下诏让宋氏全部回到京师,免除庆的舅舅衍、俊、盖、暹等人的罪,都任命为郎。
十五年,有关部门以日食阴盛,上奏请求派遣诸王侯回到封国。皇帝下诏说:‘甲子之异,责任在于一人。诸王年幼,早年就失去了父母的照顾,弱冠之年受到养育,常常有《蓼莪》、《凯风》的哀伤。选择懦弱的人,知道这不是国家的常法,而且还需要留下。’到了冬天,跟随祭祀章陵,皇帝下诏让诸王各配给四十名羽林骑。
后来中傅卫□私藏了一千多万,皇帝下诏让人调查此事,并责问庆为什么不举报。庆说:‘卫□以师傅的尊贵,是圣朝选拔的,我愚昧无知,只知道言听计从,不太去追究。’皇帝赞赏他的回答,把卫□私藏的财物都赐给了庆。等到皇帝去世,庆在殿堂前号啕大哭,吐血数升,因此生病。
第二年,诸王都回到封国,邓太后特别允许清河王设置中尉、内史,赐给的东西都取自皇帝的车马,把宋衍等人都任命为清河中大夫。庆到封国后,下令:‘我生于深宫,长于朝廷,仰赖明主,垂拱受成。既然命运不好,早年就失去了父母的照顾,遭遇大忧,悲伤感伤。蒙受恩惠,担任藩辅,离开京师后,心中忧虑,早晚担忧,不知道该做什么。听说智慧不仅仅是理性,必须要有明贤。现在属官们都担任爵位和职务,得失是均等的,希望上级遵循策略和戒律,下级避免后悔和责备。要监督非理之事,明察典禁,不要让我受到怠慢之罪的责罚。’
邓太后抱着殇帝,考虑到长远,没有预见到后来的变故,留下了庆帝的长子刘祐和嫡母耿姬住在清河府邸。到了秋天,殇帝去世,邓太后立刘祐为继承人,这就是安帝。邓太后派中黄门送耿姬回国。
安帝的生母左姬,字小娥,小娥的姐姐字大娥,是犍为县人。起初,伯父刘圣因妖言被处死,家属被没收官产,两个娥儿几岁时被送入掖庭,长大后都有才貌。小娥擅长《史书》,喜欢辞赋。和帝赐给诸王的宫人,因此她们进入了清河府。庆帝最初听说她们的美貌,赏赐傅母来求她们。后来邓太后非常宠爱她们,姬妾无人能比。姊妹俩都去世了,被葬在京师。
庆帝在位二十五年后,返回了国都。那一年他病重,对宋衍等人说:“清河府地势低洼,我想请求把自己的遗体安葬在贵人的墓旁,下葬就可以了。朝廷的大恩,还应该有祠堂,这样母子可以一起享受供奉,魂魄有所依托,死了也没有遗憾。”于是上书邓太后说:“我所在的国土地势低湿,愿意请求退位,下葬在贵人墓旁。现在我的眼睛还能看,耳朵还能听,冒昧地提出请求。我的生命垂危,希望得到您的同情。”于是去世,享年二十九岁。朝廷派司空持节和宗正去吊唁祭祀;又派长乐谒者仆射和中谒者两人辅助处理丧事;赐予龙旗九旒,虎贲百人,礼仪与东海恭王相当。邓太后派掖庭丞送左姬的丧事,与王合葬在广丘。
儿子愍王刘虎威继位。永初元年,邓太后封宋衍为盛乡侯,将清河国分为两国,封庆帝的次子常保为广川王,子女十一人被封为乡公主,享受封地。第二年,常保去世,没有儿子,封国被废除。
刘虎威继位三年后去世,也没有儿子。邓太后再次立乐安王刘宠的儿子刘延平为清河王,这就是恭王。
