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后汉书-列传-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

作者: 范晔(公元398年-445年),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文学家。范晔为《后汉书》一书的主要编纂者,书中详细记载了东汉的历史,尤其关注了汉朝最后几位帝王及其治国、军事等方面的历史事宜。

年代:成书于南朝宋(约5世纪)。

内容简要:《后汉书》是范晔根据史料所编纂的东汉史书,全面记载了东汉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以及重要人物的传记。书中通过讲述东汉的兴起、发展与衰退,深刻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与社会变迁。《后汉书》不仅详细描写了汉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朝的过程,还关注了东汉的治国方略与官员任职制度。书中还特别强调了外戚与宦官的权力斗争,以及政治腐败对国家衰退的影响。作为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后汉书》为后世研究东汉历史和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与学术价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后汉书-列传-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原文

朱祐字仲先,南阳宛人也。

少孤,归外家复阳刘氏,往来舂陵,世祖与伯升皆亲爱之。

伯升拜大司徒,以祐为护军。

及世祖为大司马,讨河北,复以祐为护军,常见亲幸,舍止于中。

祐侍宴,从容曰:‘长安政乱,公有日角之相,此天命也。’

世祖曰:‘召刺奸收护军!’祐乃不敢复言。

从征河北,常力战陷阵,以为偏将军,封安阳侯。

世祖即位,拜为建义大将军。

建武二年,更封堵阳侯。

冬,与诸将击邓奉于淯阳,祐军败,为奉所获。

明年,奉破,乃肉袒因祐降。

帝复祐位而厚加慰赐。

遣击新野、随,皆平之。

延岑自败于穰,遂与秦丰将张成合,祐率征虏将军祭遵与战于东阳,大破之,临阵斩成,延岑败走归丰。

祐收得印绶九十七。

进击黄邮,降之,赐祐黄金三十斤。

四年,率破奸将军侯进、辅威将军耿植代征南大将军岑彭围秦丰于黎丘,破其将张康于蔡阳,斩之。

帝自至黎丘,使御史中丞李由持玺书招丰,丰出恶言,不肯降。

车驾引还,敕祐方略,祐尽力攻之。

明年夏,城中穷困,丰乃将其母、妻、子九人肉袒降。

祐轞车传丰送洛阳,斩之。

大司马吴汉劾奏祐废诏受降,违将帅之任,帝不加罪。

祐还,与骑都尉臧宫会击延岑余党阴、酂、筑阳三县贼,悉平之。

祐为人质直,尚儒学。

将兵率众,多受降,以克定城邑为本,不存首级之功。

又禁制士卒不得虏掠百姓,军人乐放纵,多以此怨之。

九年,屯南行唐拒匈奴。

十三年,增邑,定封鬲侯,食邑七千三百户。

十五年,朝京师,上大将军印绶,因留奉朝请。

祐奏古者人臣受封,不加王爵,可改诸王为公。

帝即施行。

又奏宜令三公并去‘大’名,以法经典。

后遂从其议。

祐初学长安,帝往候之,祐不时相劳苦,而先升讲舍。

后车驾幸其第,帝因笑曰:‘主人得无舍我讲乎?’以有旧恩,数蒙赏赉。

二十四年,卒。

子商嗣。

商卒,子演嗣,永元十四年,坐以兄伯为外孙阴皇后巫蛊事,免为庶人。

永初七年,邓太后绍封演子冲为鬲侯。

景丹字孙卿,冯翊栎阳人也。

少学长安。

王莽时举四科,丹以言语为固德侯相,有干事称,迁朔调连率副贰。

更始立,遣使者徇上谷,丹与连率耿况降,复为上谷长史。

王郎起,丹与况共谋拒之。

况使丹与子弇及寇恂等将兵南归世祖,世祖引见丹等,笑曰:‘邯郸将帅数言我发渔阳、上谷兵,吾卿应言然,何意二郡良为吾来!方与士大夫共此功名耳。’拜丹为偏将军,号奉义侯。

从击王郎将皃宏等于南,郎兵迎战,汉军退却,丹等纵突骑击,大破之,追奔十余里,死伤者从横。

丹还,世祖谓曰:‘吾闻突骑天下精兵,今乃见其战,乐可言邪?’遂从征河北。

世祖即位,以谶文用平狄将军孙咸行大司马,众威不悦。

诏举可为大司马者,群臣所推惟吴汉及丹。

帝曰:‘景将军北州大将,是其人也。然吴将军有建大策之勋,又诛苗幽州、谢尚书,其功大。旧制骠骑将军官与大司马相兼也。’乃以吴汉为大司马,而拜丹为骠骑大将军。

建武二年,定封丹栎阳侯。

帝谓丹曰:‘今关东故王国,虽数县,不过栎阳万户邑。夫‘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故以封卿耳。’丹顿首谢。

秋,与吴汉、建威大将军耿弇、建义大将军朱祐、执金吾贾复、偏将军冯异、强弩将军陈俊、左曹王常、骑都尉臧宫等从击破五校于羛阳,降其众五万人。

会陕贼苏况攻破弘农,生获郡守。

丹时病,帝以其旧将,欲令强起领郡事,乃夜召入,谓曰:‘贼迫近京师,但得将军威重,卧以镇之足矣。’丹不敢辞,乃力疾拜命,将营到郡,十余日薨。

子尚嗣,徙封余吾侯。

尚卒,子苞嗣。

苞卒,子临嗣,无子,国绝。

永初七年,邓太后绍封苞弟遽为监亭侯。

王梁字君严,渔阳要阳人也。

为郡吏,太守彭宠以梁守狐奴令,与盖延、吴汉俱将兵南及世祖于广阿,拜偏将军。

既拔邯郸,赐爵关内侯。

从平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来梁功。

及即位,议选大司空,而《赤伏符》曰‘王梁主卫作玄武’,帝以野王卫之所徙,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于是擢拜梁为大司空,封武强侯。

建武二年,与大司马吴汉等俱击檀乡,有诏军事一属大司马,而梁辄发野王兵,帝以其不奉诏敕,令止在所县,而梁复以便宜进军。

帝以梁前后违命,大怒,遣尚书宗广持节军中斩梁。

广不忍,乃槛车送京师。

既至,赦之。

月余,以为中郎将,行执金吾事。

北守箕关,击赤眉别校,降之。

三年春,转击五校,追至信都、赵国,破之,悉平诸屯聚。

冬,遣使者持节拜梁前将军。

四年春,击肥城、文阳,拔之。

进与骠骑大将军杜茂击佼缰、苏茂于楚、沛间,拔大梁、啮桑,而捕虏将军马武、偏将军王霸亦分道并进,岁余悉平之。

五年,从救桃城,破庞萌等,梁战尤力,拜山阳太守,镇抚新附,将兵如故。

数月征人,代欧阳歙为河南尹。

梁穿渠引穀水注洛阳城下,东写巩川,及渠成而水不流。

七年,有司劾奏之,梁惭惧,上书乞骸骨。

乃下诏曰:‘梁前将兵征伐,众人称贤,故擢典京师。建议开渠,为人兴利,旅力既愆,迄无成功,百姓怨讟,谈者讙哗。虽蒙宽宥,犹执谦退,‘君子成人之美’,其以梁为济南太守。’

