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范晔(公元398年-445年),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文学家。范晔为《后汉书》一书的主要编纂者,书中详细记载了东汉的历史,尤其关注了汉朝最后几位帝王及其治国、军事等方面的历史事宜。
年代:成书于南朝宋(约5世纪)。
内容简要:《后汉书》是范晔根据史料所编纂的东汉史书,全面记载了东汉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以及重要人物的传记。书中通过讲述东汉的兴起、发展与衰退,深刻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与社会变迁。《后汉书》不仅详细描写了汉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朝的过程,还关注了东汉的治国方略与官员任职制度。书中还特别强调了外戚与宦官的权力斗争,以及政治腐败对国家衰退的影响。作为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后汉书》为后世研究东汉历史和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与学术价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后汉书-列传-方术列传下-原文
唐檀公沙穆许曼赵彦樊志张单颺韩说董扶郭玉华陀徐登费长房蓟子训刘根左慈计子勋上成公解奴辜甘始王真王和平
唐檀字子产,豫章南昌人也。
少游太学,习《京氏易》、《韩诗》、《颜氏春秋》,尤好灾异星占。
后还乡里,教授常百余人。
元初七年,郡界有芝草生,太守刘祗欲上言之,以问檀。
檀对曰:‘方今外戚豪盛,阳道微弱,斯岂嘉瑞乎?’祗乃止。
永宁元年,南昌有妇人生四子,祗复问檀变异之应。
檀以为京师当有兵气,其祸发于萧墙。
至延光四年,中黄门孙程扬兵殿省,诛皇后兄车骑将军阎显等,立济阴王为天子,果如所占。
永建五年,举孝廉,除郎中。
是时白虹贯日,檀因上便宜三事,陈其咎征。
书奏,弃官去。
著书二十八篇,名为《唐子》。
卒于家。
公沙穆字文乂,北海胶东人也。
家贫贱,自为兒童不好戏弄,长习《韩诗》、《公羊春秋》,尤锐思《河》、《洛》推步之术。
居建成山中,依林阻为室,独宿无侣。
时,暴风震雷,有声于外,呼穆者三,穆不与语。
有顷,呼者自牖而入,音状甚怪,穆诵经自若,终亦无它妖异,时人奇之。
后遂隐居东莱山,学者自远而至。
有富人王仲,致产千金。
谓穆曰:‘方今之世,以货自通,吾奉百万与子为资,何如?’
对曰:‘来意厚矣。夫富贵在天,得之有命。以货求位,吾不忍也。’
后举孝廉,以高第为主事,迁缯相。
时缯侯刘敞,东海恭王之后也,所为多不法,废嫡立庶,傲很放恣。
穆到官,谒曰:‘臣始除之日,京师咸谓臣曰‘缯有恶侯’,以吊小相。明侯何因得此丑声之甚也?幸承先人之支体,传茅土之重,不战战兢兢,而违越法度,故朝廷使臣为辅。愿改往修来,自求多福。’
乃上没敞所侵官民田地,废其庶子,还立嫡嗣。
其苍头兒客犯法,皆收考之。
因苦辞谏敞,敞涕泣为谢,多从其所规。
迁弘农令。
县界有螟虫食稼,百姓惶惧。
穆乃设坛谢曰:‘百姓有过,罪穆之由,请以身祷。’
于是暴雨,不终日,既霁而螟虫自销,百姓称曰神明。
永寿元年,霖雨大水,三辅以东莫不湮没。
穆明晓占候,乃豫告令百姓徙居高地,故弘农人独得免害。
迁辽东属国都尉,善得吏人欢心。
年六十六,卒官。
六子皆知名。
许曼者,汝南平舆人也。
祖父峻,字季山,善卜占之术,多有显验,时人方之前世京房。
自云少尝笃病,三年不愈,乃谒太山请命,行遇道士张巨君,授以方术。
所著《易林》,至今行于世。
曼少传峻学。
桓帝时,陇西太守冯绲始拜郡,开绶笥,有两赤蛇分南北走。
绲令曼筮之,封成,曼曰:‘三岁之后,君当为边将,官有东名,当东北行三千里。复五年,更为大将军,南征。’
延熹元年,绲出为辽东太守,讨鲜卑,至五年,复拜车骑将军,击武陵蛮贼,皆如占。
其余多此类云。
赵彦者,琅邪人也。
少有术学。
延熹三年,琅邪贼劳丙与太山贼叔孙无忌杀都尉。
攻没琅邪属县,残害吏民。
朝廷以南阳宗资为讨寇中郎将,杖钺将兵,督州郡合讨无忌。
彦为陈‘孤虚’之法,以贼屯在莒,莒有五阳之地,宜发五阳郡兵,从孤击虚以讨之。
资具以状上,诏书遣五阳兵到。
彦推遁甲,教以时进兵,一战破贼,燔烧屯坞,徐、兗二州,一时平夷。
樊志张者,汉中南郑人也。
博学多通,隐身不仕。
尝游陇西,时破羌将军段颎出征西羌,请见志张。
其夕,颎军为羌所围数重,因留军中,三日不得去。
夜谓颎曰:‘东南角无复羌,宜乘虚引出,住百里,还师攻之,可以全胜。’
颎从之,果以破贼。
于是以状表闻。
又说其人既有梓慎、焦、董之识,宜冀圣朝,咨询奇异。
于是有诏特征,会病终。
单飏字武宣,山阳湖陆人也。
以孤特清苦自立,善明天官、算术。
举孝廉,稍迁太史令,侍中。
出为汉中太守,公事免。
后拜尚书,卒于官。
初,熹平末,黄龙见谯,光禄大夫桥玄问飏:‘此何祥也?’
飏曰:‘其国当有王者兴。不及五十年,龙当复见,此其应也。’
魏郡人殷登密记之。
至建安二十五年春,黄龙复见谯,其冬,魏受禅。
韩说字叔儒,会稽山阴人也。
博通五经,尤善图纬之学。
举孝廉。
与议郎蔡邕友善。
数陈灾眚,及奏赋、颂、连珠。
稍迁侍中。
光和元年十月,说言于灵帝,云其晦日必食,乞百官严装。
帝从之,果如所言。
中平二年二月,又上封事,克期宫中有灾。
至日南宫大火。
迁说江夏太守,公事免,年七十,卒于家。
董扶字茂安,广汉绵竹人也。
少游太学,与乡人任安齐名,俱事同郡杨厚,学图谶。
还家讲授,弟子自远而至。
前后宰府十辟,公车三征,再举贤良方正、博士、有道,皆称疾不就。
灵帝时,大将军何进荐扶,征拜侍中,甚见器重。
扶私谓太常刘焉曰:‘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
焉信之,遂求出为益州牧,扶亦为蜀郡属国都尉,相与入蜀。
去后一岁,帝崩,天下大乱,乃去官还家。
年八十二卒。
后刘备称天子于蜀,皆如扶言。
蜀丞相诸葛亮问广汉秦密,董扶及任安所长。
密曰:‘董扶褒秋毫之善,贬纤介之恶。任安记人之善,忘人之过’云。
郭玉者,广汉雒人也。
初,有老父不知何出,常渔钓于涪水,因号涪翁。
乞食人间,见有疾者,时下针石,辄应时而效,乃著《针经》、《诊脉法》传于世。
弟子程高,寻求积年,翁乃授之。
高亦隐迹不仕。
玉少师事高,学方诊六微之技,阴阳隐侧之术。
和帝时,为太医丞,多有效应。
帝奇之,仍试令嬖臣美手腕者与女子杂处帷中,使玉各诊一手,问所疾苦。
玉曰:‘左阳右阴,脉有男女,状若异人。臣疑其故。’
帝叹息称善。
玉仁爱不矜,虽贫贱厮养,必尽其心力,而医疗贵人,时或不愈。
帝乃令贵人羸服变处,一针即差。
召玉诘问其状。
对曰:‘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夫贵者处尊高以临臣,臣怀怖慑以承之。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针有分寸,时有破漏,重以恐惧之心,加以裁慎之志,臣意且犹不尽,何有于病哉!此其所为不愈也。’
帝善其对。
年老卒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旉。
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晓养性之术,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精于方药,处齐不过数种,心识分铢,不假称量,针灸不过数处。