邓太后去世后,有关部门上奏说:“清河孝王德行淳厚,养育了明圣之主,承天受命,成为祭祀的主。汉兴以来,高皇帝尊称父亲为太上皇,宣帝尊称父亲为皇考,按昭穆排序,设立园邑。大宗的道义,旧有的规章不能忘记。应该上尊号称为孝德皇,皇后的母亲左氏称为孝德后,孝德皇的母亲宋贵人追赠谥号为敬隐后。”于是报告高庙,派司徒持节与大鸿胪奉策书和印绶到清河,追赠尊号;又派中常侍奉太牢祭祀,护礼仪的侍中刘珍等及宗室列侯都前往参加仪式。尊称陵墓为甘陵,庙为昭庙,设立令、丞,设置兵车守卫,与章陵相当。又把广川国并入清河国。尊称耿姬为甘陵大贵人。又封邓太后的妹妹侍男为涅阳长公主,别得为舞阴长公主,久长为濮阳长公主,直得为平氏长公主。其余七位公主都早逝,所以没有来得及进爵,追赠敬隐后的妹妹小贵人为印绶,追封宋杨为当阳穆侯。宋杨有四个儿子都被封为列侯,享受五千户的封地。宋氏有十余人被封为卿、校、侍中、大夫、谒者、郎吏。孝德后的异母弟次及达生二人,有九个儿子,都被封为清河国的郎中。耿贵人,是牟平侯舒的孙子。贵人的哥哥宝,继承封号为牟平侯。皇帝因为宝是嫡舅,非常宠爱他,官至大将军,详情见《耿舒传》。
刘延平继位三十五年去世,儿子刘蒜继位。冲帝去世后,朝廷征召刘蒜到京师,准备立他为继承人。正逢大将军梁冀和梁太后立刘质为帝,刘蒜被罢免返回封国。
刘蒜为人严肃,举止有度,朝臣太尉李固等都对他归心。起初,中常侍曹腾拜访刘蒜,刘蒜没有行礼,宦官因此对他怀恨在心。等到皇帝去世,公卿都正议立刘蒜为帝,而曹腾劝说梁冀不听,于是立了桓帝。详情见《李固传》。刘蒜因此获罪。
建和元年,甘陵人刘文与南郡妖贼刘鲔勾结,散布谣言说清河王将统一天下,想要共同立刘蒜为帝。事情被发现后,刘文等人就绑架了清河相谢暠,将要带他去王宫司马门,说:‘应当立王为天子,谢暠为公。’谢暠不听,责骂他们,刘文因此刺杀了谢暠。于是抓捕了刘文、刘鲔并将他们处死。有关部门因此弹劾刘蒜,他被贬为尉氏侯,迁往桂阳,自杀。继位三年,封国被废除。
梁冀讨厌清河的名字,第二年,就将封国改为甘陵。梁太后立安平孝王的儿子经侯刘理为甘陵王,奉孝德皇的祭祀,这就是威王。
刘理继位二十五年去世,儿子贞王刘定继位。
刘定继位四年去世,儿子献王刘忠继位。黄巾贼起事,刘忠被国人抓捕,后来又被释放。灵帝因为他是亲戚,下诏恢复他的封国。刘忠继位十三年去世,他的继子被黄巾贼杀害,建安十一年,因为没有后嗣,封国被废除。
济北惠王刘寿,母亲是申贵人,是颍川人,世代为二千石官员。申贵人十三岁时进入掖庭。刘寿在永元二年被封王,将太山郡划分为封国。和帝遵循肃宗的旧例,兄弟都留在京师,受到深厚的恩宠。有关部门请求派遣诸王返回封国,皇帝不忍心答应,等到皇帝去世,刘寿才去封国。永初元年,邓太后封刘寿的舅舅申转为新亭侯。刘寿继位三十一年去世,从永初以来,戎狄叛乱,国库空虚,最初被封的王去世,减少丧葬费用为千万,布匹万匹;继位的王去世,丧葬费用为五百万,布匹五千匹。当时,只有刘寿最受尊敬,特别赐予丧葬费用三千万,布匹三万匹。
儿子节王刘登继位。永宁元年,封刘登的五个弟弟为乡侯,都在太山郡内另食封地。
刘登继位十五年去世,儿子哀王刘多继位。
刘多继位三年去世,没有儿子。永和四年,立战乡侯刘安国为济北王,这就是釐王。
刘安国继位七年去世,儿子孝王刘次继位。本初元年,封刘次的弟弟刘猛为亭侯。刘次九岁时父亲去世,非常孝顺。建和元年,梁太后下诏说:‘济北王刘次年幼守封国,亲身实践孝道,父亲去世后极度悲伤,哀痛超过礼制,住在草庐里,睡在土席上,手拿丧杖,不梳理头发,身上长满了疮痍。从各国有丧事以来,没有听到过比这更悲痛的,朝廷非常赞赏他。《书》不是说过吗:“用德行彰显你的善行。”《诗》也说:“孝子不会缺乏,永远给予你同类。”现在增加刘次的封地五千户,扩大他的土地,以慰藉孝子的哀痛之情。’
