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汉书-传-高五王传

作者: 班固(公元32年-92年),字孟坚,东汉时期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他是中国古代史学家班固的代表作之一,他的父亲班昭同样是历史学家。班固所编写的《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最为重要的中国史书之一。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公元82年)。

内容简要:《汉书》是班固根据史料编纂的汉朝史书,内容覆盖了西汉的兴起、发展与衰落。全书共分为三十篇,主要记录了汉朝的历史事件、帝王传记、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等。班固通过严谨的史实记载和深入的分析,为后代研究汉朝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特别是在帝王的治国理政、军事战争、外交往来等方面,《汉书》提供了许多细节,对了解汉朝的政治体系与社会结构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汉书》还包含了许多人物传记,其中涉及了大量的历史人物,为研究中国古代名将、政治家的生平提供了重要依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汉书-传-高五王传-原文

高皇帝八男:吕后生孝惠帝,曹夫人生齐悼惠王肥,薄姬生孝文帝,戚夫人生赵隐王如意,赵姬生淮南厉王长,诸姬生赵幽王友、赵共王恢、燕灵王建。淮南厉王长自有传。

齐倬惠王肥,其母高祖微时外妇也。高祖六年立,食七十余城。诸民能齐言者皆与齐。孝惠二年,入朝。帝与齐王燕饮太后前,置齐王上坐,如家人礼。太后怒,乃令人酌两卮鸩酒置前,令齐王为寿。齐王起,帝亦起,欲俱为寿。太后恐,自起反卮。齐王怪之,因不敢饮,阳醉去。问,知其鸩,乃忧,自以为不得脱长安。内史士曰:“太后独有帝与鲁元公主,今王有七十余城,而公主乃食数城。王诚以一郡上太后为公主汤沐邑,太后必喜,王无患矣。”于是齐王献城阳郡以尊公主为王太后。吕太后喜而许之。乃置酒齐邸,乐饮,遣王归国。后十三年薨,子襄嗣。

赵隐王如意,九年位。四年,高祖崩,吕太后征王到长安,鸩杀之。无子,绝。

赵幽王友,十一年立为淮阳王。赵隐王如意死,孝惠元年,徙友王赵,凡立十四年。友以诸吕女为后,不爱,爱它姬。诸吕女怒去,谗之于太后曰:“王曰‘吕氏安得王?太后百岁后,吾必击之。’”太后怒,以故召赵王。赵王至,置邸不见,令卫国守之,不得食。其群臣或窃馈之,辄捕论之。赵王饿,乃歌曰:“诸吕用事兮,刘氏微;迫胁王侯兮,强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诬我以恶;谗女乱国兮,上曾不寤。我无忠臣兮,何故弃国?自快中野兮,苍天与直!于嗟不可悔兮,宁早自贼!为王饿死兮,谁者怜之?吕氏绝理兮,托天报仇!”遂幽死。以民礼葬之长安。

高后崩,孝文即位,立幽王子遂为赵王。二年,有司请立皇子为王。上曰:“赵幽王幽死,朕甚怜之。已立其长子遂为赵王。遂弟辟强及齐悼惠王子朱虚侯章、东牟侯兴居有功,皆可王。”于是取赵之河间立辟强,是为河间文王。文王立十三年薨,子哀王福嗣。一年薨,无子,国除。

赵王遂立二十六年,孝景时晁错以过削赵常山郡,诸侯怨,吴、楚反,遂与合谋起兵。其想建德、内史王悍谏,不听。遂烧杀德,悍,兵发住其西界,欲待吴、楚俱进,北使匈奴与连和。汉使曲周侯郦寄击之,赵王城守邯郸,相距七月。吴、楚败,匈奴闻之,亦不肯入边。栾布自破齐还,并兵引水灌赵城。城坏,王遂自杀,国除。景帝怜赵相、内史守正死,皆封其子为列侯。

赵共王恢。十一年,梁王彭越诛,立恢为梁王。十六年,赵幽王死,吕后徙恢王赵,恢心不乐。太后以吕产女为赵王后,王后从官皆诸吕也,内擅权,微司赵王,王不得自恣。王有爱姬,王后鸩杀之。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王悲思,六月自杀。太后闻之,以为用妇人故自杀,无思奉宗庙礼,废其嗣。

燕灵王建。十一年,燕王卢绾亡入匈奴,明年,立建为燕王。十五年薨,有美人子,太后使人杀之,绝后。

齐悼惠王子,前后凡九人为王:太子襄为齐哀王,次子章为城阳景王,兴居为济北王,将闾为齐王,志为济北王,辟光为济南王,贤为菑川王,卬为胶西王,雄渠为胶东王。

齐哀王襄,孝惠六年嗣立。明年,惠帝崩,吕太后称制。元年,以其兄子鄜侯吕台为吕王,割齐之济南郡为吕王奉邑。明年,哀王弟章入宿卫于汉,高后封为朱虚侯,以吕禄女妻之。后四年,封章弟兴居为东牟侯,皆宿卫长安。高后七年,割齐琅邪郡,立营陵侯刘泽为琅邪王。是岁,赵王友幽死于邸。三赵王既废,高后立诸吕为三王,擅权用事。

章年二十,有气力,忿刘氏不得职。尝入侍燕饮,高后令章为酒吏。章自请曰:“臣,将种也,请得以军法行酒。”高后曰:“可。”酒酣,章进歌舞,已而曰:“请为太后言耕田。”高后儿子畜之,笑曰:“顾乃父知田耳,若生而为王子,安知田乎?”章曰:“臣知之。”太后曰:“试为我言田意。”章曰:“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鉏而去之。;太后默然。顷之,诸吕有一人醉,亡酒,章追,拔剑斩之而还报曰:’有亡酒一人,臣谨行军法斩之。”太后左右大惊。业已许其军法,亡以罪也。因罢酒。自是后,诸吕惮章,虽大臣皆依朱虚侯。刘氏为强。

其明年,高后崩。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吕王产为相国,皆居长安中,聚兵以威大臣,欲为乱。章以吕禄女为妇,知其谋,乃使人阴出告其兄齐玉,欲令发兵西,朱虚侯、东牟侯欲从中与大臣为内应,以诛诸吕,因立齐王为帝。

