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汉书-纪-景帝纪

作者: 班固(公元32年-92年),字孟坚,东汉时期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他是中国古代史学家班固的代表作之一,他的父亲班昭同样是历史学家。班固所编写的《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最为重要的中国史书之一。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公元82年)。

内容简要:《汉书》是班固根据史料编纂的汉朝史书,内容覆盖了西汉的兴起、发展与衰落。全书共分为三十篇,主要记录了汉朝的历史事件、帝王传记、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等。班固通过严谨的史实记载和深入的分析,为后代研究汉朝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特别是在帝王的治国理政、军事战争、外交往来等方面,《汉书》提供了许多细节,对了解汉朝的政治体系与社会结构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汉书》还包含了许多人物传记,其中涉及了大量的历史人物,为研究中国古代名将、政治家的生平提供了重要依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汉书-纪-景帝纪-原文

孝景皇帝,文帝太子也。母曰窦皇后。

后七年六月,文帝崩。

丁未,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薄氏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九月,有星孛于西方。

元年冬十月,诏曰:

“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礼乐各有由。

歌者,所以发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

高庙酎,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

孝惠庙酎,奏《文始》、《五行》之舞。

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遂群生;减耆欲,不受献,罪人不帑,不诛亡罪,不私其利也;除宫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也。

朕既不敏,弗能胜识。

此皆上世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

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

明象乎日月,而庙乐不称,朕甚惧焉。

其为孝文皇帝庙为《昭德》这舞,以明休德。

然后祖宗之功德,施于万世,永永无穷,朕甚嘉之。

其与丞相、列侯、中二千石、礼官具礼仪奏。

丞相臣嘉等奏曰:

“陛下永思孝道,立《昭德》之舞以明孝文皇帝之盛德,皆臣嘉等愚所不及。

臣谨议:

世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

高皇帝庙宜为帝者太祖之庙,孝文皇帝庙宜为帝者太宗之庙。

天子宜世世献祖宗之庙。

郡国诸侯宜各为孝文皇帝立太宗之庙。

诸侯王、列侯使者侍祠天子所献祖宗之庙。

请宣布天下。

制曰“可”。

春正月,诏曰:

“间者岁比不登,民多乏食,夭绝天年,朕甚痛之。

郡国或硗狭,无所农桑系畜;或地饶广,荐草莽,水泉利,而不得徙。

其议民欲徙宽大地者,听之。

夏四月,赦天下。

赐民爵一级。

遣御史大夫青翟至代下与匈奴和亲。

五月,令田半租。

秋七月,诏曰:

“吏受所监临,以饮食免,重;受财物,贱买贵卖,论轻。

廷尉与丞相更议著令。

廷尉信谨与丞相议曰:

“吏及诸有秩受其官属所监、所治、所行、所将,其与饮食,计偿费,勿论。

它物,若买故贱,卖故贵,皆坐臧为盗,没入臧县官。

吏迁徙免罢,受其故官属所将监治送财物,夺爵为士伍,免之。

无爵,罚金二斤,令没入所受。

有能捕告,畀其所受臧。

二年冬十二月,有星孛于西南。

令天下男子年二十始傅。

春三月,立皇子德为河间王,阏为临江王,馀为淮阳王,非为汝南王,彭祖为广川王,发为长沙王。

夏四月壬午,太皇太后崩。

六月,丞相嘉薨。

封故相国萧何孙系为列侯。

秋,与匈奴和亲。

三年冬十二月,诏曰:

“襄平侯嘉子恢说不孝,谋反,欲以杀嘉,大逆无道。

其赦嘉为襄平侯,及妻子当坐者复故爵。

论恢说及妻子如法。

春正月,淮阳王宫正殿灾。

吴王濞、胶西王卬、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皆举兵反。

大赦天下。

遣太尉亚夫、大将军窦婴将兵击之。

斩御史大夫晁错以谢七国。

二月壬子晦,日有蚀之。

诸将破七国,斩首十余万级。

追斩吴王濞于丹徒。

胶西王卬、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皆自杀。

夏六月,诏曰:

“乃者吴王濞等为逆,起兵相胁,诖误吏民,吏民不得已。

今濞等已灭,吏民当坐濞等及逋逃亡军者,皆赦之。

楚元王子艺等与濞等为逆,朕不忍加法,除其籍,毋令污宗室。

立平陆侯刘礼为楚王,续元王后。

立皇子端为胶西王,胜为中山王。

赐民爵一级。

四年春,复置诸关用传出入。

夏四月己巳,立皇子荣为皇太子,彻为胶东王。

六月,赦天下,赐民爵一级。

秋七月,临江王阏薨。

十月戊戌晦,日有蚀之。

五年春正月,作阳陵邑。

夏,募民徙阳陵,赐钱二十万。

遣公主嫁匈奴单于。

六年冬十二月,雷,霖雨。

秋九月,皇后薄氏废。

七年冬十一月庚寅晦,日有蚀之。

春正月,废皇太子荣为临江王。

二月,罢太尉官。

夏四月乙巳,立皇后王氏。

丁巳,立胶东王彻为皇太子。

赐民为父后者爵一级。

中元年夏四月,赦天下,赐民爵一级。

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周昌孙子为列侯。

二年春二月,令诸侯王薨、列侯初封及之国,大鸿胪奏谥、诔、策。

列侯薨及诸侯太傅初除之官,大行奏谥、诔、策。

王薨,遣光禄大夫吊襚、祠、赗,视丧事,因立嗣子。

列侯薨,遣太中大夫吊祠,视丧事,因立嗣。

其葬,国得发民挽丧、穿、复土,治坟无过三百人毕事。

匈奴入燕。

改磔曰弃市,勿复磔。

三月,临江王荣坐侵太宗庙地,征诣中尉,自杀。

夏四月,有星孛于西北。

立皇子越为广川王,寄为胶东王。

秋七月,更郡守为太守,郡尉为都尉。

九月,封故楚、赵傅、相、内史前死事者四人子皆为列侯。

甲戌晦,日有蚀之。

三年冬十一月,罢诸侯御史大夫官。

春正月,皇太后崩。

夏,旱,禁酤酒。

秋九月,蝗。

有星孛于西北。

戊戌晦,日有蚀之。

立皇子乘为清河王。

四年春三月,起德阳宫。

御史大夫绾奏禁马高五尺九寸以上,齿未平,不得出关。

夏,蝗。

秋,赦徒作阳陵者死罪;欲腐者,许之。

十月戊午,日有蚀之。

五年夏,立皇子舜为常山王。

六月,赦天下,赐民爵一级。

秋八月己酉,未央宫东阙灾。

更名诸侯丞相为相。

九月,诏曰:

法令度量,所以禁暴止邪也。

狱,人之大命,死者不可复生。

吏或不奉法令,以货赂为市,朋党比周,以苛为察,以刻为明,令亡罪者失职,朕甚怜之。

有罪者不伏罪,奸法为暴,甚亡谓也。

诸狱疑,若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者,辄谳之。

六年冬十月,行幸雍,郊五畤。

十二月,改诸官名。

定铸钱伪黄金弃市律。

春三月,雨雪。

夏四月,梁王薨。

分梁为五国,立孝王子五人皆为王。

五月,诏曰:

夫吏者,民之师也。

车驾、衣服宜称。

吏六百石以上,皆长吏也。

亡度者、或不吏服出入闾里,与民亡异。

令长吏二千石车朱两轓;千石至六百石朱左轓。

车骑从者不称其官衣服、下吏出入闾巷亡吏体者,二千石上其官属,三辅举不如法令者,皆上丞相御史请之。

先是,吏多军功,车、服尚轻,故为设禁,又惟酷吏奉宪失中,乃诏有司减笞法,定棰令。

语在《刑法志》。

六月,匈奴入雁门,至武泉,入上郡,取苑马。

吏卒战死者二千人。

秋七月,辛亥晦,日有蚀之。

后元年春正月,诏曰:

狱,重事也。

人有智愚,官有上下。

狱疑者谳有司,有司所不能决,移廷尉。

有令谳而后不当,谳者不为失。

欲令治狱者务先宽。

三月,赦天下,赐民爵一级,中二千石、诸侯相爵右庶长。

夏,大酺五日,民得酤酒。

五月,地震。

秋七月乙巳晦,日有蚀之。

条侯周亚夫下狱死。

二年冬十月,省彻侯之国。

春,匈奴入雁门,太守冯敬与战死。

发车骑材官屯。

春,以岁不登,禁内郡食马粟,没入之。

夏四月,诏曰: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

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

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

夫饥寒并至,而能亡为非者寡矣。

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

不受献,减太官,省徭赋,欲天下务农蚕,素有畜积,以备灾害。

强毋攘弱,众毋暴寡;

老耆以寿终,幼孤得遂长。

今,岁或不登,民食颇寡,其咎安在?

或诈伪为吏,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

县丞,长吏也,奸法与盗盗,甚无谓也。

其令二千石各修其职;

不事官职、耗乱者,丞相以闻,请其罪。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五月,诏曰:

人不患其不知,患其为诈也;

不患其不勇,患其为暴也;

不患其不富,患其亡厌也。

其唯廉士,寡欲易足。

今訾算十以上乃得官,廉士算不必众。

有市籍不得官,无訾又不得官,朕甚愍之。

訾算四得官,亡令廉士久失职,贪夫长利。

秋,大旱。

三年春正月,诏曰:

农,天下之本也。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

间岁或不登,意为末者众,农民寡也。

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吏发民若取庸采黄金、珠玉者,坐臧为盗。

二千石听者,与同罪。

皇太子冠,赐民为父后者爵一级。

甲子,帝崩于未央宫。

遗诏赐诸侯王、列侯马二驷,吏二千石黄金二斤,吏民户百钱。

出宫人归其家,复终身。

二月癸酉,葬阳陵。

赞曰:

孔子称“斯民,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信哉!

周、秦之敝,罔密文峻,而奸轨不胜。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

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汉书-纪-景帝纪-译文

孝景皇帝是文帝的儿子。他的母亲是窦皇后。在文帝去世后的第七年六月,文帝去世。丁未日,太子即位成为皇帝,尊称皇太后薄氏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

九月,西方出现了一颗彗星。

元年冬天十月,皇帝下诏说:“听说古代祖辈有功绩,宗族有德行,制定礼乐各有原因。歌曲是用来表达德行的;舞蹈是用来展示功绩的。在高庙的祭祀中,演奏《武德》、《文始》、《五行》的舞蹈。在孝惠庙的祭祀中,演奏《文始》、《五行》的舞蹈。孝文皇帝治理天下,开放关卡桥梁,不区别远方;废除诽谤,去除肉刑,赏赐长老,收养孤寡,使民众生活得到改善;减少老年人的欲望,不接受贡献,罪犯不连累家属,不处死无罪之人,不谋取私利;废除宫刑,放出宫女,重视断绝人世。我虽然不聪明,但无法记住这些。这些都是前代所不及的,而孝文皇帝亲自实践的。他的德行深厚如天地,恩泽遍及四海,无人不得到福祉。他的光辉如同日月,但庙乐却不足以表达,我非常担心。因此,为孝文皇帝的庙宇创作《昭德》舞蹈,以展示他的美德。这样,祖宗的功德就可以流传万世,永无尽头,我非常赞赏。请丞相、列侯、中二千石、礼官制定礼仪上报。”丞相臣嘉等上奏说:“陛下永记孝道,设立《昭德》舞蹈以展示孝文皇帝的伟大德行,这些都是我们愚昧所不及的。我谨议:世上的功绩没有超过高皇帝的,德行没有超过孝文皇帝的。高皇帝的庙应该成为帝王的太祖庙,孝文皇帝的庙应该成为帝王的太宗庙。天子应该世代祭祀祖宗的庙宇。郡国诸侯应该各自为孝文皇帝建立太宗庙。诸侯王、列侯的使者应该在天子祭祀祖宗的庙宇时侍奉。请宣布天下。”皇帝下令:“可以。”