刘次继位十七年去世,儿子刘鸾继位。刘鸾去世,儿子刘政继位。刘政去世,没有儿子,建安十一年,封国被废除。
河间孝王刘开,在永元二年被封王,将乐成、勃海、涿郡划分为封国。延平元年去封国。刘开遵循法度,官吏百姓都很尊敬他。永宁元年,邓太后封刘开的儿子刘翼为平原王,奉怀王刘胜的祭祀;儿子刘德为安平王,奉乐成王刘党的祭祀。
开立四十二年去世,他的儿子惠王继承王位。惠王性格傲慢凶狠,不遵守法律,顺帝认为侍御史吴郡沈景有才能,所以提拔他为河间相。沈景到国都拜见惠王,惠王没有穿戴正式的朝服,坐在殿上像簸箕一样。侍郎向他行礼,沈景却不理睬。沈景问惠王在哪里,虎贲卫兵问:“这不是王吗?”沈景说:“王不穿戴正式的朝服,普通人又有什么区别!现在我来拜见王,难道是来拜见一个无礼的人吗!”惠王感到羞愧,于是换上了正式的朝服,沈景这才行礼。离开后住在宫门外,请求王傅责备惠王说:“之前从京师出发,陛下已经下了诏令,因为王不恭敬,让我来检查监督。你们这些人只是空受爵禄,没有教育的义务。”于是上奏请求治罪,诏书责备惠王并质问王傅。沈景于是逮捕了那些奸人,上报他们的罪行,杀死了几十个特别恶劣的人,释放了一百多个冤狱中的囚犯。惠王于是改过自新,悔过自修。阳嘉元年,惠王的弟弟十三人被封为亭侯。
惠王在位十年去世,他的儿子贞王建继承王位。建在位十年去世,他的儿子安王利继承王位。利在位二十八年去世,他的儿子陔继承王位。陔在位四十一年后,魏国接受禅让,陔被封为崇德侯。
蠡吾侯翼,元初六年,邓太后征召济北、河间王的儿子们到京师,认为翼容貌出众,所以立他为平原怀王的后妃。留在京师。一年多后,太后去世。安帝的乳母王圣和中常侍江京等人诬陷邓骘兄弟和翼,说他们与中大夫赵王密谋不轨,觊觎帝位,怀有极大的叛逆之心。翼被贬为都乡侯,被遣返回河间。翼于是辞退宾客,闭门自守。永建五年,他的父亲开上书,请求分割蠡吾县来封给翼,顺帝同意了。
翼去世后,他的儿子志继承王位,被大将军梁冀立为皇帝,这就是桓帝。梁太后下诏追尊河间孝王为孝穆皇,夫人赵氏为孝穆后,庙号为清庙,陵号为乐成陵;蠡吾先侯为孝崇皇,庙号为列庙,陵号为博陵。都设置了令、丞,让司徒手持符节,带着策书、印绶,用太牢祭祀。建和二年,改封帝弟都乡侯硕为平原王,留在博陵,奉翼的后妃。尊翼夫人马氏为孝崇博园贵人,以涿郡的良乡、故安,河间的蠡吾三县为汤沐邑。硕喜欢喝酒,犯了很多错误,皇帝让马贵人管理王家事务。建安十一年,封国被废除。
解渎亭侯淑,因为河间孝王的儿子而被封。淑去世后,他的儿子苌继承王位。苌去世后,他的儿子宏继承王位,被大将军窦武立为皇帝,这就是灵帝。建宁元年,窦太后下诏追尊皇祖淑为孝元皇,夫人夏氏为孝元后,陵号为敦陵,庙号为靖庙;皇考苌为孝仁皇,夫人董氏为慎园贵人,陵号为慎陵,庙号为奂庙。都设置了令、丞,让司徒手持符节到河间奉策书、印绶,用太守的规格祭祀,常常在岁时派遣中常侍手持符节到河间进行祭祀。
熹平三年,派遣使者拜河间安王利的儿子康为济南王,负责祭祀孝仁皇。
康去世后,他的儿子赟继承王位,建安十二年,被黄巾军杀害。他的儿子开继承王位,在位十三年后,魏国接受禅让,他被封为崇德侯。
城阳怀王淑,在永元二年分割济阴为国。在位五年去世,被葬在京师,没有儿子,封国被废除,土地归还给济阴。
广宗殇王万岁,在永元五年被封,分割巨鹿为国。那一年去世,被葬在京师。没有儿子,封国被废除,土地归还给巨鹿。