十三年,增邑,定封阜成侯。

十四年,卒官。

子禹嗣。

禹卒,子坚石嗣。

坚石追坐父禹及弟平与楚王英谋反,弃市,国除。

杜茂字诸公,南阳冠军人也。

初归光武于河北,为中坚将军,常从征伐。

世祖即位,拜大将军,封乐乡侯。

北击五校于真定,进降广平。

建武二年,更封苦陉侯。

与中郎将王梁击五校贼于魏郡、清河、东郡,悉平诸营保,降其持节大将三十余人,三郡清静,道路流通。

明年,遣使持节拜茂为骠骑大将军,击沛郡,拔芒。

时,西防复反,迎佼彊。

五年春,茂率捕虏将军马武进攻西防,数月拔之,彊奔董宪。

东方既平,七年,诏茂引兵北屯田晋阳、广武,以备胡寇。

九年,与雁门太守郭凉击卢芳将尹由于繁畤,芳将贾览率胡骑万余救之,茂战,军败,引入楼烦城。

时卢芳据高柳,与匈奴连兵,数寇边民,帝患之。

十二年,遣谒者段忠将众郡弛刑配茂,镇守北边,因发边卒筑亭候,修烽火,又发委输金帛缯絮供给军士,并赐边民,冠盖相望。

茂亦建屯田,驴东转运。

先是,雁门人贾丹、霍匡、解胜等为尹由所略,由以为将帅,与共守平城。

丹等闻芳败,遂共杀由诣郭凉;凉上状,皆封为列侯,诏送委输金帛赐茂、凉军吏及平城降民。

自是卢芳城邑稍稍来降,凉诛其豪右郇氏之属,镇抚羸弱,旬月间雁门且平,芳遂亡入匈奴。

帝擢凉子为中郎,宿卫左右。

凉字公文,右北平人也。

身长八尺,气力壮猛,虽武将,然通经书,多智略,尤晓边事,有名北方。

初,幽州牧朱浮辟为兵曹掾,击彭宠有功,封广武侯。

十三年,增茂邑,更封脩侯。

十五年,坐断兵马禀缣,使军吏杀人,免官,削户邑,定封参蘧乡侯。

十九年,卒。

子元嗣,永平十四年,坐与东平王等谋反,减死一等,国除。

永初七年,邓太后绍封茂孙奉为安乐亭侯。

马成字君迁,南阳棘阳人也。

少为县吏。

世祖徇颍川,以成为安集掾,调守郏令。

及世祖讨河北,成即弃官步负,追及于蒲阳,以成为期门,从征伐。

世祖即位,再迁护军都尉。

建武四年,拜扬武将军,督诛虏将军刘隆、振威将军宋登、射声校尉王赏,发会稽、丹阳、九江、六安四郡兵击李宪,时帝幸寿春,设坛场,祖礼遣之。

进围宪于舒,令诸军各深沟高垒。

宪数挑战,成坚壁不出,守之岁余。

至六年春,城中食尽,乃攻之,遂屠舒,斩李宪,追及其党与,尽平江淮地。

七年夏,封平舒侯。

八年,从征破隗嚣,以成为天水太守,将军如故。

冬,征还京师。

九年,代来歙守中郎将,率武威将军刘尚等破河池,遂平武都。

明年,大司空李通罢,以成行大司空事,居府如真,数月复拜扬武将军。

十四年,屯常山、中山以备北边,并领建义大将军朱祐营。

又代骠骑大将军杜茂缮治障塞,自西河至渭桥,河上至安邑,太原至井陉,中山至邺,皆筑保壁,起烽燧,十里一候。

在事五六年,帝以成勤劳,征还京师。

边人多上书求请者,复遣成还屯。

及南单于保塞,北方无事,拜为中山太守,上将军印绶,领屯兵如故。

二十四年,南击武谿蛮贼,无功,上太守印绶。

二十七年,定封全椒侯。

就国。

三十二年卒。

子卫嗣。

卫卒,子香嗣,徙封棘陵侯。

香卒,子丰嗣。

丰卒,子玄嗣。

玄卒,子邑嗣。

邑卒,子丑嗣,桓帝时以罪失国。

延熹二年,帝复封成玄孙昌为益阳亭侯。

刘隆字元伯,南阳安众侯宗室也。

王莽居摄中,隆父礼与安众侯崇起兵诛莽,事泄,隆以年未七岁,故得免。

及壮,学于长安,更始拜为骑都尉。

谒归,迎妻、子置洛阳。

闻世祖在河内,即追及于射犬,以为骑都尉,与冯异共拒朱鲔、李轶等,轶遂杀隆妻、子。

建武二年,封亢父侯。

四年,拜诛虏将军,讨李宪。

宪平,遣隆屯田武当。

十一年,守南郡太守,岁余,上将军印绶。

十三年,增邑,更封竟陵侯。

是时,天下垦田多不以实,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

十五年,诏下州郡检核其事,而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号呼。

时,诸郡各遣使奏事,帝见陈留吏牍上有书,视之,云:‘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

帝诘吏由趣,吏不肯服,抵言于长寿街上得之。

帝怒。

时,显宗为东海公,年十二,在幄后言曰:‘吏受郡敕,当欲以垦田相方耳。’

帝曰:‘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阳不可问?’

对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

帝令虎贲将诘问吏,吏乃实首服,如显宗对。

于是遣谒者考实,具知奸状。

明年,隆坐征下狱,其畴辈十余人皆死。

帝以隆功臣,物免为庶人。

明年,复封为扶乐乡侯,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徵侧等,隆别于禁谿口破之,获其帅徵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人。

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

及大司马吴汉薨,隆为骠骑将军,行大司马事。

隆奉法自守,视事八岁,上将军印绶,罢,赐养牛,上樽酒十斛,以列侯奉朝请。

三十年,定封慎侯。

中元二年,卒,谥曰靖侯。

子安嗣。

傅俊字子卫,颍川襄城人也。

世祖徇襄城,俊以县亭长迎军,拜为校尉,襄城收其母弟宗族,皆灭之。

从破王寻等,以为偏将军。

别击京、密,破之,遣归颍川,收葬家属。

及世祖讨河北,俊与宾客十余人北追,及于邯郸,上谒,世祖使将颍川兵,常从征伐。

世祖即位,以俊为侍中。

建武二年,封昆阳侯。

三年,拜俊积弩将军,与征南大将军岑彭击破秦丰,因将兵徇江东,扬州悉定。

七年,卒,谥曰威侯。

子昌嗣,徙封芜湖侯。

建初中,遭母忧,因上书,以国贫不愿之封,乞钱五十万,为关内侯。

肃宗怒,贬为关内侯,竟不赐钱。

永初七年,邓太后复封昌子铁为高置亭侯。

坚镡字子伋,颍川襄城人也。

为郡县吏。

世祖讨河北,或荐镡者,因得召见。

以其吏能,署主簿。

又拜偏将军,从平河北,别击破大枪于卢奴。

世祖即位,拜镡扬化将军,封〈氵隱〉强侯。

与诸将攻洛阳,而朱鲔别将守东城者为反间,私约镡晨开上东门。

镡与建义大将军朱祐乘朝而入,与鲔大战武库下,杀伤甚众,至旦食乃罢,朱鲔由是遂降。

又别击内黄,平之。

建武二年,与右将军万脩徇南阳诸县,而堵乡人董反宛城,获南阳太守刘驎。

镡乃引军赴宛,选敢死士夜自登城,斩关而入,遂弃城走还堵乡。

邓奉复反新野,攻破吴汉。

时,万脩病卒,镡独孤绝,南拒邓奉,北当董,一年间道路隔塞,粮馈不至,镡食蔬菜,与士卒共劳苦。

每急,辄先当矢石,身被三创,以此能全其众。

及帝征南阳,击破、奉,以镡为左曹,常从征伐。

六年,定封合肥候。

二十六年,卒。

子鸿嗣。

鸿卒,子浮嗣。

浮卒,子雅嗣。

马武字子张,南阳湖阳人也。

少时避仇,客居江夏。

王莽末,竟陵、西阳三老起兵于郡界,武往从之,后入绿林中,遂与汉军合。

更始立,以武为侍郎,与世祖破王寻等。

拜为振威将军,与尚书令谢躬共攻王郎。

及世祖拔邯郸,请躬及武等置酒高会,因欲以图躬,不克。

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

武曰:‘驽怯无方略。’

世祖曰:‘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

武由是归心。

及谢躬诛死,武驰至射犬降,世祖见之甚悦,引置左右,每劳飨诸将,武辄起斟酌于前,世祖以为欢。

复使将其部曲至邺,武叩头辞以不愿,世祖愈美其意,因从击群贼。

世祖击尤来、五幡等,败于慎水,武独殿,还陷阵,故贼不得迫及。

进至安次、小广阳,武常为军锋,力战无前,诸将皆引而随之,故遂破贼,穷追至平谷,浚靡而还。

世祖即位,以武为侍中、骑都尉,封山都侯。

建武四年,与虎牙将军盖延等讨刘永,武别击济阴,下成武、楚丘,拜捕虏将军。

明年,庞萌反,攻桃城,武先与战,破之;会车驾至,萌遂败走。

六年夏,与建威大将军耿弇西击隗嚣,汉军不利,引下陇,嚣追急,武选精骑还为后拒,身披甲持戟奔击,杀数千人,嚣兵乃退,诸军得还长安。

十三年,增邑,更封脩侯。

将兵北屯下曲阳,备匈奴。

坐杀军吏,受诏将妻子就国。

武径诣洛阳,上将军印绶,削户五百,定封为杨虚侯,因留奉朝请。

帝后与功臣诸侯宴语,从容言曰:‘诸卿不遭际会,自度爵禄何所至乎?’

高密侯邓禹先对曰:‘臣少尝学问,可郡文学博士。’

帝曰:‘何言之谦乎?’卿邓氏子,志行修整,何为不掾功曹?’