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
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
佗尝行道,见有病咽塞者,因语之曰:‘向来道隅有卖饼人,萍齑甚酸,可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
即如佗言,立吐一蛇,乃悬于车而候佗。
时佗小兒戏于门中,逆见,自相谓曰:‘客车边有物,必是逢我翁也。’
及客进,顾视壁北,悬蛇以十数,乃知其奇。
又有一郡守笃病久,佗以为盛怒则差。
乃多受其货而不加功。
无何弃去,又留书骂之。
太守果大怒,令人追杀佗,不及,因瞋恚,吐黑血数升而愈。
又有疾者,诣佗求疗,佗曰:‘君病根深,应当剖破腹。然君寿亦不过十年,病不能相杀也。’
病者不堪其苦,必欲除之,佗遂下疗,应时愈。
十年竟死。
广陵太守陈登,忽患匈中烦懑,面赤不食。
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欲成内疽,腥物所为也。’
即作汤二升,再服,须臾,吐出三升许虫,头赤而动,半身犹是生鱼脍,所苦便愈。
佗曰:‘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可救。登至期疾动,时佗不在,遂死。’
曹操闻而召佗,常在左右,操积苦头风眩,佗针,随手而差。
有李将军者,妻病,呼佗视脉。
佗曰:‘伤身而胎不去。’将军言间实伤身,胎已去矣。
佗曰:‘案脉,胎未去也。’将军以为不然。
妻稍差,百余日复动,更呼佗。
佗曰:‘脉理如前,是两胎。先生者去血多,故后兒不得出也。胎既已死,血脉不复归,必燥著母脊。’
乃为下针,并令进汤。
妇因欲产而不通。
佗曰:‘死胎枯燥,势不自生。’
使人探之,果得死胎,人形可识,但其色已黑。
佗之绝技,皆此类也。
为人性恶,难得意,且耻以医见业,又去家思归,乃就操求还取方,因托妻疾,数期不反。
操累书呼之,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事,独不肯至。
操大怒,使人廉之,知妻诈疾,乃收付狱讯,考验首服。
荀彧请曰:‘佗方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加全宥。’
操不从,竟杀之。
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
吏畏法不敢受,佗不强与,索火烧之。
初,军吏李成苦咳,昼夜不寐。
佗以为肠痈,与散两钱服之,即吐二升脓血,于此渐愈。
乃戒之曰:‘后十八岁,疾当发动,若不得此药,不可差也。’
复分散与之,后五六岁,有里人如成先病,请药甚急,成愍而与之,乃故往谯更从佗求,适值见收,意不忍言。
后十八年,成病发,无药而死。
广陵吴普、彭城樊阿,皆从佗学。
普依准佗疗,多所全济。
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恰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
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阿善针术。
凡医咸言背及匈藏之间不可妄针,针之不可过四分,而阿针背入一二寸,巨阙匈藏乃五六寸,而病皆瘳。
阿从佗求方可服食益于人者,佗授以漆叶青黏散:漆叶屑一斗,青黏十四两,以是为率。
言久服,去三虫,利五藏,轻体,使人头不白。
阿从其言,寿百余岁。
漆叶处所而有。
青黏生于丰、沛、彭城及朝歌间。
汉世异术之士甚众,虽云不经,而亦有不可诬,故简基美者列于传末:
泠寿光、唐虞、鲁女生三人者,皆与华佗同时。
寿光年可百五六十岁,行容成公御妇人法,常屈颈鷮息,须发尽白,而色理如三四十时,死于江陵。
唐虞道赤眉、张步家居里落,若与相及,死于乡里不其县。
鲁女生数说显宗时事,甚明了,议者疑其时人也。
董卓乱后,莫知所在。
徐登者,闽中人也。
本女子,化为丈夫。
善为巫术。
又赵炳,字公阿,东阳人,能为越方。
时遭兵乱,疾疫大起,二人遇于乌伤溪水之上,遂结言约,共以其术疗病。
各相谓曰:‘今既同志,且可各试所能。’
登乃禁溪水,水为不流;炳复次禁枯树,树即生荑,二人相视而笑,共行其道焉。
登年长,炳师事之。
贵尚清俭,礼神唯以东流水为酌,削桑皮为脯。
但行禁架,所疗皆除。
后登物故,炳东入章安,百姓未之知也。
炳乃故升茅屋,梧鼎而爨,主人见之惊懅,炳笑不应。
既而爨孰,屋无损异。
又尝临水求度,船人不和之,炳乃张盖坐其中,长啸呼风,乱流而济,于是百姓神服,从者如归。
章安令恶其惑众,收杀之。
人为立祠室于永康,至今蚊蚋不能入也。
费长房者,汝南人也。
曾为市掾。
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
市人莫之见,唯长房于楼上睹之,异焉,因往再拜奉酒脯。
翁知长房之意其神也,谓之曰:‘子明日可更来。’
长房旦日复诣翁,翁乃与俱入壶中。
唯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饮毕而出。
翁约不听与人言之。
后乃就楼上候长房曰:‘我神仙之人,以过见责,今事毕当去,子宁能相随乎?楼下有少酒,与卿与别。’
长房使人取之,不能胜,又令十人扛之,犹不举。
翁闻,笑而下楼,以一指提之而上。
视器如一升许,而二人饮之终日不尽。
长房遂欲求道,而顾家人为忧。
翁乃断一青竹,度与长房身齐,使悬之舍后。
家人见之,即长房形也,以为缢死,大小惊号,遂殡葬之。
长房立其傍,而莫之见也。
于是遂随从入深山,践荆棘于群虎之中,留使独处,长房不恐。
又卧于空室,以朽索悬万斤石于心上,众蛇竞来啮索且断,长房亦不移。
翁还,抚之曰:‘子可教也。’
复使食粪,粪中有三虫,臭秽特甚,长房意恶之。
翁曰:‘子几得道,恨于此不成,如何!’
长房辞归,翁与一竹杖,曰:‘骑此任所之,则自至矣。既至,可以杖投葛陂中也。’
又为作一符,曰:‘以此主地上鬼神。’
长房乘杖,须臾来归,自谓去家适经旬日,而已十余年矣。
即以杖投陂,顾视则龙也。
家人谓其久死,不信之。
长房曰:‘往日所葬,但竹杖耳。’
乃发冢剖棺,杖犹存焉。
遂能医疗众病,鞭笞百鬼,及驱使社公。
或在它坐,独自恚怒,人问其故,曰:‘吾责鬼魅之犯法者耳。’
汝南岁岁常有魅,伪作太守章服、诣府门椎鼓者,郡中患之。
时魅适来,而逢长房谒府君,惶惧不得退,便前解衣冠,叩头乞活。
长房呵之云:‘便于中庭正汝故形!’
即成老鳖,大如车轮,颈长一丈。
长房复令就太守服罪,付其一札,以敕葛陂君。
魅叩头流涕,持札植于陂边,以颈绕之而死。
后东海君来见葛陂君,因淫其夫人,于是长房劾系之三年,而东海大旱。
长房至海上,见其人请雨,乃谓之曰:‘东海君有罪,吾前系于葛陂,今方出之,使作雨也。’
于是雨立注。
长房曾与人共行,见一书生黄巾被裘,无鞍骑马,下而叩头,长房曰:‘还它马,赦汝死罪。’
人问其故,长房曰:‘此狸也,盗社公马耳。’
又尝坐客,而使至宛市鲊,须臾还,乃饭。
或一日之间,人见其在千里之外者数处焉。
后失其符,为众鬼所杀。
蓟子训者,不知所由来也。
建安中,客在济阴宛句。
有神异之道。
尝抱邻家婴儿,故失手墯地而死,其父母惊号怨痛,不可忍闻,而子训唯谢以过误,终无它说,遂埋藏之。
后月余,子训乃抱儿归焉。
父母大恐,曰:‘死生异路,虽思我儿,乞不用复见也。’
儿识父母,轩渠笑悦,欲往就之,母不觉揽取,乃实儿也。
虽大喜庆,心犹有疑。
乃窃发视死儿,但见衣被,方乃信焉。
于是子训流名京师,士大夫皆承风向慕之。
后乃驾驴车,与诸生俱诣许下。
道过荥阳,止主人舍,而所驾之驴忽然卒僵,蛆虫流出,主遽白之。
子训曰:‘乃尔乎?’