平原怀王胜,是和帝的长子。没有记载他的母亲是谁。他从小就有顽疾,延平元年被封。在位八年去世,被葬在京师。没有儿子,邓太后立乐安夷王刘宠的儿子刘得为平原王,负责祭祀胜的后代,这就是哀王。
得在位六年去世,没有儿子,永宁元年,太后又立河间王开的儿子都乡侯翼为平原王的后代。安帝废除了他的封国。
论曰:传说中吴子夷昧,非常德行而度量,有吴国的人,必定是他的子孙。章帝是一个长者,行事敦厚,继承汉室,都是他的后代,古人的话确实可信啊!
赞曰:章帝的恩泽不断,枝叶繁茂,子孙昌盛。质帝的孙子,安帝的庆子。河间王多福,桓帝、灵帝继承祭祀。济北王没有骄傲,受到皇恩的宠爱。平原王抱病,三位王在朝中去世。子孙兴旺,有的优秀,有的平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后汉书-列传-章帝八王列传-注解
千乘贞王伉:千乘贞王伉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封号,千乘指的是封地位于千乘郡,贞王是封王的谥号,伉表示封王的人名。
平春悼王全:平春悼王全也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封号,平春是封地名称,悼王是封王的谥号,全表示封王的人名。
清河孝王庆:清河孝王庆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封号,清河是封地名称,孝王是封王的谥号,庆表示封王的人名。
济北惠王寿:济北惠王寿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封号,济北是封地名称,惠王是封王的谥号,寿表示封王的人名。
河閒孝王开:河閒孝王开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封号,河閒是封地名称,孝王是封王的谥号,开表示封王的人名。
孝章皇帝:孝章皇帝是东汉章帝的谥号,章帝是东汉的一位皇帝。
八子:指孝章皇帝的八个儿子。
宋贵人:宋贵人是指宋昌的后代,东汉章帝的妃子,后来成为清河孝王庆的母亲。
申贵人:申贵人是指东汉章帝的妃子,济北惠王寿和河閒孝王开的母亲。
梁贵人:梁贵人是指东汉章帝的妃子,和帝的母亲。
和帝:东汉和帝刘肇,刘胜的父亲。
永元:永元是东汉和帝的年号。
延熹:延熹是东汉桓帝的年号。
熹平:熹平是东汉灵帝的年号。
北寺狱:北寺狱是东汉时期的一所监狱。
大将军窦宪:窦宪是东汉时期的大将军,曾参与政变。
掖庭:掖庭是古代宫廷中的女官居住的地方,也指宫廷。
《蓼莪》、《凯风》:《蓼莪》和《凯风》是《诗经》中的两首诗,分别表达了孝子和孝女对父母的怀念之情。
《外戚传》:《外戚传》是《汉书》中的一个部分,记载了外戚的事迹。
《蓼莪》、《凯风》之哀:引用《蓼莪》和《凯风》的诗句,表达对父母早逝的哀悼之情。
乘舆:乘舆是指皇帝的车驾。
四时:四时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殇帝:殇帝是东汉的皇帝,名刘隆,是汉和帝刘肇的孙子,因为年幼即位,在位仅一年便去世,所以被称为殇帝。
庆长子祐:庆长子祐指的是汉安帝刘祜,他是汉章帝刘炟的孙子,汉和帝刘肇的儿子,因汉殇帝早逝而继位。
嫡母:嫡母是指正室所生的母亲,即合法妻子所生的母亲。