春正月,皇帝下诏说:“最近几年收成不好,民众多缺乏食物,天年早逝,我非常痛心。有些郡国土地贫瘠,无法种植农桑;有些地方土地肥沃,草原茂盛,水源丰富,却无法迁居。现在讨论民众想要迁往广阔土地的意愿,允许他们迁移。”

夏四月,全国大赦。赐予民众一级爵位。

派遣御史大夫青翟到代下与匈奴和亲。

五月,下令田地租金减半。

秋七月,皇帝下诏说:“官吏接受所监管的人的馈赠,因饮食而免除罪行,处罚较重;接受财物,贱买贵卖,处罚较轻。廷尉与丞相重新讨论并制定法令。”廷尉信谨与丞相商议说:“官吏以及所有有秩位的官员,接受其官属所监管、所治理、所执行、所率领的,如果与饮食有关,计算赔偿费用,不予处罚。其他物品,如果买时故意低价,卖时故意高价,都按贪污论处,没收财产归官府。官吏调动免职后,接受其原官属所率领监管的财物,剥夺爵位成为士伍,免于处罚。没有爵位的,罚金二斤,令其没收所接受的。有能捕获并告发的人,给予其所没收的财产。”

二年冬天十二月,西南方出现了一颗彗星。

下令全国男子二十岁开始服兵役。

春三月,立皇子德为河间王,阏为临江王,馀为淮阳王,非为汝南王,彭祖为广川王,发为长沙王。

夏四月壬午,太皇太后去世。

六月,丞相嘉去世。

封故相国萧何的孙子萧系为列侯。

秋,与匈奴和亲。

三年冬天十二月,皇帝下诏说:“襄平侯嘉的儿子恢说不孝,图谋反叛,想要杀害嘉,大逆不道。现在赦免嘉为襄平侯,及其妻子儿女原恢复爵位。按照法律处理恢说及其妻子儿女。”

春正月,淮阳王宫的正殿发生火灾。

吴王濞、胶西王卬、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都起兵反叛。全国大赦。派遣太尉亚夫、大将军窦婴率军征讨。斩杀御史大夫晁错以谢罪七国。

二月壬子晦,发生日食。

各路将领击败七国,斩首十余万。在丹徒追斩吴王濞。胶西王卬、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都自杀。

夏六月,皇帝下诏说:“最近吴王濞等人叛逆,起兵相威胁,误导了官民,官民不得已而为之。现在濞等人已经被消灭,官民因濞等人及逃亡军士而受罚的,都予以赦免。楚元王的儿子艺等人与濞等人一起叛逆,我不忍心加罪于他们,废除他们的户籍,不要让他们玷污宗室。”立平陆侯刘礼为楚王,继承元王的后代。立皇子端为胶西王,胜为中山王。赐予民众一级爵位。

四年春天,重新设立各关卡,使用通行证出入。

夏四月己巳,立皇子荣为皇太子,彻为胶东王。

六月,全国大赦,赐予民众一级爵位。

秋七月,临江王阏去世。

十月戊戌晦,发生日食。

五年春天正月,建造阳陵邑。

夏天,招募民众迁往阳陵,赐予二十万钱。

派遣公主嫁给匈奴单于。

六年冬天十二月,雷声大作,连绵大雨。

秋九月,皇后薄氏被废。

七年冬天十一月庚寅晦,发生日食。

春正月,废皇太子荣为临江王。

二月,废除太尉官。

夏四月乙巳,立皇后王氏。

丁巳,立胶东王彻为皇太子。赐予为父亲守丧的人一级爵位。

中元年夏四月,全国大赦,赐予民众一级爵位。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周昌的孙子为列侯。

二年春天二月,下令诸侯王去世、列侯初次封爵及到封地,大鸿胪奏上谥号、诔词、策命。列侯去世及诸侯太傅初次任命的官员,大行奏上谥号、诔词、策命。王去世,派遣光禄大夫慰问、祭奠、赠礼,观察丧事,趁机立嗣子。列侯去世,派遣太中大夫慰问、祭奠,观察丧事,趁机立嗣。他们的葬礼,国家可以征发民众帮忙抬棺、挖掘、填土,修墓不得超过三百人完成。