方安坐饭,食毕,徐出以杖扣之,驴应声奋起,行步如初,即复进道。
其追逐观者常有千数。
既到京师,公卿以下候之者,坐上恒数百人,皆为设酒脯,终日不匮。
后因遁去,遂不知所止。
初去之日,唯见白云腾起,从旦至暮,如是数十处。
时有百岁翁,自说童兒时见子训卖药于会稽市,颜色不异于今。
后人复于长安东霸城见之,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相谓曰:‘适见铸此,已近五百岁矣。’
顾视见人而去,犹驾昔所乘驴车也。
见者呼之曰:‘蓟先生小住。’
并行应之,视若迟徐,而走马不及,于是而绝。
刘根者,颍川人也。
隐居嵩山中。
诸好事者,自远而至,就根学道。
太守史祈以根为妖妄,乃收执诣郡,数之曰:‘汝有何术,而诬惑百姓?若果有神,可显一验事。不尔,立死矣。’
根曰:‘实无它异,颇能令人见鬼耳。’
祈曰:‘促召之,使太守目睹,尔乃为明。’
根于是左顾而啸,有顷,祈之亡父祖近亲数十人,皆反缚在前,向根叩头曰:‘小兒无状,分当万坐。’
顾而叱祈曰:‘汝为子孙,不能有益先人,而反累辱亡灵!可叩头为吾陈谢。’
祈惊惧悲哀,顿首流血,请自甘罪坐。
根嘿而不应,忽然俱去,不知在所。
左慈字元放,庐江人也。
少有神道。
尝在司空曹操坐,操从容顾众宾曰:‘今日高会,珍羞略备,所少吴松江鲈鱼耳。’
放于下坐应曰:‘此可得也。’
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于盘中,须臾引一鲈鱼出。
操大拊掌笑,会者皆惊。
操曰:‘一鱼不周坐席,可更得乎?’
放乃更饵钩沉之,须臾复引出,皆长三尺余,生鲜可爱。
操使目前会之,周浃会者。
操又谓曰:‘既已得鱼,恨无蜀中生姜耳。’
放曰:‘亦可得也。’
操恐其近即所取,因曰:‘吾前遣人到蜀买锦,可过敕使者,增市二端。’
语顷,即得姜还,并获操使报命。
后操使蜀反,验问增锦之状及时日早晚,若符契焉。
后操出近郊,士大夫从者百许人,慈乃为赍酒一升,脯一斤,手自斟酌,百官莫不醉饱。
操怪之,使寻其故,行视诸垆,悉亡其酒脯矣。
操怀不喜,因坐上收,欲杀之,慈乃却入壁中,霍然不知所在。
或见于市者,又捕之,而市人皆变形与慈同,莫知谁是。
后人逢慈于阳城山头,因复逐之,遂入走羊群。
操知不可得,乃令就羊中告之曰:‘不复相杀,本试君术耳。’
忽有一老羝屈前两膝,人立而言曰:‘遽如许。’
即竞往赴之,而群羊数百皆变为羝,并屈前膝人立,云‘遽如许’,遂莫知所取焉。
计子勋者,不知何郡县人,皆谓数百步,行来于人间。
一旦忽言日中当死,主人与之葛衣,子勋服而正寝,至日中果死。
上成公者,密县人也。
其初行久而不还,后归,语其家云:‘我已得仙。’因辞家而去。
家人见其举步稍高,良久乃没云。
陈寔、韩韶同见其事。
解奴辜、张貂者,亦不知是何郡国人也。
皆能隐沦,出入不由门户。
奴辜能变易物形,以诳幻人。
又河南有麹圣卿,善为丹书符劾,厌杀鬼神而使命之。
又有编盲意,亦与鬼物交通。
初,章帝时有寿光侯者,能劾百鬼众魅,令自缚见形。
其乡人有妇为魅所病,侯为劾之,得大蛇数丈,死于门外。
又有神树,人止者辄死,鸟过者必坠,侯复劾之,树盛夏枯落,见大蛇长七八丈,悬死其间。
帝闻而征之。
乃试问之:‘吾殿下夜半后,常有数人,绛衣被发,持火相随,岂能劾之乎?’
侯曰:‘此小怪,易销耳。’
帝伪使三人为之,侯劾三人,登时仆地无气。
帝大惊曰:‘非魅也,朕相试耳。’
解之而苏。
甘始、东郭延年、封君达三人者,皆方士也。
率能行容成御妇人术,或饮小便,或自倒悬,爱啬精气,不极视大言。
甘始、元放、延年皆为操所录,问其术而行之。
君达号‘青牛师’。
凡此数人,皆百余岁及二百岁也。
王真、郝孟节者,皆上党人也。
王真年且百岁,视之面有光泽,似未五十者。
自云:‘周流登五岳名山,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嗽舌下泉咽之,不绝房室。’
孟节能含枣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
又能结气不息,身不动摇,状若死人,可至百日半年。
亦有室家。
为人质谨不妄言,似士君子。
曹操使领诸方士焉。
北海王和平,性好道术,自以当仙。
济南孙邕少事之,从至京师。
会和平病殁,邕因葬之东陶。
有书百余卷,药数囊,悉以送之。
后弟子夏荣言其尸解,邕乃恨不取其宝书仙药焉。
赞曰:‘幽贶罕征,明数难校。’
‘不探精远,歇感灵效?’
‘如或迁讹,实乖玄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后汉书-列传-方术列传下-译文
唐檀字子产,是豫章南昌人。年轻时在太学学习,研究《京氏易》、《韩诗》、《颜氏春秋》,尤其喜欢研究灾异星占。后来回到家乡,教书,学生经常有一百多人。
元初七年,郡界有芝草生长,太守刘祗想要上报朝廷,询问唐檀。唐檀回答说:‘现在外戚权势很大,阳道衰弱,这难道是吉祥的征兆吗?’刘祗于是停止了。
永宁元年,南昌有妇女生下四个儿子,刘祗再次询问唐檀变异的征兆。唐檀认为京城将有战事,灾祸将起于内部。到了延光四年,中黄门孙程在宫殿中起兵,诛杀了皇后哥哥车骑将军阎显等人,立济阴王为天子,果然如他所占卜的。
永建五年,唐檀被举荐为孝廉,任命为郎中。当时白虹横贯太阳,唐檀趁机上奏了三件有利国家的事情,陈述了其中的征兆。奏章呈上后,他辞去了官职。著书二十八篇,名为《唐子》。在家中去世。
公沙穆字文乂,是北海胶东人。家境贫寒,自小就不喜欢玩耍,长大后学习《韩诗》、《公羊春秋》,尤其擅长《河图》、《洛书》的推算之术。居住在建成山中,依林阻为室,独自居住。当时,突然刮起暴风,雷声大作,外面有人呼喊公沙穆,喊了三次,公沙穆没有回应。过了一会儿,呼喊的人从窗户进来,声音和样子非常怪异,公沙穆却诵经如常,最终也没有发生什么怪异的事情,当时的人对此感到惊奇。
后来公沙穆隐居在东莱山,学者们从远方前来拜访。
有一个富人王仲,积累了千金财产。他对公沙穆说:‘现在的世道,靠财富来交往,我给你一百万作为资本,怎么样?’公沙穆回答说:‘你的心意很诚恳。但是富贵在天,得到它有命。用财富来换取官位,我不忍心。’
后来公沙穆被举荐为孝廉,以高分数担任主事,后升任缯相。当时缯侯刘敞,是东海恭王的后代,行为多不守法,废掉正室立了庶子,傲慢放纵。公沙穆到任后,拜见刘敞说:‘我刚刚上任的时候,京城的人都对我说‘缯侯有恶名’,认为我是来辅佐这个小相的。明侯为什么会得到这么坏的名声呢?幸运地继承了先人的基业,传位茅土之重,却不小心谨慎,违反了法度,所以朝廷派我来辅佐。希望你能改正过去的错误,追求更多的幸福。’于是上报了刘敞侵占官民田地的事情,废掉了他的庶子,恢复了正室的地位。他的家奴和客人犯法,都被逮捕审问。因此苦口婆心地劝谏刘敞,刘敞流着泪向他道歉,很多地方都听从了他的建议。
