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班固(公元32年-92年),字孟坚,东汉时期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他是中国古代史学家班固的代表作之一,他的父亲班昭同样是历史学家。班固所编写的《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最为重要的中国史书之一。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公元82年)。
内容简要:《汉书》是班固根据史料编纂的汉朝史书,内容覆盖了西汉的兴起、发展与衰落。全书共分为三十篇,主要记录了汉朝的历史事件、帝王传记、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等。班固通过严谨的史实记载和深入的分析,为后代研究汉朝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特别是在帝王的治国理政、军事战争、外交往来等方面,《汉书》提供了许多细节,对了解汉朝的政治体系与社会结构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汉书》还包含了许多人物传记,其中涉及了大量的历史人物,为研究中国古代名将、政治家的生平提供了重要依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汉书-表-王子侯表上-原文
大哉,圣祖之建业也!
后嗣承序,以广亲亲。
至于孝武,以诸侯王畺土过制,或替差失轨,而子弟为匹夫,轻重不相准,
于是制诏御史:‘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
自是支庶毕侯矣。
《诗》云:‘文王孙子,本支百世’,信矣哉!
表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汉书-表-王子侯表上-译文
多么伟大啊,圣祖开创的基业!后代子孙按照顺序继承,来扩大家族的亲缘关系。
到了孝武帝的时候,因为诸侯王的封地超过了规定的界限,有的甚至违背了规定,而他们的子弟却成了平民,他们的地位轻重无法衡量,于是皇帝下诏给御史:“诸侯王中如果有想要将封地分给子弟的,让他们各自提出申请,我会亲自确定他们的封号。”
从那时起,所有的分支后代都被封为侯爵了。
《诗经》中说:‘文王的子孙,根枝遍布百世’,这真是确凿无疑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汉书-表-王子侯表上-注解
大哉:表示赞叹,用于强调或赞美某事物的重要性和伟大。
圣祖:指古代的圣贤祖先,这里可能指的是开创国家的祖先。
建业:建立国家或事业的功业。
后嗣:指祖先的后代,后代。
承序:继承顺序,按照一定的顺序或规则传承。
广亲亲:扩大亲戚关系,使家族关系更加紧密。
孝武:指汉朝的孝武帝,即汉武帝刘彻,这里指的是汉武帝时期。
诸侯王:古代分封制度下的地方诸侯,拥有一定的土地和权力。
畺土:封地的界限。
过制:超过规定的制度或界限。
替差失轨:替代或更换时失去原有的轨迹或规则。
匹夫:普通百姓,没有官职或特殊地位的人。
轻重不相准:轻重不相当,指地位或待遇的不平等。
制诏御史:皇帝下诏给御史,要求御史执行或调查某事。
推私恩分子弟邑:以私人恩惠的名义分封子弟到不同的领地。
条上:逐条上报,详细陈述。
临定其号名:亲自决定他们的封号和名字。
支庶:指家族的分支和后代。
毕侯:全部被封为侯爵。
《诗》:指《诗经》,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文王孙子:文王的子孙,文王是周朝的开国君主。
本支百世:本宗和分支延续到百代,形容家族历史悠久,后代众多。
信矣哉:确实如此,表示肯定和认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汉书-表-王子侯表上-评注
大哉,圣祖之建业也!
此句以‘大哉’开头,表达了作者对圣祖建立伟业的崇敬之情。‘大哉’一词,意指非常伟大,是对圣祖功业的极高评价。‘圣祖’一词,则是对古代圣贤的尊称,体现了作者对古代先贤的敬仰。
后嗣承序,以广亲亲。
‘后嗣’指的是圣祖的后代,‘承序’意味着继承和遵循先祖的秩序。‘以广亲亲’则表明后嗣通过继承和扩展家族关系,来巩固和扩大家族的影响力。此句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家族和血脉传承的观念。
至于孝武,以诸侯王畺土过制,或替差失轨,而子弟为匹夫,轻重不相准,
‘至于孝武’指的是孝武帝,‘诸侯王畺土过制’指的是诸侯王的封地超过了应有的限度。‘或替差失轨’则是指有些诸侯王行为失当,偏离了正轨。‘子弟为匹夫,轻重不相准’说明诸侯王的子弟地位低下,无法与普通百姓相提并论。此段描述了孝武帝时期诸侯王权力的膨胀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
于是制诏御史:‘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
此句是孝武帝针对诸侯王权力过大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他下令御史收集诸侯王推恩分子弟邑的情况,并亲自决定其封号。这体现了孝武帝试图通过中央集权来限制诸侯王的权力,维护国家的稳定。
自是支庶毕侯矣。
‘自是’指的是从那时起,‘支庶毕侯’意味着所有分支的后代都被封为侯。此句表明孝武帝的措施取得了成功,诸侯王的子弟地位得到了提升。
《诗》云:‘文王孙子,本支百世’,信矣哉!
此句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用以证明孝武帝的措施是正确的。《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诗句常被用来表达道德和教化的意义。‘文王孙子,本支百世’意味着文王的后代能够绵延百世,这是对孝武帝维护和延续家族血脉的肯定。
表略
‘表略’意为简要地表达,此句可能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表明作者对孝武帝措施的简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