匈奴入侵燕地。

将磔刑改为弃市,不再使用磔刑。

三月,临江王荣因侵占太宗庙地,被征召到中尉处,自杀。

夏四月,西北方出现了一颗彗星。

立皇子越为广川王,寄为胶东王。

秋七月,改郡守为太守,郡尉为都尉。

九月,封故楚、赵傅、相、内史前死事者四人子为列侯。

甲戌晦,发生日食。

三年冬天十一月,废除诸侯御史大夫官。

春天正月,皇太后去世。

夏天,干旱,禁止酿酒。

秋九月,蝗灾。西北方出现了一颗彗星。戊戌晦,发生日食。

立皇子乘为清河王。

四年春天三月,开始建造德阳宫。

御史大夫绾上奏禁止马匹高度超过五尺九寸,牙齿未平的,不得出关。

夏天,蝗灾。

秋天,赦免在阳陵服劳役的死罪囚犯;愿意腐刑的,允许。

十月戊午,发生日食。

五年夏天,立皇子舜为常山王。六月,全国大赦,赐予民众一级爵位。

秋八月己酉,未央宫东阙发生火灾。

改诸侯丞相为相。

九月,皇帝下诏说:‘法令和度量标准是用来禁止暴力和邪恶的。监狱,是关系到人生命运的地方,死去的人无法复生。有些官吏不遵守法令,用财物贿赂来交易,结党营私,把严苛当作明察,把刻薄当作明智,让无罪的人失去职位,我非常同情他们。有罪的人不认罪,违法作恶,非常可恶。对于所有有疑问的案子,如果虽然符合法律但不符合人心的,就应当进行审理。’

六年冬天十月,皇帝巡视雍地,举行郊祀五畤的仪式。

十二月,改换所有官职的名称。制定了铸钱伪造黄金的弃市律。

春天三月,下雪。

夏天四月,梁王去世。将梁国分为五个国家,立孝王的五个儿子为王。

五月,皇帝下诏说:‘官吏是民众的导师。车马和衣服应当与官职相称。六百石以上的官吏都是长吏。那些没有规矩、不穿官服出入街巷的人,与百姓没有区别。命令六百石以上的长吏乘坐朱红色的车,车辕两边都有红色装饰;千石到六百石的官吏,车辕左边有红色装饰。车骑随从的服饰不符合官职等级,下级官吏出入街巷没有官吏的样子,两千石以上的官吏上报自己的属下,三辅地区举荐不符合法令的人,都上报给丞相和御史。

在此之前,官吏们因军功而车马服饰简朴,因此设立禁令,并且因为酷吏执行法律过于严苛,于是皇帝下令有关部门减少鞭刑,制定杖刑令。

六月,匈奴入侵雁门,到达武泉,进入上郡,夺取了马匹。官吏和士兵战死的有两千人。

秋天七月,辛亥日月底,发生了日食。

后元年春天正月,皇帝下诏说:‘监狱,是重要的事情。人有聪明愚笨之分,官有高低之分。有疑问的案子由有关部门审理,如果有关部门不能决断,就上报给廷尉。如果下令审理后不恰当,审理的人不承担责任。希望审理案件的人务必要宽恕。’

