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范晔(公元398年-445年),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文学家。范晔为《后汉书》一书的主要编纂者,书中详细记载了东汉的历史,尤其关注了汉朝最后几位帝王及其治国、军事等方面的历史事宜。
年代:成书于南朝宋(约5世纪)。
内容简要:《后汉书》是范晔根据史料所编纂的东汉史书,全面记载了东汉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以及重要人物的传记。书中通过讲述东汉的兴起、发展与衰退,深刻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与社会变迁。《后汉书》不仅详细描写了汉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朝的过程,还关注了东汉的治国方略与官员任职制度。书中还特别强调了外戚与宦官的权力斗争,以及政治腐败对国家衰退的影响。作为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后汉书》为后世研究东汉历史和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与学术价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后汉书-列传-任李万邳刘耿列传-原文
任光字伯卿,南阳宛人也。
少忠厚,为乡里所爱。
初为乡啬夫、郡县吏。
汉兵至宛,军人见光冠服鲜明,令解衣,将杀而夺之。
会光禄勋刘赐适至,视光容貌长者,乃救全之。
光因率党与从赐,为安集掾,拜偏将军,与世祖破王寻、王邑。
更始至洛阳,以光为信都太守。
及王郎起,郡国皆降之,光独不肯,遂与都尉李忠、令万脩、功曹阮况、五官掾郭唐等同心固守。
廷掾持王郎檄诣府白光,光斩之于市,以徇百姓,发精兵四千人城守。
更始二年春,世祖自蓟还,狼狈不知所向,传闻信都独为汉拒邯郸,即驰赴之。
光等孤城独守,恐不能全,闻世祖至,大喜,吏民皆称万岁,即时开门,与李忠、万脩率官属迎谒。
世祖入传舍,谓光曰:’伯卿,今势力虚弱,欲俱入城头子路、力子都兵中,何如邪?’
光曰:’不可。’
世祖曰:’卿兵少,如何?’
光曰:’可募发奔命,出攻傍县,若不降者,恣听掠之。人贪财物,则兵可招而致也。’
世祖从之。
拜光为左大将军,封武成侯,留南阳宗广领信都太守事,使光将兵从。
光乃多作檄文曰:’大司马刘公将城头子路、力子都兵百万众从东方来,击诸反虏。’
遣骑驰至巨鹿界中。
吏民得檄,传相告语。
世祖遂与光等投暮入堂阳界,使骑各持炬火,弥满泽中,光炎烛天地,举城莫不震惊惶怖,其夜即降。
旬日之间,兵众大盛,因攻城邑,遂屠邯郸,乃遣光归郡。
城头子路者,东平人,姓爰,名曾,字子路,与肥城刘诩起兵卢城头,故号其兵为’城头子路’。
曾自称’都从事’,诩称’校三老’,寇掠河、济间,众至二十余万。
更始立,曾遣使降,拜曾东莱郡太守,诩济南太守,皆行大将军事。
是岁,曾为其将所杀,众推诩为主,更始封诩助国侯,令罢兵归本郡。
力子都者,东海人也。
起兵乡里,抄击徐、兖界,众有六七万。
更始立,遣使降,拜子都徐州牧。
为其部曲所杀,余党复相聚,与诸贼会于檀乡,因号为檀乡。
檀乡渠帅董次仲始起茌平,遂渡河入魏郡清河,与五校合,众十余万。
建武元年,世祖入洛阳,遣大司马吴汉等击檀乡,明年春,大破降之。
是岁,更封光阿陵侯,食邑万户。
五年,征诣京师,奉朝请。
其冬卒。
子隗嗣。
后阮况为南阳太守,郭唐至河南尹,皆有能名。
隗字仲和,少好黄、老,清静寡欲,所得奉秩,常以赈恤宗族,收养孤寡。
显宗闻之,擢奉朝请,迁羽林左监、虎贲中郎将,又迁长水校尉。
肃宗即位,雅相敬爱,数称其行,以为将作大匠。
将作大匠自建武以来常谒者兼之,至隗乃置真焉。
建初五年,迁太仆,八年,代窦固为光禄勋,所历皆有称。
章和元年,拜司空。
隗义行内修,不求名誉,而以沈正见重于世。
和帝即位,大将军窦宪秉权,专作威福,内外朝臣莫不震慑。
时,宪击匈奴,国用劳费,隗奏议征宪还,前后十上。
独与司徒袁安同心毕力,持重处正,鲠言直议,无所回隐,语在《袁安传》。
永元四年薨,子屯嗣。
帝追思隗忠,擢屯为步兵校尉,徙封西阳侯。
屯卒,子胜嗣。
胜卒,子世嗣,徙封北乡侯。
李忠字仲都,东莱黄人也。
父为高密都尉。
忠元始中以父任为郎,署中数十人,而忠独以好礼修整称。
王莽时为新博属长,郡中咸敬信之。
更始立,使使者行郡国,即拜忠都尉官。
忠遂与任光同奉世祖,以为右大将军,封武固侯。
时,世祖自解所佩绶以带忠,因从攻下属县。
至苦陉,世祖会诸将,问所得财物,唯忠独无所掠。
世祖曰:’我欲特赐,李忠,诸卿得无望乎?’
即以所乘大骊马及绣被衣物赐之。
进围巨鹿,未下,王郎遣将攻信都,信都大姓马宠等开城内之,收太守宗广及忠母、妻,而令亲属招呼忠。
时,宠弟从忠为校尉,忠即时召见,责数以背恩反城,因格杀之。
诸将皆惊曰:’家属在人手中,杀其弟,何猛也!’