余各以次对,至武,曰:‘臣以武勇,可守尉督盗贼。’

帝笑曰:‘且勿为盗贼,自致亭长,斯可矣。’

武为人嗜酒,阔达敢言,时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长,无所避忌,帝故纵之,以为笑乐。

帝虽制御功臣,而每能回容,宥其小失。

远方贡珍甘,必先遍赐列侯,而太官无余。

有功,辄增邑赏,不任以吏职,故皆保其福禄,终无诛谴者。

二十五年,武以中郎将将兵击武陵蛮夷,还,上印绶。

显宗初,西羌寇陇右,覆军杀将,朝廷患之,复拜武捕虏将军,以中郎将王丰副,与监军使者窦固、右辅都尉陈讠斤,将乌桓、黎阳营、三辅募士、凉州诸郡羌胡兵及弛刑,合四万人击之。

到金城浩亹,与羌战,斩首六百级。

又战于洛都谷,为羌所败,死者千余人。

羌乃率众引出塞,武复追击到东、西邯,大破之,斩首四千六百级,获生口千六百人,余皆降散。

武振旅还京师,增邑七百户,并前千八百户。

永平四年,卒。

子檀嗣,坐兄伯济与楚王英党颜忠谋反,国除。

永初七年,邓太后绍封武孙震为漻亭侯。

震卒,子侧嗣。

论曰:中兴二十八将,前世以为上应二十八宿,未之详也。

然咸能感会风云,奋其智勇,称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

议者多非光武不以功臣任职,至使英姿茂绩,委而勿用。

然原夫深图远算,固将有以焉尔。

若乃王道既衰,降及霸德,犹能授受惟庸,勋贤皆序,如管、隰之迭升桓世,先、赵之同列文朝,可谓兼通矣。

降自秦、汉,世资战力,至于翼扶王运,皆武人屈起。

亦有鬻缯屠狗轻猾之徒,或崇以连城之赏,或任以阿衡之地,故执疑则隙生,力侔则乱起。

萧、樊且犹缧绁,信、越终见菹戮,不其然乎!

自兹以降,迄于孝武,宰辅五世,莫非公侯。

遂使缙绅道塞,贤能蔽壅,朝有世及之私,下多抱关之怨。

其怀道无闻,委身草莽者,亦何可胜言。

故光武鉴前事之违,存矫枉之志,虽寇、邓之高勋,耿、贾之鸿烈,分土不过大县数四,所加特进、朝请而已。

观其治平临政,课职责咎,将所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者乎!

若格之功臣,其伤已甚。

何者?直绳则亏丧恩旧,桡情则违废禁典,选德则功不必厚,举劳则人或未贤,参任则群心难塞,并列则其敝未远。

不得不校其胜否,即以事相权。

故高秩厚礼,允答元功,峻文深宪,责成吏职。

建武之世,侯者百余,若夫数公者,则与参国议,分均休咎,其余并优以宽科,完其封禄,莫不终以功名延庆于后。

昔留侯以为高祖悉用萧、曹故人,而郭伋亦讥南阳多显,郑兴又戒功臣专任。

夫崇恩偏授,易启私溺之失,至公均被,必广招贤之路,意者不其然乎!

永平中,显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其外又有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合三十二人。

故依其本弟系之篇末,以志功臣之次云尔。

太傅高密侯邓禹 中山太守全椒侯马成大司马广平侯吴汉 河南尹阜成侯王梁左将军胶东侯贾复 琅邪太守祝阿侯陈俊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 骠骑大将军参蘧侯杜茂执金吾雍奴侯寇恂 积弩将军昆阳侯傅俊征南大将军舞阳侯岑彭 左曹合肥侯坚镡征西大将军阳夏侯冯异 上谷太守淮陵侯王霸建义大将军鬲侯朱祐 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征虏将军颍阳侯祭遵 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骠骑大将军栎阳侯景丹 右将军槐里侯万脩虎牙大将军安平侯盖延 太常灵寿侯邳彤卫尉安成侯铫期 骁骑将军昌成侯刘植东郡太守东光侯耿纯 横野大将军山桑侯王常城门校尉朗陵侯臧宫 大司空固始侯李通捕虏将军杨虚侯马武 大司空安丰侯窦融骠骑将军慎侯刘隆 太傅宣德侯卓茂

赞曰:帝绩思乂,庸功是存。

有来群后,捷我戎轩。

婉娈龙姿,俪景同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后汉书-列传-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译文

朱祐字仲先,是南阳宛县人。小时候丧父,回到外家复阳刘氏,往来于舂陵,世祖和伯升都很喜欢他。伯升被封为大司徒,任命朱祐为护军。等到世祖成为大司马,征讨河北,又任命朱祐为护军,他经常受到亲近和宠爱,住在宫中。朱祐在宴会上,从容地说:‘长安政治混乱,您有日角之相,这是天命。’世祖说:‘召来刺奸的人,逮捕护军!’朱祐于是不敢再说话。跟随征讨河北,他经常在战场上英勇作战,被封为偏将军,封为安阳侯。世祖即位后,封他为建义大将军。建武二年,改封为堵阳侯。冬天,和诸将一起在淯阳攻打邓奉,朱祐的军队战败,被邓奉俘虏。第二年,邓奉被打败,朱祐裸露上身,带着降书投降。皇帝恢复了他的职位,并给予了丰厚的慰劳和赏赐。派他去攻打新野和随,都平定了它们。

延岑在穰县战败后,就与秦丰的将领张成联合,朱祐率领征虏将军祭遵在东阳与他交战,大败张成,在战场上斩杀了他,延岑战败逃跑回到秦丰那里。朱祐缴获了九十七枚印绶。进攻黄邮,将其平定,赏赐朱祐三十斤黄金。建武四年,率领破奸将军侯进、辅威将军耿植代替征南大将军岑彭围攻秦丰于黎丘,在蔡阳击败秦丰的将领张康,并将其斩首。皇帝亲自来到黎丘,派御史中丞李由拿着玉玺书信招降秦丰,秦丰出言不逊,不肯投降。皇帝带兵返回,命令朱祐继续进攻。第二年夏天,城中物资匮乏,秦丰于是带着他的母亲、妻子、儿子九人裸露上身投降。朱祐用车拉着秦丰送到洛阳,将其斩首。大司马吴汉弹劾朱祐违背诏令接受投降,违反了将帅的职责,皇帝没有加罪。朱祐回来后,与骑都尉臧宫会合,攻打延岑余党阴、酂、筑阳三县的贼人,全部平定了。

朱祐为人正直,崇尚儒学。带兵作战,多次接受投降,以平定城邑为根本,不计较斩首的功绩。又禁止士兵掠夺百姓,士兵们喜欢放纵,很多人因此怨恨他。建武九年,驻扎在南行唐抵御匈奴。建武十三年,增加封地,定封为隔侯,食邑七千三百户。

建武十五年,前往京城朝见,上交大将军印绶,因此留在朝廷供职。朱祐上奏说,古代臣子受封时,不加封王爵,可以改封诸王为公。皇帝立即实施了这一建议。他又上奏说,应该让三公去掉‘大’字,以符合经典。后来就按照他的建议做了。

朱祐最初在长安学习,皇帝前往探望他,朱祐不先问候皇帝的辛劳,而是先进入讲堂。后来皇帝亲自到他的家中,皇帝笑着说:‘主人难道不把我放在心上讲学吗?’因为有着旧日的恩情,多次受到赏赐。建武二十四年,去世。

他的儿子朱商继承了他的爵位。朱商去世后,他的儿子朱演继承,永元十四年,因为哥哥朱伯作为外孙阴皇后巫蛊事件的牵连,被免为平民。永初七年,邓太后重新封朱演的儿子朱冲为隔侯。

景丹字孙卿,是冯翊栎阳人。年轻时在长安学习。王莽时期举行四科考试,景丹以言语才能被任命为固德侯相,有干事之称,升迁为朔调连率副贰。

更始帝即位后,派遣使者巡行上谷,景丹和连率耿况投降,又担任上谷长史。王郎起兵,景丹和耿况共同商议抵抗。耿况派景丹和儿子耿弇以及寇恂等人带兵南归世祖,世祖接见了他们,笑着说:‘邯郸的将帅多次说我调发了渔阳、上谷的兵,你应该这么说,怎么没想到两郡的良将真的为我而来!我正要和士大夫们一起共享这个功名呢。’任命景丹为偏将军,封为奉义侯。跟随世祖征讨河北。

世祖即位后,按照谶文任命平狄将军孙咸为代理大司马,众人都不高兴。皇帝下诏询问谁可以担任大司马,群臣推举的只有吴汉和景丹。皇帝说:‘景将军是北州的大将,他就是那个人。然而吴将军有建立大策的功勋,又诛杀了苗幽州、谢尚书,他的功绩更大。按照旧制,骠骑将军的官职可以与大司马同时担任。’于是任命吴汉为大司马,而任命景丹为骠骑大将军。

建武二年,定封景丹为栎阳侯。皇帝对景丹说:‘现在关东的故王国,虽然有几个县,但不过栎阳万户的城邑。‘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所以封你为侯。’景丹叩头感谢。秋天,和吴汉、建威大将军耿弇、建义大将军朱祐、执金吾贾复、偏将军冯异、强弩将军陈俊、左曹王常、骑都尉臧宫等一起在羛阳击败了五校,降服了五万人的军队。正逢陕贼苏况攻破弘农,活捉了郡守。景丹当时生病,皇帝因为他是老将,想让他强起领郡事,于是夜间召见他,说:‘贼人逼近京城,只要将军威望重,躺下来镇守就足够了。’景丹不敢推辞,于是勉强起身接受命令,带领军队到郡,十几天后去世。