齐王闻此计,与其舅驷钧、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阴谋发兵。齐相召平闻之,乃发兵入卫王宫。魏勃给平曰:“王欲发兵,非有汉虎符验也。而相君围王,固善。勃请为君将兵卫卫王。”召平信之,乃使魏勃将。勃既将,以兵围相府。召平曰:“嗟乎!道家之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遂自杀。于是齐王以驷钧为相,魏勃为将军,祝午为内史,悉发国中兵。使祝午给琅邪王曰:“吕氏为乱,齐王发兵欲西诛之。齐王自以儿子,年少,不习兵革之事,愿举国委大王。大王自高帝将也,习战事。齐王不敢离兵,使臣请大王幸之临菑见齐王计事,并将齐兵以西平关中之乱。”琅邪王信之,以为然,乃驰见齐王。齐王与魏勃等因留琅邪王,而使祝午尽发琅邪国而并将其兵。

琅邪王刘泽既欺,不得反国,乃说齐王曰:‘齐悼惠王,高皇帝长子也,推本言之,大王高皇帝適长孙也,当立。今诸大臣狐疑未有所定,而泽于刘氏最为长年,大臣固待泽决计。今大王留臣无为也,不如使我入关计事。’齐王以为然,乃益具车送琅邪王。

琅邪王既行,齐遂举兵西攻吕国之济南。

于是齐王遗诸侯王书曰:‘高帝平定天下,王诸子弟。悼惠王薨,惠帝使留侯张良立臣为齐王。惠帝崩,高后用事,春秋高,听诸吕擅废帝更立,又杀三赵王,灭梁、赵、燕,以王诸吕,分齐国为四。忠臣进谏,上或乱不听。今高后崩,皇帝春秋富,未能治天下,固待大臣诸侯。今诸吕又擅自尊官,聚兵严威,劫列侯忠臣,挢制以令天下,宗庙以危。寡人帅兵入诛不当为王者。’

汉闻之,相国吕产等遣大将军颍阴侯灌婴将兵击之。

婴至荥阳,乃谋曰:‘诸吕举兵关中,欲危刘氏而自立,今我破齐还报,是益吕氏资也。’乃留兵屯荧阳,使人谕齐王及诸侯,与连和,以待吕氏之变而共诛之。

齐王闻之,乃屯兵西界待约。

吕禄、吕产欲作乱,朱虚侯章与太尉勃、丞相平等诛之。

章首先斩吕产,太尉勃等乃尽诛诸吕。

而琅邪王亦从齐至长安。

大臣议欲立齐王,皆曰:‘母家驷钧恶戾,虎而冠者也。访以吕氏故,几乱天下,今又立齐王,是欲复为吕氏也。代王母家薄氏,君子长者,且代王,高帝子,于今见在,最为长。以子则顺,以善人则大臣安。’

于是大臣乃谋迎代王,而遣章以诛吕氏事告齐王,今罢兵。

灌婴在荥阳,闻魏勃本教齐王反,既诛吕氏,罢齐兵,使使召责问魏勃。

勃曰:‘失火之家,岂暇先言丈人后救火乎!’因退立,股战而栗。

恐不能言者,终无他语。

灌将军孰视,笑曰:‘人谓魏勃勇,妄庸人耳,何能为乎!’

乃罢勃勃父以善鼓琴见秦皇帝。

及勃少时,欲求见齐相曹参,家贫无以自通,乃常独早扫齐相舍人门外。

舍人怪之,以为物而司之,得勃。

勃曰:‘愿见相君无因,故为子扫,欲以求见。’

于是舍人见勃,曹参因以为舍人。

壹为参御言事,以为贤,言之悼惠王。

王召见,拜为内史。

始悼惠王得自置二千石。

及悼惠王薨,哀王嗣,勃用事重于相。

齐王既罢兵归,而代王立,是为孝文帝。

文帝元年,尽以高后时所割齐之城阳、琅邪、济南郡复予齐,而徙琅邪王王燕。

益封朱虚侯、东牟侯各二千户,黄金千斤。

是岁,齐哀王薨,子文王则嗣。

十四年薨,无子,国除。

城阳景王章,孝文二年以朱虚侯与东牟侯兴居俱立,二年薨。

子共王喜嗣。

孝文十二年,徙王淮南,五年,复还王城阳,凡立三十三年薨。

子顷王延嗣,二十六年薨。

子敬王义嗣,九年薨。

子惠王武嗣,十一年薨。

子荒王顺嗣,四十六年薨。

子戴王恢嗣,八年薨。

子孝王景嗣,二十四年薨。

子哀王云嗣,一年薨,无子,国绝。

成帝复立云兄俚为城阳王,王莽时绝。

济北王兴居初以东牟倨与大臣共立文帝于代邸,曰:‘诛吕氏,臣无功,请与太仆滕公俱入清宫。’

遂将少帝出,迎皇帝入宫。

始诛诸吕时,朱虚侯章功尤大,大臣许尽以赵地王章,尽以梁地王兴居。

及文帝立,闻朱虚、东牟之初欲立齐王,故黜其功。

二年,王诸子,乃割齐二郡以王章、兴居。

章、兴居意自以失职夺功。

岁余,章薨,而匈奴大入边,汉多兵发,丞相灌婴将击之,文帝亲幸太原。

兴居以为天子自击胡,遂发兵反,上闻之,罢兵归长安,使棘蒲侯柴将军击破,虏济北王。

王自杀,国除。

文帝悯济北王逆乱以自灭,明年,尽封悼惠王诸子罢军等七人为列侯。

至十五年,齐文王又薨,无子。

时悼惠王后尚有城阳王在,文帝怜悼惠王適嗣之绝,于是乃分齐为六国,尽立前所封悼惠王子列侯见在者六人为王。

齐孝王将闾以杨虚侯立,济北王志以安都侯立,菑川王贤以武成侯立,胶东王雄渠以白石侯立,胶西王卬以平昌侯立,济南王辟光以扐侯立。

孝文十六年,六王同日俱立。

立十一年,孝景三年,吴、楚反,胶东、胶西、菑川、济南王皆发兵应吴、楚。

欲与齐,齐孝王狐疑,城守不听。

三国兵共围齐,齐王使路中大夫告于天子。

天子复令路中大夫还报,告齐王坚守,汉兵今破吴、楚矣。

路中大夫至,三国兵围临菑数重,无从之。

三国将与路中大夫盟曰:‘若反言汉已破矣,齐趣下三国,不且见屠。’

路中大夫既许,至城下,望见齐王,曰:‘汉已发兵百万,使太尉亚夫击破吴、楚,方引兵救齐,齐必坚守无下!’