忠曰:’若纵贼不诛,则二心也。’
世祖闻而美之,谓忠曰:’今吾兵已成矣,将军可归救老母、妻、子,宜自募吏民能得家属者,赐钱千万,来从我取。’
忠曰:’蒙明公大恩,思得效命,诚不敢内顾宗亲。’
世祖乃使任光将兵救信都,光兵于道散降王郎,无功而还。
会更始遣将攻破信都,忠家属得全。
世祖因使忠还,行太守事,收郡中大姓附邯郸者,诛杀数百人。
及任光归郡,忠乃还复为都尉。
建武二年,更封中水侯,食邑三千户。
其年,征拜五官中郎将,从平宠萌,董宪等。
六年,迁丹阳太守。
是时,海内新定,南方海滨江淮,多拥兵据土。
忠到郡,招怀降附,其不服者悉诛之,旬月皆平。
忠以丹阳越俗不好学,嫁娶礼仪,衰于中国,乃为起学校,习礼容,春秋乡饮,选用明经,郡中向慕之。
垦田增多,三岁间流民占著者五万余口。
十四年,三公奏课为天下第一,迁豫章太守。
病去官,征诣京师。
十九年,卒。
子威嗣。
威卒,子纯嗣,永平九年,坐母杀纯叔父。
国除。
永初七年,邓太后复封纯琴亭侯。
纯卒,子广嗣。
万脩字君游,扶风茂陵人也。
更始时,为信都令,与太守任光、都尉李忠共城守,迎世祖,拜为偏将军,封造义侯。
及破邯郸,拜右将军,从平河北。
建武二年,更封槐里侯。
与扬化将军坚镡俱击南阳,未克而病,卒于军。
子普嗣,徙封泫氏侯。
普卒,子亲嗣,徙封扶柳侯。
亲卒,无子,国除。
永初七年,邓太后绍封脩曾孙丰为曲平亭侯。
丰卒,子炽嗣。
永建元年,炽卒,无子,国除。
延熹二年,桓帝绍封脩玄孙恭为门德亭侯。
邳彤字伟君,信都人也。
父吉,为辽西太守。
彤初为王莽和成卒正。
世祖徇河北,至下曲阳,彤举城降,复以为太守,留止数日。
世祖北至蓟,会王郎兵起,使其将徇地,所到县莫不奉迎,唯和成、信都坚守不下。
彤闻世祖从蓟还,失军,欲至信都,乃先使五官掾张万、督邮尹绥,选精骑二千余匹,缘路迎世祖军。
彤寻与世祖会信都。
世祖虽得二郡之助,而兵众未合,议者多言可因信都兵自送,西还长安。
彤廷对曰:
议者之言皆非也。
吏民歌吟思汉久矣,故更始举尊号而天下响应,三辅清宫除道以迎之。
一夫荷戟大呼,则千里之将无不捐城遁逃,虏伏请降。
自上古以来,亦未有感物动民其如此者也。
又卜者王郎,假名因势,驱集乌合之众,遂震燕、赵之地;况明公奋二郡之兵,扬响应之威,以攻则何城不克,以战则何军不服!
今释此而归,岂徒空失河北,必要惊动三辅,堕损威重,非计之得者也。
若明公无复征伐之意,则虽信都之兵犹难会也。
何者?明公既西,则邯郸城民不肯捐父母、背城主,而千里送公,其离散亡逃可必也。
世祖善其言而止。
即日拜彤为后大将军,和成太守如故,使将兵居前。
比至堂阳,堂阳已反属王郎,彤使张万、尹绥先晓譬吏民,世祖夜至,即开门出迎。
引兵击破白奢贼于中山。
自此常从战攻。
信都复反为王郎,郎所置信都王捕系彤父弟及妻子,使为手书呼彤曰:’降者封爵,不降族灭。’
彤涕泣报曰:’事君者不得顾家。彤亲属所以至今得安于信都者,刘公之恩也。公方争国事,彤不得复念私也。’
会更始所遣将攻拔信都,郎兵败走,彤家属得免。
及拔邯郸,封武义侯。
建武元年,更封灵寿侯,行大司空事。
帝入洛阳,拜彤太常,月余日转少府,是年免。
复为左曹侍中,常从征伐。
六年,就国。
彤卒,子汤嗣,九年,徙封乐陵侯。
十九年,汤卒,子某嗣;无子,国除。
元初元年,邓太后绍封彤孙音为平亭侯。
音卒、子柴嗣。
初,张万,尹绥与彤俱迎世祖,皆拜偏将军,亦从征伐。
万封重平侯,绥封平台侯。
论曰:
凡言成事者,以功著易显;谋几初者,以理隐难昭。
斯固原情比迹,所宜推察者也。
若乃议者欲因二郡之众,建入关之策,委成业,临不测,而世主未悟,谋夫景同,邳彤之廷对,其为几乎!
语曰’一言可以兴邦’,斯近之矣。
刘植字伯先,巨鹿昌城人也。
王郎起,植与弟喜、从兄歆率宗族宾客,聚兵数千人据昌城。
闻世祖从蓟还,乃开门迎世祖,以植为骁骑将军,喜、歆偏将军,皆为列侯。
时真定王刘扬起兵以附王郎,众十余万,世祖遣植说扬,扬乃降。
世祖因留真定,纳郭后,后即扬之甥也,故以此结之。
乃与扬及诸将置酒郭氏漆里舍,扬击筑为欢,因得进兵拔邯郸,从平河北。
建武二年,更封植为昌城侯。
讨密县贼,战殁。
子向嗣。
帝使喜代将植营,复为骁骑将军,封观津侯。
喜卒,复以歆为骁骑将军,封浮阳侯。
喜、歆从征伐,皆传国于后。
向徙封东武阳侯,卒,子述嗣,永平十五年,坐与楚王英谋反,国除。
耿纯字伯山,巨鹿宋子人也。
父艾,为王莽济平尹。
纯学于长安,因除为纳言士。
王莽败,更始立,使舞阴王李轶降诸郡国,纯父艾降,还为济南太守。
时李轶兄弟用事,专制方面,宾客游说者甚众。
纯连求谒不得通,久之乃得见,因说轶曰:’大王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时,奋迅拔起,期月之间兄弟称王,而德信不闻于士民,功劳未施于百姓,宠禄暴兴,此智者之所忌也。兢兢自危,犹惧不终,而况沛然自足,可以成功者乎?’