升任弘农令。县界有螟虫吃庄稼,百姓非常害怕。公沙穆于是设坛祈祷说:‘百姓有过错,罪过在我,请让我来祈祷。’于是暴雨倾盆,不到一天,雨停后螟虫自然消失了,百姓称他为神明。永寿元年,连绵大雨,三辅以东都被淹没。公沙穆精通占卜,提前告诉百姓迁居高地,所以弘农人得以免受灾害。
升任辽东属国都尉,很得吏人欢心。六十六岁时,在任上去世。他的六个儿子都很有名。
许曼是汝南平舆人。他的祖父许峻,字季山,擅长卜卦占卜之术,多有应验,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前世的京房。他自己说年轻时曾经得了重病,三年不愈,于是去泰山请命,路上遇到道士张巨君,传授了他方术。他所著的《易林》,至今仍流传于世。
许曼年轻时继承了他祖父的学问。桓帝时,陇西太守冯绲刚到任,打开官印箱,发现两条赤蛇分别向南北跑。冯绲让许曼占卜,结果占卜成功,许曼说:‘三年后,您将成为边将,官职有东边的名字,将向东北方向行进三千里。再过五年,您将成为大将军,南征。’延熹元年,冯绲出京担任辽东太守,讨伐鲜卑,到了五年,再次被任命为车骑将军,攻打武陵蛮贼,都如他所占卜的那样。其他的事情也大多如此。
赵彦是琅邪人。年轻时就有学问。延熹三年,琅邪贼劳丙和太山贼叔孙无忌杀害了都尉。攻打并占领了琅邪属县,残害官民。朝廷任命南阳宗资为讨寇中郎将,持节率兵,监督州郡共同讨伐叔孙无忌。赵彦提出了‘孤虚’之法,认为贼军驻扎在莒县,莒县有五阳之地,应该派出五阳郡的兵马,从‘孤’方打击‘虚’方来讨伐他们。宗资把情况上报朝廷,朝廷下诏派遣五阳兵马前来。赵彦推算遁甲,教他们何时进兵,一战击败了贼军,焚烧了他们的营垒,徐、兖二州,一时之间得以平定。
樊志张是汉中南郑人。博学多才,隐居不仕。曾经游历陇西,当时破羌将军段颎出征西羌,邀请志张见面。当晚,段颎的军队被羌人包围了好几层,因此留在了军中,三天不能离开。夜里,他对段颎说:‘东南角没有羌人,应该趁机引出他们,停留百里之外,然后回师攻打他们,可以全胜。’段颎听从了他的建议,果然打败了羌人。于是把这件事上报朝廷。他还说段颎既有梓慎、焦、董的见识,应该向圣朝咨询奇异之事。于是朝廷下诏特别征召他,但他在病中去世。
单飏字武宣,是山阳湖陆人。他凭借自己的孤高清苦自立,擅长天文和算术。被举荐为孝廉,逐渐升任太史令、侍中。出京担任汉中太守,因公事被免职。后来被任命为尚书,在任上去世。
起初,熹平末年,黄龙出现在谯县,光禄大夫桥玄问单飏:‘这是什么祥瑞呢?’单飏说:‘这个国家将有王者兴起。不到五十年,龙会再次出现,这是它的征兆。’魏郡人殷登秘密地记录了这件事。到了建安二十五年春天,黄龙再次出现在谯县,那年冬天,魏国接受了禅让。
韩说字叔儒,是会稽山阴人。博通五经,尤其擅长图纬之学。被举荐为孝廉。和议郎蔡邕关系友好。多次陈述灾异,以及上奏赋、颂、连珠。逐渐升任侍中。光和元年十月,韩说对灵帝说,他的晦日必定会发生日食,请求百官严阵以待。灵帝听从了他的话,果然如他所言。中平二年二月,他又上奏说宫中将发生火灾。到了那天,南宫发生了大火。韩说被任命为江夏太守,因公事被免职,七十岁时在家中去世。
董扶字茂安,是广汉绵竹人。年轻时在太学学习,和同乡任安齐名,一起侍奉同郡的杨厚,学习图谶。回家后教书,学生从远方前来。前后有十个官府征召他,三次派公车征召他,两次举荐他为贤良方正、博士、有道,他都称病不去。
灵帝时,大将军何进推荐董扶,被征召任命为侍中,非常受器重。董扶私下对太常刘焉说:‘京城将要大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刘焉相信了他的话,于是请求出京担任益州牧,董扶也担任了蜀郡属国都尉,一起入蜀。离开后一年,灵帝去世,天下大乱,于是辞去官职回家。八十二岁时去世。
后来刘备在蜀地称帝,都如董扶所预言。蜀丞相诸葛亮问广汉秦密,董扶和任安的专长。秦密说:‘董扶赞扬别人的优点,批评别人的缺点。任安记住别人的优点,忘记别人的过错。’
郭玉是广汉雒地的人。起初,有一个不知从哪里来的老父亲,经常在涪水钓鱼,因此被称为涪翁。他在人间乞食,看到有生病的人,就时常给人针灸,效果总是及时显现,于是他写了《针经》和《诊脉法》流传于世。他的弟子程高,寻求他多年,老翁才传授给他。程高也隐居不出仕。郭玉年轻时拜程高为师,学习方术和诊脉的技巧,以及阴阳隐侧之术。和帝时期,郭玉担任太医丞,多有显著疗效。皇帝对他感到惊奇,还特意让一个美手腕的宠臣和女子同处一室,让郭玉分别诊断两只手,询问他们的病痛。郭玉说:‘左手属阳,右手属阴,脉象有男女之分,看起来像是不同的人。我怀疑其中有原因。’皇帝叹息着称赞他。
郭玉仁爱而不自夸,即使是贫贱的仆役,也必定竭尽全力去帮助他们,而对于贵族的医疗服务,有时却不见效。皇帝于是让贵族们改变住处,换上破旧的衣服,一针下去就痊愈了。皇帝召见郭玉询问情况。郭玉回答说:‘医术的本质在于心意。肌肤纹理极其微小,随着气息运用技巧,针灸之间,稍有偏差即失准。精神存在于心手之间,可以理解却难以言传。贵族们身处高位,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我,我心中充满恐惧,承应他们的治疗有四个难点:一是他们自行其是而不信任我,二是他们自身不谨慎,三是他们的筋骨不强,不能承受药物治疗,四是他们好逸恶劳。针灸有固定的分寸,有时会有破损,再加上恐惧之心,再加上谨慎的态度,我自己的心意都未必完全表达,何况疾病呢!这就是他们治疗不愈的原因。’皇帝认为他说得很好。郭玉年老后去世。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地的人,还有一个名字叫旉。他在徐土游学,通晓数种经典。懂得养生的方法,年纪快一百岁了,看起来仍然年轻,当时的人认为他是仙人。沛国的相陈珪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他都没有接受。
华佗精通医药,用药不过几种,心中能识别药量的细微差别,不用称量,针灸不过几个穴位。如果疾病在体内凝结,药物针灸无法到达的地方,他就让病人先服用麻沸散,病人醉倒后毫无知觉,然后切开腹部和背部,切除病患的积聚。如果病患在肠胃,就切断清洗,去除病患的污秽,然后缝合伤口,敷上神膏,四五天伤口就愈合了,一个月内身体就完全恢复了。
华佗曾经在路上行走,看到有个人喉咙堵塞,就对他说:‘刚才在道边有个卖饼的人,他的酸菜非常酸,你可以拿三升喝下去,病就会好。’那个人就按照华佗的话做了,立刻吐出一条蛇,然后把蛇挂在车上等华佗。当时华佗的小孩在门口玩耍,看到这个情况,互相说:‘车边有东西,一定是遇到我师父了。’等到客人走近,华佗回头一看,墙上挂着的蛇有十几条,才知道这个人的奇特。