三国将诛路中大夫。

齐初围急,阴与三国通谋,约未定,会路中大夫从汉来,其大臣乃复劝王无下三国。

会汉将栾布、平阳侯等兵至齐,击破三国兵,解围。

已后闻齐初与三国有谋将欲移兵伐齐。

齐孝王惧,饮药自杀。

而胶东、胶西、济南、菑川王皆伏诛,国除。

独济北王在。

齐孝王之自杀也,景帝闻之,以为齐首善,以迫劫有谋,非其罪也,召立孝王太子寿,是为懿王。

二十三年薨,子厉王次昌嗣。

其母曰纪太后。

太后取其弟纪氏女为王后,王不爱。

纪太后欲其家重宠,令其长女纪翁主入王宫正其后宫无令得近王,欲令爱纪氏女。

王因与其姊翁主奸。

齐有宦者徐甲,入事汉皇太后。

皇太后有爱女曰修成君,修成君非刘氏子,太后怜之。

修成君有女娥,太后欲嫁之于诸侯。

宦者甲乃请使齐,必令王上书请娥。

皇太后大喜,使甲之齐。

时主父偃知甲之使齐以取后事,亦因谓甲:‘即事成,幸言偃女愿得充王后宫。’

甲至齐,风以此事。

纪太后怒曰:‘王有后,后宫备具。且甲,齐贫人,及为宦者入事汉,初无补益,乃欲乱吾王家!且主父偃何为者?乃欲以女充后宫!’

甲大穷,还报皇太后曰:‘王已愿尚娥,然事有所害,恐如燕王。’

燕王者,与其子昆弟奸,坐死。故以燕感太后。

太后曰:‘毋复言嫁女齐事!’

事浸淫闻于上。

主父偃由此与齐有隙。

偃方幸用事,因言:‘齐临菑十万户,市租千金,人众殷富,巨于长安,非天子亲弟爱子不得王此。今齐王于亲属益疏。’

乃从容言吕太后时齐欲反,及吴、楚时孝王几为乱。

今闻齐王与其姊乱。

于是武帝拜偃为齐相,且正其事。

偃至齐,急治王后宫宦者为王通于姊翁主所者,辞及王。

王年少,惧以罪为吏所执诛,乃饮药自杀。

是时,赵王惧主父偃壹出败齐,恐其渐疏骨肉,乃上书言偃受金及轻重之短,天子亦因囚偃。

公孙弘曰:‘齐王以忧死,无后,非诛偃无以塞天下之望。’

偃遂坐诛。

厉王立五年,国除。

济北王志,吴、楚反时初亦与通谋,后坚守不发兵,故得不诛,徙王菑川。

元朔中,齐国绝。

悼惠王后唯有二国:城阳、菑川。

菑川地比齐,武帝为悼惠王冢园在齐,乃割临菑东圜悼惠王冢园邑尽以予菑川,今奉祭祀。

志立三十五年薨,是为懿王。

子靖王建嗣,二十年薨。

子顷王遗嗣,三十五年薨。

子思王终古嗣。

五凤中,青州刺史奏终古使所爱奴与八子及诸御婢奸,终古或参与被席,或白昼使裸伏,犬马交接,终古亲临观。

产子,辄曰:‘乱不可知,使去其子。’

事下丞相、御史,奏:‘终古位诸侯王,以今置八子,秩比六百石,所以广嗣重祖也。而终古禽兽行,乱君臣夫妇之别,悖逆人伦,请逮捕。’

有诏:‘削四县。’

二十八年薨。

子考王尚嗣,五年薨。

子孝王横嗣,三十一年薨。

子怀王交嗣,六年薨。

子永嗣,王莽时绝。

赞曰:‘悼惠之王齐,最为大国。以海内初定,子弟少,激秦孤立亡藩辅,故大封同姓,以填天下。’

时诸侯得自除御史大夫群卿以下众官,如汉朝,汉独为置丞相。

自吴、楚诛后,稍夺诸侯权,左官附益阿党之法设。

其后诸侯唯得衣食租税,贫者或乘牛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汉书-传-高五王传-译文

高皇帝有八个儿子:吕后生了孝惠帝,曹夫人生了齐悼惠王刘肥,薄姬生了孝文帝,戚夫人生了赵隐王刘如意,赵姬生了淮南厉王刘长,其他姬妾生了赵幽王刘友、赵共王刘恢、燕灵王刘建。淮南厉王刘长有他自己的传记。

齐悼惠王刘肥,他的母亲是高祖在贫贱时的一位外室。高祖六年时立为齐王,封地有七十多城。所有能说齐语的人都被封到齐国。孝惠帝二年,刘肥入朝。皇帝和齐王在太后面前设宴饮酒,把齐王安排在上座,就像家人之间的礼节一样。太后生气了,于是让人倒了两杯毒酒放在面前,让齐王向太后敬酒。齐王站起来,皇帝也站起来,想要一起敬酒。太后害怕了,自己站起来倒掉了酒杯。齐王觉得奇怪,因此不敢喝酒,假装喝醉离开了。后来知道酒里有毒,感到忧虑,认为自己无法从长安逃脱。内史士说:‘太后只有皇帝和鲁元公主,现在齐王有七十多城,而公主只吃几个城。如果齐王真的把一个郡献给太后作为公主的汤沐邑,太后一定会高兴,齐王也就不会有麻烦了。’于是齐王献上城阳郡来尊公主为王太后。吕太后很高兴,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设宴在齐国的官邸,畅饮,然后让齐王回国。十三年后,齐王去世,儿子刘襄继位。

赵隐王刘如意,在位九年。第四年,高祖去世,吕太后召回刘如意到长安,用毒酒将他杀害。没有儿子,断绝了后代。

赵幽王刘友,在位十一年,被封为淮阳王。赵隐王刘如意死后,孝惠帝元年,刘友被迁封到赵国,共在位十四年。刘友娶了吕家的女儿为后,但是不爱她,喜欢别的姬妾。吕家的女儿生气离开,在太后面前诬陷刘友说:‘王说“吕家怎么能封王?太后百年之后,我一定要攻打他们。”’太后生气,因此召回赵王。赵王到了长安,太后不让他见,让卫国的人看守他,不让他吃饭。他的大臣们有的偷偷送食物给他,但是一旦被发现就会被逮捕审判。赵王饿得无法忍受,于是唱歌说:‘吕家当权啊,刘家衰微;逼迫王侯啊,强迫我娶妃。我的妃子嫉妒啊,诬陷我恶行;奸臣乱国啊,皇上不曾醒悟。我没有忠臣啊,为什么抛弃国家?在这荒野中自我安慰啊,苍天与我为直!唉,不可挽回啊,宁愿早早自尽!作为王饿死啊,谁会怜悯我?吕家绝情啊,托付上天报仇!’最终被囚禁而死。按照平民的礼仪在长安安葬。