耿姬:耿姬是汉安帝的生母,姓耿,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女性。
史书:史书是指记载历史事件的书籍,如《史记》、《汉书》等。
辞赋:辞赋是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以抒情为主,包括《离骚》等。
妖言:妖言是指不合常理、迷信的话语,有时也指诽谤或煽动性的言论。
没官:没官是指家属被没收为官奴。
中黄门:中黄门是东汉时期宫廷中的官职,负责宫廷内部事务。
国:国在这里指封国,即分封给亲王的领地。
祠室:祠室是指祭祀祖先的房屋。
骸骨:骸骨是指人的尸骨。
贵人:贵人是指皇帝的妃子或亲王的妻子。
陵:陵是指帝王的坟墓。
庙:庙是指供奉祖先神位的地方。
大宗:大宗是指家族中的主要宗族,通常指家族中的长子或长房。
郊庙:郊庙是指古代皇帝祭祀天地、祖宗的场所。
太上皇:太上皇是指已经退位但仍然受到尊崇的皇帝。
皇考:皇考是指皇帝的父亲。
昭穆:昭穆是指宗庙中祖先的排列顺序。
祠:祭祀。
谒者:谒者是指古代宫廷中的官职,负责接待宾客。
郎中:郎中是指古代宫廷中的官职,负责皇帝的侍从工作。
黄巾贼:东汉末年起义军,因头裹黄巾而得名。
籓:籓是指封国,即分封给亲王的领地。
赙:赙是指赠送丧葬费用。
布:布是指一种布料,也指货币单位。
太山郡:太山郡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法度:法度是指法律和制度。
乐成:乐成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勃海:勃海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涿郡:涿郡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开立:指河间王刘开即位,开是东汉河间孝王刘章的儿子。
四十二年薨:薨,古代指天子、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四十二年薨即指刘开在位四十二年去世。
子惠王政嗣:子惠王刘政是刘开的儿子,继承王位。
政傲佷:政傲佷,指刘政性格傲慢且凶狠。
不奉法宪:不遵守法律和规章制度。
顺帝:东汉顺帝刘保,刘政的父亲。
侍御史吴郡沈景:沈景,吴郡人,官至侍御史,因有才能被提拔为河间相。
河间相:河间相,指河间国的相,相当于现在的行政长官。
虎贲:古代宫廷中的卫士。
侍郎赞拜:侍郎,官名,赞拜即协助行礼。
峙不为礼:峙,站立不动;不为礼,不进行礼节。
王傅:王傅,指王的师傅,负责教导王。
京师:古代对首都的称呼。
陛下:古代对帝王的尊称。
爵禄:爵位和俸禄,指官职和相应的待遇。
训导:教导和指导。
上案:上奏,向上级报告。
冤狱:冤枉的囚犯。
阳嘉元年:阳嘉元年是东汉顺帝刘保的年号,即公元132年。
亭侯:亭侯,古代的一种爵位。
贞王建嗣:贞王刘建继承王位。
安王利嗣:安王刘利继承王位。
陔立:陔,古代指王位。
魏受禅:指曹魏取代东汉,建立新的朝代。
崇德侯:崇德侯,一种爵位。
蠡吾侯翼:蠡吾侯刘翼,东汉河间王刘开的儿子。
