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汉书-纪-高帝纪下

作者: 班固(公元32年-92年),字孟坚,东汉时期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他是中国古代史学家班固的代表作之一,他的父亲班昭同样是历史学家。班固所编写的《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最为重要的中国史书之一。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公元82年)。

内容简要:《汉书》是班固根据史料编纂的汉朝史书,内容覆盖了西汉的兴起、发展与衰落。全书共分为三十篇,主要记录了汉朝的历史事件、帝王传记、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等。班固通过严谨的史实记载和深入的分析,为后代研究汉朝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特别是在帝王的治国理政、军事战争、外交往来等方面,《汉书》提供了许多细节,对了解汉朝的政治体系与社会结构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汉书》还包含了许多人物传记,其中涉及了大量的历史人物,为研究中国古代名将、政治家的生平提供了重要依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汉书-纪-高帝纪下-原文

五年冬十月,汉王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魏相国越期会击楚。

至固陵,不会。

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

谓张良曰:‘诸侯不从,奈何?’

良对曰:‘楚兵且破,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天下,可立致也。’

‘齐王信之立,非君王意,信亦不自坚。彭越本定梁地,始,君王以魏豹故,拜越为相国。’

‘今豹死,越亦望王,而君王不早定。今能取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越,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信家在楚,其意欲复得故邑。’

‘能出捐此地以许两人,使各自为战,则楚易散也’。

‘于是汉王发使使韩信、彭越。至,皆引兵来。’

‘十一月,刘贾入楚地,围寿春。汉亦遣人诱楚大司马周殷。’

‘殷畔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迎黥布,并行屠城父,随刘贾皆会。’

‘十二月,围羽垓下。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知尽得楚地。’

‘羽与数百骑走,是以兵大败。灌婴追斩羽东城。’

‘楚地悉定,独鲁不下。汉王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节礼义之国,乃持羽头示其父兄,鲁乃降。’

‘初,怀王封羽为鲁公,及死,鲁又为之坚守,故以鲁公葬羽于谷城。汉王为发丧,哭临而去。’

‘封项伯等四人为列侯,赐姓刘氏。诸民略在楚者皆归之。’

‘汉王还至定陶,驰入齐王信壁,夺其军。’

‘初项羽所立临江王共敖前死,子尉嗣立为王,不降。遣卢绾、刘贾击虏尉。’

‘春正月,追尊兄伯号曰武哀侯。下令曰:‘楚地已定,义帝亡后,欲存恤楚众,以定其主。’’

‘‘齐王信习楚风俗,更立为楚王,王淮北,都下邳。’’

‘‘魏相国建城侯彭越勤劳魏民,卑下士卒,常以少击众,数破楚军,其以魏故地王之,号曰梁王,都定陶。’’

‘‘又曰:‘兵不得休八年,万民与苦甚,今天下事毕,其赦天下殊死以下。’’

‘‘于是诸侯上疏曰:‘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故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昧死再拜言大王陛下:’’

‘‘先时,秦为亡道,天下诛之。大王先得秦王,定关中,于天下功最多。’’

‘‘存亡定危,救败继绝,以安万民,功盛德厚。’’

‘‘又加惠于诸侯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地分已定,而位号比拟,亡上下之分,大王功德之著,于后世不宣。’’

‘‘昧死再拜上皇帝尊号。’’

‘‘汉王曰:‘寡人闻帝者贤者有也,虚言亡实之名,非所取也。今诸侯王皆推高寡人,将何以处之哉?’’

‘‘诸侯王皆曰:‘大王起于细微,灭乱秦,威动海内。’’

‘‘‘又以辟陋之地,自汉中行威德,诛不义,立有功,平定海内,功臣皆受地食邑,非私之地。’’

‘‘大王德施四海,诸侯王不足以道之,居帝位甚实宜,愿大王以幸天下。’’

‘‘汉王曰:‘诸侯王幸以为便于天下之民,则可矣。’’

‘‘于是诸侯王及太尉长安侯臣绾等三百人,与博士稷嗣君叔孙通谨择良日二月甲午,上尊号。’’

‘‘汉王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阳。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追尊先媪曰昭灵夫人。’’

‘‘诏曰:‘故衡山王吴芮与子二人、兄子一人,从百粤之兵,以佐诸侯,诛暴秦,有大功,诸侯立以为王。’’

‘‘项羽侵夺之地,谓之番君。其以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立番君芮为长沙王。’’

‘‘又曰:‘故粤王亡诸世奉粤祀,秦侵夺其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

‘‘诸侯伐秦,亡诸身帅闽中兵以佐灭秦,项羽废而弗立。今以为闽粤王,王闽中地,勿使失职。’’

‘‘帝乃西都洛阳。夏五月,兵皆罢归家。’’

‘‘诏曰:‘诸侯子在关中者,复之十二岁,其归者半之。’’

‘‘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

‘‘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军吏卒会赦,甚亡罪而亡爵及不满大夫者,皆赐爵为大夫。’’

‘‘故大夫以上,赐爵各一级。其七大夫以上,皆令食邑;非七大夫以下,皆复其身及户,勿事。’’

‘‘又曰:‘七大夫、公乘以上,皆高爵也。诸侯子及从军归者,甚多高爵,吾数诏吏先与田宅,及所当求于吏者,亟与。’’

‘‘爵或人君,上所尊礼,久立吏前,曾不为决,其亡谓也。异日秦民爵公大夫以上,令丞与亢礼。’’

‘‘今吾于爵非轻也,吏独安取此!且法以有功劳行田宅,今小吏未尝从军者多满,而有功者顾不得,背公立私,守尉长吏教训甚不善。’’

‘‘其令诸吏善遇高爵,称吾意。且廉问,有不如吾诏者,以重论之。’’

‘‘帝置酒雒阳南宫。上曰:‘通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对曰:‘陛下嫚而侮人,项羽仁而敬人。’’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与人功,得地而不与人利,此其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

‘‘群臣说服。’’

‘‘初,田横归彭越。’’

‘‘项羽已灭,横惧诛,与宾客亡入海。’’

‘‘上恐其久为乱,遣使者赦横,曰:‘横来,大者王,小者侯;不来,且发兵加诛。’’

‘‘横惧,乘传诣雒阳,未至三十里,自杀。’’

‘‘上壮其节,为流涕,发卒二千人,以上礼葬焉。’’

戍卒娄敬求见,说上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异,而都雒阳,不便,不如入关,据秦之固。’上以问张良,良因劝上。是日,车驾西都长安。拜娄敬为奉春君,赐姓刘氏。

六月壬辰,大赦天下。

秋七月,燕王臧荼反,上自将征之。

九月,虏荼。诏诸侯王视有功者立以为燕王。荆王臣信等十人皆曰:‘太尉长安侯卢绾功最多,请立以为燕王。’使丞相哙将兵平代地。

利几反,上自击破之。利几者,项羽将。羽败,利几为陈令,降,上侯之颍川。上至雒阳,举通侯籍召之,而利几恐,反。

后九月,徙诸侯子关中。治长乐宫。

六年冬十月,令天下县邑城。

人告楚王信谋反,上问左右,左右争欲击之。用陈平计,乃伪游云梦。十二月,会诸侯于陈,楚王信迎谒,因执之。诏曰:‘天下既安,豪桀有功者封侯,新立,未能尽图其功。身居军九年,或未习法令,或以其故犯法,大者死刑,吾甚怜之。其赦天下。’田肯贺上曰:‘甚善,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秦,形胜之国也,带河阻山,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夫齐,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此东西秦也。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者。’上曰:‘善。’赐金五百斤。上还至雒阳,赦韩信,封为淮阴侯。

甲申,始剖符封功臣曹参等为通侯。诏曰:‘齐,古之建国也,今为郡县,其复以为诸侯。将军刘贾数有大功,及择宽惠修絜者,王齐、荆地。’春正月丙午,韩王信等奏请以故东阳郡、鄣郡、吴郡五十三县立刘贾为荆王;以砀郡、薛郡、郯郡三十六县立弟文信君交为楚王。壬子,以云中、雁门、代郡五十三县立兄宜信侯喜为代王;以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郡七十三县立子肥为齐王;以太原郡三十一县为韩国,徙韩王信都晋阳。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争功,未得行封。上居南宫,从复道上见诸将往往耦语,以问张良。良曰:‘陛下与此属共取天下,今已为天子,而所封皆故人所爱,所诛皆平生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为不足用遍封,而恐以过失及诛,故相聚谋反耳。’上曰:‘为之奈何?’良曰:‘取上素所不快,计群臣所共知最甚者一人,先封以示群臣。’三月,上置酒,封雍齿,因趣丞相急定功行封。罢酒,群臣皆喜,曰:‘雍齿且侯,吾属亡患矣!’