高后去世后,孝文帝即位,立幽王的儿子刘遂为赵王。二年,官员们请求立皇子为王。皇帝说:‘赵幽王是被囚禁而死的,我非常同情他。已经立了他的长子刘遂为赵王。刘遂的弟弟刘辟强和齐悼惠王的儿子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都有功,都可以封王。’于是从赵国划出河间作为刘辟强的封地,封他为河间文王。文王在位十三年后去世,儿子哀王刘福继位。一年后去世,没有儿子,封地被废除。

赵王刘遂在位二十六年,孝景帝时期,晁错因为过错削除了赵国的常山郡,诸侯们都很怨恨,吴、楚发动叛乱,刘遂与他们合谋起兵。他的想法是建德、内史王悍劝谏,但是他不听。于是烧死了建德和王悍,军队驻扎在西界,想要等待吴、楚一起进攻,同时北边与匈奴联合。汉朝派曲周侯郦寄攻打他们,赵王刘遂守卫邯郸,双方对峙了七月。吴、楚失败后,匈奴听说这个消息,也不愿意进入边境。栾布从破齐回来,合并军队引水灌赵城。城墙被冲毁,刘遂自杀,封地被废除。景帝同情赵国的丞相和内史守正的死,都封他们的儿子为列侯。

赵共王刘恢。在位十一年,梁王彭越被杀,立刘恢为梁王。十六年,赵幽王刘友死,吕后把刘恢迁封到赵国,刘恢心里不高兴。太后让吕产的女儿成为赵王后,王后的官员都是吕家的人,他们在内部独揽大权,暗中控制赵王,赵王不能自由行事。赵王有一个宠爱的姬妾,王后用毒酒将她杀害。赵王于是创作了四章歌诗,让乐人唱出来。赵王悲伤思念,在六月自杀。太后听说后,认为是因为宠爱妇人而自杀,没有尽到供奉宗庙的职责,废除了他的后代。

燕灵王刘建。在位十一年,燕王卢绾逃亡到匈奴,第二年,立刘建为燕王。十五年后去世,有一个美人的儿子,太后派人杀了他,断绝了后代。

齐悼惠王的儿子,前后共有九人被封为王:太子刘襄为齐哀王,次子刘章为城阳景王,刘兴居为济北王,刘将闾为齐王,刘志为济北王,刘辟光为济南王,刘贤为菑川王,刘昂为胶西王,刘雄渠为胶东王。

齐哀王刘襄,在孝惠帝六年继位。第二年,惠帝去世,吕太后称制。元年,吕太后让自己的侄子鄜侯吕台被封为吕王,从齐国割出济南郡作为吕王的封地。第二年,哀王的弟弟刘章进入长安担任宿卫,吕太后封他为朱虚侯,并将吕禄的女儿嫁给他。后来四年,吕太后封刘章的弟弟刘兴居为东牟侯,他们都留在长安担任宿卫。吕太后七年,从齐国割出琅邪郡,立营陵侯刘泽为琅邪王。这一年,赵王刘友在邸中被迫自杀。赵国的三个王被废黜后,吕太后立吕家的人为三王,独揽大权。

刘章二十岁时,有气力,对刘家不能得到应有的地位感到愤怒。曾经在一次宴会上,吕太后让他担任酒吏。刘章自己请求说:‘我是将门之后,请允许我按照军法来执行酒宴。’吕太后说:‘可以。’酒喝得正高兴时,刘章表演了歌舞,然后说:‘请让我为太后讲述耕田的事。’吕太后笑着说:‘你父亲是懂得耕田的,你生来就是王子,怎么会懂得耕田呢?’刘章说:‘我知道。’太后说:‘那你就为我讲讲耕田的意境吧。’刘章说:‘深耕细作,种植要稀疏;不是自己种子的,就拔掉它。’太后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儿,吕家有一个喝醉的人逃跑,刘章追上去,拔剑将他杀死后回来报告说:‘有一个人逃跑,我按照军法将他斩首。’太后的左右都很惊讶。既然已经答应了他按照军法行事,就没有理由再追究他的罪过。于是宴会结束了。从那以后,吕家的人都害怕刘章,即使是大臣也都依附于朱虚侯。刘家因此变得强大。

第二年,吕太后去世。赵王吕禄担任上将军,吕王吕产担任相国,他们都住在长安,聚集兵力来威慑大臣,想要发动叛乱。刘章因为娶了吕禄的女儿为妻,知道他们的阴谋,于是派人暗中通知他的哥哥齐王刘襄,想要让他发兵西进,朱虚侯和东牟侯想要在内部与大臣为内应,诛杀吕家的人,然后立齐王为帝。

齐王听到这个计划后,和他的舅舅驷钧、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密谋发兵。齐国的丞相召平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发兵进入王宫保卫。魏勃欺骗召平说:‘王想要发兵,没有汉朝的虎符作为凭证。而丞相包围王宫,固然是好的。我愿意为您带领军队保卫王宫。’召平相信了他,于是让魏勃带领军队。魏勃带领军队后,用军队包围了丞相府。召平说:‘唉!道家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于是自杀。于是齐王让驷钧担任丞相,魏勃担任将军,祝午担任内史,全国各地的军队都被调集起来。齐王派祝午给琅邪王送信说:‘吕家作乱,齐王发兵想要西进诛杀他们。齐王自己因为是儿子,年轻,不熟悉军事,愿意把全国都托付给大王。大王曾是高祖的将领,熟悉战事。齐王不敢离开军队,派我来请求大王亲自到临菑来见齐王商议大事,并将齐国的军队一起西进,平定关中的叛乱。’琅邪王相信了他的话,认为这是真的,于是急忙去见齐王。齐王和魏勃等人趁机留下琅邪王,然后派祝午征发琅邪国的军队并将其合并。