元初六年:元初六年是东汉安帝刘祜的年号,即公元119年。
邓太后:邓太后,东汉时期实际掌权的女性皇帝。
谮:诬陷。
中大夫:官名,为中常侍之下的高级官员。
窥觎:暗中觊觎,企图夺取。
神器:指帝位。
贬为都乡侯:降低爵位为都乡侯。
河间:地名,即河间国。
蠡吾县:地名,属于河间国。
大将军梁冀:梁冀,东汉末年权臣。
桓帝:东汉桓帝刘志,梁冀所立之帝。
河间孝王:指刘开的父亲,河间孝王刘章。
孝穆皇:刘章的庙号。
孝穆后:刘章的夫人赵氏的庙号。
清庙:刘章的庙宇名称。
乐成陵:刘章的陵墓名称。
孝崇皇:刘翼的庙号。
列庙:刘翼的庙宇名称。
博陵:刘翼的陵墓名称。
令、丞:官员名,令为地方行政长官,丞为其副手。
司徒:官名,三公之一,掌管礼仪、教化等事务。
策书:皇帝的诏书。
玺绶:皇帝的印信。
太牢: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全备。
建和二年:建和二年是东汉桓帝刘志的年号,即公元148年。
平原王:平原王的封号。
汤沐邑:古代帝王赐予亲王等贵族的封地。
马氏:刘翼的夫人马氏。
建安十一年:建安十一年是东汉末年曹操的年号,即公元206年。
国除:封国被废除。
解渎亭侯淑:解渎亭侯刘淑,河间孝王的儿子。
苌嗣:刘苌继承王位。
宏嗣:刘宏继承王位,即汉灵帝。
窦武:窦武,东汉末年权臣。
建宁元年:建宁元年是汉灵帝刘宏的年号,即公元168年。
孝元皇:刘淑的庙号。
孝元后:刘淑的夫人夏氏的庙号。
敦陵:刘淑的陵墓名称。
靖庙:刘淑的庙宇名称。
孝仁皇:刘苌的庙号。
慎园贵人:刘苌的夫人董氏的庙号。
慎陵:刘苌的陵墓名称。
奂庙:刘苌的庙宇名称。
济南王:济南王的封号。
城阳怀王淑:城阳怀王刘淑,东汉章帝刘炟的儿子。
济阴:地名,即济阴国。
广宗殇王万岁:广宗殇王刘万岁,东汉章帝刘炟的儿子。
巨鹿:地名,即巨鹿国。
乐安夷王宠:乐安夷王刘宠,东汉章帝刘炟的儿子。
得:刘得的字。
哀王:刘得的封号。
章帝:东汉章帝刘炟,刘胜的祖父。
传称吴子夷昧:传称,指古代的记载或传说;吴子夷昧,指吴国的先祖吴太伯,夷昧是他的字。
章帝长者:章帝,指东汉章帝刘炟,长者指他性格宽厚。
敦厚:性格宽厚,稳重。
苗裔:后代。
质惟伉孙:质,指品质;伉孙,指优秀的后代。
安亦庆子:安,指河间王刘开,庆子,指他的后代。
河间多福:河间王刘开的后代多福。
桓、灵承祀:桓帝和灵帝继承了刘开的后代。
济北无骄:济北王刘茂性格谦逊,没有骄傲。
皇恩宠饶:受到皇帝的恩宠和宠爱。
平原抱痼:平原王刘胜有长期疾病。
振振子孙:振振,指众多;子孙,指后代。
或秀或苗:有的优秀,有的平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后汉书-列传-章帝八王列传-评注
开立四十二年薨,子惠王政嗣。政傲佷,不奉法宪,顺帝以侍御史吴郡沈景有强能称,故擢为河间相。
此段文字描述了河间王政因不遵守法纪而被顺帝贬为河间相,沈景因能力出众被擢升为河间相,反映了当时朝政的腐败与皇帝对人才的重视。
景到国谒王,王不正服,箕踞殿上。侍郎赞拜,景峙不为礼。
这段描述了沈景见到河间王政时的情景,王政的不敬行为与沈景的坚守礼仪形成了鲜明对比,体现了忠臣与昏君的冲突。
问王所在,虎贲曰:‘是非王邪?’景曰:‘王不服,常人何别!今相谒王,岂谒无礼者邪!’