他的儿子景尚继承了他的爵位,改封为余吾侯。景尚去世后,他的儿子景苞继承。景苞去世后,他的儿子景临继承,但没有儿子,封国断绝。永初七年,邓太后重新封景苞的弟弟景遽为监亭侯。

王梁字君严,是渔阳要阳人。担任郡吏,太守彭宠任命王梁为狐奴令,和盖延、吴汉一起带兵南到广阿与世祖会合,被封为偏将军。攻克邯郸后,被封为关内侯。跟随平定河北,被封为野王令,和河内太守寇恂一起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人不敢出兵,世祖因此肯定了王梁的功绩。等到即位后,商议选拔大司空,而《赤伏符》说‘王梁主卫作玄武’,皇帝认为野王是卫国的迁移地,玄武是水神的名字,司空是掌管水土的官职,于是提拔王梁为大司空,封为武强侯。

建武二年,和王梁一起攻打檀乡,皇帝下诏军事事务全部归属大司马,但王梁擅自调发野王的军队,皇帝因为他不遵守诏令,命令他停留在所在的县,但王梁又擅自进军。皇帝因为王梁前后违抗命令,非常愤怒,派遣尚书宗广拿着符节到军中斩杀王梁。宗广不忍心,于是用囚车将王梁送回京城。到了京城后,皇帝赦免了他。一个月后,任命他为中郎将,代理执金吾的事务。在北方守卫箕关,攻打赤眉军的别部,将其降服。建武三年春天,转战攻打五校,追击到信都、赵国,将其击败,平定了所有的屯聚。冬天,派遣使者拿着符节任命王梁为前将军。建武四年春天,攻打肥城、文阳,攻克了它们。进而和骠骑大将军杜茂一起攻打佼缰、苏茂于楚、沛之间,攻克了大梁、啮桑,而捕虏将军马武、偏将军王霸也分路并进,一年多后全部平定了。

建武五年,跟随世祖救援桃城,击败了庞萌等人,王梁作战尤其勇猛,被封为山阳太守,安抚新归附的人,继续带领军队。

几个月后,被征召入朝,代替欧阳歙担任河南尹。王梁开凿渠道引穀水注入洛阳城下,向东流入巩川,等到渠道完工后,水却不再流动。建武七年,有关部门弹劾他,王梁感到羞愧恐惧,上书请求辞官。皇帝下诏说:‘王梁以前带兵征伐,众人称他为贤,所以提拔他掌管京城。他建议开凿渠道,为百姓谋利,虽然用力过猛,但最终没有成功,百姓怨恨,议论纷纷。虽然得到了宽恕,但他仍然保持谦逊退让的态度,‘君子成人之美’,现在任命他为济南太守。’建武十三年,增加封地,定封为阜成侯。建武十四年,在任上去世。

子禹继位。禹去世后,他的儿子坚石继位。坚石因为追随父亲禹和弟弟平与楚王英谋反,被判处死刑,国家被废除。

杜茂字诸公,是南阳冠军人。最初归顺光武帝于河北,担任中坚将军,经常跟随征战。世祖即位后,他被任命为大将军,封为乐乡侯。在真定北击五校,进军降服广平。建武二年,改封为苦陉侯。与中郎将王梁在魏郡、清河、东郡击败五校贼,平定了所有营寨,降服了三十多位持节的大将,三郡恢复了平静,道路畅通。第二年,派遣使者持节任命杜茂为骠骑大将军,攻打沛郡,攻克了芒城。当时,西防再次反叛,迎接佼彊。建武五年春天,杜茂率领捕虏将军马武进攻西防,几个月后攻克,佼彊逃奔到董宪那里。

东方已经平定,建武七年,皇帝下诏让杜茂率领军队北屯田晋阳、广武,以备胡寇。建武九年,与雁门太守郭凉击败卢芳的将领尹由于繁畤,卢芳的将领贾览率领一万多胡骑前来救援,杜茂迎战,军队战败,退入楼烦城。当时卢芳占据高柳,与匈奴联合军队,多次侵扰边境百姓,皇帝对此感到忧虑。建武十二年,派遣谒者段忠率领各郡的弛刑兵配属杜茂,镇守北边,因此调发边防士兵修筑亭候,修建烽火台,又调发物资供应军队,并赐予边民,冠盖相望。杜茂也建立了屯田,驴东转运。在此之前,雁门人贾丹、霍匡、解胜等被尹由所劫持,尹由任命他们为将帅,与他们共同守卫平城。贾丹等人听说卢芳战败,于是共同杀死尹由投奔郭凉;郭凉上报情况,他们都被封为列侯,皇帝下诏派遣物资供应杜茂、郭凉军吏和平城降民。从此卢芳的城邑逐渐来降,郭凉诛杀了卢芳的豪族郇氏等人,安抚弱小,十多天后雁门基本平定,卢芳于是逃入匈奴。皇帝提拔郭凉的儿子为中郎,担任左右宿卫。

郭凉字公文,是右北平人。身高八尺,力大无穷,虽然是武将,但通晓经书,多智谋,尤其熟悉边防事务,在北方有名气。最初,幽州牧朱浮征召他为兵曹掾,在攻打彭宠时立功,被封为广武侯。

建武十三年,增加杜茂的封地,改封为脩侯。建武十五年,因为截断兵马物资,导致军吏杀人,被免官,削减封地,最终封为参蘧乡侯。建武十九年,去世。

儿子元嗣,永平十四年,因为与东平王等人谋反,减刑一等,封地被废除。永初七年,邓太后追封杜茂的孙子奉为安乐亭侯。

马成字君迁,是南阳棘阳人。年轻时担任县吏。世祖巡行颍川时,任命马成为安集掾,调任守郏令。等到世祖讨伐河北时,马成弃官步行,追赶到蒲阳,被任命为期门,跟随征战。世祖即位后,两次升迁为护军都尉。

建武四年,被任命为扬武将军,监督诛虏将军刘隆、振威将军宋登、射声校尉王赏,发动会稽、丹阳、九江、六安四郡的军队攻打李宪,当时皇帝亲临寿春,设立坛场,举行仪式派遣他们出征。进军围攻李宪于舒,命令各军挖掘深沟,构筑高垒。李宪多次挑战,马成坚守不出,围困了一年多。到建武六年春天,城中粮食耗尽,于是攻打舒城,最终攻破舒城,斩杀李宪,追击其党羽,平定了江淮地区。

建武七年夏天,被封为平舒侯。建武八年,跟随征讨破败隗嚣,马成被任命为天水太守,将军职务不变。冬天,返回京师。建武九年,代替来歙担任中郎将,率领武威将军刘尚等攻克河池,于是平定了武都。第二年,大司空李通被罢免,马成代理大司空事务,居住在府中,几个月后再次被任命为扬武将军。

建武十四年,在常山、中山驻军以备北边,并统领建义大将军朱祐的营。又代替骠骑大将军杜茂修缮壁垒,从西河到渭桥,河上到安邑,太原到井陉,中山到邺,都修筑了堡垒,建立了烽火台,每隔十里设置一个哨所。在任五六年,皇帝因为马成的勤劳,召回京师。边地许多人上书请求,皇帝再次派遣马成返回驻军。等到南单于保塞,北方无事,任命马成为中山太守,上交将军印绶,继续统领驻军。

建武二十四年,向南攻打武谿蛮贼,没有取得战功,上交太守印绶。建武二十七年,最终封为全椒侯。回到封地。建武三十二年去世。

儿子马卫继位。马卫去世后,儿子马香继位,改封为棘陵侯。马香去世后,儿子马丰继位。马丰去世后,儿子马玄继位。马玄去世后,儿子马邑继位。马邑去世后,儿子马丑继位,在桓帝时期因为犯罪失去封地。延熹二年,皇帝再次封马成的玄孙马昌为益阳亭侯。

刘隆字元伯,是南阳安众侯宗室。王莽居摄期间,刘隆的父亲刘礼与安众侯刘崇起兵讨伐王莽,事情泄露,刘隆因为年纪未满七岁,所以得以免罪。等到成年后,在长安学习,更始帝任命他为骑都尉。休假回家,迎接妻子、儿子安置在洛阳。听说世祖在河内,于是追赶到射犬,被任命为骑都尉,与冯异共同抵抗朱鲔、李轶等人,李轶于是杀害了刘隆的妻子、儿子。建武二年,被封为亢父侯。建武四年,被任命为诛虏将军,讨伐李宪。李宪被平定后,刘隆被派遣到武当屯田。