琅邪王刘泽因为欺骗,不能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对齐王说:‘齐悼惠王是高皇帝的长子,追溯根本来说,大王是高皇帝的嫡长孙,应当立为皇帝。现在各位大臣犹豫不决,还没有确定人选,而我刘泽在刘氏中年纪最大,大臣们都在等待我做出决定。现在大王留我在这里没有意义,不如让我进入关中处理事务。’齐王认为他说得对,于是准备了更多的车辆送琅邪王。

琅邪王出发后,齐王随即发动军队向西攻打吕国的济南。于是齐王给诸侯王写信说:‘高皇帝平定了天下,封了他的子弟为王。悼惠王去世后,惠帝派留侯张良立我为齐王。惠帝去世后,高后掌权,年纪大了,听任吕氏擅自废黜皇帝另立,还杀了三个赵王,灭掉了梁、赵、燕,把王位封给吕氏,把齐国分成四份。忠臣进谏,皇帝有时不听。现在高后去世,皇帝年轻,还未能治理天下,所以依靠大臣和诸侯。现在吕氏又擅自封官,聚集军队,施加严威,胁迫列侯和忠臣,用强力命令天下,宗庙的安全受到威胁。我率领军队进入,是为了诛杀那些不应为王的人。’汉朝得知此事后,相国吕产等人派大将军颍阴侯灌婴带兵攻打齐王。灌婴到达荥阳后,就谋划说:‘吕氏在关中起兵,想要危害刘氏自己称王,现在我们打败了齐军回来报告,这只会增加吕氏的势力。’于是他留下军队驻扎在荥阳,派人通知齐王和其他诸侯,与他们联合,等待吕氏发生变故后再共同诛杀他们。齐王得知此事后,就在西边界驻军等待。

吕禄和吕产想要作乱,朱虚侯刘章与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人将他们诛杀。刘章首先斩杀了吕产,太尉周勃等人接着将吕氏全部诛杀。而琅邪王也从齐国来到长安。

大臣们商议想要立齐王为皇帝,都说:‘齐王的母亲家驷钧为人凶恶,像老虎一样。因为吕氏的缘故,差点儿扰乱了天下,现在又要立齐王,这是想要重蹈吕氏的覆辙。代王的母亲家薄氏是君子长者,而且代王是高皇帝的儿子,现在还在世,年纪最大。从儿子角度看是顺理成章的,从善良人的角度看大臣们也会安心。’于是大臣们商议迎接代王,并派刘章把诛杀吕氏的事情告诉齐王,现在让他撤兵。

灌婴在荥阳,听说魏勃曾经教唆齐王造反,等到诛杀了吕氏,撤回了齐国的军队后,派人召回魏勃责问。魏勃说:‘失火的家里,难道还有时间去先说岳父再救火吗!’于是他退后站立,双腿颤抖。他担心自己说不出话来,最终也没有其他话。

灌将军仔细地看着他,笑着说:‘人们都说魏勃勇敢,其实他不过是个狂妄的人,能做什么呢!’于是他免去了魏勃父亲的罪,因为他擅长弹琴被秦皇帝赏识。魏勃小时候,想要见齐相曹参,因为家境贫寒没有途径,于是他经常独自早早就打扫曹相国的门人住处。门人觉得奇怪,以为是怪人,就监视他,结果发现了魏勃。魏勃说:‘我想要见相君,但是没有机会,所以打扫门人住处,想要以此来求得见相君。’于是门人见到了魏勃,曹参因此让他做了门人。魏勃一旦为曹参处理事务,就被认为是有才能的,曹参就把他推荐给悼惠王。王召见了魏勃,任命他为内史。最初悼惠王可以自己任命两千石官员。等到悼惠王去世,哀王继位,魏勃在事务上的影响力超过了相国。

齐王撤兵回去后,代王被立为皇帝,这就是孝文帝。

文帝元年,将高后时期割让给齐国的城阳、琅邪、济南三郡全部归还给齐国,并将琅邪王迁封到燕国。增加朱虚侯和东牟侯各两千户的封地,赐予黄金千斤。

这一年,齐哀王去世,儿子文王刘则继位。十四年后去世,没有儿子,封国被废除。

城阳景王刘章,孝文二年以朱虚侯的身份与东牟侯刘兴居一同立为诸侯王,二年去世。儿子共王刘喜继位。孝文十二年,迁封到淮南,五年后,又回到城阳,共立了三十三年去世。儿子顷王刘延继位,二十六年去世。儿子敬王刘义继位,九年去世。儿子惠王刘武继位,十一年去世。儿子荒王刘顺继位,四十六年后去世。儿子戴王刘恢继位,八年去世。儿子孝王刘景继位,二十四年去世。儿子哀王刘云继位,一年后去世,没有儿子,封国被废除。成帝又立刘云的哥哥刘俚为城阳王,王莽时期封国被废除。

济北王刘兴居最初以东牟侯的身份与大臣们一起在代邸立文帝为皇帝,说:‘诛杀吕氏,我没有功劳,请让我和太仆滕公一起进入清理宫殿。’于是他带领少帝离开,迎接皇帝进入宫殿。

在诛杀吕氏的时候,朱虚侯刘章的功劳最大,大臣们答应把赵地封给他,把梁地封给刘兴居。等到文帝即位,听说朱虚侯和东牟侯最初想要立齐王,所以剥夺了他们的功劳。二年,封了文帝的儿子们为王,于是割让齐国的两个郡来封刘章和刘兴居为王。刘章和刘兴居心里觉得自己失去了职位和功劳。一年多后,刘章去世,而匈奴大规模入侵边境,汉朝大量调兵,丞相灌婴率军攻打匈奴,文帝亲自前往太原。刘兴居认为皇帝亲自攻打匈奴,于是起兵反叛,皇帝得知后,撤回了军队回到长安,派棘蒲侯柴将军击溃了刘兴居,俘虏了他。刘兴居自杀,封国被废除。

文帝同情刘兴居因为反叛而自取灭亡,第二年,将悼惠王的七个儿子封为列侯。到了十五年,齐文王去世,没有儿子。当时悼惠王的妻子还有城阳王在世,文帝怜悯悼惠王的直系后代断绝,于是将齐国分为六个国家,将之前封的悼惠王的六个儿子封为王。齐孝王刘将闾以杨虚侯的身份立为诸侯王,济北王刘志以安都侯的身份立为诸侯王,菑川王刘贤以武成侯的身份立为诸侯王,胶东王刘雄渠以白石侯的身份立为诸侯王,胶西王刘卬以平昌侯的身份立为诸侯王,济南王刘辟光以扐侯的身份立为诸侯王。孝文十六年,六个王在同一天被立为诸侯王。