这里沈景以坚定的态度回应了虎贲的询问,强调王政的不敬行为,显示出他对于礼法的尊重和对君臣之道的坚持。
王惭而更服,景然后拜。
王政在沈景的坚持下,最终感到惭愧并更正了仪容,沈景才行礼,这一过程体现了礼法对于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出住宫门外,请王傅责之曰:‘前发京师,陛下见受诏,以王不恭,使相检督。诸君空受爵禄,而无训导之义。’
沈景在离开宫门后,请求王傅责备王政,强调皇帝的命令和王政的不恭行为,显示出他对皇帝旨意的尊重和对王政的严格要求。
因奏治罪,诏书让政而诘责傅。
沈景上奏治罪,皇帝下诏让王政反省并责备王傅,这一过程体现了皇帝对法律的尊重和对臣子的信任。
景因捕诸奸人上案其罪,杀戮尤恶者数十人,出冤狱百余人。
沈景在河间国期间,严厉打击奸人,清理冤狱,这一举措显示了其公正无私和为民除害的决心。
政遂为改节,悔过自修。
王政在沈景的感召下,最终改过自新,这一转变体现了道德教化对于人的影响。
阳嘉元年,封政弟十三人皆为亭侯。
王政改过之后,他的弟弟们也受到了封赏,这一情节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家族观念和功臣荫袭制度。
政立十年薨,子贞王建嗣。建立十年薨,子安王利嗣。利立二十八年薨,子陔嗣。陔立四十一年,魏受禅,以为崇德侯。
这段文字描述了河间王政及其后代的继承情况,反映了封建王朝的世袭制度。
蠡吾侯翼,元初六年邓太后征济北、河间王诸子诣京师,奇翼美仪容,故以为平原怀王后焉。
这段文字描述了蠡吾侯翼因仪容出众而被选为平原怀王后,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人的重视。
留在京师。岁余,太后崩。安帝乳母王圣与中常侍江京等谮邓骘兄弟及翼,云与中大夫赵王谋图不轨,窥觎神器,怀大逆心。
这段文字描述了安帝乳母王圣等人诬陷邓骘兄弟和翼的情节,反映了宫廷斗争的残酷。
贬为都乡侯,遣归河间。
翼因被诬陷而受到贬谪,这一情节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宫廷斗争的残酷性。
翼于是谢宾客,闭门自处。
翼在被贬之后选择闭门自处,这一行为体现了他的隐忍和自省。
永建五年,父开上书,愿分蠡吾县以封翼,顺帝从之。
翼的父亲上书请求封翼,顺帝同意了这一请求,这一情节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家族的势力。
翼卒,子志嗣,为大将军梁冀所立,是为桓帝。
翼去世后,他的儿子志继承了他的地位,并被梁冀立为皇帝,这一情节反映了当时政治权力的转移。
梁太后诏追尊河间孝王为孝穆皇,夫人赵氏曰孝穆后,庙曰清庙,陵曰乐成陵;蠡吾先侯曰孝崇皇,庙曰列庙,陵曰博陵。
这段文字描述了梁太后追尊河间孝王及其夫人的情况,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尊祖敬宗的传统。
皆置令、丞,使司徒持节奉策书、玺绶,祠以太牢。
这段文字描述了河间孝王及其夫人的祭祀仪式,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祭祀制度。
建和二年,更封帝弟都乡侯硕为平原王,留博陵,奉翼后。
这段文字描述了皇帝的弟弟硕被封为平原王,并留在了博陵,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王位的继承和分封制度。
尊翼夫人马氏为孝崇博园贵人,以涿郡之良乡、故安,河间之蠡吾三县为汤沐邑。
这段文字描述了翼夫人的封号和所赐予的汤沐邑,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夫人的地位和待遇。
硕嗜酒,多过失,帝令马贵人领王家事。
这段文字描述了硕因嗜酒而犯过失,皇帝让马贵人代管王家事务,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皇帝对家族事务的干预。
建安十一年,国除。
这段文字描述了硕所封国家的废除,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国家的兴衰。
解渎亭侯淑,以河间孝王子封。
这段文字描述了解渎亭侯淑的封号,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世袭制度。
淑卒,子苌嗣。
这段文字描述了淑去世后,他的儿子苌继承了封号,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世袭制度。
苌卒,子宏嗣,为大将军窦武所立,是为灵帝。
这段文字描述了苌去世后,他的儿子宏被窦武立为皇帝,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政治权力的转移。