又有一位郡守病重久治不愈,华佗认为他如果发怒就会好转。于是他接受了郡守的财物,但不进行治疗。不久后他离开了,还留下信件辱骂郡守。郡守果然大怒,派人追杀华佗,没有追上,因为愤怒,吐出几升黑血后病就好了。
又有一个人生病,来找华佗求治,华佗说:‘你的病根很深,应该剖开腹部治疗。但是你的寿命也只有十年,病不会要了你的命。’病人忍受不了痛苦,一定要治疗,华佗就进行了治疗,立刻就好了。十年后,病人还是去世了。
广陵太守陈登突然感到胸口烦闷,面红不食。华佗为他诊脉后说:‘您胃中有虫,想要形成内疽,是吃腥物造成的。’于是他做了两升汤,分两次服用,不久,吐出三升左右的虫子,虫子头是红色的,还在动,半身像新鲜的鱼脍,他的病痛就消失了。华佗说:‘这种病三年后还会发作,遇到好医生可以救治。陈登到了期限疾病发作,当时华佗不在,于是去世了。’
曹操听说后召见华佗,华佗经常在曹操身边。曹操长期受头痛和眩晕的困扰,华佗针灸后,立刻就好了。
有一位李将军的妻子生病,李将军叫华佗来诊脉。华佗说:‘你妻子是因为身体受伤而胎儿没有流掉。’李将军说,他确实受伤了,胎儿已经流掉了。华佗说:‘根据脉象,胎儿还没有流掉。’李将军不以为然。妻子病情稍有好转,一百多天后又发作了,李将军再次叫华佗。华佗说:‘脉象和之前一样,是两个胎儿。先出生的胎儿失血过多,所以后出生的孩子不能生出来。胎儿已经死了,血脉不再回流,一定会干燥附着在母亲的脊背上。’于是他给妻子针灸,并让她服用汤药。妻子因此想要生产,但通道不通。华佗说:‘死胎已经干燥,不能自然生产。’派人探查,果然找到了死胎,形状像人,但颜色已经变黑。华佗的绝技,都是这样的。
华佗为人性格恶劣,难以取悦,而且以行医为耻,又想回家,于是向曹操请求回去拿药方,借口妻子生病,多次不回来。曹操多次写信召唤他,又下令郡县派遣他,华佗依仗自己的能力,对事情感到厌烦,独自不肯前往。曹操大怒,派人调查,发现妻子假装生病,于是逮捕她入狱审讯,考验她是否承认。荀彧请求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关系到人的生命,应该加以宽恕。’曹操不听,最终杀了他。华佗临死前,给狱吏一卷书,说:‘这可以救活人。’狱吏害怕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点火烧掉了。
起初,军吏李成苦于咳嗽,日夜不能入睡。华佗认为他是肠痈,给了他两钱散药,他立刻吐出两升脓血,从此逐渐痊愈。华佗告诫他说:‘十八年后,你的病会再次发作,如果没有这种药,你就无法治愈。’又给了他一些药,五六年后,有一个同乡像李成一样先病了,急切地请求药方,李成同情他,就把药给了他。后来李成去谯地,再次从华佗那里求药,正好遇到他被逮捕,他不愿意说。十八年后,李成病发,没有药而死去。
广陵的吴普、彭城的樊阿,都跟华佗学习。吴普按照华佗的方法治疗,救了许多人。
华佗对吴普说:‘人体需要运动,但不要过度。运动可以使谷气得到消化,血脉流通,疾病就不会发生,就像门轴,永远不会朽坏。因此古代的仙人,通过导引的方法,像熊攀爬、猫头鹰回头,拉伸腰部和身体,活动各个关节,以求长生不老。我有一种方法,叫做五禽戏:一是虎,二是鹿,三是熊,四是猿,五是鸟。也可以用来治病,同时有益于脚和腿,可以作为导引。身体感觉不适,起来做一禽之戏,出了汗,然后抹上粉,身体就会感到轻松,食欲也会增加。’吴普实践了这个方法,九十多岁时,耳聪目明,牙齿完好。
樊阿擅长针灸。所有的医生都说背部和胸部之间不能随意针灸,针灸不能超过四分,但樊阿针灸背部可以深入一寸二分,巨阙胸部可以深入五六寸,而且所有的病都得到了治愈。樊阿从华佗那里求得可以服用对人有好处的药方,华佗教给他漆叶青黏散:漆叶屑一斗,青黏十四两,以此为标准。说长期服用,可以去除三虫,利五脏,轻身,使人头发不白。樊阿按照他的话做了,活了一百多岁。漆叶到处都有,青黏生长在丰、沛、彭城和朝歌之间。
汉代的奇术之士很多,虽然有人说他们不遵循常规,但也有一些不可否认的事实,所以我把基础较好的列在传记的末尾:泠寿光、唐虞、鲁女生三人,都和华佗同时代。泠寿光年纪大约一百五六十岁,行容成公御妇人法,经常低头呼吸,须发全白,但脸色和三四十岁时一样,死在江陵。唐虞道赤眉、张步家居里落,如果和他们相遇,死在乡里而不是县城。鲁女生几次谈论显宗时事,非常明了,议论者怀疑她是当时的人。董卓之乱后,不知道在哪里。
徐登是闽中的人,原本是女子,却变成了男人。他擅长巫术。还有赵炳,字公阿,是东阳人,擅长越地巫术。当时正值战乱,疫病流行,徐登和赵炳在乌伤溪边相遇,于是结为朋友,共同用他们的法术来治疗疾病。他们互相说:‘既然志同道合,不妨各自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徐登于是禁止溪水流动,溪水真的不流了;赵炳接着禁止枯树,枯树立刻长出了嫩芽,两人相视而笑,一起继续他们的法术。
徐登年纪较大,赵炳像对待老师一样尊敬他。他们崇尚清俭,祭祀神灵时只用东流的水来敬酒,用桑树皮做干肉。他们只施行禁咒,所治疗的疾病都能痊愈。
后来徐登去世了,赵炳向东到了章安,当地百姓并不知道这件事。赵炳故意登上茅屋,用鼎煮饭,屋主见到他非常惊讶,赵炳笑着不回答。不久煮饭完毕,房屋没有任何损坏。赵炳还曾站在水边求渡,船夫不同意,赵炳就在船上撑起伞坐下,长声呼啸,召唤风来,逆流而上,于是百姓都对他敬畏,跟随他的人如同回家一样。章安的县令憎恨他迷惑众人,将他逮捕并处死。人们在永康为他建立了祠堂,至今蚊虫都不能进入。
费长房是汝南人。曾经做过市场的官员。市场上有一个老翁卖药,在店铺门口挂着一个壶,等到市场结束后,老翁就跳进壶里。市场上的人都没有看到他,只有费长房在楼上看到了,感到很奇怪,于是前往拜见并献上酒和肉。老翁知道费长房是位神仙,对他说:‘你明天可以再来。’费长房第二天又去拜访老翁,老翁就带他一起进了壶。只见玉堂庄严华丽,美酒佳肴满满当当,两人喝完酒出来。老翁约定不让别人知道这件事。
后来老翁对费长房说:‘我是神仙,因为犯了错被责罚,现在事情已经结束,我将离开,你愿意跟我一起走吗?楼下还有一点酒,我们用它来告别。’费长房派人去取,却拿不动,又让十个人抬,还是抬不动。老翁听到,笑着下楼,用一根手指把它提起来。看起来只有一升左右,但两人喝了一整天都喝不完。
费长房于是想要学道,但又担心家人。老翁就折断一根青竹,长度与费长房的身体相当,让他把它挂在屋后。家人看到,以为是费长房死了,大小惊慌号哭,于是为他举行了葬礼。费长房站在旁边,但家人却看不到他。于是他跟随老翁进入深山,在群虎中踏过荆棘,被留下独自一人,费长房却毫不害怕。老翁回来,抚摸他说:‘你可以教了。’又让他吃粪便,粪便中有三只虫子,非常臭秽,费长房对此感到恶心。老翁说:‘你几乎得道了,可惜在这里没有成功,怎么办!’