轶奇之,且以其巨鹿大姓,乃承制拜为骑都尉,授以节,令安集赵、魏。
会世祖度河至邯郸,纯即谒见,世祖深接之。
纯退,见官属将兵法度不与它将同,遂求自结纳,献马及缣帛数百匹。
世祖北至中山,留纯邯郸。
会王郎反,世祖自蓟东南驰,纯与从昆弟、宿、植共率宗族宾客二千余人,老病者皆载木自随,奉迎于育。
拜纯为前将军,封耿乡侯,、宿、植皆偏将军,使与纯居前,降宋子,从攻下曲阳及中山。
是时,郡国多降邯郸者,纯恐宗家怀异心,乃使、宿归烧其庐舍。
世祖问纯故,对曰:’窃见明公单车临河北,非有府臧之蓄,重赏甘饵,可以聚人者也,徒以恩德怀之,是故士众乐附。今邯郸自立,北州疑惑,纯虽举族归命,老弱在行,犹恐宗人宾客半有不同心者,故燔烧屋室,绝其反顾之望。’
世祖汉息。
及至鄗,世祖止传舍,鄗大姓苏公反城开门内王郎将李惲。
纯先觉知,将兵逆与惲战,大破斩之。
从平邯郸,又破铜马。
时,赤眉、青犊、上江、大彤、铁胫、五幡十余万众并在射犬,世祖引兵将击之。
纯军在前,去众营数里,贼忽夜攻纯,雨射营中,士多死伤。
纯勒部曲,坚守不动。
选敢死二千人,俱持强弩,各傅三矢,使衔枚间行,绕出贼后,齐声呼噪,强弩并发,贼众惊走,追击,遂破之。
驰骑白世祖。
世祖明旦与诸将俱至营,劳纯曰:’昨夜困乎?’
纯曰:’赖明公威德,幸而获全。’
世祖曰:’大兵不可夜动,故不相救耳。军营进退无常,卿宗族不可悉居军中。’
乃以纯族人耿伋为蒲吾长,悉令将亲属居焉。
世祖即位,封纯高阳侯。
击刘永于济阴,下定陶。
初,纯从攻王郎,堕马折肩,时疾发,乃还诣怀宫。
帝问:’卿兄弟谁可使者?’
纯举从弟植,于是使植将纯营,纯犹以前将军从。
时真定王刘扬复造作谶记云:’赤九之后,癭扬为主。’
扬病癭,欲以惑众,与绵曼贼交通。
建武二年春,遣骑都尉陈副、游击将军邓隆征扬,扬闭城门,不内副等。
乃复遣纯持节,行赦令于幽、冀,所过并使劳慰王侯。
密敕纯曰:’刘扬若见,因而收之。’
纯从吏士百余骑与副、隆会元氏,俱至真定,止传舍。
扬称病不谒,以纯真定宗室之出,遣使与纯书,欲相见。
纯报曰:’奉使见王侯牧守,不得先诣,如欲面会,宜出传舍。’
时,扬弟临邑侯让及从兄细各拥兵万余人,扬自恃众强而纯意安静,即从官属诣之,兄弟并将轻兵在门外。
扬入见纯,纯接以礼敬,因延请其兄弟,皆入,乃闭閤悉诛之,因勒兵而出。
真定震怖,无敢动者。
帝怜扬、让谋未发,并封其子,复故国。
纯还京师,因自请曰:’臣本吏家子孙,幸遭大汉复兴,圣帝受命,备位列将,爵为通侯。天下略定,臣无所用志,愿试治一郡,尽力自效。’
帝笑曰:’卿既治武,复欲修文邪?’
乃拜纯为东郡太守。
时,东郡未平,纯视事数月,盗贼清宁。
四年,诏纯将兵击更始东平太守范荆,荆降。
进击太山济南及平原贼,皆平之。
居东郡四岁,时发干长有罪,纯案奏,围守之,奏未下,长自杀。
纯坐免,以列侯奉朝请。
从击董宪,道过东郡,百姓老小数千随东驾涕泣,云’愿复得耿君’。
帝谓公卿曰:’纯年少被甲胄为军吏耳,治郡乃能见思若是乎?’
六年,定封为东光侯。
纯辞就国,帝曰:’文帝谓周勃’丞相吾所重,君为我率诸侯就国’,今亦然也。’
纯受诏而去。
至邺,赐谷万斛。
到国,吊死问病,民爱敬之。
八年,东郡、济阴盗贼群起,遣大司空李通、横野大将军王常击之。
帝以纯威信著于卫地,遣使拜太中大夫,使与大兵会东郡。
东郡闻纯入界,盗贼九千余人皆诣纯降,大兵不战而还。
玺书复以为东郡太守,吏民悦服。
十三年,卒官,谥曰成侯。
子阜嗣。
植后为辅威将军,封威邑侯。
宿至代郡太守,封遂乡侯。
为赤眉将军,封著武侯,从邓禹西征,战死云阳。
凡宗族封列侯者四人,关内侯者三人,为二千石者九人。
阜徙封莒乡侯,永平十四年,坐同族耿歙与楚人颜忠辞语相连,国除。
建初二年,肃宗追思纯功,绍封阜子盱为高亭侯。
盱卒,无嗣,帝复封盱弟腾。
卒,子忠嗣。
忠卒,孙绪嗣。
赞曰:任、邳识几,严城解扉。
委佗还旅,二守焉依。
纯、植义发,奉兵佐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后汉书-列传-任李万邳刘耿列传-译文
任光字伯卿,是南阳宛县人。他年轻时就忠诚厚道,深受乡里人的喜爱。最初担任乡里的啬夫和郡县的吏员。当汉军到达宛县时,士兵们看到任光衣冠鲜明,就命令他脱下衣服,打算杀了他并夺取他的财物。恰巧光禄勋刘赐路过,看到任光的长相和气质,就救了他。任光因此跟随刘赐,担任安集掾,被封为偏将军,和世祖一起打败了王寻和王邑。