建武十一年,担任南郡太守,一年多后,上交将军印绶。建武十三年,增加封地,改封为竟陵侯。当时,天下垦田多不实,户口年纪也有增减。建武十五年,皇帝下诏让州郡检查核实此事,但刺史、太守多不公平,有的优待豪族,欺压弱小,百姓怨声载道,阻塞道路呼喊。当时,各郡都派遣使者上奏事情,皇帝看到陈留的文书上有书,查看后,上面写着:“颍川、弘农可以询问,河南、南阳不可以询问。”皇帝询问文书来源,官吏不肯承认,反而说在长寿街上得到的。皇帝大怒。当时,显宗还是东海公,十二岁,在帷幕后面说:“官吏接受郡的命令,应该是想要以垦田情况作为标准。”皇帝说:“既然如此,为什么说河南、南阳不可以询问?”回答说:“河南是帝城,有很多近臣,南阳是帝乡,有很多近亲,田宅超过规定,不能作为标准。”皇帝命令虎贲将质问官吏,官吏才如实承认,就像显宗所说的那样。于是派遣谒者核实,详细了解其罪行。第二年,刘隆因为罪行被征召入狱,他的同辈十多人都被处死。皇帝因为刘隆是功臣,免除了他的死罪。

第二年,再次封为扶乐乡侯,以中郎将的身份辅佐伏波将军马援攻打交阯蛮夷征侧等人,刘隆在禁谿口击败他们,俘虏了他们的首领征贰,斩首一千多级,降服了两万多人。返回后,再次封为大国,封为长平侯。等到大司马吴汉去世,刘隆被任命为骠骑将军,代理大司马事务。

刘隆奉公守法,任职八年,上交将军印绶,退休,赐予养牛,上交十斛酒,以列侯的身份奉朝请。建武三十年,最终封为慎侯。中元二年去世,谥号为靖侯。儿子刘安继位。

傅俊字子卫,是颍川襄城人。世祖巡行襄城时,傅俊以县亭长的身份迎接军队,被任命为校尉,襄城收捕了他的母亲、弟弟和家族,都被处死。跟随攻破王寻等人,被任命为偏将军。单独攻打京、密,将其击败,被派遣返回颍川,收葬家属。

光武帝讨伐河北时,吴俊和十多个宾客北追,追到邯郸,拜见光武帝,光武帝让吴俊带领颍川的军队,经常跟随征战。光武帝即位后,任命吴俊为侍中。建武二年,封吴俊为昆阳侯。建武三年,任命吴俊为积弩将军,与征南大将军岑彭击败秦丰,随后带兵巡抚江东,扬州全部平定。建武七年,吴俊去世,谥号威侯。

吴俊的儿子吴昌继承爵位,改封为芜湖侯。建初年间,吴昌遭遇母亲去世,因此上书,因为国家贫穷不愿意接受封号,请求五十万钱,作为关内侯的待遇。肃宗大怒,贬为关内侯,最终没有赐予钱。

永初七年,邓太后再次封吴昌的儿子吴铁为高置亭侯。

坚镡字子伋,是颍川襄城人。担任郡县官吏。光武帝讨伐河北时,有人推荐坚镡,因此得到召见。因为他的官吏能力,被任命为主簿。后来又被封为偏将军,跟随平定河北,在卢奴别击大枪。

光武帝即位后,任命坚镡为扬化将军,封为强侯。

与其他将领攻打洛阳时,朱鲔的部将守东城的人进行反间,私下约定坚镡早上打开上东门。坚镡与建义大将军朱祐趁朝会进入,与朱鲔在武库下大战,伤亡惨重,直到早晨才停止,朱鲔因此投降。又别击内黄,平定了那里。

建武二年,与右将军万脩巡抚南阳各县,而堵乡人董丹反叛宛城,捕获南阳太守刘骏。坚镡于是带兵前往宛城,挑选敢死队员夜间登上城墙,斩断城门而入,董丹于是弃城逃回堵乡。

邓奉再次反叛新野,攻破吴汉。当时,万脩病逝,坚镡孤立无援,南拒邓奉,北挡董丹,一年间道路阻塞,粮草供应不上,坚镡吃蔬菜,与士兵共同劳苦。每次危急,总是先挡箭石,身受三处创伤,因此能够保全他的军队。

等到皇帝征讨南阳,击败董丹、邓奉,任命坚镡为左曹,经常跟随征战。建武六年,封为合肥侯。建武二十六年,坚镡去世。

坚镡的儿子坚鸿继承爵位。坚鸿去世后,儿子坚浮继承。

马武字子张,是南阳湖阳人。年轻时躲避仇敌,客居江夏。王莽末年,竟陵、西阳三老在郡界起兵,马武前往投奔,后来进入绿林军,于是与汉军联合。

更始帝即位后,任命马武为侍郎,与光武帝击败王寻等人。被封为振威将军,与尚书令谢躬共同攻打王郎。

等到光武帝攻克邯郸,请谢躬和马武等人设宴欢聚,趁机想要图谋谢躬,但没有成功。宴会结束后,光武帝独自与马武登上丛台,轻松地对马武说:“我得到了渔阳、上谷的突骑,想要让你带领他们,怎么样?”马武说:“我平庸胆小,没有方略。”光武帝说:“将军长期带兵,熟悉军事,难道和我手下的官员一样吗?”马武因此归心。

等到谢躬被杀,马武驰马到射犬投降,光武帝见到他非常高兴,将他安置在身边,每次慰劳将领们,马武总是起身在前面斟酒,光武帝因此感到高兴。光武帝又让他带领部下到邺城,马武跪下推辞,表示不愿意,光武帝更加欣赏他的诚意,于是跟随他攻打群贼。

光武帝攻打尤来、五幡等人,在慎水战败,马武独自殿后,返回战场,因此敌人不能追上。进军到安次、小广阳,马武常常作为军队的先锋,勇猛作战,无人能及,将领们都跟着他,因此最终击败了敌人,追击到平谷,然后返回。

光武帝即位后,任命马武为侍中、骑都尉,封为山都侯。建武四年,与虎牙将军盖延等讨伐刘永,马武单独攻打济阴,攻下成武、楚丘,被封为捕虏将军。

第二年,庞萌反叛,攻打桃城,马武先与庞萌交战,击败了他;正逢皇帝的车队到来,庞萌于是败逃。

建武六年夏天,与建威大将军耿弇西击隗嚣,汉军不利,撤退到陇西,隗嚣追击急迫,马武挑选精锐骑兵返回抵抗,身披铠甲手持戟冲锋,杀死数千人,隗嚣的军队才撤退,各路军队得以返回长安。

建武十三年,增加封地,改封为脩侯。带兵在北边下曲阳屯驻,防备匈奴。因为杀死军吏,受命带着妻子儿女回到封国。

马武直接到洛阳,上交将军印绶,削减五百户,最终封为杨虚侯,因此留在朝廷供职。

皇帝后来与功臣诸侯宴会,轻松地说:“各位如果没有遇到机会,自己估计爵位和俸禄能到什么地步呢?”高密侯邓禹首先回答:“我年轻时曾经学习过,可以做郡文学博士。”皇帝说:“怎么这么谦虚呢?你是邓氏的儿子,志向和品行端正,为什么不做功曹呢?”其他人依次回答,轮到马武时,皇帝说:“我凭借武勇,可以做守尉监督盗贼。”皇帝笑着说:“暂且不做盗贼,自己做到亭长就可以了。”马武为人好酒,性格豁达敢言,时常在皇帝面前醉酒,直言不讳地指出同僚的短处,无所顾忌,皇帝因此纵容他,认为这是一种乐趣。

皇帝虽然管制功臣,但每次都能宽容对待,原谅他们的小过失。远方的贡品中珍贵的甜食,一定会先分发给列侯,而太官没有剩余。有功的人,就会增加封地赏赐,不让他们担任官职,因此都保有了他们的福禄,最终没有受到诛杀。

建武二十五年,马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带兵攻打武陵蛮夷,返回后,上交将军印绶。显宗初年,西羌侵犯陇右,军队覆灭,将领被杀,朝廷担忧,再次任命马武为捕虏将军,以中郎将王丰为副手,与监军使者窦固、右辅都尉陈讠斤,带领乌桓、黎阳营、三辅招募的士兵、凉州各郡的羌胡兵以及释放的犯人,合计四万人攻打他们。

到达金城浩亹,与羌人交战,斩首六百级。又在洛都谷作战,被羌人击败,死伤一千多人。羌人于是率领军队出塞,马武再次追击到东、西邯,大败羌人,斩首四千六百级,俘虏一千六百人,其余的都投降或逃散。