上归栎阳,五日一朝太公。太公家令说太公曰:‘天亡二日,土亡二王。皇帝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后上朝,太公拥彗,迎门却行。上大惊,下扶太公。太公曰:‘帝,人主,奈何以我乱天下法!’于是上心善家令言,赐黄金五百斤。夏五月丙午,诏曰:‘人之至亲,莫亲于父子,故父有天下传归于子,子有天下尊归于父,此人道之极也。前日天下大乱,兵革并起,万民苦殃,朕亲被坚执锐,自帅士卒,犯危难,平暴乱,立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训也。诸王、通侯、将军、群卿、大夫已尊朕为皇帝,而太公未有号,今上尊太公曰太上皇。’

秋九月,匈奴围韩王信于马邑,信降匈奴。

七年冬十月,上自将击韩王信于铜鞮,斩其将。信亡走匈奴,其将曼丘臣、王黄共立故赵后赵利为王,收信散兵,与匈奴共距汉。上从晋阳连战,乘胜逐北,至楼烦,会大寒,士卒堕指者什二三。遂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用陈平秘计得出。使樊哙留定代地。

十二月,上还过赵,不礼赵王。是月,匈奴攻代,代王喜弃国,自归雒阳,赦为合阳侯。辛卯,立子如意为代王。

春,令郎中有罪耐以上,请之。民产子,复勿事二岁。

二月,至长安。萧何治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大仓。上见其壮丽,甚怒,谓何曰:‘天下匈匈,劳苦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亡以重威,且亡令后世有以加也。’上说。自栎阳徙都长安。置宗正官以序九族。夏四月,行如雒阳。

八年冬,上东击韩信余寇于东垣。还过赵,赵相贯高等耻上不礼其王,阴谋欲弑上。上欲宿,心动,问‘县名何?’曰:‘柏人。’上曰:‘柏人者,迫于人也。’去弗宿。

十一月,令士卒从军死者,为槥归其县,县给衣衾棺葬具,祠以少牢,长吏视葬。十二月,行自东垣至。

春三月,行如雒阳。令吏卒从军至平城及守城邑者皆复终身勿事。爵非公乘以上毋得冠刘氏冠。贾人毋得衣锦、绣、绮、縠、絺、纻、罽,操兵,乘骑马。

秋八月,吏有罪未发觉者,赦之。

九月,行自雒阳至。淮南王、梁王、赵王、楚王皆从。

九年冬十月,淮南王、梁王、赵王、楚王朝未央宫。置酒前殿,上奉玉卮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亡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称万岁,大笑为乐。

十一月,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姓关中,与利田宅。

十二月,行如雒阳。

贯高等谋逆发觉,逮捕高等,并捕赵王敖下狱。

诏敢有随王,罪三族。

郎中田叔、孟舒等十人自髡钳为王家奴,从王就狱。

王实不知其谋。

春正月,废赵王敖为宣平侯。

徙代王如意为赵王,王赵国。

丙寅,前有罪殊死以下皆赦之。

二月,行自雒阳至。

贤赵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

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夏六月乙未晦,日有食之。

十年冬十月,淮南王、燕王、荆王、梁王、楚王、齐王、长沙王来朝。

夏五月,太上皇后崩。

秋七月癸卯,太上皇崩,葬万年。

赦栎阳囚死罪以下。

八月,令诸侯王皆立太上皇庙于国都。

九月,代相国陈豨反。

上曰:‘豨尝为吾使,甚有信。代地吾所急,故封豨为列侯,以相国守代,今乃与王黄等劫掠代地!吏民非有罪也,能去豨、黄来归者,皆赦之。’

上自东,至邯郸。

上喜曰:‘豨不南据邯郸而阻漳水,吾知其亡能为矣。’

赵相周昌奏常山二十五城亡其二十城,请诛守、尉。

上曰:‘守、尉反乎?’

对曰:‘不。’

上曰:‘是力不足,亡罪。’

上令周昌选赵壮士可令将者,白见四人。

上嫚骂曰:‘竖子能为将乎!’

四人惭,皆伏地。

上封各千户,以为将。

左右谏曰:‘从入蜀、汉,伐楚,赏未遍行,今封此,何功?’

上曰:‘非汝所知。陈豨反,赵、代地皆豨有。吾以羽檄征天下兵,未有至者,今计唯独邯郸中兵耳。吾何爱四千户,不以慰赵子弟!’

皆曰:‘善。’

又求:‘乐毅有后乎?’

得其孙叔,封之乐乡,号华成君。

问豨将,皆故贾人。

上曰:‘吾知与之矣。’

乃多以金购豨将,豨将多降。

十一年冬,上在邯郸。

豨将侯敞将万余人游行,王黄将骑千余军曲逆,张春将卒万余人度河攻聊城。

汉将军郭蒙与齐将击,大破之。

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至马邑,马邑不下,攻残之。

豨将赵利守东垣,高祖攻之不下。

卒骂,上怒。

城降,卒骂者斩之。

诸县坚守不降反寇者,复租赋三岁。

春正月,淮阴侯韩信谋反长安,夷三族。

将军柴武斩韩王信于参合。

上还雒阳。

诏曰:‘代地居常山之北,与夷狄边,赵乃从山南有之,远,数有胡寇,难以为国。颇取山南太原之地益属代,代之云中以西为云中郡,则代受边寇益少矣。王、相国、通侯、吏二千石择可立为代王者。’

燕王绾、相国何等三十三人皆曰:‘子恒贤知温良,请立以为代王,都晋阳。’

大赦天下。

二月,诏曰:‘欲省赋甚。今献未有程,吏或多赋以为献,而诸侯王尤多,民疾之。令诸侯王、通侯常以十月朝献,即郡各以其口数率,人岁六十三钱,以给献费。’

又曰:‘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

三月,梁王彭越谋反,夷三族。

诏曰:‘择可以为梁王、淮阳王者。’

燕王绾、相国何等请立子恢为梁王,子友为淮阳王。

罢东郡,颇益梁;罢颍川郡,颇益淮阳。

夏四月,行自雒阳至。

令丰人徙关中者皆复终身。

五月,诏曰:‘粤人之俗,好相攻击,前时秦徙中县之民南方三郡,使与百粤杂处。会天下诛秦,南海尉它居南方长治之,甚有文理,中县人以故不耗减,粤人相攻击之俗益止,俱赖其力。今立它为南粤王。’

使陆贾即授玺、绶。

它稽首称臣。

六月,令士卒从入蜀、汉、关中者皆复终身。

秋七月,淮南王布反。

上问诸将,滕公言故楚令尹薛公有筹策。

上召见,薛公言布形势,上善之,封薛公千户。

诏王、相国择可立为淮南王者,群臣请立子长为王。

上乃发上郡、北地、陇西车骑,巴、蜀材官及中尉卒三万人为皇太子卫,军霸上。

布果如薛公言,东击杀荆王刘贾,劫其兵,度淮击楚,楚王交走入薛。

上赦天下死罪以下,皆令从军;征诸侯兵,上自将以击布。

十二年冬十月,上破布军于会缶。

布走,令别将追之。

上还,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

发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

酒酣,上击筑自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令兒皆和习之。

上乃起舞,忼慨伤怀,泣数行下。

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之后吾魂魄犹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

沛父老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

十余日,上欲去,沛父兄固请。

上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

乃去。

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

上留止,张饮三日。

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丰未得,唯陛下哀矜。’

上曰:‘丰者,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以其为雍齿故反我为魏。’

沛父兄固请之,乃并复丰,比沛。

汉别将击布军洮水南北,皆大破之,追斩布番阳。

周勃定代,斩陈豨于当城。

诏曰:“吴,古之建国也。日者荆王兼有其地,今死亡后。朕欲复立吴王,其议可者。”

长沙王臣等言:“沛侯濞重厚,请立为吴王。”

已拜,上召谓濞曰:“汝状有反相。”

因拊其背,曰:“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岂汝邪?然天下同姓一家,汝慎毋反。”

濞顿首曰:“不敢。”

十一月,行自淮南还。过鲁,以大牢祠孔子。

十二月,诏曰:“秦皇帝、楚隐王、魏安釐王、齐愍王、赵悼襄王皆绝亡后。其与秦始皇帝守冢二十家,楚、魏、齐各十家,赵及魏公子亡忌各五家,令视其冢,复,亡与它事。”

陈豨降将言豨反时燕王卢绾使人之豨所阴谋。

上使辟阳侯审食其迎绾,绾称疾。

食其言绾反有端。

春二月,使樊哙、周勃将兵击绾。

诏曰:“燕王绾与吾有故,爱之如子,闻与陈豨有谋,吾以为亡有,故使人迎绾。绾称疾不来,谋反明矣。燕吏民非有罪也,赐其吏六百石以上爵各一级。与绾居,去来归者,赦之,加爵亦一级。”

诏诸侯王议可立为燕王者。

长沙王臣等请立子建为燕王。

诏曰:“南武侯织亦粤之世也,立以为南海王。”

三月,诏曰:“吾立为天子,帝有天下,十二年于今矣。与天下之豪士贤大夫共定天下,同安辑之。其有功者上致之王,次为列侯,下乃食邑。而重臣之亲,或为列侯,皆令自置吏,得赋敛,女子公主。为列侯食邑者,皆佩之印,赐大第室。吏二千石,徙之长安,受小第室。入蜀、汉定三秦者,皆世世复。吾于天下贤士功臣,可谓亡负矣。其有不义背天子擅起兵者,与天下共伐诛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上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疾。

疾甚,吕后迎良医。

医入见,上问医。

曰:“疾可治。”

于是上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

遂不使治疾,赐黄金五十斤,罢之。

吕后问曰:“陛下百岁后,萧相国既死,谁令代之?”