更始帝到达洛阳后,任命任光为信都太守。当王郎起兵时,各个郡国都投降了他,只有任光拒绝投降,于是他与都尉李忠、县令万脩、功曹阮况、五官掾郭唐等人同心协力坚守城池。廷掾拿着王郎的檄文到府中向任光报告,任光在市场上将他斩首,向百姓展示,并发动了四千精兵守城。更始二年春天,世祖从蓟地返回,狼狈不堪,不知该往何处去,听说信都是唯一抵抗邯郸的汉朝城池,就急忙前往。任光等人孤军守城,担心不能保全,听说世祖到来,非常高兴,官吏和百姓都高呼万岁,立即打开城门,与李忠、万脩等人带领官员出城迎接。世祖进入传舍后,对任光说:‘伯卿,现在我们的势力很弱,你愿意和我一起加入城头子路、力子都的军队吗?’任光回答:‘不可。’世祖又问:‘你的军队很少,怎么办?’任光说:‘可以招募士兵,出城攻打附近的县城,如果不投降,就任意掠夺。人们贪图财物,这样就可以招揽士兵了。’世祖同意了他的建议。任命任光为左大将军,封为武成侯,留下南阳的宗广代理信都太守的事务,让任光带兵跟随。
任光于是制作了很多檄文说:‘大司马刘公率领城头子路、力子都的百万大军从东方来,攻打各路叛军。’派遣骑兵快速到达巨鹿界中。官吏和百姓得到檄文后,相互告知。世祖于是和任光等人傍晚时进入堂阳界,让骑兵们手持火炬,照亮了整个湖泊,火光烛天,全城的人都震惊恐慌,当天晚上就投降了。十天内,军队人数大增,于是攻打城邑,最终攻下了邯郸,然后派遣任光返回郡中。
城头子路是东平人,姓爰,名曾,字子路,与肥城的刘诩在卢城头起兵,因此他的军队被称为‘城头子路’。曾自称‘都从事’,诩自称‘校三老’,在黄河、济水之间掠夺,人数达到二十多万。更始帝即位后,曾派人投降,被任命为东莱郡太守,诩为济南太守,都担任大将军职务。这一年,曾被他的部将所杀,众人推举诩为主,更始帝封诩为助国侯,命令他罢兵回到本郡。
力子都是东海人。在乡里起兵,抄掠徐州、兖州之间,人数有六七万。更始帝即位后,派人投降,被任命为徐州牧。被他的部下所杀,余党再次聚集,与各路叛军会合在檀乡,因此被称为檀乡。檀乡的渠帅董次仲最初在茌平起兵,后来渡过黄河进入魏郡清河,与五校联合,人数达到十多万。建武元年,世祖进入洛阳,派遣大司马吴汉等人攻打檀乡,第二年春天,大败并使他们投降。
这一年,更封任光为阿陵侯,食邑万户。五年,被征召到京师,接受朝请。那年冬天去世。他的儿子隗继承了爵位。
后来阮况成为南阳太守,郭唐成为河南尹,都有才能的名声。
隗字仲和,年轻时就喜欢黄老之学,清静寡欲,所得的俸禄,常常用来救济宗族,收养孤寡。显宗皇帝听说后,提拔他为奉朝请,升任羽林左监、虎贲中郎将,又升任长水校尉。肃宗即位后,非常尊敬和喜爱他,多次称赞他的品行,任命他为将作大匠。将作大匠从建武以来都是由常谒者兼任的,直到隗才设立了真正的职位。建初五年,升任太仆,八年,代替窦固成为光禄勋,所经过的地方都有好名声。章和元年,被任命为司空。
隗以品行高尚而受到重视,不求名利,和帝即位后,大将军窦宪掌权,专权作威,朝中大臣都感到震慑。当时,窦宪攻打匈奴,国家用度劳费,隗上奏请求窦宪回朝,前后上奏了十次。他只与司徒袁安同心协力,持重公正,直言不讳,无所隐瞒,详情见《袁安传》。
永元四年去世,儿子屯继承。皇帝追念隗的忠诚,提拔屯为步兵校尉,改封为西阳侯。屯去世后,儿子胜继承,胜去世后,儿子世继承,改封为北乡侯。
李忠字仲都,是东莱黄县人。他的父亲是高密都尉。元始年间,因为父亲的官职,他被任命为郎,有几十个人一起任职,而李忠以礼节严谨著称。王莽时期,他是新博属长,郡中的人都尊敬和信任他。
更始帝即位后,派遣使者巡视郡国,立即任命李忠为都尉。李忠于是和任光一起侍奉世祖,被任命为右大将军,封为武固侯。当时,世祖解下自己佩戴的绶带给李忠,因此一起攻打下属的县城。到了苦陉,世祖召集诸将,询问他们所得的财物,只有李忠没有掠夺任何东西。世祖说:‘我想特别赏赐你,李忠,其他将军们不会失望吧?’于是把所骑的大骊马和绣被衣物赐给了他。
进攻巨鹿,没有攻下,王郎派遣将领攻打信都,信都的大姓马宠等人打开城门让他们进入,抓捕了太守宗广和李忠的母亲、妻子,并让他们的亲属招呼李忠。当时,宠的弟弟是校尉,李忠立即召见,责备他背叛恩情打开城门,然后杀死了他。诸将都惊讶地说:‘家属在敌人手中,杀他的弟弟,也太狠了!’李忠说:‘如果放任敌人而不诛杀,那就是怀有二心。’世祖听说后非常赞赏他,对李忠说:‘现在我们的军队已经准备好了,将军可以回去救老母、妻子和孩子,应该自己招募吏民能救出家属的人,赏赐给他们千万钱,来跟随我。’李忠说:‘承蒙明公的大恩,我想报效,实在不敢顾及家人。’世祖于是派遣任光带兵去救信都,任光的军队在路上散乱投降了王郎,无功而返。恰好更始帝派遣将领攻破信都,李忠的家属得以保全。世祖于是让李忠返回,继续担任太守的事务,收捕郡中依附邯郸的大姓,杀死了几百人。等到任光返回郡中,李忠才又回到都尉的职位。建武二年,改封为中水侯,食邑三千户。这一年,被征召为五官中郎将,参与平定庞萌、董宪等人。
六年,升任丹阳太守。当时,天下刚刚安定,南方海滨、江淮之间,许多人拥兵据地。李忠到郡后,招抚降附的人,对不顺服的人全部诛杀,一个月内都平定了。李忠认为丹阳的习俗不好学习,嫁娶礼仪比中原地区要衰落,于是建立学校,学习礼仪,春秋两季举行乡饮,选用明经的人,郡中的人都向他学习。开垦的土地增多,三年间有五万多流民定居。十四年,三公上奏,评为天下第一,升任豫章太守。因病辞官,被征召到京师。十九年去世。