马武整顿军队返回京城,增加封地七百户,加上之前的,共有千八百户。永平四年,马武去世。

马武的儿子马檀继承爵位,因为哥哥马伯济与楚王英的党羽颜忠谋反,封国被废除。永初七年,邓太后追封马武的孙子马震为漻亭侯。马震去世后,儿子马侧继承爵位。

论说:光武帝中兴时的二十八位将领,前人认为他们与二十八宿相对应,但这并没有详细说明。然而,他们都能顺应时势,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被称为辅佐帝王的人,也都是有志向有才能的人。有人批评光武帝没有让功臣担任官职,以至于英雄才俊被闲置不用。但是,如果深入思考长远计划,肯定会有相应的安排。如果王道已经衰落,降至于霸主之德,还能够授予普通人以职位,功臣和贤人都能得到应有的位置,就像管仲、隰朋在桓公时代交替升迁,先轸、赵衰在文公时代并列,可以说是兼顾了各方面。

从秦、汉以来,世人依赖武力,到了辅助王运的时候,都是武将崛起。也有卖布、杀狗、轻浮狡猾的人,或者因为高额的赏赐而受到重用,或者被任命为重要职位,所以一旦权力相争,就会产生矛盾,力量相当就会引起混乱。萧何、樊哙还被囚禁,韩信、彭越最终被杀,这不是事实吗!从那时起,直到孝武帝时期,辅佐皇帝的官员五代都是公侯。这导致士大夫的道路被堵塞,贤能的人被埋没,朝廷中有世袭的私利,下面有守门人的怨恨。那些心怀道义却无人知晓,投身草野的人,又怎么能够说得完呢?因此,光武帝总结前人的错误,坚持纠正歪风的志向,即使是寇恂、邓禹这样的高功勋,耿弇、贾复这样的伟业,分封的土地也不超过几个大县,所加封的只是特进、朝请这样的职位。观察他治理国家的平和态度和行政手段,可以说是‘用政治引导,用刑罚统一’。

如果严格对待功臣,伤害已经很大。为什么呢?直接纠正错误就会失去旧日的恩情,曲意迎合就会违反禁令,注重德行就不一定功绩丰厚,强调劳绩就不一定都是贤人,多方任用就难以满足众人的要求,并列任用就暴露了弊端。不得不权衡他们的功过,就根据事情来权衡。因此,给予高官厚禄,以回报元勋,制定严格的法规,以完成官职的责任。建武年间,被封侯的有百余人,至于这些公卿,则参与国家大议,分担祸福,其他人则通过宽松的政策,保全他们的封地禄位,没有不因为功名而延续后代的光辉的。

过去留侯张良认为汉高祖刘邦完全任用萧何、曹参这样的旧友,郭伋也批评南阳人太多显贵,郑兴又警告功臣专权。过分恩宠偏私,容易导致私欲的泛滥,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人,必然能够广泛吸引贤人,或许就是这样吧!

永平年间,显宗皇帝追念前代的功臣,于是在南宫云台画了二十八位将领的像,外面还有王常、李通、窦融、卓茂,一共三十二人。因此,按照他们的本分和次序,将他们放在篇章的末尾,以记录功臣的顺序。

太傅高密侯邓禹,中山太守全椒侯马成,大司马广平侯吴汉,河南尹阜成侯王梁,左将军胶东侯贾复,琅邪太守祝阿侯陈俊,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骠骑大将军参蘧侯杜茂,执金吾雍奴侯寇恂,积弩将军昆阳侯傅俊,征南大将军舞阳侯岑彭,左曹合肥侯坚镡,征西大将军阳夏侯冯异,上谷太守淮陵侯王霸,建义大将军鬲侯朱祐,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征虏将军颍阳侯祭遵,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骠骑大将军栎阳侯景丹,右将军槐里侯万脩,虎牙大将军安平侯盖延,太常灵寿侯邳彤,卫尉安成侯铫期,骠骑将军昌成侯刘植,东郡太守东光侯耿纯,横野大将军山桑侯王常,城门校尉朗陵侯臧宫,大司空固始侯李通,捕虏将军杨虚侯马武,大司空安丰侯窦融,骠骑将军慎侯刘隆,太傅宣德侯卓茂。

赞说:皇帝的功绩令人怀念,平庸之辈也得以保留。有后来的群臣,勇猛地驾驶战车。温顺的龙姿,与美景一同翻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后汉书-列传-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注解

朱祐:朱祐是人的名字。

世祖:指东汉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世祖是他的谥号。

伯升:伯升,指朱祐的伯父,朱伯升,东汉初年将领,曾任大司徒。

护军:护军,古代官职,负责监督军队,相当于现代的军事监察官。

长安:长安,古都名,今陕西省西安市,是西汉、新、东汉等朝代的都城。

日角之相:日角之相,古代相术中的术语,指额头宽广如日,认为是一种吉祥的相貌。

刺奸:刺奸,古代官职,负责侦查和揭发奸细、间谍等。

偏将军:古代官职,偏将军是低于将军的将领。

安阳侯:安阳侯,朱祐被封的侯爵,是古代封建制度中的封号。

建义大将军:古代官职,建义大将军是朱祐的官职。

淯阳:淯阳,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淅川县。

邓奉:东汉初年将领。

延岑:延岑,东汉末年将领,曾与朱祐交战。

祭遵:祭遵,东汉初年将领,曾任征虏将军。

东阳:东阳,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黄邮:黄邮,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岑彭:东汉初年将领,与刘秀一同征战。

黎丘:黎丘,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吴汉:东汉初年将领,与刘秀一同征战。

肉袒:肉袒,古代的一种投降方式,指裸露上体,表示投降。

轞车:轞车,古代的一种车辆,常用于运输。

骑都尉:古代官职,骑都尉是负责骑兵的将领。

儒学:儒学,指儒家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体系。

栎阳:栎阳,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

上谷:上谷,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

王郎:西汉末年自立为帝的农民起义领袖。

骠骑大将军:骠骑大将军是古代的一种高级军事职务,相当于现代的元帅。

栎阳侯:栎阳侯,景丹被封的侯爵。

奉义侯:奉义侯,景丹被封的侯爵。

赤伏符:赤伏符,古代的一种预言书,被认为是天命之书。

野王令:野王令,景丹曾任的官职,是古代的一种地方行政官。

关内侯:古代的一种爵位,低于列侯。

大司马:大司马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国家的军事事务。

骠骑将军:骠骑将军,古代官职,是将军的一种,地位很高。

栎阳万户邑:栎阳万户邑,指栎阳地区有万户人家。

羛阳:羛阳,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陕贼:陕贼,指陕州的叛乱势力。

弘农:弘农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野王:野王,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武强侯:武强侯,王梁被封的侯爵。

檀乡:檀乡,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箕关:箕关,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赤眉:赤眉,东汉末年一支农民起义军。

大梁:大梁,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啮桑:啮桑,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捕虏将军:古代官职,捕虏将军是负责捕捉敌人的将领。

山阳太守:山阳太守,古代官职,是地方行政长官。

河南尹:河南尹,古代官职,是地方行政长官。

穀水:穀水,古水名,位于今河南省。

巩川:巩川,古水名,位于今河南省。

阜成侯:阜成侯,王梁被封的侯爵。

子禹嗣:子禹嗣指的是禹的儿子继位,这里是指夏朝的传承方式,即王位由父亲传给儿子。

坚石:坚石是人的名字,这里指的是夏朝末代国王桀的儿子,因为其父桀的暴政而受到牵连。

弃市:弃市是指被处死,即公开处决。

国除:国除是指国家或封国被废除。

光武:光武是指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即汉光武帝。

中坚将军:中坚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职务,负责军队的核心力量。

五校:五校是指东汉初年出现的五个叛乱集团。

真定:真定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广平:广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苦陉侯:苦陉侯是古代的一种封号,属于侯爵。

魏郡:魏郡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清河:清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东郡:东郡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沛郡:沛郡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

芒:芒是指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西防:西防是指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佼彊:佼彊是人的名字。

晋阳:晋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广武:广武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胡寇:胡寇是指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扰。

雁门太守:雁门太守是古代的一个地方行政职务,负责雁门郡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卢芳:卢芳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地方割据势力领袖。

匈奴:匈奴是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

烽火:烽火是古代传递信息的信号,通过烟火的方式在边境传递军情。

委输:委输是指运输、输送。

缯絮:缯絮是指丝织品和棉絮。

楼烦城:楼烦城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高柳:高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