上曰:“曹参可。”

问其次,曰:“王陵可,然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知有余,然难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乃所知也。”

卢绾与数千人居塞下候伺,幸上疾愈,自入谢。

夏四月甲辰,帝崩于长乐宫。

卢绾闻之,遂亡入匈奴。

吕后与审食其谋曰:“诸将故与帝为编户民,北面为臣,心常鞅鞅,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天下不安。”

以故不发丧。

人或闻,以语郦商。

郦商见审食其曰:“闻帝已崩四日,不发丧,欲诛诸将。诚如此,天下危矣。陈平、灌婴将十万守荥阳,樊哙、周勃将二十万定燕、代,此闻帝崩,诸将皆诛,必连兵还乡,以攻关中。大臣内畔,诸将外反,亡可跷足待也。”

审食其入言之,乃以丁未发丧,大赦天下。

五月丙寅,葬长陵。

已下,皇太子、群臣皆反至太上皇庙。

群臣曰:“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

上尊号曰高皇帝。

初,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

初顺民心作三章之约。

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

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

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

赞曰:《春秋》晋史蔡墨有言: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事孔甲,范氏其后也。

而大夫范宣子亦曰:“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

范氏为晋士师,鲁文公世奔秦。

后归于晋,其处者为刘氏。

刘向云战国时刘氏自秦获于魏。

秦灭魏,迁大梁,都于丰,故周市说雍齿曰:“丰,故梁徙也。”

是以颂高祖云:“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

丰公,盖太上皇父。

其迁日浅,坟墓在丰鲜焉。

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则有秦、晋、梁、荆之巫,世祠天地,缀之以祀,岂不信哉!

由是推之,汉承尧运,德祚已盛,断蛇著符,旗帜上赤,协于火德,自然之应,得天统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汉书-纪-高帝纪下-译文

五年冬天十月,汉王刘邦追击项羽到阳夏的南边,停下军队,与齐王韩信、魏国相国陈越约定时间会合攻打楚国。到了固陵,却没有会合。楚军攻打汉军,大败汉军,汉王又退回营垒,深挖壕沟坚守。他对张良说:‘诸侯不服从,怎么办?’张良回答说:‘楚军即将被打败,因为没有分封土地,他们不来是很自然的。如果您能与他们共享天下,他们就可以立刻到来。齐王韩信的立为王,不是您的意思,韩信自己也不坚定。彭越原本平定了梁地,最初,您因为魏豹的缘故,任命彭越为相国。现在魏豹死了,彭越也期望您能封他为王。如果您能将睢阳以北到谷城这一带都封给彭越,从陈以东到海边封给齐王韩信,韩信的家在楚国,他希望重新得到他的故地。如果您能出让这些土地来安抚他们,让他们各自为战,楚军就很容易瓦解了。’于是汉王派遣使者去见韩信和彭越。他们到达后,都带领军队前来。

十一月,刘贾进入楚地,包围了寿春。汉王也派人引诱楚国的太司马周殷。周殷背叛了楚国,用舒屠六的方式,带领九江的军队迎接黥布,并一同屠杀城父,随后与刘贾会合。

十二月,包围了项羽在垓下的军队。项羽在夜晚听到汉军四面都是楚歌,知道楚地已经被全部占领。项羽与数百骑兵逃跑,因此军队大败。灌婴追击并在东城斩杀了项羽。

楚地全部平定,只有鲁国不投降。汉王带领天下军队想要屠杀鲁国,但因为鲁国守节礼义,于是展示项羽的头给鲁国的父兄看,鲁国才投降。最初,怀王封项羽为鲁公,项羽死后,鲁国又坚守阵地,所以用鲁公的身份将项羽葬在谷城。汉王为其举行了丧礼,哭泣后离开。封项伯等四人为列侯,赐姓刘。

汉王回到定陶,急速进入齐王韩信的营垒,夺取了他的军队。

最初,项羽所立的临江王共敖已经死了,他的儿子共尉继位为王,不肯投降。汉王派遣卢绾、刘贾攻击并俘虏了共尉。

春季正月,追封兄长伯为武哀侯。下令说:‘楚地已经平定,义帝去世后,想要安抚楚地的人民,确定他们的君主。齐王韩信熟悉楚地的风俗,改立为楚王,统治淮北,都城在下邳。魏国相国建城侯彭越勤劳于魏地,对待士卒谦卑,常常以少胜多,多次击败楚军,因此用魏国的故地封他为王,称为梁王,都城在定陶。’又说:‘战争持续了八年,百姓苦不堪言,现在天下大事已经结束,应该赦免天下死刑以下的人。’

于是诸侯上书说:‘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原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我们恭敬地再拜向大王陛下:以前,秦国实行暴政,天下的人都想要诛灭它。大王首先攻下秦王,平定了关中,对天下的功绩最多。存续危亡,拯救败亡,继续绝后,安定万民,功绩巨大,德行深厚。又对有功的诸侯王施加恩惠,让他们能够立国。土地分配已经确定,而地位称号没有上下之分,大王的功德显著,对后世的影响不亚于尧舜。我们恭敬地再拜上皇帝的尊号。’汉王说:‘我听说帝位是贤者才能拥有的,空有虚名而没有实际,这不是我所追求的。现在诸侯王都推崇我,我该如何处理呢?’诸侯王都说:‘大王从微不足道的地方起家,消灭了混乱的秦国,威震四海。又以偏僻之地,从汉中开始展示威德,诛杀不义之人,立有功之人,平定了海内,功臣们都得到了土地和封地,这不是私人的土地。大王恩泽遍布四海,诸侯王不足以表达您的功德,您居帝位是非常合适的,希望大王为天下百姓着想。’汉王说:‘如果诸侯王认为这样对天下百姓有利,那就这样吧。’于是诸侯王以及太尉长安侯臣绾等三百人,与博士稷嗣君叔孙通谨慎地选择了一个吉日二月甲午,上尊号。汉王在汜水之阳即皇帝位。尊王后为皇后,太子为皇太子,追封先媪为昭灵夫人。

诏书说:‘原衡山王吴芮和他的两个儿子、一个侄子,带领百越的军队,帮助诸侯,诛灭暴秦,有大功,诸侯立他为王。项羽侵夺了他的土地,称他为番君。现在用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封番君吴芮为长沙王。’又说:‘原越王亡诸世世代代供奉越国的祭祀,秦国侵夺了他的土地,使他的国家不能祭祀。诸侯讨伐秦国,亡诸亲自率领闽中的军队帮助消灭秦国,项羽废黜了他而没有立他为王。现在封他为闽粤王,统治闽中地区,不要让他失去职责。’

皇帝于是西迁到洛阳。夏季五月,军队都回家。诏书说:‘在关中的诸侯子弟,免除他们十二年的赋税,返回的人减半。百姓以前有的聚集在山泽中保护自己,没有登记名字,现在天下已经平定,命令他们各自回到自己的县,恢复原来的爵位和土地,官吏用文法教训和辨别,不要鞭打侮辱。因为饥饿而卖身为奴婢的人,都免除奴隶身份,成为平民。军吏卒如果被赦免,没有罪而失去爵位或爵位不足大夫的人,都赐予大夫的爵位。原来的大夫以上,赐予爵位各升一级。七大夫以上,都赐予食邑;不是七大夫以下,都恢复他们本人和家庭的身份,不用服役。’又说:‘七大夫、公乘以上,都是高爵位。诸侯子弟和从军归来的人,有很多高爵位,我多次下令官吏先给他们分配田宅,以及他们应该向官吏请求的东西,要迅速给予。爵位或人君,是皇帝所尊敬的,长时间站在官吏面前,却得不到决断,这是不应该的。以前秦国的百姓爵位到公大夫以上,命令丞与他们对等礼遇。现在我对爵位的重视并不轻,官吏怎么可以独占这些呢!而且法律是以功劳来分配田宅,现在小官吏很多没有从军,却有功的人却得不到,这是违背公义的,守尉长吏的教训非常不好。命令所有官吏善待高爵位的人,符合我的意愿。并且要廉正询问,有不符合我诏书的人,要重重处罚。’

皇帝在洛阳南宫设宴。皇帝说:‘通侯诸将不要隐瞒我,都说出你们的真实想法。我之所以有天下,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是什么原因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您傲慢无礼,侮辱人,而项羽仁慈并尊敬人。然而陛下派人攻城掠地,所降服的地方,都给予了他们,与天下共享利益。项羽嫉妒贤能,有功的人被他陷害,贤能的人被他怀疑,打了胜仗却不给人功劳,得到土地却不给人利益,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皇帝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帐幕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供应粮食,不断绝粮道,我不如萧何;统领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杰,我能用他们,这就是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个范增却不能重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群臣都接受了这个解释。