三月,赦免天下,赐给民众爵位一级,中二千石、诸侯相赐爵右庶长。

夏天,举行五天的盛大宴会,民众可以买酒。

五月,发生地震。

秋天七月,乙巳日月底,发生了日食。

条侯周亚夫被下狱处死。

二年冬天十月,撤销了彻侯的封国。

春天,匈奴入侵雁门,太守冯敬与匈奴作战阵亡。调发车骑和材官驻防。

春天,因为粮食歉收,禁止内郡食用马料,没收马匹。

夏天四月,皇帝下诏说:‘雕刻花纹,伤害农业;锦绣丝织,损害女红。农业受损是饥饿的根源,女红受损是寒冷的根源。如果饥寒交迫,能不做坏事的人很少。我亲自耕种,皇后亲自养蚕,以供奉宗庙的粮食和祭服,为天下人做榜样;不接受贡献,减少太官的供应,减少徭役赋税,希望天下人务农养蚕,平时就有储备,以备灾害。强者不欺凌弱者,多数人不对少数人施暴;老年人能安享晚年,孤儿幼女能健康成长。现在,有时候粮食歉收,民众的食物不足,问题出在哪里?有些人假装成官吏,官吏用财物贿赂来交易,掠夺百姓,侵害万民。县丞是长吏,违法与盗贼勾结,非常荒谬。命令两千石以上的官员各自履行职责;不履行官职、混乱的人,丞相上报,请求处罚。向天下公布,让民众明白我的意思。’

五月,皇帝下诏说:‘人不怕他不知道,怕他欺诈;不怕他不够勇敢,怕他凶暴;不怕他不够富有,怕他不知足。只有廉洁的人,欲望少,容易满足。现在只有资产达到十钱以上的人才能做官,廉洁的人资产不必多。有市籍的人不能做官,没有资产的人也不能做官,我非常同情他们。资产达到四钱的人可以做官,不让廉洁的人长期失业,不让贪婪的人长期获利。’

秋天,发生大旱。

三年春天正月,皇帝下诏说:‘农业是国家的根本。黄金、珠玉,饿了不能吃,冷了不能穿,只能作为货币使用,不知道它的最终用途。有时候粮食歉收,是因为重视商业的人多,农民少。命令各郡国务必鼓励农业和桑蚕业,增加种植树木,可以得到衣服和食物。官吏征发民众采集黄金、珠玉的,以盗窃罪论处。两千石以上的官员听从的,与犯同罪。’

皇太子举行加冠礼,赐给有父亲的民众爵位一级。

甲子日,皇帝在未央宫去世。遗诏赐给诸侯王、列侯马两匹,两千石以上的官员黄金二斤,官吏和民众每户一百钱。放出宫女,让她们回家,终身免赋。

二月癸酉日,皇帝被葬在阳陵。

赞曰:孔子说‘这些百姓,是三代人能够正直行事的原因’,确实如此!周朝和秦朝的弊端,法网严密,刑罚严酷,但邪恶的行为还是不断。汉朝兴起后,废除繁琐的礼法,与民休息。到了孝文帝,加上他的谦逊节俭,孝景帝继承他的事业,五六十年间,风气转变,百姓纯朴。周朝有成王、康王,汉朝有文帝、景帝,都是非常美好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汉书-纪-景帝纪-注解