建宁元年,窦太后诏追遵皇祖淑为孝元皇,夫人夏氏曰孝元后,陵曰敦陵,庙曰靖庙;皇考苌为孝仁皇,夫人董氏为慎园贵人,陵曰慎陵,庙曰奂庙。
这段文字描述了窦太后追尊皇祖和皇考的情况,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尊祖敬宗传统。
皆置令、丞,使司徒持节之河间奉策书、玺绶,祠以太守,常以岁时遣中常侍持节之河间奉祠。
这段文字描述了皇祖和皇考的祭祀仪式,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祭祀制度。
熹平三年,使使拜河间安王利子康为济南王,奉孝仁皇祀。
这段文字描述了皇帝派遣使者拜康为济南王,并让他继承孝仁皇的祭祀,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王位继承和祭祀制度。
康薨,子赟嗣,建安十二年,为黄巾贼所害。
这段文字描述了康去世后,他的儿子赟继承了他的地位,但不久后被黄巾贼杀害,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社会的动荡。
子开嗣,立十三年,魏受禅,以为崇德侯。
这段文字描述了赟的儿子开继承了他的地位,但不久后魏国禅让,开被封为崇德侯,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政治变革。
城阳怀王淑,以永元二年分济阴为国。
这段文字描述了城阳怀王淑分封济阴为国的情节,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分封制度。
立五年薨,葬于京师,无子,国除,还并济阴。
淑去世后,因其无子,封国被废除,并入了济阴,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国家的兴衰。
广宗殇王万岁,以永元五年封,分巨鹿为国。
这段文字描述了广宗殇王万岁的封国情况,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分封制度。
其年薨,葬于京师。无子,国除,并还巨鹿。
万岁去世后,因其无子,封国被废除,并入了巨鹿,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国家的兴衰。
平原怀王胜,和帝长子也。不载母氏。少有痼疾,延平元年封。
这段文字描述了平原怀王胜的生平,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皇族成员的记载方式。
立八年薨,葬于京师。无子,邓太后立乐安夷王宠子得为平原王,奉胜后,是为哀王。
胜去世后,因其无子,邓太后立乐安夷王的儿子得为平原王,并奉胜的后,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皇位继承和太后摄政。
得立六年薨,无子,永宁元年,太后又立河间王开子都乡侯翼为平原王嗣。
得去世后,因其无子,邓太后再次立翼为平原王,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皇位继承和太后摄政。
安帝废之。国除。
安帝废除了翼的封国,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皇权对地方势力的控制。
论曰:传称吴子夷昧,甚德而度,有吴国者,必其子孙。
这段文字是对前文所述历史事件的评论,认为吴国的繁荣与其子孙的德行有关。
章帝长者,事从敦厚,继祀汉室,咸其苗裔,古人之言信哉!
这段文字是对章帝的评价,认为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皇帝,汉室的继承者都是他的后代,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尊宗敬祖观念。
赞曰:章祚不已,本枝流祉。质惟伉孙,安亦庆子。
这段文字是对章帝及其后代的赞颂,认为他们的统治延续不断,家族繁荣昌盛。
河间多福,桓、灵承祀。
这段文字是对河间王及其后代的赞颂,认为他们享有福分,并且桓帝和灵帝继承了他们的祭祀。
济北无骄,皇恩宠饶。
这段文字是对济北王及其后代的赞颂,认为他们谦逊无骄,受到了皇帝的宠爱。
平原抱痼,三王薨朝。
这段文字是对平原王及其后代的描述,认为他们虽然身体有病,但三位王都去世了。
振振子孙,或秀或苗。
这段文字是对平原王后代的评价,认为他们中有的优秀,有的平庸,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家族传承和人才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