最初,田横归附了彭越。项羽被消灭后,田横害怕被杀,与宾客一起逃入海中。皇帝担心他长期作乱,派遣使者赦免田横,说:‘田横如果来,大的封王,小的封侯;如果不来,我将发兵诛杀他。’田横害怕,乘坐传车前往洛阳,还没到三十里,就自杀了。皇帝赞赏他的节操,为之流泪,派出两千士兵,以上等的礼仪安葬了他。

戍卒娄敬请求见皇帝,他对皇帝说:‘陛下夺取天下与周朝不同,而都城设在雒阳不方便,不如回到关中,占据秦国的坚固之地。’皇帝因此询问张良,张良趁机劝皇帝这样做。当天,皇帝的车队西行至长安。皇帝任命娄敬为奉春君,并赐给他刘姓。

六月壬辰日,大赦天下。

秋季七月,燕王臧荼反叛,皇帝亲自率军征讨。

九月,击败臧荼。皇帝下诏,让诸侯王中有人有功者立为燕王。荆王臣信等十人都说:‘太尉长安侯卢绾功劳最大,请立他为燕王。’皇帝派遣丞相哙率军平定代地。

利几反叛,皇帝亲自率军击败了他。利几曾是项羽的将领。项羽失败后,利几成为陈县县令,投降,皇帝封他为颍川侯。皇帝到达雒阳后,举荐通侯的名单中召见利几,但利几害怕,反叛。

后来九月,将诸侯的儿子迁往关中。开始修建长乐宫。

六年冬天十月,命令天下各县邑修建城墙。

有人告发楚王韩信谋反,皇帝询问左右的人,左右的人都争着要攻打韩信。皇帝采纳陈平的建议,假装游历云梦。十二月,在陈地会合诸侯,楚王韩信迎接并拜见皇帝,皇帝趁机逮捕了他。皇帝下诏说:‘天下已经安定,有功的豪杰被封为侯,新立的侯爵还没有完全显示出他们的功绩。他们身居军中九年,有的可能不熟悉法令,有的可能因为旧有的原因犯法,大的罪行是死刑,我非常同情他们。现在大赦天下。’田肯向皇帝祝贺说:‘非常好,陛下得到韩信,又治理了秦国。秦国是一个地形优越的国家,有黄河为屏障,山脉阻隔,千里之外有千里之隔,手持兵器的人有百万,秦国占据了其中的百分之二十。地势便利,如果对诸侯用兵,就像在高屋之上倒水一样。齐国,东有琅邪、即墨的富饶,南有泰山的坚固,西有浊河的阻隔,北有勃海的便利,方圆二千里,手持兵器的人有百万,千里之外有千里之隔,齐国占据了其中的百分之十二,这是东西方的秦国。不是皇帝的亲子弟,没有人可以封为王齐。’皇帝说:‘好。’赐给田肯五百斤金。

皇帝回到雒阳后,赦免了韩信,封他为淮阴侯。

甲申日,开始分封符信给功臣曹参等人,封为通侯。皇帝下诏说:‘齐国,是古代的建国,现在成为郡县,应该再次封为诸侯。将军刘贾多次立有大功,以及选择宽厚仁爱的人,封刘贾为齐王、荆王。’春季正月丙午日,韩王信等人上奏请求将原东阳郡、鄣郡、吴郡的五十三县立刘贾为荆王;将砀郡、薛郡、郯郡的三十六县立弟弟文信君刘交为楚王。壬子日,将云中、雁门、代郡的五十三县立哥哥宜信侯刘喜为代王;将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郡的七十三县立儿子刘肥为齐王;将太原郡的三十一县设为韩国,将韩王信的都城迁至晋阳。

皇帝已经封了大功臣二十多人,其余的人争功,还没有得到封赏。皇帝住在南宫,从复道上看到将领们经常成对地低声交谈,便询问张良。张良说:‘陛下与这些人一起夺取天下,现在已经成为天子,但所封的人都是旧日所喜爱的人,所杀的都是平生的仇敌。现在军吏计算功劳,认为天下不足以遍封,又担心因为过失而被杀,所以聚集起来谋反。’皇帝问:‘怎么办呢?’张良说:‘选择皇帝平时最不喜欢的,群臣都知道最讨厌的那个人,先封他为侯,向群臣展示。’三月,皇帝设宴,封雍齿为侯,趁机催促丞相尽快评定功劳并封赏。

皇帝回到栎阳后,每隔五天就朝见太公一次。太公的家令劝说太公说:‘天无二日,地无二王。皇帝虽然是儿子,但他是君主;太公虽然是父亲,但他是臣子。怎么能让君主向臣子下拜!这样,威严就无法施行。’后来皇帝朝见时,太公拿着扫帚,在门口倒退着行走。皇帝大惊,下去扶太公。太公说:‘皇帝,是君主,怎么能因为我而扰乱天下的法度!’于是皇帝认为家令的话很有道理,赐给他五百斤金。

夏季五月丙午日,皇帝下诏说:‘人的至亲,没有比父子更亲的,所以父亲有天下传给儿子,儿子有天下尊崇父亲,这是人伦的极致。前些日子天下大乱,战争不断,百姓苦不堪言,我亲自披甲执锐,亲自率军,冒着危险,平定暴乱,立诸侯,停止战争,使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安定,这都是太公的教诲。诸王、通侯、将军、群卿、大夫已经尊我为皇帝,而太公还没有称号,现在尊称太公为太上皇。’

秋季九月,匈奴围攻韩王信于马邑,韩王信投降匈奴。

七年冬天十月,皇帝亲自率军到铜鞮攻打韩王信,斩杀了他的将领。韩王信逃跑到匈奴,他的将领曼丘臣、王黄共同立原赵王的后代赵利为王,收集韩王信的散兵,与匈奴一起抵抗汉朝。皇帝从晋阳连续作战,乘胜追击,一直追到楼烦,遇到大寒,士兵冻掉手指的占十分之二三。最终到达平城,被匈奴包围,七天之后,利用陈平的计谋得以逃脱。派遣樊哙留在代地平定。

十二月,皇帝回到赵地,对赵王不礼貌。这个月,匈奴攻打代地,代王刘喜放弃国家,自己回到雒阳,被赦免,封为合阳侯。辛卯日,立儿子刘如意为代王。

春季,下令郎中如果犯罪,请允许他们赎罪。百姓生了儿子,免除两年的劳役。

二月,到达长安。萧何负责修建未央宫,建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大仓。皇帝看到宫殿的壮丽,非常生气,对萧何说:‘天下动荡不安,辛苦了数年,成败尚未可知,为什么修建宫殿过于奢侈!’萧何说:‘天下尚未安定,所以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修建宫殿。而且,天子以四海为家,如果不建造壮丽的宫殿,就无法显示威严,也不让后世的人超越。’皇帝同意了。从栎阳迁都长安。设立宗正官来序九族。夏季四月,前往雒阳。

八年冬天,皇帝向东攻打韩信的残余势力至东垣。返回途中经过赵地,赵相贯高等人因为皇帝没有礼遇赵王而感到羞耻,密谋杀害皇帝。皇帝想要留宿,但心跳加速,询问‘县名是什么?’回答说:‘柏人。’皇帝说:‘柏人,是被逼迫的人。’于是没有留宿。

十一月,下令士兵在军中死亡,要将他们的尸体运回原籍,由原籍提供衣物、棺材等葬具,用少牢祭祀,地方官吏负责安葬。十二月,从东垣返回。

春季三月,前往雒阳。下令士兵在军中死亡或守城的人终身免除劳役。爵位不是公乘以上的人不得戴刘氏的帽子。商人不得穿锦、绣、绮、縠、絺、纻、罽,不得持兵器,不得骑马。

秋季八月,赦免了有罪但尚未被发现的官吏。

九月,从雒阳返回。淮南王、梁王、赵王、楚王都随行。

九年冬天十月,淮南王、梁王、赵王、楚王朝见皇帝于未央宫。在前殿设宴,皇帝举杯祝太上皇健康,说:‘以前大人常说我不成器,不能管理产业,不如我的兄弟刘仲勤劳。现在我的产业与刘仲相比谁更多呢?’殿上的群臣都高呼万岁,大笑取乐。

十一月,将齐、楚的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姓迁往关中,与他们交换田地房屋。

十二月,前往雒阳。

发现贯高等人谋反,逮捕了贯高,并将赵王赵敖逮捕入狱。皇帝下令,凡敢追随赵王的,罪及三族。郎中田叔、孟舒等十人剃光头发,戴上铁圈,自愿成为赵王的奴隶,随赵王一起入狱。赵王实际上并不知道他们的谋反计划。

