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汉书-传-张骞李广利传

作者: 班固(公元32年-92年),字孟坚,东汉时期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他是中国古代史学家班固的代表作之一,他的父亲班昭同样是历史学家。班固所编写的《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最为重要的中国史书之一。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公元82年)。

内容简要:《汉书》是班固根据史料编纂的汉朝史书,内容覆盖了西汉的兴起、发展与衰落。全书共分为三十篇,主要记录了汉朝的历史事件、帝王传记、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等。班固通过严谨的史实记载和深入的分析,为后代研究汉朝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特别是在帝王的治国理政、军事战争、外交往来等方面,《汉书》提供了许多细节,对了解汉朝的政治体系与社会结构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汉书》还包含了许多人物传记,其中涉及了大量的历史人物,为研究中国古代名将、政治家的生平提供了重要依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汉书-传-张骞李广利传-原文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

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

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

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

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

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译道,抵康居。

康居传致大月氏。

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

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

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余,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

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

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语皆在《西域传》。

骞曰:‘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其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西南。今身毒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

天子欣欣以骞言为然。

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出駹,出莋,出徙、邛,出僰,皆各行一二千里。

其北方闭氐、莋,南方闭巂、昆明。

昆明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辄杀略汉使,终莫得通。

然闻其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名滇越,而蜀贾间出物者或至焉。

于是汉以求大夏道始通滇国。

初,汉欲通西南夷,费多,罢之。

及骞言可以通大夏,乃复事西南夷。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

是岁,元朔六年也。

后二年,骞为卫尉,与李广俱出右北平击匈奴。

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

是岁,骠骑将军破匈奴西边,杀数万人,至祁连山。

其秋,浑邪王率众降汉,而金城、河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

匈奴时有候者到,而希矣。

后二年,汉击走单于于幕北。

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

骞既失侯,因曰:‘臣居匈奴中,闻乌孙王号昆莫。昆莫父难兜靡本与大月氏俱在祁连、敦煌间,小国也。大月氏攻杀难兜靡,夺其地,人民亡走匈奴。子昆莫新生,傅父布就翕侯抱亡置草中,为求食,还,见狼乳之,又乌衔肉翔其旁,以为神,遂持归匈奴,单于爱养之。及壮,以其父民众与昆莫,使将兵,数有功。时,月氏已为匈奴所破,西击塞王。塞王南走远徙,月氏居其地。昆莫既健,自请单于报父怨,遂西攻破大月氏。大月氏复西走,徙大夏地。昆莫略其众,因留居,兵稍强,会单于死,不肯复朝事匈奴。匈奴遣兵击之,不胜,益以为神而远之。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昆莫地空。蛮夷恋故地,又贪汉物,诚以此时厚赂乌孙,招以东居故地,汉遣公主为夫人,结昆弟,其势宜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

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国。

骞既至乌孙,致赐谕指,未能得其决。

语在《西域传》。

骞即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月氏、大夏。

乌孙发译道送骞,与乌孙使数十人,马数十匹。

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

骞还,拜为大行。

岁余,骞卒。

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其后,乌孙竟与汉结婚。

初,天子发书《易》,曰‘神马当从西北来’。

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

及得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马’,宛马曰‘天马’云。

而汉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国。

因《益》发使抵安息、奄蔡、犛靬、条支、身毒国。

而天子好宛马,使者相望于道,一辈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人,所赍操,大放博望侯时。