委输金帛:委输金帛是指输送的金帛,即货币和布匹。

冠盖相望:冠盖相望是指官员们出行时的仪仗队,形容官员众多。

屯田:屯田是指军队在边疆地区进行农业生产。

驴东转运:驴东转运是指用驴车将物资从东边运送到西部。

雁门人:雁门人是指来自雁门郡的人。

贾丹:贾丹是人的名字。

霍匡:霍匡是人的名字。

解胜:解胜是人的名字。

尹由:尹由是人的名字。

郭凉:郭凉是人的名字。

列侯:列侯是古代的一种封号,属于侯爵。

右北平:右北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广武侯:广武侯是古代的一种封号,属于侯爵。

兵马禀缣:兵马禀缣是指军需物资的供应。

参蘧乡侯:参蘧乡侯是古代的一种封号,属于侯爵。

东平王:东平王是指东汉的一个封王。

邓太后:东汉时期的女性皇帝,汉和帝刘肇的皇后,后来临朝称制。

委输金帛赐:委输金帛赐是指输送金帛并赐予。

冠盖:冠盖是指官员们的帽子和车盖,这里指官员。

委输金帛缯絮:委输金帛缯絮是指输送的金帛、丝织品和棉絮。

委输金帛缯絮供给军士:委输金帛缯絮供给军士是指输送金帛、丝织品和棉絮以供给士兵。

边民:边民是指边疆地区的居民。

贾丹、霍匡、解胜:贾丹、霍匡、解胜是人的名字。

平城:平城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诏:诏是指皇帝的命令。

擢:擢是指提升官职。

宿卫:宿卫是指宫廷的警卫。

兵曹掾:兵曹掾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军事事务。

彭宠:彭宠是东汉初年的一位地方割据势力领袖。

增茂邑:增茂邑是指增加茂的封地。

脩侯:脩侯是古代的一种封号,属于侯爵。

断兵马禀缣:断兵马禀缣是指截断兵马和物资的供应。

免官:免官是指被免去官职。

削户邑:削户邑是指减少封地。

定封:定封是指确定封号。

坐与东平王等谋反:坐与东平王等谋反是指因为与东平王等人谋反而被定罪。

安乐亭侯:安乐亭侯是古代的一种封号,属于侯爵。

南阳棘阳:南阳棘阳是指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县吏:县吏是指县一级的政府官员。

期门:期门是指宫廷的警卫。

护军都尉:护军都尉是古代的一种军事职务,负责军队的保卫工作。

扬武将军:扬武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职务,负责军事征战。

诛虏将军:诛虏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职务,负责征讨敌虏。

振威将军:振威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职务,负责振作军威。

射声校尉:射声校尉是古代的一种军事职务,负责射箭和声音信号的传递。

会稽:会稽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浙江省。

丹阳:丹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

九江:九江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西省。

六安:六安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

李宪:李宪是东汉初年的一位地方割据势力领袖。

舒:舒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

隗嚣:东汉初年割据凉州的军阀。

天水太守:天水太守是古代的一种地方行政职务,负责天水郡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武都:武都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

大司空:大司空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国家的大事。

障塞:障塞是指军事防御工事。

西河:西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渭桥:渭桥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安邑:安邑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太原:太原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井陉:井陉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邺:邺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单于:单于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首领称号。

保塞:保塞是指保卫边疆。

中山太守:中山太守是古代的一种地方行政职务,负责中山郡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武谿蛮贼:武谿蛮贼是指武谿地区的蛮族叛乱势力。

全椒侯:全椒侯是古代的一种封号,属于侯爵。

就国:就国是指回到自己的封地。

延熹二年:延熹二年是指东汉灵帝的第二个年号,即公元169年。

扶乐乡侯:扶乐乡侯是古代的一种封号,属于侯爵。

交阯蛮夷:交阯蛮夷是指交阯地区的蛮族。

徵侧:徵侧是人的名字。

禁谿口:禁谿口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越南。

长平侯:长平侯是古代的一种封号,属于侯爵。

奉法自守:奉法自守是指遵守法律。

中元二年:中元二年是指东汉顺帝的第二个年号,即公元155年。

谥:谥是指对已故皇帝或贵族的尊称。

颍川:颍川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河南:河南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南阳:指河南省南阳市,古代为南阳郡,因出产名人而闻名。

帝城:帝城是指皇帝的都城。

帝乡:帝乡是指皇帝的故乡。

优饶豪右:优饶豪右是指优待豪族。

侵刻羸弱:侵刻羸弱是指欺压弱小。

遮道号呼:遮道号呼是指拦路呼喊。

陈留吏牍:陈留吏牍是指陈留郡的官府文书。

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是指颍川、弘农地区的垦田情况可以调查,而河南、南阳地区的垦田情况不可以调查。

显宗:指东汉的汉明帝刘庄。

东海公:东海公是指汉章帝的儿子刘庄的封号。

虎贲将:虎贲将是指宫廷的禁卫军。

谒者:谒者是指宫廷的官员。

考实:考实是指审查核实。

畴辈:畴辈是指同辈的人。

获其帅徵贰:获其帅徵贰是指俘虏了对方的将领。

斩首千余级:斩首千余级是指斩杀了千余人。

降者二万余人:降者二万余人是指投降了二万余人。

副伏波将军:副伏波将军是指辅佐伏波将军的将领。

京:京是指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密:密是指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京、密:京、密是指京和密两个地名。

家属:家属是指家庭成员。

河北:古代地理区域,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河北省。

邯郸:古代城市,位于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

颍川兵:颍川是古代郡名,颍川兵即指颍川地区的军队。

侍中:古代官职,为皇帝的近臣,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

昆阳侯:昆阳是古代地名,昆阳侯是刘秀赐予的封号。

积弩将军:积弩是古代的一种弓,积弩将军是指负责使用积弩的将领。

扬州:古代地理区域,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上海市等地。

徇江东:徇,意为攻占;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

谥曰威侯:谥号是对已故皇帝、皇后、贵族等死后给予的尊称,威侯是刘俊的谥号。

昌嗣:昌,指刘俊的儿子刘昌;嗣,继承。

芜湖侯:芜湖是古代地名,芜湖侯是刘昌的封号。

母忧:指母亲去世。

肃宗:指东汉的第七位皇帝汉章帝刘炟。

高置亭侯:高置亭是古代地名,高置亭侯是邓太后赐予的封号。

坚镡:东汉初年将领。

平河北:平定河北地区。

大枪:古代的一种武器。

卢奴: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定州市。

扬化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宣扬教化。

氵隱强侯:氵隱强是古代地名,氵隱强侯是坚镡的封号。

朱鲔:东汉初年将领,曾与刘秀对抗。

反间:暗中挑拨离间。

内黄: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内黄县。

董:古代人名。

左曹:古代官职,左曹是负责处理皇帝日常事务的官员。

合肥侯:合肥是古代地名,合肥侯是坚镡的封号。

马武:东汉初年将领。

江夏: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江夏区。

绿林:古代地名,位于湖北省境内,曾是绿林军起义的地方。

更始:指更始帝刘玄,西汉末年自立为帝的农民起义领袖。

侍郎:古代官职,侍郎是皇帝的近臣。

王寻:西汉末年起义军领袖。

渔阳、上谷突骑:渔阳和上谷是古代地名,突骑是指轻骑兵。

掾史:古代官职,掾史是低级官员。

射犬:古代地名。

尤来、五幡:尤来和五幡是东汉初年的起义军。

慎水:古代地名。

安次、小广阳:安次和小广阳是古代地名。

山都侯:山都是古代地名,山都侯是马武的封号。

济阴: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济宁市。

成武、楚丘:成武和楚丘是古代地名。

庞萌:东汉初年将领。

桃城:古代地名。

耿弇:东汉初年将领,与刘秀一同征战。

陇:古代地名,指陇山地区。

乌桓:古代民族,居住在今天的东北地区。

黎阳营:黎阳是古代地名,黎阳营是指黎阳地区的军队。

三辅:古代地名,指今陕西省西安、咸阳、渭南一带。

羌胡:羌和胡是古代民族,羌胡即指羌族和胡族。

弛刑:古代刑名,指被释放的犯人。

金城浩亹:金城是古代地名,浩亹是古代地名。

洛都谷:洛都是古代地名,洛都谷是指洛都山谷。

永平四年:永平是东汉明帝刘庄的年号,永平四年即公元61年。

杨虚侯:杨虚是古代地名,杨虚侯是马武的封号。

中郎将:古代官职,中郎将是负责宫廷警卫的将领。

武陵蛮夷:武陵是古代地名,蛮夷是指南方少数民族。

漻亭侯:漻亭是古代地名,漻亭侯是马武孙震的封号。

伯济:伯济是马武儿子的名字。

楚王英:楚王英是东汉末年的一位诸侯王。

中兴二十八将:指东汉光武帝刘秀中兴时期,被封为将军的二十八位功臣,他们因功被封,是东汉初年的重要军事和政治力量。

二十八宿:古代中国天文学中,将天空分为二十八个星宿,象征着天空中的星座,这里用来比喻二十八将如同星辰一样,各有所长,各有所用。

佐命:辅助君王建立功业,这里的“佐命”指这二十八位将军辅助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