春季正月,赵王赵敖被废为宣平侯。代王刘如意被迁封为赵王,统治赵国。丙寅日,之前的罪犯,包括死罪以下,都被赦免。

二月,皇帝从洛阳来到。赞赏赵国的贤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召见他们并与之交谈,汉朝的官员没有人能比得上他们。皇帝很高兴,将他们都封为郡守或诸侯的丞相。

夏季六月乙未日,发生了日食。

十年冬季十月,淮南王、燕王、荆王、梁王、楚王、齐王、长沙王来朝见皇帝。

夏季五月,太上皇后去世。秋季七月癸卯日,太上皇去世,被安葬在万年。赦免了栎阳囚犯的死罪以下。

八月,命令诸侯王都在自己的国都建立太上皇庙。

九月,代相国陈豨反叛。皇帝说:‘陈豨曾经为我出使,非常有信用。代地是我急于要巩固的地方,所以封陈豨为列侯,让他作为相国守卫代地,现在他却与王黄等人一起在代地抢劫!官吏和百姓并无罪过,能够离开陈豨、王黄来归顺的人,都将被赦免。’皇帝从东边来到邯郸。皇帝很高兴地说:‘陈豨没有占据邯郸,并阻挡漳水,我知道他无法做成什么。’赵相周昌上奏说常山二十五城中失去了二十城,请求诛杀守将和尉官。皇帝问:‘守将和尉官反叛了吗?’回答说:‘没有。’皇帝说:‘这只是力量不足,并无罪过。’皇帝命令周昌挑选赵地的壮士,可以让他们担任将领,亲自见到四人。皇帝轻蔑地骂道:‘小子能当将领吗!’四个人都感到羞愧,都跪伏在地上。皇帝分别封他们为千户,任命为将领。左右大臣劝谏说:‘自从进入蜀汉、攻打楚国以来,奖赏还没有全部实行,现在封赏这些人,有什么功绩?’皇帝说:‘这不是你们能理解的。陈豨反叛,赵、代两地都被陈豨控制。我用紧急命令征召天下兵力,却没有到,现在只有邯郸中的兵力。我怎么会吝惜四千户,不用来安慰赵地的子弟们!’大家都说:‘好。’又问:‘乐毅有后代吗?’找到了乐毅的孙子乐叔,封他为乐乡侯,封号为华成君。询问陈豨的将领,都是以前的商人。皇帝说:‘我知道怎么对付他们了。’于是用大量金钱收买陈豨的将领,陈豨的将领大多投降。

十一年冬季,皇帝在邯郸。陈豨的将领侯敞率领一万多人游荡,王黄率领一千多骑兵驻扎在曲逆,张春率领一万多士兵渡过河流攻打聊城。汉朝将军郭蒙与齐国的将领一起攻打,大败他们。太尉周勃从太原进入,平定了代地,到达马邑,马邑不投降,被攻克。陈豨的将领赵利守卫东垣,高祖攻打不下。士兵们开始辱骂,皇帝很生气。城池投降后,辱骂的士兵被斩首。那些坚守县城不投降的反贼,恢复三年的租赋。

春季正月,淮阴侯韩信在长安谋反,全家被灭。将军柴武在参合斩杀了韩王信。

皇帝返回洛阳。下诏说:‘代地位于常山之北,与夷狄接壤,赵国位于常山之南,距离遥远,经常有胡人入侵,难以治理国家。可以夺取山南的太原之地,增加代地的领土,将代地的云中以西地区设为云中郡,这样代地受到边寇的侵扰就会减少。王、相国、通侯、两千石官员选择可以立为代王的人。’燕王绾、相国何等三十三人都说:‘刘恒贤明、知识渊博、温和善良,请立他为代王,都城设在晋阳。’大赦天下。

二月,下诏说:‘想要减少赋税。现在上贡没有固定的标准,官员们常常多收赋税作为上贡,而诸侯王尤其多,百姓非常痛恨。命令诸侯王、通侯每年十月朝见进贡,即每个郡根据人口数量按比例,每人每年交纳六十三钱,作为贡费。’又说:‘听说古代的君王没有比周文王更高的,诸侯没有比齐桓公更高的,他们都依靠贤人而成名。现在天下有贤能的士人,难道只有古代的人才吗?问题在于君主不与他们交往,士人怎么能进用呢!现在我用上天的保佑、贤士大夫平定了天下,成为一家,想要国家长治久安,世世代代供奉宗庙不断绝。贤人已经和我一起平定了天下,却不与我一起享受安宁和利益,可以吗?愿意跟我交往的贤士大夫,我能让他们尊贵显赫。布告天下,让大家都知道我的意思。御史大夫昌下达相国,相国酂侯下达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达郡守,如果有称得上有明德的人,一定要亲自劝告,为他驾车,送到相国府,记录他的品行、道义和年龄。如果有而不说,被发现,将被免职。年老体弱有病的人,不予派遣。’

三月,梁王彭越谋反,全家被灭。下诏说:‘选择可以立为梁王、淮阳王的人。’燕王绾、相国何等请求立皇帝的儿子刘恢为梁王,刘友为淮阳王。撤销东郡,将部分领土划归梁国;撤销颍川郡,将部分领土划归淮阳。

夏季四月,皇帝从洛阳来到。命令丰地迁移到关中的人终身免除赋税。

五月,下诏说:‘越人的习俗,喜欢互相攻击。以前秦朝将中县的人民迁移到南方三郡,让他们与百越人杂居。正逢天下讨伐秦朝,南海尉赵它居住在南方,长期治理,非常有条理,中县人因此没有减少,越人互相攻击的习俗也因此停止,这都是赵它的功劳。现在立赵它为南越王。’派陆贾立即授予他玉玺和绶带。赵它叩首称臣。

六月,命令跟随军队进入蜀汉、关中的人终身免除赋税。

秋季七月,淮南王布反叛。皇帝询问将领们,滕公说以前的楚令尹薛公有计策。皇帝召见了他,薛公分析了布的形势,皇帝很赞同,封薛公为千户。下诏让王、相国选择可以立为淮南王的人,大臣们请求立皇帝的儿子刘长为王。皇帝于是派遣上郡、北地、陇西的骑兵,巴蜀的材官以及中尉的士兵三万人作为皇太子的卫队,驻扎在霸上。布果然如薛公所说,向东攻打并杀死了荆王刘贾,劫持了他的军队,渡过淮河攻打楚国,楚王刘交逃入薛地。皇帝赦免天下死罪以下的人,都让他们从军;征召诸侯的军队,皇帝亲自率领去攻打布。

十二年冬季十月,皇帝在会缶打败了布的军队。布逃走,皇帝命令其他将领去追击。

皇帝返回,经过沛县,停留下来,在沛宫设宴,召集故人、父老兄弟一起饮酒。从沛县中挑选了一百二十个儿童,教他们唱歌。酒喝得畅快时,皇帝击筑并自己唱歌说:‘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命令孩子们都跟着唱。皇帝于是起身跳舞,感慨万分,泪流满面。他对沛县的父老兄弟说:‘游子都怀念故乡。我虽然定都关中,但死后我的魂魄仍然会思念沛县。而且我自从沛公开始,诛杀暴逆,最终拥有天下,将沛县作为我的汤沐邑,免除百姓的赋税,世世代代不再有所求。’沛县的父老兄弟和旧友天天欢饮,谈论往事,欢笑不已。十几天后,皇帝想要离开,沛县的父老兄弟坚决挽留。皇帝说:‘我的人太多,父老兄弟们供应不上。’于是离开了。沛县的县城都空了,人们都到县城西边去献礼物。皇帝停留下来,设宴三天。沛县的父老兄弟都跪拜说:‘沛县有幸得以免除赋税,丰县还没有,只希望陛下能同情。’皇帝说:‘丰县,是我生长的地方,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特别是因为它曾经是雍齿的,所以我才反叛他,投靠魏国。’沛县的父老兄弟坚决请求,于是丰县也和沛县一样免除赋税。

汉朝的其他将领在洮水南北攻打布的军队,都大败他们,追击并斩杀了布在番阳。

周勃平定了代地,在当城斩杀了陈豨。

诏书说:‘吴国,是古代的一个国家。最近荆王兼并了它的土地,现在他死了。我想重新立一个吴王,你们看怎么样?’长沙王的臣子们说:‘沛侯刘濞为人稳重,请立他为吴王。’已经封拜之后,皇上召见刘濞,说:“你看起来有造反的迹象。”于是拍拍他的背,说:“汉朝后五十年,东南方向会有动乱,难道是你吗?但是天下都是同姓一家,你要小心不要造反。”刘濞叩头说:“不敢。”

十一月,从淮南回来。经过鲁地,用牛羊猪三牲祭祀孔子。

十二月,诏书说:‘秦皇帝、楚隐王、魏安釐王、齐愍王、赵悼襄王都断了后代。让他们各自守护坟墓的家族有二十家,楚、魏、齐各有十家,赵国和魏国公子亡忌各有五家,让他们负责守护这些坟墓,如果有人去世,就重新安排,不要与其他事情混在一起。’