费长房告辞回家,老翁给了他一根竹杖,说:‘骑着这根杖去你想去的地方,就能到达。到了那里,你可以把杖扔进葛陂中。’又给他一张符,说:‘用这张符可以控制地上的鬼神。’费长房骑着竹杖,不一会儿就回来了,他自称离家才十几天,但实际上已经十多年了。他把杖扔进陂中,回头一看,那根杖变成了龙。家人认为他已经死了很久,不相信他。费长房说:‘以前埋葬的,只是竹杖而已。’于是挖开坟墓,打开棺材,竹杖还在。
费长房于是能够治疗各种疾病,鞭打百鬼,甚至驱使土地神。有时他坐在其他地方,独自愤怒,别人问他原因,他说:‘我在责备违法的鬼魅。’
汝南每年都有鬼魅作乱,假装是太守穿着官服,到府门口敲鼓,郡中的人都为此烦恼。当时鬼魅正好来,却遇到了费长房拜访府君,惊慌失措无法退去,就上前脱下衣服和帽子,磕头请求活命。费长房呵斥他说:‘就在中庭恢复你的原形!’鬼魅立刻变成了老鳖,像车轮一样大,脖子有一丈长。费长房又让他穿上太守的服装认罪,交给他一封信,让他交给葛陂君。鬼魅磕头流泪,拿着信插在陂边,用脖子绕着它死去。
后来东海君来见葛陂君,趁机奸淫了他的夫人,于是费长房将他关押了三年,东海地区大旱。费长房来到海上,看到人们求雨,就对他说:‘东海君有罪,我之前将他关押在葛陂,现在才放出来,让他下雨。’于是雨立刻倾盆而下。
费长房曾经与人同行,看到一位书生穿着黄巾披着皮裘,没有马鞍骑马,下马磕头,费长房说:‘把马还给它,赦免你的死罪。’别人问他原因,费长房说:‘这是一只狐狸,偷了土地神的马。’又曾邀请客人吃饭,让他去宛市买鲊,一会儿就回来了,然后吃饭。有时一天之内,人们看到他在千里之外的地方出现了好几次。
后来他失去了符咒,被众鬼杀害。
蓟子训的来历不明。建安年间,他作为客人住在济阴宛句。他有神奇的能力。曾经抱着邻家婴儿,不小心失手掉在地上摔死了,婴儿的父母惊恐号哭,痛不欲生,而蓟子训只是以过失为由道歉,再也没有其他说法,于是埋葬了婴儿。一个月后,蓟子训又抱回婴儿。婴儿的父母非常害怕,说:‘生死有别,虽然想念我的孩子,但请不要再见他。’婴儿认出了父母,高兴地笑着,想要过去,母亲不自觉地抱住了他,才发现婴儿真的活着。虽然非常高兴,但心里还是有些怀疑。于是偷偷地打开看那个已经死了的婴儿,只看到衣服被褥,这才相信了。于是蓟子训的名声传遍了京城,士大夫们都效仿风向他学习。
后来他骑着驴车,和学生们一起去了许下。在路上经过荥阳,住在一户人家,他骑的驴突然倒在地上,流出蛆虫,主人立刻告诉他。蓟子训说:‘就是这样。’他安静地坐着吃饭,吃完后,慢慢地拿出拐杖敲打驴,驴立刻站起来,步态如初,于是继续前进。观看的人常常有上千人。
到了京城,从公卿到下面的官员都来迎接他,座位上常常有几百人,都为他准备了酒肉,一天都不够。
后来他离开了,但不知道去了哪里。最初离开的那天,只见白云腾起,从早到晚,像这样有几十处。当时有一个百岁的老人,自称小时候在会稽市场上看到蓟子训卖药,脸色和现在没有两样。后来有人在长安东霸城又看到他,和一个老公共摸铜人,互相说:‘刚才看到铸这个,已经近五百年了。’回头看,人已经不见了,他还是骑着以前的那辆驴车。看到的人都喊他:‘蓟先生稍等。’他一边走一边答应,看起来很慢,但骑马也追不上,于是就这样消失了。
刘根是颍川人。他隐居在嵩山中。许多好事的人从远处来向他学习道术,太守史祈认为刘根妖妄,于是逮捕了他,带到郡里,责问他:‘你有什么法术,却欺骗百姓?如果你真的有神通,可以展示一下。不然,立刻处死。’刘根说:‘实际上没有别的,只是能让人看到鬼魂而已。’史祈说:‘快叫他来,让太守亲眼看到,你才能证明自己。’刘根于是左顾右盼地呼啸,不一会儿,史祈的亡父、祖父等近亲几十人,都反绑着站在前面,向刘根磕头说:‘小孩子无礼,应该受到万分的惩罚。’然后回头斥责史祈说:‘你是子孙,不能为祖先带来好处,反而让亡灵受辱!可以磕头为我道歉。’史祈惊恐悲哀,磕头流血,请求自己承担罪责。刘根沉默不语,突然他们都消失了,不知道去了哪里。
左慈字元放,是庐江人。他年轻时就很有神秘的能力。有一次在司空曹操的宴会上,曹操随意地对在座的宾客说:‘今天这么盛大的聚会,美食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只是缺少吴松江的鲈鱼。’坐在下面的左慈回答说:‘这东西我可以弄到。’于是他请求了一个铜盘装水,用竹竿做鱼饵在盘中钓鱼,不一会儿就钓出一条鲈鱼。曹操拍手大笑,在座的人都感到惊讶。曹操说:‘一条鱼还不够大家分,能不能再钓一条?’左慈又换了鱼饵继续钓鱼,不一会儿又钓出一条,都有一尺多长,又鲜又可爱。曹操让这些鱼分给在座的人,大家都有了。曹操又说:‘既然已经钓到鱼了,可惜没有蜀中的生姜。’左慈说:‘这也可以得到。’曹操担心他会立刻去取,于是说:‘我之前派人去蜀地买锦缎,可以顺便命令使者再买两匹。’话音刚落,就得到了生姜,并且使者也回来了。后来曹操派人去蜀地,查问增购锦缎的情况和日期,发现完全符合左慈所说的。’
后来曹操出城到近郊,随从的士大夫有一百多人,左慈就带了一升酒,一斤肉干,亲自斟酒分食,百官都喝得醉饱。曹操对此感到奇怪,派人去查问原因,发现所有的酒和肉干都不见了。曹操心中不高兴,于是坐在那里收东西,想要杀掉左慈,左慈却突然消失在墙壁中,不见了踪影。有人在市场上看到他,又去抓他,但市场上的人形状都和左慈一样,不知道该抓哪一个。后来有人在阳城山头遇到左慈,就追赶他,他于是跑进羊群中。曹操知道抓不到他,就命令他在羊群中告诉他:‘不再杀你,本来只是想测试你的法术而已。’突然有一只老羊跪下前膝,像人一样说话:‘就到这里吧。’大家争先恐后地去抓他,但几百只羊都变成了老羊,也都跪下前膝像人一样说话:‘就到这里吧’,于是不知道该抓哪一个。
计子勋,不知道是哪个郡县人,大家都说他在几百步之外,出现在人间。有一天他突然说中午就会死,主人给他穿上了葛布衣服,子勋穿上后就在正房中躺下,到了中午果然死了。
上成公是密县人。他外出很久没回来,后来回来告诉家人说:‘我已经成仙了。’于是辞别家人离开。家人看到他走路的样子比以前高,过了一会儿就消失了。陈寔、韩韶都看到了这件事。
解奴辜、张貂,也不知道是哪个郡县人,他们都能隐居,出入不通过门。奴辜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来欺骗别人。
河南有个人叫麹圣卿,擅长写符咒,能诅咒鬼神并派遣使者。
还有个叫编盲意的人,也能和鬼神交往。
当初,章帝时期有个叫寿光侯的人,能诅咒各种鬼怪,让它们自己捆绑着现身。他乡里有个妇女被鬼怪附身,寿光侯诅咒她,结果得到一条几丈长的大蛇,死在门外。还有一棵神树,人站在树下就会死,鸟飞过就会坠落,寿光侯又诅咒它,结果那棵树在盛夏枯萎落叶,他看到一条七八丈长的大蛇悬挂在树上。皇帝听说了这件事,就征召他。皇帝试问他:‘我在半夜后,经常有几个人,穿着红衣服,披散着头发,拿着火把跟着我,你能诅咒他们吗?’寿光侯说:‘这只是小妖怪,容易消除。’皇帝假装派了三个人来试验,寿光侯诅咒了这三个人,他们立刻倒在地上没有了气息。皇帝大惊说:‘这不是妖怪,是我来考验你的。’解救了他们后,他们又恢复了气息。
甘始、东郭延年、封君达这三人都是方士,他们都擅长行容成御妇人术,有的喝小便,有的把自己倒挂起来,爱惜精气,不极目远望,不轻易发言。甘始、元放、延年被曹操录用,他们询问了这些方士的术法并加以实践。封君达被称为‘青牛师’。这些人都有百多岁甚至两百岁。
王真、郝孟节都是上党人。王真快一百岁了,看起来就像五十岁左右的人。他自己说:‘我周游五岳名山,都能行胎息胎食之方,漱口吐唾咽下,房事不断。’孟节能含枣核,不吃饭可以活到五年甚至十年。他还能结气不呼吸,身体不动摇,看起来像死人,可以坚持百日甚至半年。他也有家庭。他为人质朴谨慎,不轻易发言,像个君子。曹操让他领导这些方士。
北海王和平,性好道术,自认为会成仙。济南的孙邕年轻时侍奉他,跟着他到了京城。后来和平病死了,孙邕就在东陶为他下葬。有一百多卷书,几袋药,孙邕都送给了他。后来他的弟子夏荣说他的尸体已经成仙,孙邕因此后悔没有取走那些宝书和仙药。
赞曰:神秘的恩赐难以追寻,显赫的命运难以校验。如果不深入探究精深的道理,怎能感受到灵验的效果?如果有人误解了这些,实际上违背了玄妙的奥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后汉书-列传-方术列传下-注解
唐檀:唐檀,字子产,豫章南昌人,东汉时期著名的易学大师,擅长灾异星占之术。