孝景皇帝:指西汉时期的一位皇帝,名刘启,是汉文帝刘恒的儿子。

文帝太子:指孝景皇帝刘启是汉文帝刘恒的太子。

窦皇后:指汉文帝刘恒的皇后,窦氏。

太皇太后:指皇帝的祖母,尊称为太皇太后。

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尊称为皇太后。

星孛:古代对彗星的称呼,彗星是一种周期性的天体,古人认为它预示着不祥之兆。

酎:古代的一种酒,特指祭祀用的酒。

高庙:指汉高祖刘邦的庙。

孝惠庙:指汉惠帝刘盈的庙。

文始:古代的一种舞蹈,用于祭祀。

五行:古代哲学概念,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

肉刑:古代的一种刑罚,包括斩首、刖足等。

耆欲:老年人的欲望。

宫刑:古代的一种刑罚,割除男性生殖器或女性子宫。

美人:古代对宫廷女官的称呼。

昭德:一种舞蹈,用于歌颂皇帝的德行。

丞相:古代的一种官职,相当于现代的总理。

列侯:古代的一种爵位,相当于现代的侯爵。

中二千石:指官职为中二千石,即中级官员。

礼官:古代负责礼仪的官员。

岁比不登:指连续几年收成不好,粮食歉收。

硗狭:土地贫瘠,不适宜耕种。

系畜:饲养家畜。

荐草莽:指野草丛生。

水泉利:指水资源丰富。

徙:迁移。

传:古代的一种凭证,用于证明身份或身份的合法性。

雷:自然现象,指打雷。

霖雨:连绵不断的雨。

弃市:古代的一种死刑,将犯人公开处决并示众。

中尉: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地方治安。

谥:古代对死者的尊称,由朝廷赐予。

诔:古代的一种悼念死者的文体。

策:古代的一种文告。

光禄大夫: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宫廷宴会等事务。

挽丧:抬送灵柩。

穿:挖掘墓穴。

复土:填埋墓穴。

磔:古代的一种死刑,将犯人钉在木桩上。

中元年:指汉景帝刘启的第一个年号。

匈奴:古代我国北方的一个民族。

临江王:汉朝的一个封国,位于长江流域。

胶西王:汉朝的一个封国,位于胶西地区。

中山王:汉朝的一个封国,位于中山地区。

未央宫:西汉帝王的宫殿。

更名:更改名称。

诸侯:古代的一种封号,指被封为王的诸侯国。

相:古代的一种官职,相当于现代的宰相。

法令度量:指国家制定的法律和度量衡标准,是维护社会秩序和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工具。

狱:古代指监狱,也指司法审判。

货赂:指用财物进行贿赂。

朋党比周:指结党营私,相互勾结。

苛:指苛刻,过于严厉。

刻:指严厉,过于苛刻。

谳:指对案件进行复审。

五畤:古代在郊外设五座祭坛,用以祭祀天地五方神。

伪黄金:指伪造的黄金。

弃市律:指有关伪造货币的法律。

车骑从者:指随从的车骑。

棰令:指鞭打犯人的法律。

廷尉:古代官名,掌管司法审判。

谳有司:指将疑案提交给有司(官吏)复审。

诸侯相:指诸侯国的宰相。

右庶长:古代官名,是诸侯国中的高级官职。

车朱两轓:指车辆的车轮上有红色装饰。

朱左轓:指车辆的车轮左侧有红色装饰。

二千石上:指二千石以上的官员。

三辅:指古代中央政府派遣到地方的三个辅助官员。

棰法:指鞭打犯人的法律。

刑法志:古代史书中记载刑法制度的篇章。

雁门:古代关隘名,位于今山西省北部。

武泉: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北部。

上郡:古代郡名,位于今陕西省北部。

苑马:指皇家马场。

晦: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日有蚀之:指发生日食。

条侯周亚夫:指西汉名将周亚夫,被封为条侯。

省彻侯之国:指减少彻侯的封地。

车骑材官:指能骑马作战的士兵。

岁不登:指收成不好,粮食歉收。

没入之:指没收。

雕文刻镂:指雕刻花纹。

锦绣纂组:指精美的织物。

女红:指女子纺织、缝纫等手工艺。

粢盛:指祭祀用的谷物。

祭服:指祭祀时穿的服装。

徭赋:指徭役和赋税。

訾算:指古代的货币单位。

市籍:指在市场上登记的商贩。

臧:指盗窃。

冠:指古代男子成年的礼仪。

阳陵:西汉文帝刘恒的陵墓。

直道而行:指遵循正道行事。

周、秦之敝:指周朝和秦朝的弊端。

汉兴:指汉朝建立。

扫除烦苛:指废除繁琐的礼制和苛捐杂税。

与民休息:指让民众得到休息和发展。

孝文:指汉文帝刘恒。

孝景:指汉景帝刘启。

成、康:指周成王和周康王,周朝的贤明君主。

文、景:指汉文帝和汉景帝,汉朝的贤明君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汉书-纪-景帝纪-评注

九月,诏曰:‘法令度量,所以禁暴止邪也。’此句体现了汉初统治者对于法治的重视,认为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禁止暴力和邪恶的重要手段。

‘狱,人之大命,死者不可复生。’此句强调了司法审判的严肃性,指出一旦判决错误,会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体现了对生命权的尊重。