其后益习而衰少焉。

汉率一岁中使者多者十余,少者五六辈,远者八九岁,近者数岁而反。

是时,汉既灭越,蜀所通西南夷皆震,请吏。

置牂柯、越巂、益州、沈黎、文山郡,欲地接以前通大夏。

乃遣使岁十余辈,出此初郡,皆复闭昆明,为所杀,夺币物。

于是汉发兵击昆明,斩首数万。

后复遣使,竟不得通。

语在《西南夷传》

自骞开外国道以尊贵,其吏士争上书言外国奇怪利害,求使。

天子为其绝远,非人所乐,听其言,予节,募吏民无问所从来,为具备人众遣之,以广其道。

来还不能无侵盗币物,及使失指,天子为其习之,辄复按致重罪,以激怒令赎,复求使。

使端无穷,而轻犯法。

其吏卒亦辄复盛推外国所有,言大者予节,言小者为副,故妄言无行之徒皆争相效。

其使皆私县官赍物,欲贱市以私其利。

外国亦厌汉使人人有言轻重,度汉兵远,不能至,而禁其食物,以苦汉使。

汉使乏绝,责怨,至相攻击。

楼兰、姑师小国,当空道,攻劫汉使王恢等尤甚。

而匈奴奇兵又时时遮击之。

使者争言外国利害,皆有城邑,兵弱易击。

于是天子遣从票侯破奴将属国骑及郡兵数万以击胡,胡皆去。

明年,击破姑师,虏楼兰王。

酒泉列亭障至玉门矣。

而大宛诸国发使随汉使来,观汉广大,以大鸟卵及犛靬眩人献于汉,天子大说。

而汉使穷河源,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

是时,上方数巡狩海上,乃悉从外国客,大都多人则过之,散财帛赏赐,厚具饶给之,以览视汉富厚焉。

大角氐,出奇戏诸怪物,多聚观者,行赏赐,酒池肉林,令外国客遍观名各仓库府臧之积,欲以见汉广大,倾骇之。

及加其眩者之工,而角氐奇戏岁增变,其益兴,自此始。

而外国使更来更去。

大宛以西皆自恃远,尚骄恣,未可诎以礼羁縻而使也。

汉使往既多,其少从率进孰于天子,言大宛有善马在贰师城,匿不肯示汉使。

天子既好宛马,闻之甘心,使壮士车令等待千金及金马以请宛王贰师城善马。

宛国饶汉物,相与谋曰:‘汉去我远,而盐水中数有败,出其北有胡寇,出其南乏水草,又且往往而绝邑,乏食者多。汉使数百人为辈来,常乏食,死者过半,是安能致大军乎?且贰师马,宛宝马也。’遂不肯予汉使。

汉使怒,妄言,椎金马而去。

宛中贵人怒曰:‘汉使至轻我!’遣汉使去,令其东边郁成王遮攻,杀汉使,取其财物。

天子大怒。

诸尝使宛姚定汉等言:‘宛兵弱,诚以汉兵不过三千人,强弩射之,即破宛矣。’

天子以尝使浞野侯攻楼兰,以七百骑先至,虏其王,以定汉等言为然,而欲侯宠姬李氏,乃以李广利为将军,伐宛。

骞孙猛,字子游,有俊才,元帝时为光禄大夫,使匈奴,给事中,为石显所谮。自杀。

李广利,女弟李夫人有宠于上,产昌邑哀王。

太初元年,以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以往,期至贰师城取善马,故号‘贰师将军’。

故浩侯王恢使道军。

既西过盐水,当道小国各坚城守,不肯给食,攻之不能下。

下者得食,不下者数日则去。

比至郁成,士财有数千,皆饥罢。

攻郁成城,郁成距之,所杀伤甚众。

贰师将军与左右计:‘至郁成尚不能举,况至其王都乎?’引而还。

往来二岁,至敦煌,士不过什一二。

使使上书言:‘道远,多乏食,且士卒不患战而患饥。人少,不足以拔宛。愿且罢兵,益发而复往。’

天子闻之,大怒,使使遮玉门关,曰:‘军有敢入,斩之。’

贰师恐,因留屯敦煌。

其夏,汉亡浞野之兵二万余于匈奴,公卿议者皆愿罢宛军,专力攻胡。

天子业出兵诛宛,宛小国而不能下,则大夏之属渐轻汉,而宛善马绝不来,乌孙、轮台易苦汉使,为外国笑。

乃案言伐宛尤不便者邓光等。

赦囚徒扞寇盗,发恶少年及边骑,岁余而出敦煌六万人,负私从者不与。

牛十万,马三万匹,驴、橐驼以万数赍粮,兵弩甚设。

天下骚动,转相奉伐宛,五十余校尉。

宛城中无井,汲城外流水,于是遣水工徙其城下水空以穴其城。

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

而发天下七科適,及载糒给贰师,转车人徒相连属至敦煌。

而拜习马者二人为执驱马校尉,备破宛择取其善马云。

于是贰师后复行,兵多,所至小国莫不迎,出食给军。

至轮台,轮台不下,攻数日,屠之。

自此而西,平行至宛城,兵到者三万。

宛兵迎击汉兵,汉兵射败之,宛兵走入保其城。

贰师欲攻郁成城,恐留行而令宛益生诈,乃先至宛,决其水原,移之,则宛固已忧困。

围其城,攻之四十余日。

其外城坏,虏宛贵人勇将煎靡。

宛大恐,走入中城,相与谋曰:‘汉所为攻宛,以王毋寡。’

宛贵人谋曰:‘王毋寡匿善马,杀汉使。今杀王而出善马,汉兵宜解;即不,乃力战而死,未晚也。’

宛贵人皆以为然,共杀王。

持其头,遣人使贰师,约曰:‘汉无攻我,我尽出善马,恣所取,而给汉军食。即不听我,我尽杀善马,康居之救又且至。至,我居内,康居居外,与汉军战。孰计之,何从?’