儿子威继承。威去世后,儿子纯继承。永平九年,因为母亲杀害了纯的叔父,国被废除。永初七年,邓太后再次封纯为琴亭侯。纯去世后,儿子广继承。
万脩字君游,是扶风茂陵人。更始帝时期,担任信都令,与太守任光、都尉李忠一起守城,迎接世祖,被封为偏将军,封为造义侯。在攻破邯郸后,被封为右将军,跟随世祖平定河北。建武二年,改封为槐里侯。与扬化将军坚镡一起攻打南阳,没有攻克就生病,在军中去世。
子普继承爵位,迁移封地成为泫氏侯。普去世后,他的儿子亲继承爵位,迁移封地成为扶柳侯。亲去世后,没有儿子,封国被废除。永初七年,邓太后重新封修曾孙丰为曲平亭侯。丰去世后,他的儿子炽继承爵位。永建元年,炽去世后,没有儿子,封国被废除。延熹二年,桓帝重新封修玄孙恭为门德亭侯。
邳彤字伟君,是信都人。他的父亲邳吉,担任辽西太守。邳彤最初在王莽时期担任和成卒正。世祖刘秀征讨河北,到达下曲阳时,邳彤率领城池投降,刘秀重新任命他为太守,停留了几天。世祖北至蓟,正逢王郎起兵,派他的将领征讨土地,所到之处县城无不迎接,唯有和成、信都坚守不降。邳彤听说世祖从蓟返回,军队失落,想要前往信都,于是先派五官掾张万、督邮尹绥,挑选两千多匹精良骑兵,沿途迎接世祖的军队。邳彤随后与世祖在信都会合。世祖虽然得到了两个郡的支持,但军队尚未合并,有人建议可以依靠信都的军队送他西归长安。邳彤在朝廷上回答说:
议论的人说的都不对。官吏和百姓长久以来都思念汉朝,所以更始帝举起尊号,天下都响应,三辅地区的官员清理宫殿道路来迎接他。一个人手持武器大声呼喊,千里之外的将领没有不弃城逃跑的,敌人投降。从古至今,也没有像这样感动人心、影响民众的。再说卜者王郎,借机行事,驱使聚集的乌合之众,于是震撼了燕、赵之地;何况明公您振奋二郡的军队,发扬响应的声威,进攻的话哪个城池不能攻克,战斗的话哪个军队不会服从!现在放弃这个机会而返回,不仅会白白失去河北,还一定会惊动三辅地区,损害您的威望,这不是一个好的决策。如果明公没有再次征伐的意图,那么即使信都的军队也难以聚集。为什么?明公一旦西行,那么邯郸城的民众不会抛弃父母、背弃城主,千里送您,他们离散逃亡是必然的。
世祖赞同他的话而停止了。当天任命邳彤为后大将军,保留和成太守的职位,让他率军在前。等到到达堂阳,堂阳已经反叛归附了王郎,邳彤派张万、尹绥先去劝告官吏和百姓,世祖在夜间到达,城门立即打开,出城迎接。在中山击败了白奢的贼人。从此以后,邳彤一直跟随世祖征战。
信都再次反叛归附了王郎,王郎所派的信都王逮捕了邳彤的父亲、弟弟和妻子,写信给邳彤说:‘投降者封爵,不投降者灭族。’邳彤哭着回复说:‘事奉君主的人不能顾家。我邳彤的亲属之所以能在信都安居乐业,是刘公的恩惠。您正在争夺国家大业,我不能再考虑私情了。’恰逢更始帝派遣的将领攻占了信都,王郎的军队战败逃跑,邳彤的家属得以幸免。
等到攻占邯郸,封邳彤为武义侯。建武元年,再次封邳彤为灵寿侯,代理大司空的事务。皇帝进入洛阳,任命邳彤为太常,一个多月后转任少府,这一年被免职。后来再次担任左曹侍中,经常跟随皇帝征伐。六年,回到封地。
邳彤去世后,他的儿子邳汤继承爵位,九年,迁移封地成为乐陵侯。十九年,邳汤去世,他的儿子继承爵位;没有儿子,封国被废除。元初元年,邓太后重新封邳彤的孙子邳音为平亭侯。邳音去世后,他的儿子邳柴继承爵位。
最初,张万、尹绥与邳彤一起迎接世祖,都被封为偏将军,也跟随征伐。张万被封为重平侯,尹绥被封为平台侯。
评论说:一般来说,成功的事情,因为功绩显著而容易显赫;而谋划之初,因为道理隐晦而难以显现。这确实是根据情况比较事迹,应该推崇和考察的。如果那些议论的人想要依靠两个郡的军队,制定进入关中的策略,委托成功的事业,面对不可预测的形势,而世祖没有觉悟,谋士们意见一致,邳彤在朝廷上的回答,其意义几乎如此!俗话说‘一言可以兴邦’,这很接近了。
刘植字伯先,是巨鹿昌城人。王郎起兵时,刘植与他的弟弟刘喜、堂兄刘歆率领宗族和宾客,聚集了几千人的军队占据昌城。听说世祖从蓟返回,就打开城门迎接世祖,任命刘植为骁骑将军,刘喜、刘歆为偏将军,都封为列侯。当时真定王刘扬起兵归附王郎,有十多万人,世祖派遣刘植去说服刘扬,刘扬就投降了。世祖因此留在真定,娶了郭后,郭后是刘扬的外甥女,所以用这个关系结交他。于是与刘扬及众将设宴于郭氏漆里舍,刘扬击筑为乐,因此得以进军攻克邯郸,平定了河北。
建武二年,再次封刘植为昌城侯。讨伐密县贼人,战死。儿子刘向继承爵位。皇帝让刘喜代替刘植的职位,再次任命他为骁骑将军,封为观津侯。刘喜去世后,再次任命刘歆为骁骑将军,封为浮阳侯。刘喜、刘歆跟随征伐,都传位给了后代。刘向被迁移封为东武阳侯,去世后,儿子刘述继承爵位,永平十五年,因为与楚王刘英谋反,封国被废除。