陈豨的降将说陈豨造反时,燕王卢绾派人到陈豨那里密谋。皇上派辟阳侯审食其去迎接卢绾,卢绾称病。审食其说卢绾有造反的迹象。春天二月,派樊哙、周勃带兵攻打卢绾。诏书说:‘燕王卢绾和我有旧交,就像对待儿子一样疼爱他,听说他和陈豨有密谋,我以为没有这回事,所以派人去接他。卢绾称病不来,造反的证据已经很明显了。燕地的官吏和百姓都没有罪,赐给六百石以上官职的人各升一级爵位。和卢绾一起生活,来去自由的人,也赦免他们,加一级爵位。’诏令诸侯王讨论可以立为燕王的人选。长沙王的臣子们请求立刘建为燕王。

诏书说:‘南武侯赵繇也是越国的后代,立他为南海王。’

三月,诏书说:‘我立为天子,统治天下,到现在已经十二年了。和天下豪杰贤能的大夫一起平定天下,共同安定国家。有功的人封为王,次一等封为列侯,下等封食邑。对于重臣的亲戚,有的封为列侯,都让他们自己任命官吏,有权征税,女子封为公主。被封为列侯食邑的人,都赐给他们印章,赐给他们大宅院。两千石以上的官吏,迁到长安,住在小宅院。进入蜀地、汉中平定三秦的人,都世世代代免除赋税。我对天下贤能之士和有功之臣,可以说是没有辜负他们。那些不义背叛天子擅自起兵的人,和天下人一起讨伐诛杀他们。布告天下,让大家都知道我的意思。’

皇上攻打布时,被流箭射中,行军路上病重。病得很严重,吕后请来良医。医生进来见皇上,皇上问医生。医生说:“可以治好。”于是皇上怒骂医生,说:“我以平民身份拿着三尺长的剑夺取天下,这不是天命吗?命在天,即使是扁鹊又有什么用!”于是不让医生治病,赐给黄金五十斤,让他回去。吕后问:“陛下百年之后,萧相国去世了,谁可以接替他?”皇上说:“曹参可以。”问第二个人选,说:“王陵可以,但是他有些鲁莽,陈平可以辅助他。陈平知识丰富,但是难以单独承担重任。周勃稳重少文,但是安定刘氏的人一定是周勃,可以让他担任太尉。”吕后再问下一个人选,皇上说:“这以后的事情就不是你所知道的。”

卢绾和几千人住在边塞下等待,希望皇上病愈,自己进去谢罪。夏四月甲辰日,皇帝在长乐宫驾崩。卢绾听到这个消息,就逃跑到匈奴。

吕后和审食其密谋说:‘那些将军以前都是普通百姓,现在却北面称臣,心里常常不满,现在他们要侍奉年幼的君主,如果不将他们全部杀掉,天下就不会安宁。’因此不发丧。有人听到这个消息,告诉了郦商。郦商见到审食其说:‘听说皇帝已经驾崩四天了,不发丧,想要杀掉那些将军。如果真的这样,天下就危险了。陈平、灌婴率领十万军队守卫荥阳,樊哙、周勃率领二十万军队平定燕、代,如果他们听到皇帝驾崩,将军们都被杀,一定会联合军队回乡,攻打关中。大臣内乱,将军们外反,灭亡就在眼前。’审食其进去报告,于是就在丁未日发丧,大赦天下。

五月丙寅日,葬于长陵。以下,皇太子、群臣都回到太上皇庙。群臣说:‘皇帝出身微贱,平定乱世,恢复正道,平定天下,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功劳最大。’上尊号称为高皇帝。

起初,高祖不修文学,但是性格明达,喜欢谋略,善于倾听,从看门守卫到戍卒,见到他们都像老朋友一样。最初顺应民心制定了三章之约。天下平定之后,命令萧何制定律令,韩信申明军法,张苍制定章程,叔孙通制定礼仪,陆贾创作《新语》。又和功臣分封符节立下誓言,用丹书铁契,藏在金匮石室中,保存在宗庙里。虽然日常事务繁忙,但是规划宏大,远见卓识。

赞曰:《春秋》晋国史官蔡墨曾说:‘陶唐氏衰落之后,其后有刘累,学习驯龙,侍奉孔甲,范氏就是从那时开始的。而大夫范宣子也说:“我们的祖先从虞朝以上是陶唐氏,在夏朝是御龙氏,在商朝是豕韦氏,在周朝是唐杜氏,晋国主持夏盟的时候是范氏。”范氏担任晋国的士师,鲁文公时逃到秦国。后来又回到晋国,留在那里的人成为刘氏。刘向说战国时刘氏从秦国获得自由。秦国灭魏,迁到大梁,建都于丰,所以周市劝说雍齿说:“丰,是原来梁国迁来的地方。”因此歌颂高祖说:“汉帝的根源,出自唐帝。降至周朝,在秦朝成为刘氏。经过魏国东迁,最终成为丰公。”丰公,就是太上皇的父亲。他们迁居时间不长,坟墓在丰地很少。等到高祖即位,设立祭祀官,就有秦、晋、梁、荆的巫师,世世代代祭祀天地,继续祭祀,难道不是真的吗!由此推断,汉朝继承了尧的运势,德行已经深厚,断蛇的符兆,旗帜上用红色,符合火德,这是自然的响应,得到了天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汉书-纪-高帝纪下-注解