立了十一年后,孝景三年,吴、楚反叛,胶东、胶西、菑川、济南王都发兵响应吴、楚。他们想要与齐国联合,齐孝王犹豫不决,坚守城池不肯投降。三个国家的军队共同包围了齐国,齐王派路中大夫向天子报告。天子再次命令路中大夫回去告诉齐王坚守城池,汉朝的军队现在已经打败了吴、楚。路中大夫到达后,三个国家的军队包围了临菑,层层包围,无法接近。三个国家的将领与路中大夫结盟说:‘如果你说汉朝已经打败了吴、楚,齐国就赶紧投降,否则我们不会放过你。’路中大夫答应了,到达城下,看到齐王,就说:‘汉朝已经派出百万军队,派太尉周亚夫打败了吴、楚,现在正带领军队来救齐国,齐国一定要坚守,不要投降!’三个国家的将领要杀死路中大夫。

齐国刚开始被围困时,暗中与三个国家通谋,约定尚未确定,正巧路中大夫从汉朝回来,齐王的大臣们就再次劝告王不要投降三个国家。正好汉朝将领栾布、平阳侯等人的军队到达齐国,打败了三个国家的军队,解除了包围。之后听说齐国最初与三个国家有勾结,准备调兵攻打齐国。齐孝王害怕,服毒自杀。而胶东、胶西、济南、菑川王都被处死,封国被废除。只有济北王幸存。

齐孝王自杀时,景帝得知此事后,认为齐王是首善之国,因为被迫劫持而有通谋,不是他的罪过,于是召立齐孝王的太子刘寿,这就是懿王。二十三年去世,儿子厉王刘次昌继位。他的母亲是纪太后。太后让自己的弟弟纪氏的女儿成为王后,王后不受宠爱。纪太后想要自己的家族得到更多的宠爱,让她的长女纪翁主进入王宫管理后宫,不让任何人接近王后,想要让王后宠爱纪氏的女儿。王后因此与她的姐姐翁主通奸。

齐国有个宦官叫徐甲,他进入汉朝侍奉皇太后。皇太后有个心爱的女儿叫修成君,修成君不是刘家的孩子,太后很疼爱她。修成君有个女儿叫娥,太后想把她嫁给诸侯王。宦官甲就请求出使齐国,一定要让齐王上书请求娶娥。皇太后非常高兴,派甲去齐国。当时的主父偃知道甲出使齐国是为了处理皇太后的事情,于是对甲说:‘如果事情成功,希望你告诉皇太后,我的女儿也希望能够成为王的后宫。’甲到了齐国,就风传这件事。纪太后生气地说:‘王已经有了皇后,后宫已经完备。而且甲,只是齐国的贫民,成为宦官后进入汉朝,最初没有为朝廷做出过贡献,现在却想扰乱我的王家!还有主父偃是什么人?他竟然想用女儿填充后宫!’甲陷入困境,回来向皇太后报告说:‘王已经愿意娶娥,但事情有些阻碍,恐怕会像燕王那样。’燕王因为和他的儿子兄弟通奸,被判死刑。所以用燕王的事情来感化太后。太后说:‘不要再提把女儿嫁给齐王的事情了!’这件事逐渐传到了皇帝那里。主父偃因此和齐国产生了矛盾。

主父偃当时正受到皇帝的宠爱和重用,趁机说:‘齐国的临菑有十万户人家,市场租金达到千金,人口众多,财富丰富,比长安还要大,不是皇帝的亲弟弟或爱子不能被封为王。现在齐王在皇室亲属中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于是他从容地说起吕太后时期齐国想要造反,以及吴、楚七国之乱时孝王几乎发动叛乱的事情。现在听说齐王和他的姐姐通奸。于是武帝任命主父偃为齐相,并处理这件事。主父偃到了齐国,立即严厉处理那些与王通奸的宦官,并涉及了王本人。王年纪轻轻,害怕因此被官员逮捕并处死,于是服毒自杀。

这时,赵王害怕主父偃一旦出事就会破坏齐国,担心他会逐渐疏远皇族,于是上书说主父偃收受贿赂,处理事情不公。皇帝也因此囚禁了主父偃。公孙弘说:‘齐王因忧虑而死,没有留下后代,如果不处死主父偃,就无法满足天下人的期望。’主父偃最终因罪被处死。

厉王即位五年后,齐国被废除。济北王志,在吴、楚七国之乱时也曾参与谋反,后来坚守不出兵,因此没有被处死,被迁徙到菑川。元朔年间,齐国被废除。悼惠王的后代只剩下城阳和菑川两个国家。菑川的地理位置与齐国相当,武帝为了悼惠王的陵园在齐国,于是割让了临菑东边的悼惠王陵园所在的城市,全部给了菑川,现在用于祭祀。

志即位三十五年去世,谥号为懿王。他的儿子靖王建继位,二十年去世。他的儿子顷王遗继位,三十五年去世。他的儿子思王终古继位。五凤年间,青州刺史上奏说终古让所爱的奴仆与八子以及其他宫女通奸,终古有时参与其中,有时在白天让她们裸体,狗和马交配,终古亲自观看。生下孩子后,他就说:‘乱伦之事不可知,让她们离开孩子。’这件事上报给丞相和御史,他们上奏说:‘终古作为诸侯王,现在拥有八子,官秩相当于六百石,是为了扩大后代,尊重祖先。但终古的行为如同禽兽,混淆了君臣、夫妇之间的界限,违背了人伦,请逮捕他。’皇帝下诏:‘剥夺他四个县的封地。’二十八年去世。他的儿子考王尚继位,五年去世。他的儿子孝王横继位,三十一年去世。他的儿子怀王交继位,六年去世。他的儿子永继位,在王莽时期被废除。

赞曰:悼惠王在齐国的封地,是最大的国家。因为天下刚刚安定,子弟较少,受到秦朝孤立无援、封地被废除的教训,所以大封同姓,以充实天下。当时诸侯王可以自己任命御史大夫、群卿以下的官员,就像汉朝一样,汉朝只设立丞相。自从吴、楚七国之乱被平定后,逐渐剥夺了诸侯王的权力,设置了左官附益阿党之法。之后诸侯王只能得到衣食租税,贫穷的甚至只能乘坐牛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汉书-传-高五王传-注解