太学:太学,古代中国的一种教育机构,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是培养官吏的地方。
京氏易:京氏易,易学的一种流派,以京房为代表。
韩诗:韩诗,即《韩诗外传》,古代儒家经典之一。
颜氏春秋:颜氏春秋,古代儒家经典之一,颜回的言行录。
灾异:灾异,指自然灾害和异常现象,古人认为这些现象与天象变化有关,可以预示未来的吉凶。
芝草:芝草,古代传说中的仙草,认为可以延年益寿。
郡界:郡界,指一个郡的边界。
太守:太守,古代官职,负责一郡的行政事务。
皇后:皇后,古代帝王的正妻。
车骑将军:车骑将军,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
济阴王:济阴王,指被封为济阴王的皇室成员。
孝廉:孝廉,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选拔方式,选拔孝顺父母、品德廉洁的人。
郎中:郎中,古代官职,负责宫廷内部事务。
白虹贯日:白虹贯日,指日食时出现的特殊天象,古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
便宜:便宜,指对国家有利的事。
京师:指当时的首都,即洛阳。
萧墙:萧墙,指宫廷之内,比喻内部。
中黄门:中黄门,古代官职,负责宫廷内部的安全。
京房:京房,西汉易学家,以京房易学著称。
东莱山:东莱山,位于山东省,古代隐士常选择在此地隐居。
京氏春秋:京氏春秋,古代儒家经典之一,与《春秋》有关。
河洛:河洛,指《河图》和《洛书》,古代认为这两种图是宇宙起源的象征。
暴风震雷:暴风震雷,指猛烈的暴风雨。
五阳:五阳,指五行中的阳属性,古代认为与吉祥有关。
孤虚:孤虚,古代占卜术中的术语,指孤虚之地,即不吉之地。
遁甲:遁甲,古代占卜术的一种,通过推算天干地支来预测吉凶。
天官:天官,古代星占学中的术语,指天上的星宿。
算术:算术,古代数学的一种,包括算筹、珠算等。
侍中:侍中,古代官职,负责皇帝的日常事务。
灾眚:灾眚,指灾害和灾祸。
图纬:图纬,古代一种预言性质的书籍,包括《河图》、《洛书》等。
议郎:议郎,古代官职,负责议政。
赋、颂、连珠:赋、颂、连珠,古代文学体裁,分别为赋、颂、连珠诗。
宫中有灾:宫中有灾,指皇宫内发生火灾等灾害。
江夏太守:江夏太守,古代官职,负责江夏郡的行政事务。
公车:公车,古代官署名,负责接待客人。
益州:益州,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今四川省。
图谶:图谶,古代预言性质的书籍,常与图相配合使用。
有道:有道,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选拔方式,选拔有道德的人。
广汉雒人:广汉雒(luò)人指的是来自广汉郡雒县的人,广汉郡是汉朝的一个郡,雒县是广汉郡的属县。
针石:针石是古代中医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工具,针是针灸用的针,石是砭石,用于按摩和刮痧。
针经:《针经》是古代中医针灸学的经典著作,详细介绍了针灸的理论和实践。
诊脉法:诊脉法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了解病情。
和帝:和帝是东汉时期的一位皇帝,名刘肇,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孙子。
太医丞:太医丞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宫廷医疗事务。
嬖臣:嬖臣是指皇帝宠爱的臣子,通常指地位较低的近臣。
阴阳隐侧之术:阴阳隐侧之术是指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学说和隐侧理论,用于解释和治疗疾病。
腠理:腠理是指人体皮肤和肌肉之间的细小空隙,与气血运行有关。
麻沸散:麻沸散是华佗发明的一种麻醉药,用于手术。
内疽:内疽是指发生在内脏的毒疮。
腥物:腥物是指有腥味的食物,如鱼、肉等。
三期:三期指三年,这里是指疾病复发的周期。
头风:头风是指头痛的病症。
五禽之戏:五禽之戏是华佗发明的一种养生功法,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
导引:导引是指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呼吸来调节身体和心理的方法。
行容成公御妇人法:行容成公御妇人法是指古代的一种养生方法,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呼吸来增强性功能。
鷮息:鷮息是指模仿鸟类的呼吸方式。
显宗:显宗是指东汉时期的一位皇帝,名刘庄,是光武帝刘秀的儿子。
董卓:董卓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权臣,因专权跋扈而闻名。
传末:传末是指传记的结尾部分。
徐登:徐登,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原为女子,后化为男身,擅长巫术,与赵炳一同疗病。
赵炳:赵炳,字公阿,东阳人,擅长越方术,与徐登一同疗病。
越方:越方,古代的一种巫术,通过咒语和仪式来治疗疾病。
乌伤溪水:乌伤溪水,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禁架:禁架,指禁止或控制,此处指赵炳用巫术禁止枯树。
东流:东流,指东方的流水,此处指赵炳祭祀神灵时只用东方的流水作为祭品。
桑皮:桑皮,桑树的皮,此处指赵炳用桑皮制作的干肉。
物故:物故,指去世。
章安:章安,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茅屋:茅屋,用茅草覆盖的简陋房屋。
梧鼎:梧鼎,古代的一种炊具。
爨:爨,烧火做饭。
永康:永康,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费长房:费长房,汝南人,传说中的人物,曾遇仙人,学会道术。
市掾:市掾,古代市场中的管理人员。
玉堂:玉堂,指神仙居住的华丽宫殿。
旨酒甘肴:旨酒甘肴,指美酒佳肴。
葛陂:葛陂,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社公:社公,古代神话中的土地神。
魅:魅,古代传说中的恶鬼。
蓟子训:蓟子训,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有神异之道。
婴兒:婴兒,婴儿。
许下:许下,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荥阳:荥阳,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蓟先生:蓟先生,对蓟子训的尊称。
刘根:刘根,颍川人,隐居嵩山,擅长道术。
嵩山:嵩山,位于河南省,是中国五岳之一。
史祈:史祈,古代官员。
亡父祖:亡父祖,已故的父亲和祖父。
左慈:左慈,东汉末年方士,以擅长道术和幻术著称。
元放:左慈的字,元放。
庐江:地名,位于今安徽省,左慈的籍贯。
神道:指道教的信仰和修炼方法。
司空曹操:曹操曾任司空一职,是东汉末年的权臣。
珍羞:指珍贵的美食。
吴松江鲈鱼:吴松江是古代地名,鲈鱼是一种淡水鱼,以其鲜美著称。
铜盘:古代的一种容器。
竹竿饵钓:用竹竿和饵料钓鱼。
蜀中生姜:蜀中指四川地区,生姜是四川特产。
锦:古代的一种丝织品。
葛衣:用葛纤维制成的衣服,古代常用作丧服。
胎息胎食:道教修炼方法,指通过呼吸和饮食的修炼来达到长生不老。
舌下泉咽之:指通过舌下生津的方法来修炼。
房室:指夫妻生活。
方士:古代指从事方术、炼丹求仙的人。
丹书符劾:道教中用丹书和符咒来劾治鬼神的方法。
厌杀鬼神:用符咒等方法来镇压和消灭鬼神。
百鬼众魅:指各种鬼怪。
胎息:道教修炼方法,指通过特殊的呼吸法来修炼。
胎食:道教修炼方法,指通过特殊的饮食法来修炼。
上党:地名,位于今山西省,王真和郝孟节的籍贯。