汉王:指汉高祖刘邦,汉朝的开国皇帝。

项羽: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楚汉争霸中的主要人物。

阳夏南:阳夏,即今河南省太康县,阳夏南指阳夏的南边。

齐王信:指韩信,汉初著名将领,被封为齐王。

魏相国越:指魏豹,曾任魏国相国。

固陵: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新郑市。

张良:汉初著名谋士,刘邦的重要助手。

诸侯:指各地方割据的诸侯王。

分地:指分封的领地。

睢阳:地名,今河南省商丘市。

谷城:地名,位于今湖北省谷城县。

彭越:汉初将领,被封为梁王。

陈:地名,今河南省淮阳县。

傅海:指沿海地区。

黥布:即英布,汉初将领,被封为淮南王。

羽垓下:指项羽在垓下之战中被围困。

灌婴:汉初将领,刘邦的重要将领之一。

鲁:指鲁国,当时的一个封国。

怀王:指楚怀王,项羽的叔父,楚汉争霸时期的楚王。

项伯:项羽的族叔,被封为列侯。

定陶:地名,今山东省定陶县。

临江王共敖:楚汉争霸时期的临江王。

子:指儿子的意思。

尉:指共尉,共敖的儿子。

卢绾:指卢绾,是汉朝初年的诸侯王。

刘贾:汉初将领。

伯号:指封号。

武哀侯:刘邦的兄弟,被封为武哀侯。

博士:古代官名,负责教授学术。

稷嗣君:古代官名,负责农业事务。

叔孙通:指叔孙通,是汉朝初年的官员,以制定礼仪著称。

雒阳:古代都城,今河南省洛阳市。

番君:古代封号,指共敖被封为番君。

长沙:地名,今湖南省长沙市。

豫章:地名,今江西省南昌市。

象郡:地名,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

桂林:地名,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南海:地名,今广东省南海区。

亡诸:即无诸,古代越族首领。

闽中:地名,今福建省一带。

通侯:古代爵位,相当于侯爵。

高起:汉初将领。

王陵:指王陵,是汉朝初年的将领和政治家。

子房:指张良,字子房。

萧何:指萧何,是汉朝初年的官员,以治国有方著称。

雒阳南宫:雒阳的南宫,汉代的宫殿之一。

田横:汉初将领,齐王田荣的族弟。

宾客:指田横的部下。

传:古代传递信息的使者。

流涕:流泪。

卒:士兵。

昭灵夫人:刘邦的母亲,被封为昭灵夫人。

戍卒:指驻守边关的士兵。

娄敬:汉代初年的谋士,曾向汉高祖刘邦献策。

上:古代对帝王的尊称,此处指汉高祖刘邦。

关中:指今陕西省中部地区。

大赦天下:皇帝颁布的赦免全国罪犯的命令。

燕王臧荼:西汉初期燕国的王,因反叛被汉高祖刘邦所灭。

陈令:陈县的县令。

颍川:古郡名,今河南省许昌市一带。

诸侯王:各诸侯国的国王。

太尉:指太尉,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军事。

长安侯卢绾:卢绾,汉初将领,封为长安侯。

利几:项羽的部将,后降汉。

楚王信:韩信,楚汉争霸中的重要人物,后被汉高祖刘邦封为楚王。

云梦:古地名,今湖北省及湖南省交界处。

田肯:汉代大臣,以谋略著称。

琅邪:古郡名,今山东省东部。

即墨:古地名,今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

泰山:山名,位于山东省中部。

浊河:古河名,今黄河。

勃海:古海名,今渤海。

东阳郡:古郡名,今浙江省金华市一带。

鄣郡:古郡名,今安徽省宣城市一带。

吴郡:古郡名,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

砀郡:古郡名,今河南省永城市一带。

薛郡:古郡名,今山东省滕州市一带。

郯郡:古郡名,今山东省郯城县一带。

胶东:古郡名,今山东省东部。

胶西:古郡名,今山东省西部。

临淄:古地名,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济北:古郡名,今山东省北部。

博阳:古地名,今山东省博兴县。

城阳:古郡名,今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

太原郡:古郡名,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

韩国:古国名,今河南省中部。

晋阳:古代县名,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

雍齿:刘邦的故人,曾反叛刘邦。

栎阳:古都,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太公:刘邦的父亲,汉高祖刘邦的岳父。

马邑:古代县名,位于今山西省朔州市。

铜鞮:古地名,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

楼烦:古地名,今山西省忻州市代县。

平城:古地名,今山西省大同市。

代地:古地名,今山西省北部。

合阳侯:合阳县的侯爵。

如意:刘邦的儿子,后被封为代王。

未央宫:汉代的皇宫,位于长安城内。

东阙:皇宫的正门。

北阙:皇宫的北门。

前殿:皇宫的主要殿堂。

武库:存放武器的仓库。

大仓:存放粮食的仓库。

匈匈:纷扰不安的样子。

东垣:古代县名,位于今河北省正定县。

柏人:古地名,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

槥:古代的棺材。

少牢:古代祭祀用的祭品,指羊和猪。

宗正官:古代官名,掌管皇族事务。

贾人:商人。

锦、绣、绮、縠、絺、纻、罽:古代的丝织品,指各种华丽的织物。

刘氏冠:刘姓的冠帽,此处指皇帝的冠帽。

太上皇:指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他在刘邦成为皇帝后,被封为太上皇。

贯高:赵国贵族,因谋反刘邦而被捕。

谋逆:指图谋叛逆,即企图推翻统治者的行为。

逮捕:抓捕,拘捕。

赵王敖:赵国的王,因涉嫌谋反被逮捕。

三族:古代指父族、母族、妻族,即全族。

郎中:古代官名,相当于现在的部长级官员。

田叔:赵国的臣子,因忠诚于赵王敖而自髡钳为奴。

孟舒:赵国的臣子,与田叔一同自髡钳为奴。

自髡钳为王家奴:自己剃光头发,用铁圈束颈,表示成为奴隶。

就狱:到监狱。

诏:皇帝的命令。

赦:赦免,免除刑罚。

殊死:死刑。

日有食之:日食,天文学现象,太阳被月亮部分或全部遮挡。

淮南王:淮南国的国王。

燕王:燕国的国王。

荆王:指楚国的国王,荆是楚国的别称。

梁王:梁国的国王。

楚王:楚国的国王。

齐王:齐国的国王。

长沙王:指长沙国的国王,长沙国是汉朝初年设立的诸侯国。

太上皇后:古代皇帝的母亲。

万年:地名,太上皇的葬地。

栎阳囚:栎阳监狱的囚犯。

太上皇庙:太上皇的庙宇。

陈豨:指陈豨,是汉朝初年的叛将。

使:派遣。

羽檄:古代紧急传递的文书,用鸟羽作信使。

邯郸:赵国的都城,今河北省邯郸市。

周昌:赵国的相国。

常山:古代郡名,位于今河北省西部。

乐毅:战国时期燕国的名将。

郭蒙:汉朝的将军。

太原:古代郡名,位于今山西省中部。

淮阴侯韩信:汉朝的开国功臣,后因谋反被杀。

韩王信:韩国的国王,后因谋反被杀。

参合:地名,位于今山西省。

太原之地:指太原郡的地域。

云中郡:古代郡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燕王绾:燕国的国王。

相国何:汉朝的相国,名何。

子恒:汉高祖刘邦的儿子刘恒。

省赋:减少赋税。

程:规定,标准。

周文:周文王,周朝的开国君主。

齐桓:齐桓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君主。

陆贾:指陆贾,是汉朝初年的文学家。

南海尉它:南海郡的尉,名它。

百粤:古代对南方多个民族的统称。

南粤王:南粤国的国王。

兒:儿童。

沛:古代县名,今江苏省沛县。

汤沐邑:古代皇帝赐予的封地。

魏:指魏国,是古代的一个诸侯国。

番阳:古代县名,位于今江西省上饶市。

当城:古代城名,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

定代:平定代地。

吴:指吴国,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江苏、浙江、安徽一带,是春秋五霸之一。

朕:古代皇帝自称的词语,表示皇帝的自尊和威严。

沛侯濞:指刘邦的弟弟刘濞,沛是刘濞的封地。

反相:指面相,古人认为面相可以反映人的性格和命运。

大牢: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全备的祭品。

孔子:指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秦皇帝:指秦始皇,即嬴政,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六国的皇帝。

楚隐王:指楚国的隐王,即熊畅。

魏安釐王:指魏国的安釐王,即魏无忌。

齐愍王:指齐国的愍王,即田儋。

赵悼襄王:指赵国的悼襄王,即赵丹。

守冢:指守护祖先的坟墓。

辟阳侯:指审食其,是汉朝初年的官员,封号为辟阳侯。

樊哙:指樊哙,是汉朝初年的将领。

周勃:指周勃,是汉朝初年的将领和政治家。

南武侯织:指南武侯织,是汉朝初年的诸侯王。

粤:指南越,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

南海王:指南海国的国王,南海国是汉朝初年设立的诸侯国。

帝:指皇帝,即汉朝的皇帝。

天下:指整个国家或世界。

豪士:指有才能和胆识的人。

贤大夫:指有德行和才能的官员。

列侯:指封建时代的一种爵位,地位仅次于王。

食邑:指封地,封建时代贵族的领地。

印:指印章,古代官员的凭证。

大第室:指豪华的住宅。

小第室:指较小的住宅。

长安:指长安城,即今天的西安,是汉朝的都城。

三秦:指秦朝末年,项羽分封的三个秦朝故地,即关中、陇西、北地。

流矢:指箭矢。

嫚骂:指辱骂。

布衣:指平民百姓。

三尺:指剑,古代剑的长度大约三尺。

扁鹊:指扁鹊,古代著名的医生。

萧相国:指萧何,是汉朝初年的相国,相当于宰相。

曹参:指曹参,是汉朝初年的官员,继萧何之后担任相国。

陈平:指陈平,是汉朝初年的政治家,以智谋著称。

塞下:指边疆地区。

匈奴:指匈奴,古代中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

鞅鞅:指心中不满或不安。

荥阳:指荥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长乐宫:指长乐宫,是汉朝的皇宫之一。

丁未:指农历的某一天。

长陵:指长陵,是汉朝皇帝的陵墓。

细微:指出身低微。

文学:指文学知识。

监门戍卒:指在城门守卫的士兵。

三章之约:指刘邦在起义初期制定的三个约定,即约法三章。

韩信:指韩信,是汉朝初年的将领,以军事才能著称。

张苍:指张苍,是汉朝初年的官员,以制定法律著称。

新语:指《新语》,是陆贾所著的一部政治哲学著作。

剖符作誓:指剖开符节,发誓。

丹书铁契:指用丹书写的铁契,表示誓言。

金匮石室:指用金匮和石室保存重要文件。

宗庙:指宗庙,是祭祀祖先的场所。

陶唐氏:指陶唐氏,是古代的一个部族。

刘累:指刘累,是陶唐氏的后代。

孔甲:指孔甲,是商朝的一位君主。

范氏:指范氏,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家族。

范宣子:指范宣子,是范氏的后代。

虞:指虞朝,是古代的一个朝代。

夏:指夏朝,是古代的一个朝代。

商:指商朝,是古代的一个朝代。

周:指周朝,是古代的一个朝代。

唐杜氏:指唐杜氏,是周朝的一个家族。

晋:指晋朝,是古代的一个朝代。

主夏盟:指主持夏盟,即主持夏朝的盟会。

丰公:指丰公,是刘邦的父亲。

秦:指秦朝,是古代的一个朝代。

梁:指梁国,是古代的一个诸侯国。

荆:指荆国,是古代的一个诸侯国。

断蛇著符:指断蛇出现,预示着天命。

旗帜上赤:指旗帜上涂有红色,象征着火德。

火德:指火德,古代五行之一,与红色相关。

得天统:指得到天命,成为合法的统治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汉书-纪-高帝纪下-评注

诏曰:‘吴,古之建国也。日者荆王兼有其地,今死亡后。朕欲复立吴王,其议可者。’

此句中,‘吴’字点明了吴国的历史地位,‘古之建国’则强调了吴国的悠久历史。‘日者荆王兼有其地’回顾了吴国被荆王兼并的历史,‘今死亡后’则指出了荆王去世的现状。‘朕欲复立吴王’表明了皇帝想要恢复吴国的愿望,‘其议可者’则是对群臣意见的征询。此段文字展现了皇帝对吴国的重视以及对恢复吴国的决心。

长沙王臣等言:‘沛侯濞重厚,请立为吴王。’已拜,上召谓濞曰:‘汝状有反相。’因拊其背,曰:‘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岂汝邪?然天下同姓一家,汝慎毋反。’濞顿首曰:‘不敢。’