高皇帝:高皇帝是汉高祖刘邦的尊称。

吕后: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是汉朝初期的重要政治人物。

孝惠帝:汉惠帝刘盈,汉高祖刘邦与吕后的儿子,西汉的第二位皇帝。

齐悼惠王肥:汉惠帝刘盈的异母弟,被封为齐王。

孝文帝:汉文帝刘恒,汉惠帝刘盈的儿子,西汉的第三位皇帝。

戚夫人:汉高祖刘邦的宠妃,因宠爱而受到特殊待遇。

赵隐王如意:汉惠帝刘盈的异母弟,被封为赵王。

赵姬:汉高祖刘邦的宠妃,赵隐王刘如意的生母。

淮南厉王长:汉高祖刘邦的庶子,被封为淮南王。

赵幽王友:汉惠帝刘盈的异母弟,被封为赵王。

赵共王恢:汉惠帝刘盈的异母弟,被封为赵王。

燕灵王建:汉惠帝刘盈的庶子,被封为燕王。

鸩酒:用毒药调制的酒,用于毒害他人。

七十余城:指齐悼惠王肥所拥有的七十多个城池。

汤沐邑:古代王侯封地中的一种,用于祭祀和日常用度。

诸吕:指吕雉的家族成员,他们在汉朝初期掌握了大量权力。

朱虚侯:刘章被封为朱虚侯。

东牟侯:刘兴居被封为东牟侯。

赵王遂:赵幽王刘友的儿子,继承王位。

吴、楚反:吴、楚反是指汉朝景帝时期吴王刘濞和楚王刘戊联合起兵反抗中央政府的事件。

河间文王:赵王刘遂的弟弟刘辟强被封为河间王。

胶西王:汉惠帝刘盈的弟弟刘昂被封为胶西王。

齐哀王襄:齐悼惠王刘肥的儿子,被封为齐王。

吕王:吕雉的侄子吕台被封为吕王。

琅邪王:刘泽被封为琅邪王。

道家之言:指道家的哲学思想。

汉虎符:汉朝的军事命令符节,代表皇帝的权威。

驷钧:齐王的舅舅,参与了齐王的军事行动。

郎中令:古代官职,负责宫廷警卫。

中尉:古代官职,负责地方治安。

卫王宫:保护王宫的安全。

临菑:齐国的都城,即今天的济南。

琅邪王刘泽:刘泽是汉朝初期的一位诸侯王,琅邪王是他的封号,刘是他的姓氏。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齐悼惠王的儿子。

齐王:齐王指的是齐国的国王,这里可能指的是齐悼惠王刘肥的后代。

推本言之:从根本上来讲,或追溯根本。

適长孙:嫡长孙,指正室所生的长孙。

留侯张良:留侯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曾参与策划刘邦的登基。

高后:高后是指吕雉,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她在刘邦去世后临朝称制,是西汉初年的实际统治者。

宗庙:宗庙是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场所,这里指国家的根本。

汉:指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

相国吕产:吕产是吕雉的侄子,西汉初年吕氏家族的重要人物。

颍阴侯灌婴:灌婴是汉朝初期的一位将领,颍阴侯是他的封号。

荧阳:荧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朱虚侯章:朱虚侯章是汉朝初期的一位诸侯王,朱虚侯是他的封号。

太尉勃:太尉勃是汉朝初期的一位将领,太尉是他的官职。

丞相平:丞相平是汉朝初期的一位官员,丞相是他的官职。

吕禄:吕禄是吕雉的侄子,西汉初年吕氏家族的重要人物。

汉文帝:汉文帝是汉朝的第二位皇帝,他的在位期间,汉朝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和繁荣的时期。

城阳:古代的一个诸侯国名。

济南:济南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诸侯王:诸侯王是汉朝时期分封给诸侯的国王。

悼惠王:悼惠王是齐国的国王,因其在汉朝建立初期的贡献而受到尊崇。

哀王:哀王是汉朝初期的一位诸侯王,他的名字不详。

文王:文王是汉朝初期的一位诸侯王,他的名字不详。

景帝:景帝是汉朝的第三位皇帝,他的在位期间,汉朝继续保持了稳定和繁荣。

胶东:胶东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胶西:胶西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菑川:古代的一个诸侯国名。

济南王:济南王是汉朝初期的一位诸侯王,他的名字不详。

路中大夫:路中大夫是汉朝时期的一种官职,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

太尉亚夫:太尉亚夫是汉朝初期的一位将领,太尉是他的官职。

纪太后:齐国的太后,对汉朝的使者有不满。

宦者:指被阉割的男性,古代宫廷中的男官,负责宫廷内部事务,有时也参与政治。

汉皇太后:汉朝的皇太后,是皇帝的母亲,具有很高的地位。

修成君:指修成君这个人物,非刘氏子,可能是指某个诸侯王的女儿,因为太后怜爱她。

诸侯:古代分封制下的地方领主,拥有一定的政治和军事权力。

主父偃:汉代政治家,因言辞锋利,善于辩论,曾为齐相。

武帝:汉武帝,西汉时期的皇帝,实行一系列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赵王:赵国的国王,与齐国有隙。

公孙弘:汉代政治家,曾任丞相,主张削弱诸侯权力。

御史大夫: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官员,上报皇帝。

吴、楚:指吴国和楚国,历史上曾联合反汉。

孝王:古代对王的尊称,表示对先王的追忆。

冢园:古代对墓地的称呼。

王莽:新朝的开国皇帝,汉朝末年的权臣。

赞:古代史书中的评论部分,对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评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汉书-传-高五王传-评注

齐有宦者徐甲,入事汉皇太后。皇太后有爱女曰修成君,修成君非刘氏子,太后怜之。

此段文字描绘了齐国的宦官徐甲进入汉皇太后的宫中,并介绍了皇太后的女儿修成君的身份和太后对她的宠爱。从文化角度看,这段文字反映了古代宫廷中宦官的权力和作用,以及皇室对非亲生子女的关爱。

修成君有女娥,太后欲嫁之于诸侯。宦者甲乃请使齐,必令王上书请娥。

这段文字展示了皇太后对修成君的女儿娥的重视,以及宦官甲利用这一机会向齐王请婚的策略。这体现了古代宫廷政治中,联姻作为一种政治手段的运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对女性婚姻的安排多由上级决定。

皇太后大喜,使甲之齐。时主父偃知甲之使齐以取后事,亦因谓甲:“即事成,幸言偃女愿得充王后宫。”

皇太后的喜悦和主父偃的参与,进一步揭示了宫廷政治的复杂性。主父偃的介入,表明了宫廷内部权力斗争的激烈,以及他试图通过政治联姻来提升自己地位的努力。

甲至齐,风以此事。纪太后怒曰:“王有后,后宫备具。且甲,齐贫人,及为宦者入事汉,初无补益,乃欲乱吾王家!且主父偃何为者?乃欲以女充后宫!”