功臣任职:指对有功的将领进行官职任命。

王道:古代儒家思想中理想的治国之道,强调仁政、礼治。

霸德:指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争霸时期的政治道德。

管、隰:指春秋时期的管仲和隰朋,他们分别辅佐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一代名臣。

先、赵:指春秋时期的先轸和赵衰,他们分别辅佐晋文公,成为晋国的重要人物。

翼扶王运:指辅助和支持君王的统治。

委而勿用:指放弃或忽视人才,不加以任用。

管、隰之迭升桓世,先、赵之同列文朝:指管仲和隰朋在齐桓公时期,先轸和赵衰在晋文公时期,他们都得到了重用,成为名臣。

萧、樊:指西汉初年的萧何和樊哙,他们因功被封侯,但后来萧何因年老退休,樊哙被贬。

信、越:指西汉初年的韩信和越王勾践,韩信因谋反被杀,勾践因战败被迫臣服吴国。

菹戮:古代的一种刑罚,即剁成肉酱。

孝武:指西汉的汉武帝刘彻。

宰辅: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大臣。

世及之私:指世袭的官职带来的私人利益。

抱关之怨:指因官职世袭而未能得到官职的人所怀有的怨恨。

怀道无闻:指有才能但未被朝廷知晓的人。

委身草莽:指隐居山林,不问世事。

寇、邓:指东汉初年的名将寇恂和邓禹。

耿、贾:指东汉初年的名将耿弇和贾复。

导之以政,齐之以刑:出自《论语》,意思是用政治手段引导人民,用刑罚来统一人民的行为。

直绳:正直无私,公正无私断案。

桡情:曲解法律,徇私枉法。

选德:选拔有德行的人。

举劳:表彰勤劳的人。

参任:共同参与决策。

高秩厚礼:给予高官厚禄。

允答元功:给予相应的回报。

峻文深宪:制定严格的法律。

责成吏职:明确官员的职责。

侯者百余:被封侯的人数达到一百多人。

参国议:参与国家大政。

分均休咎:共同承担国家的兴衰。

完其封禄:保全他们的封地和禄位。

留侯:指留侯张良,西汉初年的著名谋士。

郭伋:西汉初年的将领。

郑兴:西汉初年的学者。

崇恩偏授:过分强调恩宠,偏袒某些人。

私溺之失:因私心而犯的错误。

公均被:公平地对待所有人。

招贤之路:吸引贤才的途径。

南宫云台:东汉宫殿名,光武帝在这里画了二十八将的像。

王常、李通、窦融、卓茂:这四位也是东汉初年的功臣。

数公:指前面提到的二十八将。

捷我戎轩:迅速取得军事胜利。

婉娈龙姿:形容帝王的英姿。

俪景同翻:与时代一同繁荣昌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后汉书-列传-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评注

论曰:中兴二十八将,前世以为上应二十八宿,未之详也。

此句开篇即提出“中兴二十八将”的神秘色彩,将他们的功绩与古代神话中的二十八宿相联系,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崇高的氛围。‘未之详也’则表达了作者对这一说法的保留态度,显示出对历史的深入思考和质疑精神。

然咸能感会风云,奋其智勇,称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

作者对中兴二十八将的评价,认为他们能够顺应时势,发挥智慧和勇气,成为辅佐帝王的功臣,并且每个人都是具有远大志向和能力的人。这里的‘感会风云’和‘奋其智勇’是对他们个人品质的高度赞扬。

议者多非光武不以功臣任职,至使英姿茂绩,委而勿用。

作者转而指出,有人批评光武帝不重用功臣,导致许多有才能的人被埋没。这里的‘议者’代表了当时社会上的一种声音,而‘非’字则表明作者对这种批评并不完全认同。

然原夫深图远算,固将有以焉尔。

作者以‘然’字转折,提出光武帝之所以这样做,必有深远的考虑和计划。这里的‘原夫’和‘固将’表现出作者对光武帝的尊重和信任。

若乃王道既衰,降及霸德,犹能授受惟庸,勋贤皆序,如管、隰之迭升桓世,先、赵之同列文朝,可谓兼通矣。

作者通过列举历史例子,说明在王道衰微、霸德兴起的时代,即使是平庸之辈也能得到重用,而功臣和贤能之士也都能得到相应的地位。这里的‘兼通’是对当时社会制度的肯定。

降自秦、汉,世资战力,至于翼扶王运,皆武人屈起。

作者回顾了秦汉以来,社会依靠武力崛起的历史,指出在维护王运的过程中,武人起到了关键作用。

亦有鬻缯屠狗轻猾之徒,或崇以连城之赏,或任以阿衡之地,故执疑则隙生,力侔则乱起。

作者进一步指出,即使是市井之徒,也有可能因为赏赐和地位而引起争斗和混乱。

萧、樊且犹缧绁,信、越终见菹戮,不其然乎!自兹以降,迄于孝武,宰辅五世,莫非公侯。

作者通过列举历史人物的事例,说明即使是功臣也可能遭受不测,并指出从孝武帝开始,宰相辅政的官员大多是公侯,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种现象。

遂使缙绅道塞,贤能蔽壅,朝有世及之私,下多抱关之怨。

作者批评这种现象导致了士人之路堵塞,贤能之士被埋没,朝廷中充满了世袭的私利,民间则充满了对这种现象的怨恨。

其怀道无闻,委身草莽者,亦何可胜言。

作者感叹那些怀抱道义却无人知晓、只能隐居草莽的人,表达了对人才的惋惜。

故光武鉴前事之违,存矫枉之志,虽寇、邓之高勋,耿、贾之鸿烈,分土不过大县数四,所加特进、朝请而已。

作者认为光武帝吸取了前人的教训,有矫正时弊的决心,即使是对寇、邓等功勋卓著的人,也只是给予一些特殊的荣誉,而没有真正重用他们。

观其治平临政,课职责咎,将所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者乎!若格之功臣,其伤已甚。

作者评价光武帝的治理方式,认为他既用政治手段引导,又用刑法来约束,对功臣的处理过于严厉。

何者?直绳则亏丧恩旧,桡情则违废禁典,选德则功不必厚,举劳则人或未贤,参任则群心难塞,并列则其敝未远。

作者进一步分析了处理功臣的种种困难,认为直接奖赏可能会伤害旧情,变通则可能违反法典,选择德行则可能忽视功绩,表彰劳绩则可能忽视才能,多方面考虑则可能难以满足众人的期望,同时也会导致弊端。

不得不校其胜否,即以事相权。故高秩厚礼,允答元功,峻文深宪,责成吏职。

作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权衡功绩和事情,给予功臣高官厚禄,以表彰他们的功绩,同时严格法律,确保吏职的职责得到履行。

建武之世,侯者百余,若夫数公者,则与参国议,分均休咎,其余并优以宽科,完其封禄,莫不终以功名延庆于后。

作者描述了建武年间功臣的待遇,指出许多功臣被封侯,而一些功勋卓著的人则参与国家大政,其他人也得到优待,他们的功名得以传承。

昔留侯以为高祖悉用萧、曹故人,而郭伋亦讥南阳多显,郑兴又戒功臣专任。

作者引用了留侯张良、郭伋和郑兴的观点,说明历史上对于功臣的任用也有不同的看法。

夫崇恩偏授,易启私溺之失,至公均被,必广招贤之路,意者不其然乎!

作者总结说,过分恩宠个别功臣容易导致私心,而公平对待所有人则能广招贤才。

永平中,显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其外又有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合三十二人。

作者提到了汉明帝显宗追念前代功臣,将二十八将的画像绘制在南宫云台,以及其他四位功臣。

故依其本弟系之篇末,以志功臣之次云尔。

作者说明将功臣的排列顺序放在文章末尾,以表明对功臣的尊重和纪念。

太傅高密侯邓禹 中山太守全椒侯马成大司马广平侯吴汉 河南尹阜成侯王梁左将军胶东侯贾复 琅邪太守祝阿侯陈俊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 骠骑大将军参蘧侯杜茂执金吾雍奴侯寇恂 积弩将军昆阳侯傅俊征南大将军舞阳侯岑彭 左曹合肥侯坚镡征西大将军阳夏侯冯异 上谷太守淮陵侯王霸建义大将军鬲侯朱祐 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征虏将军颍阳侯祭遵 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骠骑大将军栎阳侯景丹 右将军槐里侯万脩虎牙大将军安平侯盖延 太常灵寿侯邳彤卫尉安成侯铫期 骁骑将军昌成侯刘植东郡太守东光侯耿纯 横野大将军山桑侯王常城门校尉朗陵侯臧宫 大司空固始侯李通捕虏将军杨虚侯马武 大司空安丰侯窦融骠骑将军慎侯刘隆 太傅宣德侯卓茂

这里列举了中兴二十八将的名单,每个名字后面都附有他们的官职和封号,展现了他们的地位和功绩。

赞曰:帝绩思乂,庸功是存。有来群后,捷我戎轩。婉娈龙姿,俪景同翻。

赞辞中,‘帝绩思乂’表达了对光武帝功绩的赞美,‘庸功是存’则是对功臣的肯定。‘有来群后,捷我戎轩’是对功臣的英勇行为的赞扬,‘婉娈龙姿,俪景同翻’则是对功臣风采的描绘。整段赞辞充满了对功臣的敬意和赞美之情。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后汉书-列传-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727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