耿纯字伯山,是巨鹿宋子人。他的父亲耿艾,在王莽时期担任济平尹。耿纯在长安学习,因此被任命为纳言士。
王莽失败后,更始帝即位,派舞阴王李轶去降服各个郡国,耿艾投降,回到济南担任太守。当时李轶兄弟掌权,专断一方,有很多宾客游说。耿纯连续请求拜见却不能得到机会,过了很久才见到李轶,于是劝说李轶说:‘大王您以龙虎之姿,遇到风云际会之时,迅速崛起,一个月之间兄弟都封为王,但您的德行和信誉没有在士民中传扬,功劳没有施于百姓,宠爱和禄位突然提升,这是智者所忌讳的。您小心翼翼地自危,还担心不能善终,何况如此自满,可以成功吗?’李轶对他的话感到惊奇,并且因为他姓耿是巨鹿的大姓,于是按照制度任命他为骑都尉,授予符节,命令他安抚赵、魏地区。
恰逢世祖渡过黄河到达邯郸,耿纯立即拜见,世祖对他非常亲近。耿纯退下后,看到官属和将领的军法与其他将领不同,于是请求自己结交,献上了马匹和数百匹缣帛。世祖北至中山,留下耿纯在邯郸。正逢王郎起兵,世祖从蓟东南驰来,耿纯与堂兄耿宿、耿植共同率领宗族和宾客两千多人,老弱病残都带着木棍跟随,在育地迎接。任命耿纯为前将军,封为耿乡侯,耿宿、耿植都封为偏将军,让他们与耿纯一起行动,降服了宋子,跟随攻打下曲阳和中山。
当时,很多郡国都投降了邯郸,耿纯担心宗族和宾客中有人怀有异心,于是让耿宿、耿植返回烧毁他们的房屋。世祖询问耿纯的原因,他回答说:‘我私下看到明公您单车来到河北,没有府库的积蓄,没有重赏和诱人的食物来聚集人,只是用恩德来感怀他们,所以士兵们乐于归附。现在邯郸自立,北方州郡疑惑不定,我虽然全族归顺,但老弱病残都在队伍中,还担心宗族和宾客中有一半人不同心,所以烧毁了房屋,断绝了他们回头的念头。’世祖对此表示满意。等到到达鄗,世祖停留在传舍,鄗的大姓苏公反叛,打开城门接纳了王郎的将领李惲。耿纯事先得知,率领军队迎战李惲,大败并斩杀了李惲。跟随世祖平定了邯郸,又击败了铜马军。
当时,赤眉军、青犊军、上江军、大彤军、铁胫军、五幡军等十余万人聚集在射犬,世祖刘秀率领军队准备攻打他们。耿纯的军队在前面,距离大营几里路,贼军忽然在夜间袭击耿纯,用箭雨攻击营地,士兵死伤众多。耿纯勒令部队坚守不退。他挑选了二千名敢死队员,每人手持强弩,配备三支箭,让他们戴着口令棒悄悄行动,绕到贼军后面,齐声呐喊,强弩一齐发射,贼军惊慌逃走,耿纯追击,最终击败了他们。他骑马报告世祖。第二天一早,世祖和其他将领一同来到营地,慰劳耿纯说:‘昨晚你辛苦了吗?’耿纯回答:‘多亏了您的威望和德行,我们才得以保全。’世祖说:‘大军不能夜间行动,所以我没有相救。军营的进退无常,你的宗族成员不能全部住在军中。’于是任命耿纯的族人耿伋担任蒲吾县长,让他的亲属都住在那里。
世祖即位后,封耿纯为高阳侯。在济阴击败刘永,平定了定陶。起初,耿纯曾跟随攻打王郎,马失前蹄折断肩膀,当时又发病,于是返回怀宫。皇帝问:‘你的兄弟中谁可以派去?’耿纯推荐了自己的堂弟耿植,于是派耿植带领耿纯的军队,耿纯仍然以前将军的身份随军。
当时真定王刘扬再次制造谶言说:‘赤九之后,刘扬为王。’刘扬患有癞病,想要借此迷惑众人,与绵曼贼人勾结。建武二年春天,派遣骑都尉陈副、游击将军邓隆征讨刘扬,刘扬关闭城门,不接纳陈副等人。于是又派遣耿纯手持符节,在幽、冀两地执行赦令,所到之处都让王侯们得到慰劳。皇帝秘密命令耿纯说:‘如果见到刘扬,就趁机逮捕他。’耿纯带着一百多骑兵与陈副、邓隆在元氏会合,一同到达真定,住在传舍。刘扬声称生病不前来拜见,因为耿纯是真定宗室出身,派遣使者给耿纯写信,想要见面。耿纯回复说:‘奉命来见王侯牧守,不能先来拜访,如果想要见面,应该出传舍。’当时,刘扬的弟弟临邑侯刘让和他的堂兄刘细各自拥有万余人军队,刘扬自恃兵强,而耿纯意图安静,于是带着随从前往耿纯处,兄弟俩都带着轻兵站在门外。刘扬进入见耿纯,耿纯以礼相待,趁机邀请他的兄弟们进来,然后关闭门闩,将他们全部杀死,于是勒兵而出。真定震恐,无人敢动。皇帝怜悯刘扬、刘让的谋反未发动,一并封赏了他们的儿子,恢复了他们的封国。
耿纯回到京师后,主动请求说:‘我本是官吏家庭的子孙,有幸遇到大汉复兴,圣帝受命,我位列将军,爵位为通侯。天下大致平定,我没有地方施展我的志向,希望尝试治理一个郡,尽力为国家效力。’皇帝笑着说:‘你已经治理过军事,现在又想治理文事吗?’于是任命耿纯为东郡太守。当时,东郡还未平定,耿纯上任几个月后,盗贼们安定下来。建武四年,皇帝下诏让耿纯率领军队攻打更始帝的东平太守范荆,范荆投降。接着耿纯进攻泰山、济南和平原的贼人,都平定了他们。在东郡任职四年,当时发干县长有罪,耿纯审查后上奏,围守他,但奏章尚未下达,县长自杀。耿纯因此被免职,以列侯的身份参加朝会。
耿纯跟随皇帝攻打董宪,途径东郡,数千名百姓和小孩跟随皇帝的车队哭泣,说‘希望再次见到耿君’。皇帝对公卿们说:‘耿纯年纪轻轻就穿上铠甲当军吏,治理郡县竟然如此受到人们的思念?’