这段文字描绘了齐太后的愤怒和拒绝,反映了宫廷政治中的权力斗争和地域利益的冲突。齐太后的反应也体现了古代女性在政治决策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甲大穷,还报皇太后曰:“王已愿尚娥,然事有所害,恐如燕王。”燕王者,与其子昆弟奸,坐死。

徐甲的失败和回报,揭示了宫廷政治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他以燕王的例子来警告皇太后,反映了宫廷内部对权力斗争和家族荣誉的担忧。

故以燕感太后。太后曰:“毋复言嫁女齐事!”事浸淫闻于上。

皇太后的反应和决定,显示了她在宫廷政治中的权威和决断力。她的态度也影响了宫廷内部的政治走向。

主父偃由此与齐有隙。

主父偃与齐国的矛盾,进一步说明了宫廷政治的复杂性和人际关系的微妙。

偃方幸用事,因言:“齐临菑十万户,市租千金,人众殷富,巨于长安,非天子亲弟爱子不得王此。

这段文字展现了主父偃的政治野心和策略,他利用齐国的经济实力来论证其政治主张,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地方权力的控制。

今齐王于亲属益疏。

这句话揭示了齐王与皇室关系的疏远,为后续的政治斗争埋下了伏笔。

乃从容言吕太后时齐欲反,及吴、楚时孝王几为乱。

主父偃利用历史事件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这是一种常见的政治策略,即通过历史来影响现实。

今闻齐王与其姊乱。

这句话揭示了齐王的新问题,为武帝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于是武帝拜偃为齐相,且正其事。

武帝的决定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同时也展示了主父偃在政治斗争中的胜利。

偃至齐,急治王后宫宦者为王通于姊翁主所者,辞及王。

这段文字描述了主父偃在齐国的行动,他迅速处理了齐王的后宫问题,这体现了他在政治斗争中的果断和效率。

王年少,惧以罪为吏所执诛,乃饮药自杀。

齐王的自杀,是政治斗争的悲剧,也是权力斗争的残酷结果。

是时,赵王惧主父偃壹出败齐,恐其渐疏骨肉,乃上书言偃受金及轻重之短,天子亦因囚偃。

赵王的担忧和行动,显示了宫廷政治中地方势力对中央权力的制衡。

公孙弘曰:“齐王以忧死,无后,非诛偃无以塞天下之望。”

公孙弘的观点反映了宫廷政治中道德和正义的考量,同时也体现了对皇权的维护。

偃遂坐诛。

主父偃的结局,是宫廷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也是权力斗争的必然结果。

厉王立五年,国除。

这段文字描述了厉王的短暂统治和国家的废除,反映了宫廷政治的变幻莫测。

济北王志,吴、楚反时初亦与通谋,后坚守不发兵,故得不诛,徙王菑川。

济北王的经历,展示了古代中国政治中忠诚与背叛的较量。

元朔中,齐国绝。

齐国的灭亡,是宫廷政治斗争的又一悲剧。

悼惠王后唯有二国:城阳、菑川。

这段文字反映了悼惠王后时期的政治格局,以及地方势力对中央权力的依赖。

菑川地比齐,武帝为悼惠王冢园在齐,乃割临菑东圜悼惠王冢园邑尽以予菑川,今奉祭祀。

这段文字描绘了武帝对悼惠王后家族的照顾,以及地方政治中的家族势力。

志立三十五年薨,是为懿王。

这段文字记录了懿王的生平,展示了古代中国对王侯的尊称和纪念。

子靖王建嗣,二十年薨。

这段文字描述了靖王的继位和死亡,反映了宫廷政治中权力的传承。

子顷王遗嗣,三十五年薨。

这段文字记录了顷王的生平,继续展示了宫廷政治的变迁。

子思王终古嗣。

这段文字描述了思王的继位,反映了宫廷政治的连续性。

五凤中,青州刺史奏终古使所爱奴与八子及诸御婢奸,终古或参与被席,或白昼使裸伏,犬马交接,终古亲临观。

这段文字揭示了思王终古的荒淫行为,反映了宫廷政治中道德的沦丧。

产子,辄曰:“乱不可知,使去其子。”

这段文字展示了终古的荒唐行为,也反映了宫廷政治中权力的滥用。

事下丞相、御史,奏:“终古位诸侯王,以今置八子,秩比六百石,所以广嗣重祖也。而终古禽兽行,乱君臣夫妇之别,悖逆人伦,请逮捕。”

这段文字描述了终古的行为受到调查和惩罚,反映了宫廷政治中道德和法律的约束。

有诏:“削四县。”

这段文字展示了皇帝的权威和决策,也反映了宫廷政治中的权力斗争。

二十八年薨。

这段文字记录了终古的死亡,反映了宫廷政治的残酷。

子考王尚嗣,五年薨。

这段文字描述了考王的继位和死亡,继续展示了宫廷政治的变迁。

子孝王横嗣,三十一年薨。

这段文字记录了孝王的生平,反映了宫廷政治的连续性。

子怀王交嗣,六年薨。

这段文字描述了怀王的继位和死亡,展示了宫廷政治的变幻。

子永嗣,王莽时绝。

这段文字描述了永王的继位和王莽时期的终结,反映了宫廷政治的历史变迁。

赞曰:悼惠之王齐,最为大国。

这段文字是对悼惠王齐的评价,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地方势力的重视。

以海内初定,子弟少,激秦孤立亡藩辅,故大封同姓,以填天下。

这段文字描述了悼惠王齐的背景和历史原因,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地方政治的安排。

时诸侯得自除御史大夫群卿以下众官,如汉朝,汉独为置丞相。

这段文字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地方政治的安排,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自吴、楚诛后,稍夺诸侯权,左官附益阿党之法设。

这段文字描述了吴、楚之乱后的政治改革,反映了中央对地方权力的控制。

其后诸侯唯得衣食租税,贫者或乘牛车。

这段文字描绘了诸侯的境遇,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的变迁和社会的变迁。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汉书-传-高五王传》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701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