‘吏或不奉法令,以货赂为市,朋党比周,以苛为察,以刻为明,令亡罪者失职,朕甚怜之。’此句批评了当时官吏的腐败现象,指出他们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导致无辜之人受到冤屈,反映了皇帝对于社会不公的同情。

‘有罪者不伏罪,奸法为暴,甚亡谓也。’此句批评了那些犯罪后不认罪、继续为恶的人,指出他们的行为更加令人无法容忍。

‘诸狱疑,若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者,辄谳之。’此句表明了皇帝对于疑罪从轻的原则,即对于法律条文虽能适用但人心不服的案件,应进行重新审理。

‘六年冬十月,行幸雍,郊五畤。’此句描述了皇帝巡视雍地,举行郊祀仪式,体现了汉朝对祭祀的重视。

‘十二月,改诸官名。定铸钱伪黄金弃市律。’此句说明了皇帝对于官制和法律的改革,以及对于伪造货币行为的严厉打击。

‘春三月,雨雪。’此句记录了当时的自然现象,也反映了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夏四月,梁王薨。分梁为五国,立孝王子五人皆为王。’此句描述了梁王去世后,国家对其进行分封,体现了汉朝的分封制度。

‘五月,诏曰:‘夫吏者,民之师也。’’此句强调了官吏在民众中的榜样作用,认为官吏应该以身作则,为民众树立榜样。

‘六月,匈奴入雁门,至武泉,入上郡,取苑马。吏卒战死者二千人。’此句记录了匈奴入侵,汉朝军队进行抵抗的情况,反映了当时边疆的紧张局势。

‘秋七月辛亥晦,日有蚀之。’此句记录了日食这一自然现象,古人认为日食是上天对国家政治的警示。

‘后元年春正月,诏曰:‘狱,重事也。’’此句再次强调了司法审判的重要性,表明皇帝对于司法公正的重视。

‘三月,赦天下,赐民爵一级,中二千石、诸侯相爵右庶长。’此句描述了皇帝进行大赦,以及对于有功之人的赏赐,体现了汉朝的仁政。

‘夏,大酺五日,民得酤酒。’此句描述了皇帝举行盛大宴会,允许民众饮酒,体现了皇帝与民同乐的态度。

‘五月,地震。’此句记录了地震这一自然灾害,古人认为地震是上天对国家政治的警示。

‘秋七月乙巳晦,日有蚀之。’此句再次记录了日食这一自然现象。

‘条侯周亚夫下狱死。’此句描述了周亚夫因罪被处死,反映了当时法律的无情。

‘二年冬十月,省彻侯之国。’此句描述了皇帝撤销彻侯国,体现了皇帝对于中央集权的维护。

‘春,匈奴入雁门,太守冯敬与战死。发车骑材官屯。’此句描述了匈奴再次入侵,汉朝进行抵抗的情况。

‘春,以岁不登,禁内郡食马粟,没入之。’此句描述了因粮食歉收,禁止食用马粟,反映了当时粮食紧张的情况。

‘夏四月,诏曰:‘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此句批评了奢侈之风,强调农业和手工业的重要性。

‘秋,大旱。’此句记录了旱灾这一自然灾害,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困难。

‘三年春正月,诏曰:‘农,天下之本也。’’此句再次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体现了汉朝对于农业的重视。

‘皇太子冠,赐民为父后者爵一级。’此句描述了皇太子举行成年礼,以及对于有功之人的赏赐。

‘甲子,帝崩于未央宫。遗诏赐诸侯王、列侯马二驷,吏二千石黄金二斤,吏民户百钱。出宫人归其家,复终身。’此句描述了皇帝去世,以及对于诸侯王、列侯、官吏和民众的赏赐,体现了皇帝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二月癸酉,葬阳陵。’此句描述了皇帝的葬礼,体现了汉朝对于皇帝的尊重。

‘赞曰:‘孔子称‘斯民,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信哉!周、秦之敝,罔密文峻,而奸轨不胜。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此句是对汉朝统治的评价,认为汉朝在继承周、秦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使国家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汉书-纪-景帝纪》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704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