建武六年,耿纯被封为东光侯。耿纯辞去官职回到封国,皇帝说:‘文帝对周勃说“丞相是我所重视的人,你为我率领诸侯回到封国”,现在我也是这样。’耿纯接受诏令离开。到达邺城,皇帝赐给他一万斛粮食。到达封国后,他慰问死者,探望病人,民众都爱戴敬重他。建武八年,东郡、济阴的盗贼纷纷起事,皇帝派遣大司空李通、横野大将军王常前去镇压。皇帝因为耿纯在卫地的威信,派遣使者任命他为太中大夫,让他与大军会合在东郡。东郡的人们听说耿纯到来,九千多盗贼都前来投降,大军未战而还。皇帝下诏再次任命耿纯为东郡太守,官吏和民众都心悦诚服。建武十三年,耿纯在任上去世,谥号为成侯。他的儿子耿阜继承爵位。
耿植后来成为辅威将军,封为威邑侯。耿植至代郡担任太守,封为遂乡侯。耿伋担任赤眉将军,封为著武侯,跟随邓禹西征,在云阳战死。耿氏家族共有四人被封为列侯,三人被封为关内侯,九人担任二千石的高官。
耿阜后来被迁徙封为莒乡侯,永平十四年,因为同族耿歙与楚人颜忠言语相连,封国被废除。建初二年,皇帝追念耿纯的功绩,重新封耿阜的儿子耿盱为高亭侯。耿盱去世后,没有继承人,皇帝又封耿盱的弟弟耿腾。耿腾去世后,他的儿子耿忠继承爵位。耿忠去世后,他的孙子耿绪继承。
赞曰:任、邳识几,严城解扉。委佗还旅,二守焉依。纯、植义发,奉兵佐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后汉书-列传-任李万邳刘耿列传-注解
任光:任光,字伯卿,南阳宛人,东汉初年名将,曾随刘秀(世祖)起兵,后成为东汉的开国功臣之一。
南阳宛人:南阳宛,指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任光的籍贯。
乡啬夫:古代乡里的官职,负责管理乡里的财政、徭役等事务。
郡县吏:郡县官吏,指在郡县一级政府工作的官员。
汉兵:指东汉的军队。
光禄勋:古代官职,掌管宫廷宴会、宴请宾客等事务。
刘赐:刘赐,东汉初年的一位光禄勋。
安集掾:官职名,负责安抚地方。
偏将军:古代军职,低于将军,高于校尉。
世祖:世祖,指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即光武帝。
王寻、王邑:王寻、王邑,东汉初年的两位将领。
更始:更始,指更始帝刘玄,东汉初年的一位皇帝。
洛阳:古代都城,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
王郎:王郎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反叛者。
廷掾:官职名,负责处理廷议。
檄:古代的一种文书,用于传达命令或宣告。
城头子路:城头子路,东汉初年的一位将领,姓爰,名曾,字子路。
都从事:官职名,负责管理地方事务。
校三老:官职名,负责教育。
河、济间:指黄河和济水之间地区。
东莱郡:古代郡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东部。
济南太守:济南太守是官职名,负责管理济南地区的行政事务。
建武: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年号。
传舍:传舍,古代供行人歇息的客舍。
城头子路兵:城头子路所领导的军队。
力子都:力子都,东汉初年的一位将领,东海人。
徐州牧:徐州牧,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徐州地区。
檀乡:檀乡,东汉初年的一支反叛军队。
大司马:古代官职,掌管军事。
阿陵侯:阿陵侯,东汉光武帝刘秀封赐给任光的爵位。
武成侯:武成侯,东汉光武帝刘秀封赐给任光的爵位。
左大将军:古代军职,高于偏将军。
信都太守:信都,古代郡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宗广:宗广,东汉初年的一位官员。
堂阳界:堂阳,古代县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巨鹿:巨鹿是地名,也是刘植的家乡。
东平:东平,古代郡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肥城:肥城,古代县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卢城头:卢城头,东汉初年的一处地名。
东莱郡太守:东莱郡太守,古代官职,负责管理东莱郡。
助国侯:助国侯,古代侯爵名。
檀乡渠帅:檀乡渠帅,指檀乡的领导。
茌平:茌平,古代县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魏郡:魏郡,古代郡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清河:清河,古代郡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五校:五校,指五校军队,是东汉初年的一支军队。
长水校尉:长水校尉,古代军职,负责管理长水军。
肃宗:东汉肃宗刘炟,东汉的第二位皇帝。
将作大匠:将作大匠,古代官职,负责宫殿、城池等工程建设。
羽林左监:羽林左监,古代官职,负责羽林军的监督。
虎贲中郎将:虎贲中郎将,古代军职,负责虎贲军的指挥。
步兵校尉:步兵校尉,古代军职,负责步兵的指挥。
司徒:司徒,古代官职,为三公之一,负责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袁安:袁安,东汉初年的一位大臣。
窦宪:窦宪,东汉初年的一位权臣。
匈奴:匈奴,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
国用:国用,指国家的财政开支。
征:征召,指皇帝下诏召唤。
丹阳:丹阳,古代郡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
海滨江淮:海滨江淮,指长江、淮河沿岸地区。
明经:明经,古代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主要测试对儒家经典的理解。
豫章太守:豫章太守,古代官职,负责管理豫章郡。
永平:永平,东汉明帝刘庄的年号。
邓太后:邓太后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女性皇帝,她在位期间对国家政治有重要影响。
扶风茂陵:扶风茂陵,指现在的陕西省扶风县茂陵镇,万脩的籍贯。
造义侯:造义侯,东汉光武帝刘秀封赐给万脩的爵位。
槐里侯:槐里侯,东汉光武帝刘秀封赐给万脩的爵位。