这段文字描绘了长沙王臣等人的建议以及皇帝对沛侯濞的评价。‘沛侯濞重厚’表现了沛侯濞的稳重和可靠,‘请立为吴王’则是群臣对沛侯濞的支持。皇帝的‘汝状有反相’则是对沛侯濞的警示,‘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则是对未来的预言,‘慎毋反’则是皇帝对沛侯濞的告诫。沛侯濞的‘不敢’则是对皇帝的忠诚表示。

十一月,行自淮南还。过鲁,以大牢祠孔子。

此句中,‘十一月’和‘行自淮南还’表明了皇帝的时间与行踪。‘过鲁’则指出了皇帝的行程,‘以大牢祠孔子’则是皇帝对孔子的尊崇和祭祀,体现了儒家思想在汉朝的地位。

十二月,诏曰:‘秦皇帝、楚隐王、魏安釐王、齐愍王、赵悼襄王皆绝亡后。其与秦始皇帝守冢二十家,楚、魏、齐各十家,赵及魏公子亡忌各五家,令视其冢,复,亡与它事。’

此段诏书体现了汉朝对前代君王的尊重和对历史的记载。‘秦皇帝、楚隐王、魏安釐王、齐愍王、赵悼襄王’列举了前代五位君王,‘守冢二十家’等则是对这些君王后代的安置,‘令视其冢’则是要求对这些君王的坟墓进行保护。

陈豨降将言豨反时燕王卢绾使人之豨所阴谋。

此句中,‘陈豨降将’揭示了陈豨背叛的事实,‘言豨反时燕王卢绾使人之豨所阴谋’则是对燕王卢绾的指控,暗示了燕王卢绾与陈豨有勾结。

上使辟阳侯审食其迎绾,绾称疾。食其言绾反有端。

此段文字描述了皇帝对燕王卢绾的处理。‘上使辟阳侯审食其迎绾’表明了皇帝对卢绾的召回,‘绾称疾’则是卢绾的推脱。‘食其言绾反有端’则是对卢绾反叛的指控。

春二月,使樊哙、周勃将兵击绾。

此句中,‘春二月’表明了时间,‘使樊哙、周勃将兵击绾’则是皇帝对燕王卢绾的军事行动,体现了汉朝的军事力量。

诏曰:‘燕王绾与吾有故,爱之如子,闻与陈豨有谋,吾以为亡有,故使人迎绾。绾称疾不来,谋反明矣。燕吏民非有罪也,赐其吏六百石以上爵各一级。与绾居,去来归者,赦之,加爵亦一级。’诏诸侯王议可立为燕王者。

此段诏书体现了皇帝对燕王卢绾的宽容和对燕国人民的关怀。‘燕王绾与吾有故,爱之如子’表明了皇帝对卢绾的私人情感,‘赐其吏六百石以上爵各一级’则是皇帝对燕国人民的奖赏。

诏曰:‘南武侯织亦粤之世也,立以为南海王。’

此句中,‘南武侯织’表明了南海王的身份,‘立以为南海王’则是皇帝对南海王的任命,体现了汉朝对地方势力的控制。

三月,诏曰:‘吾立为天子,帝有天下,十二年于今矣。与天下之豪士贤大夫共定天下,同安辑之。其有功者上致之王,次为列侯,下乃食邑。而重臣之亲,或为列侯,皆令自置吏,得赋敛,女子公主。为列侯食邑者,皆佩之印,赐大第室。吏二千石,徙之长安,受小第室。入蜀、汉定三秦者,皆世世复。吾于天下贤士功臣,可谓亡负矣。其有不义背天子擅起兵者,与天下共伐诛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此段诏书展现了皇帝的治国理念和对功臣的奖赏。‘吾立为天子’表明了皇帝的身份,‘与天下之豪士贤大夫共定天下’则是皇帝的治国理念,‘其有功者上致之王’则是皇帝对功臣的奖赏。

上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疾。

此句中,‘上击布时’表明了皇帝的行动,‘为流矢所中’则是皇帝受伤的情景,‘行道疾’则是对皇帝病情的描述。

疾甚,吕后迎良医。

此句中,‘疾甚’表明了皇帝病情的严重,‘吕后迎良医’则是吕后对皇帝病情的关注。

医入见,上问医。曰:‘疾可治。’于是上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疾,赐黄金五十斤,罢之。

此段文字描绘了皇帝对医生的斥责。‘医入见’表明了医生的到来,‘疾可治’则是医生的诊断,但皇帝的嫚骂和对医生的斥责则表明了皇帝对医生的不满。

吕后问曰:‘陛下百岁后,萧相国既死,谁令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曰:‘王陵可,然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知有余,然难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乃所知也。’

此段文字展现了皇帝对国家未来的安排。‘陛下百岁后’则是对未来的预测,‘萧相国既死’则是萧相国的去世,‘曹参可’等则是皇帝对继承人的选择。

卢绾与数千人居塞下候伺,幸上疾愈,自入谢。

此句中,‘卢绾与数千人居塞下候伺’表明了卢绾的等待,‘幸上疾愈’则是皇帝病情的好转,‘自入谢’则是卢绾对皇帝的感谢。

夏四月甲辰,帝崩于长乐宫。

此句中,‘夏四月甲辰’表明了皇帝去世的时间,‘帝崩于长乐宫’则是皇帝去世的地点。

卢绾闻之,遂亡入匈奴。

此句中,‘卢绾闻之’表明了卢绾得知皇帝去世的消息,‘遂亡入匈奴’则是卢绾的逃亡。

吕后与审食其谋曰:‘诸将故与帝为编户民,北面为臣,心常鞅鞅,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天下不安。’以故不发丧。

此段文字描述了吕后和审食其的密谋。‘诸将故与帝为编户民’表明了诸将的身份,‘北面为臣’则是诸将的忠诚,‘心常鞅鞅’则是诸将的不满,‘今乃事少主’则是吕后对少主的担忧。

人或闻,以语郦商。郦商见审食其曰:‘闻帝已崩四日,不发丧,欲诛诸将。诚如此,天下危矣。陈平、灌婴将十万守荥阳,樊哙、周勃将二十万定燕、代,此闻帝崩,诸将皆诛,必连兵还乡,以攻关中。大臣内畔,诸将外反,亡可跷足待也。’审食其入言之,乃以丁未发丧,大赦天下。

此段文字描绘了郦商对吕后和审食其密谋的反对。‘闻帝已崩四日,不发丧’表明了皇帝去世的时间,‘欲诛诸将’则是吕后和审食其的意图,‘大赦天下’则是皇帝去世后的政策。

五月丙寅,葬长陵。

此句中,‘五月丙寅’表明了皇帝下葬的时间,‘葬长陵’则是皇帝的安葬地点。

已下,皇太子、群臣皆反至太上皇庙。

此句中,‘已下’表明了皇帝去世后的情况,‘皇太子、群臣皆反至太上皇庙’则是皇太子和群臣对皇帝的悼念。

群臣曰:‘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曰高皇帝。

此段文字是对皇帝功绩的赞誉。‘帝起细微’表明了皇帝的出身,‘拨乱世反之正’则是皇帝的治国理念,‘为汉太祖,功最高’则是皇帝的功绩。

初,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

此段文字描述了皇帝的性格特点。‘不修文学’表明了皇帝的文化素养,‘性明达’则是皇帝的聪明才智,‘好谋’则是皇帝的决策能力,‘能听’则是皇帝的倾听能力。

初顺民心作三章之约。

此句中,‘初顺民心’表明了皇帝的政策取向,‘作三章之约’则是皇帝的政策措施。

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

此段文字描述了皇帝在天下安定后的制度建设。‘命萧何次律令’等则是皇帝对各部门的任命,‘剖符作誓’则是皇帝与功臣的誓约,‘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则是皇帝对历史和文化的重视。

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

此句中,‘虽日不暇给’表明了皇帝的忙碌,‘规摹弘远’则是皇帝的远见。

赞曰:‘《春秋》晋史蔡墨有言: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事孔甲,范氏其后也。而大夫范宣子亦曰:“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范氏为晋士师,鲁文公世奔秦。后归于晋,其处者为刘氏。刘向云战国时刘氏自秦获于魏。秦灭魏,迁大梁,都于丰,故周市说雍齿曰:“丰,故梁徙也。”是以颂高祖云:“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丰公,盖太上皇父。其迁日浅,坟墓在丰鲜焉。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则有秦、晋、梁、荆之巫,世祠天地,缀之以祀,岂不信哉!由是推之,汉承尧运,德祚已盛,断蛇著符,旗帜上赤,协于火德,自然之应,得天统矣。’

此段赞文是对皇帝家世的追溯和对汉朝天命的阐释。‘陶唐氏既衰’等则是皇帝家世的描述,‘汉承尧运’则是汉朝天命的体现,‘断蛇著符,旗帜上赤’则是汉朝的象征,‘得天统’则是汉朝的合法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汉书-纪-高帝纪下》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704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