尸解:道教术语,指修炼有成者可以不经过尸体而解脱。
幽贶:指神秘的恩赐。
明数:指明确的命运或天数。
玄奥:深奥、难以理解的事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后汉书-列传-方术列传下-评注
左慈字元放,庐江人也。少有神道。尝在司空曹操坐,操从容顾众宾曰:‘今日高会,珍羞略备,所少吴松江鲈鱼耳。’放于下坐应曰:‘此可得也。’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于盘中,须臾引一鲈鱼出。操大拊掌笑,会者皆惊。
此段描述了左慈的神异能力,他能够在曹操的宴会上,瞬间从水中钓出鲈鱼,展示了其超凡的道术。这里的‘神道’指的是道教中的神秘力量,而‘从容’则表现出曹操对左慈能力的认可和欣赏。此段通过曹操和宾客的反应,强化了左慈的神秘形象。
操曰:‘一鱼不周坐席,可更得乎?’放乃更饵钩沉之,须臾复引出,皆长三尺余,生鲜可爱。
此句进一步描绘了左慈的道术,他能够连续钓出大鱼,且鱼儿鲜活,这不仅仅是展示了他的能力,也体现了道教中对于自然界的尊重和和谐。
操使目前会之,周浃会者。
曹操让在座的人共同见证这一奇迹,‘周浃’一词形容了这一场景的震撼和普遍性,显示了左慈的道术不仅震撼了曹操,也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
操又谓曰:‘既已得鱼,恨无蜀中生姜耳。’放曰:‘亦可得也。’操恐其近即所取,因曰:‘吾前遣人到蜀买锦,可过敕使者,增市二端。’语顷,即得姜还,并获操使报命。
这段描写了左慈的道术不仅限于钓鱼,还包括瞬间获取远方的物品。曹操的担心和左慈的应对,展现了两人之间的智谋较量,同时也反映了道教中对于时空的超越。
后操使蜀反,验问增锦之状及时日早晚,若符契焉。
曹操对左慈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但验证后发现一切如左慈所言,这进一步加深了曹操对左慈的敬畏。
后操出近郊,士大夫从者百许人,慈乃为赍酒一升,脯一斤,手自斟酌,百官莫不醉饱。
此段描绘了左慈的神奇之处,他能够用极少的食物让众多人吃饱喝足,这不仅展示了他的道术,也体现了道教中对于自然资源的节约和利用。
操怪之,使寻其故,行视诸垆,悉亡其酒脯矣。
曹操对此感到奇怪,派人调查,却发现酒脯不翼而飞,这进一步加深了曹操对左慈的神秘感。
操怀不喜,因坐上收,欲杀之,慈乃却入壁中,霍然不知所在。
曹操想要杀左慈,但左慈却神奇地消失在墙壁中,这展现了道教中对于生命和空间的神秘处理。
或见于市者,又捕之,而市人皆变形与慈同,莫知谁是。
左慈再次出现,但市人也都变成了他的样子,这使得人们无法分辨谁是真的左慈,进一步加深了故事的神秘色彩。
后人逢慈于阳城山头,因复逐之,遂入走羊群。
左慈再次出现,并进入羊群中,这展示了道教中对于自然界的亲和和对生命的尊重。
操知不可得,乃令就羊中告之曰:‘不复相杀,本试君术耳。’忽有一老羝屈前两膝,人立而言曰:‘遽如许。’即竞往赴之,而群羊数百皆变为羝,并屈前膝人立,云‘遽如许’,遂莫知所取焉。
这段描述了曹操对左慈的最终态度,他不再试图捕捉左慈,而是认可了他的道术。左慈的羊群变化更是展现了道教中对于生命形态的灵活处理。
计子勋者,不知何郡县人,皆谓数百步,行来于人间。
此段介绍了计子勋的神秘能力,他能够瞬间出现在人间,这反映了道教中对于时间和空间的超越。
一旦忽言日中当死,主人与之葛衣,子勋服而正寝,至日中果死。
计子勋预言自己将在中午死亡,并得到了家人的认可,最终应验,这展示了道教中对于命运和预知的能力。
上成公者,密县人也。其初行久而不还,后归,语其家云:‘我已得仙。’因辞家而去。
上成公通过长时间的修炼,最终得道成仙,离开了家人,这反映了道教中对于修炼和成仙的追求。
陈寔、韩韶同见其事。
陈寔和韩韶见证了上成公得道成仙的过程,这展示了道教中对于成仙过程的认可和见证。
解奴辜、张貂者,亦不知是何郡国人也。皆能隐沦,出入不由门户。
解奴辜和张貂都是神秘的人物,他们能够隐居,自由出入,不受世俗约束,这反映了道教中对于自由和超脱的追求。
奴辜能变易物形,以诳幻人。
奴辜的道术能够改变物体的形态,这展示了道教中对于物质世界的超越。
又河南有麹圣卿,善为丹书符劾,厌杀鬼神而使命之。
麹圣卿的道术能够通过丹书符劾来驱使鬼神,这反映了道教中对于神秘力量的运用。
又有编盲意,亦与鬼物交通。
编盲意能够与鬼物交流,这展示了道教中对于超自然现象的认可。
初,章帝时有寿光侯者,能劾百鬼众魅,令自缚见形。
寿光侯能够驱使百鬼,让他们现出原形,这反映了道教中对于鬼神的控制和驾驭。
其乡人有妇为魅所病,侯为劾之,得大蛇数丈,死于门外。
寿光侯通过道术帮助乡人治疗被鬼魅所困扰的妇女,这展示了道教中对于人类福祉的关注。
又有神树,人止者辄死,鸟过者必坠,侯复劾之,树盛夏枯落,见大蛇长七八丈,悬死其间。
寿光侯还能够驱使神树,使其枯萎并显现出大蛇,这进一步展示了道教中对于自然界的控制和驾驭。
帝闻而征之。乃试问之:‘吾殿下夜半后,常有数人,绛衣被发,持火相随,岂能劾之乎?’侯曰:‘此小怪,易销耳。’帝伪使三人为之,侯劾三人,登时仆地无气。
章帝对寿光侯的能力产生了兴趣,并测试了他的道术,寿光侯成功驱使了假扮的鬼魅,这展示了道教中对于神秘力量的运用。
帝大惊曰:‘非魅也,朕相试耳。’解之而苏。
章帝对寿光侯的能力感到惊讶,并承认了自己的测试,这展示了道教中对于神秘力量的尊重。
甘始、东郭延年、封君达三人者,皆方士也。率能行容成御妇人术,或饮小便,或自倒悬,爱啬精气,不极视大言。
甘始、东郭延年、封君达三位方士展示了他们的道术,包括修炼和养生,这反映了道教中对于身体和精神的修炼。
甘始、元放、延年皆为操所录,问其术而行之。
曹操对这三位方士的道术产生了兴趣,并亲自实践,这展示了道教中对于神秘力量的追求。
君达号‘青牛师’。凡此数人,皆百余岁及二百岁也。
君达被称为“青牛师”,这三位方士的寿命都极为长久,这反映了道教中对于长寿和生命的追求。
王真、郝孟节者,皆上党人也。王真年且百岁,视之面有光泽,似未五十者。
王真和郝孟节展示了他们的长寿和健康,这反映了道教中对于养生和修炼的重视。
自云:‘周流登五岳名山,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嗽舌下泉咽之,不绝房室。’孟节能含枣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
王真和郝孟节描述了他们的修炼方法,包括胎息胎食、漱舌下泉等,这展示了道教中对于修炼和养生的多样性。
又能结气不息,身不动摇,状若死人,可至百日半年。
郝孟节的修炼方法甚至能够让人在一段时间内不进食,这反映了道教中对于生命和身体的极致追求。
亦有室家。为人质谨不妄言,似士君子。
王真和郝孟节虽然修炼有成,但仍然保持着正常的生活和家庭,这反映了道教中对于人性和生活的尊重。
曹操使领诸方士焉。
曹操任命王真和郝孟节领导其他方士,这展示了道教在曹操时期的影响力。
北海王和平,性好道术,自以当仙。济南孙邕少事之,从至京师。
北海王和平热爱道术,并认为自己能够成仙,孙邕是他的追随者,跟随他来到京师。
会和平病殁,邕因葬之东陶。有书百余卷,药数囊,悉以送之。
北海王和平去世后,孙邕将他安葬在东陶,并赠送了他留下的书籍和药物。
后弟子夏荣言其尸解,邕乃恨不取其宝书仙药焉。
夏荣声称北海王和平尸解成仙,孙邕后悔没有带走他的宝书和仙药,这反映了道教中对于成仙和仙药的追求。
赞曰:幽贶罕征,明数难校。
这段赞语表达了对这些神秘事件的赞叹,‘幽贶’指的是神秘而珍贵的礼物,‘罕征’表示这些事件很少发生,‘明数’指的是难以解释的规律,‘难校’表示难以比较。
不探精远,歇感灵效?如或迁讹,实乖玄奥。
这段赞语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神秘事件的难以解释和玄妙,‘不探精远’表示无法深入了解,‘歇感灵效’指的是这些事件带来的神秘效果,‘迁讹’指的是可能存在的错误,‘玄奥’表示这些事件的深奥和神秘。整体上,这段赏析通过对古文内容的逐行分析,展示了道教文化中的神秘元素、修炼方法以及对于生命和自然的尊重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