子普嗣:子普嗣指的是子普继承父位,成为新的封侯。在古代中国,继承父亲的封号和爵位是常见的继承方式。
徙封泫氏侯:徙封指的是迁移封地,泫氏侯是新的封号,表示子普被迁移到泫氏地区成为侯。
国除:国除是指一个封国被废除,不再存在。
绍封:绍封是指继承先前的封号或爵位,重新封授。
曲平亭侯:曲平亭侯是新的封号,表示丰被重新封授为曲平亭地区的侯。
扶柳侯:扶柳侯是新的封号,表示亲被重新封授为扶柳地区的侯。
邳彤:邳彤是东汉初年的一位将领,以忠诚和勇猛著称。
王莽:王莽是新朝的建立者,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最终失败。
和成:和成是地名,也是邳彤守卫的地方。
信都:信都是地名,邳彤在此地迎接世祖。
五官掾:五官掾是官职名,负责处理一些行政事务。
督邮:督邮是官职名,负责监察地方官吏。
精骑:精骑指的是精锐的骑兵部队。
廷对:廷对是指在朝廷上对皇帝的回答或陈述。
三辅:三辅是指西汉时期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方,是首都的行政区域。
明公:明公是对皇帝或尊贵者的尊称。
河北:河北是指黄河以北的地区。
三辅清宫除道:三辅清宫除道是指清理宫殿和道路,以迎接皇帝或尊贵者。
捐城遁逃:捐城遁逃是指放弃城池逃跑。
虏伏请降:虏伏请降是指敌人投降。
委成业:委成业是指将事业委托给他人。
不测:不测是指不可预测或不可预知的事情。
刘植:刘植是东汉初年的一位将领,以忠诚和勇猛著称。
真定王刘扬:真定王刘扬是东汉初年的一位地方王侯。
郭后:郭后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皇后,是刘扬的外甥女。
骁骑将军:骁骑将军是官职名,负责统领骑兵部队。
昌城侯:昌城侯是刘植的封号。
密县贼:密县贼是指密县的叛乱者。
纳言士:纳言士是官职名,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和意见。
舞阴王李轶:舞阴王李轶是东汉初年的一位地方王侯。
赵、魏:赵、魏是地名,刘植被任命去安抚这两个地区。
宋子:宋子是地名,耿纯的家乡。
纳言:纳言是官职名,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和意见。
舞阴王:舞阴王是官职名,负责管理舞阴地区的行政事务。
巨鹿大姓:巨鹿大姓是指巨鹿地区的大姓家族。
骑都尉:骑都尉是官职名,负责统领骑兵部队。
节:节是古代官员的符节,代表皇帝的权威。
单车临河北:单车临河北是指刘秀独自一人前往河北。
育:育是地名,刘秀在育地被迎接。
前将军:前将军是官职名,负责统领前线的军队。
耿乡侯:耿乡侯是耿纯的封号。
曲阳:曲阳是地名,耿纯参与了攻下曲阳的战斗。
中山:中山是地名,耿纯参与了攻下中山的战斗。
铜马:铜马是东汉末年的一支叛乱势力。
赤眉:赤眉军,东汉初年一支农民起义军,因起义军成员以赤色头巾为标志而得名。
青犊:青犊军,东汉初年一支农民起义军,因起义军成员以青色头巾为标志而得名。
上江:上江,指古代长江中上游地区,此处可能指上江地区的起义军。
大彤:大彤,东汉初年一支农民起义军,因起义军旗帜为大彤而得名。
铁胫:铁胫,东汉初年一支农民起义军,因起义军成员有铁甲或铁护膝而得名。
五幡:五幡,指有五面旗帜的军队,此处可能指五幡军,是东汉初年一支农民起义军。
纯:纯,指耿纯,东汉初年名将,光武帝刘秀的重要将领。
军营:军营,指军队的驻扎地,古代军队的临时居住地。
敢死队:敢死队,指愿意为特定目的牺牲的勇士组成的队伍。
衔枚:衔枚,古代军事用语,指士兵口中含着的木或竹制的小块,以防喧哗。
间行:间行,秘密行动,不为人知地行进。
谶记:谶记,指预言性的文字或记录,古代常用来预测未来。
刘扬:刘扬,东汉初年真定王,因造作谶记而被耿纯征讨。
真定:真定,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正定县。
大司空:大司空,古代官名,掌管工程建设等事务。
横野大将军:横野大将军,古代官名,掌管军事。
玺书:玺书,古代皇帝或官员用印的信件。
东郡:东郡,古地名,位于今山东省境内。
范荆:范荆,东汉初年东平太守,后被耿纯击败。
太山:太山,即泰山,位于今山东省中部。
平原:平原,古地名,位于今山东省东部。
成侯:成侯,耿纯的谥号。
辅威将军:辅威将军,古代官名,掌管军事。
威邑侯:威邑侯,耿植的封号。
著武侯:著武侯,耿的封号。
云阳:云阳,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境内。
任、邳:任、邳,指耿纯的两个儿子耿植和耿邳。
严城:严城,指戒备森严的城池。
委佗:委佗,指委派他人,此处可能指耿纯将军事事务委托给他人。
二守:二守,指耿纯和耿植两位守将。
奉兵:奉兵,指率领军队。
佐威:佐威,指辅助威望,此处可能指辅助皇帝的威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后汉书-列传-任李万邳刘耿列传-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东汉时期名将耿纯及其家族的英勇事迹,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
首句提到赤眉、青犊等十余万义军聚集在射犬,世祖光武帝刘秀准备率军征讨。纯军作为先锋,与义军相隔数里,却遭到夜袭,士兵死伤惨重。纯军坚守不动,并选拔敢死队绕出敌后,以强弩击溃义军,展现了耿纯的军事才能和临危不惧的勇气。
世祖光武帝对耿纯的忠诚和勇气表示赞赏,并提醒他军营进退无常,不应让家族成员全部在军中。这一情节体现了光武帝的智慧和关爱部下。
耿纯被封为高阳侯,击破刘永,稳定了济阴地区。他因战功显赫,被封为通侯,但仍然谦虚地请求治理一郡,以尽忠职守。光武帝任命他为东郡太守,耿纯不负众望,使东郡盗贼减少,治安得到改善。
耿纯在真定王刘扬叛乱时,巧妙地利用刘扬的病态心理,将其兄弟全部诛杀,稳定了局势。光武帝对此表示赞赏,并封其子为侯,恢复了刘扬的封国。
耿纯在东郡任职期间,因功被封为东光侯。他辞去职务后,光武帝赐予他粮食,并表彰他的忠诚和才能。在东郡、济阴发生盗贼叛乱时,耿纯被任命为太中大夫,成功平定了叛乱。
耿纯之子耿植被封为威邑侯,官至辅威将军。耿纯的兄弟耿伋被封为蒲吾长,耿纯的家族成员中有四人被封为列侯,三人被封为关内侯,九人官至二千石,展现了耿氏家族的显赫地位。
耿纯的孙子耿忠因战死而得到追封,其家族的荣耀得以延续。整段古文通过对耿纯及其家族的描述,展现了东汉初年名将的风采和家族的荣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