是时,康居候视汉兵尚盛,不敢进。

贰师闻宛城中新得汉人知穿井,而其内食尚多。

计以为来诛首恶者毋寡,毋寡头已至,如此不许,则坚守,而康居候汉兵罢来救宛,破汉军必矣。

军吏皆以为然,许宛之约。

宛乃出其马,令汉自择之,而多出食食汉军。

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牝牡三千余匹,而立宛贵人之故时遇汉善者名昧蔡为宛王,与盟而罢兵,终不得入中城,罢而引归。

初,贰师起孰煌西,为人多,道上国不能食,分为数军,从南北道。

校尉王申生、故鸿胪壶充国等千余人别至郁成,城守不肯给食。

申生去大军二百里,负而轻之,攻郁成急。

郁成窥知申生军少,晨用三千人攻杀申生等,数人脱亡,走贰师。

贰师令搜粟都尉上官桀往攻破郁成,郁成降。

其王亡走康居,桀追至康居。

康居闻汉已破宛,出郁成王与桀,桀令四骑士缚守诣大将军。

四人相谓“郁成,汉所毒,今生将,卒失大事。”欲杀,莫適先击。

上邽骑士赵弟拔剑击斩郁成王。

桀等遂追及大将军。

初,贰师后行,天子使使告乌孙大发兵击宛。

乌孙发二千骑往,持两端,不肯前。

贰师将军之东,诸所过小国闻宛破,皆使其子弟从入贡献,见天子,因为质焉。

军还,入玉门者万余人,马千余匹。

后行,非乏食,战死不甚多,而将吏贪,不爱卒,侵牟之,以此物故者众。

天子为万里征伐,不录其过,乃下诏曰:“匈奴为害久矣,今虽徙幕北,与旁国谋共要绝大月氏使,遮杀中郎将江、故雁门守攘。

危须以西及大宛皆合约杀期门车令、中郎将朝及身毒国使,隔东西道。

贰师将军广利征讨厥罪,伐胜大宛。

赖天之灵,从溯河山,涉流沙,通西海,山雪不积,士大夫径度,获王首虏,珍怪之物毕陈于阙。

其封广利为海西侯,食邑八千户。

又封斩郁成王者赵弟为新畤侯;军正赵始成功最多,为光禄大夫;上官桀敢深入,为少府;李哆有计谋,为上党太守。

军官吏为九卿者三人,诸侯相、郡守、二千石百余人,千石以下千余人。

奋行者官过其望,以適过行者皆黜其劳。

士卒赐直四万钱。

伐宛再反,凡四岁而得罢焉。

后十一岁,征和三年,贰师复将七万骑出五原,击匈奴,度郅居水。

兵败,降匈奴,为单于所杀。

语在《匈奴传》。

赞曰:“《禹本纪》言河出昆仑,昆仑高二千五百里余,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

自张骞使大夏之后,穷河原,恶睹所谓昆仑者乎?

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

至《禹本纪》、《山经》所有,放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汉书-传-张骞李广利传-译文

张骞是汉中人,在建元年间担任郎官。当时,投降汉朝的匈奴人说起匈奴打败了月氏王,用月氏王的头骨作为酒杯,月氏因此逃离并怨恨匈奴,没有人愿意与他们一起攻击匈奴。汉朝正想要消灭匈奴,听到这个消息后,想要派遣使者,但必须经过匈奴境内,于是招募能够出使的人。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募,出使月氏,与堂邑氏的奴隶甘父一起从陇西出发。直接穿过匈奴境内,匈奴抓住了他们,将他们送到单于那里。单于说:‘月氏在我的北方,汉朝怎么能派人去那里?我想派人去南越,汉朝会同意吗?’于是留张骞十多年,给他娶了妻子,生了个孩子,但张骞始终保持着汉朝使者的节操。

张骞住在匈奴的西部,趁机和他的部下一起逃往月氏,向西走了几十天,到达了大宛。大宛听说汉朝财物丰富,想要通使却无法做到,见到张骞后很高兴,问他想要去哪里。张骞说:‘我是汉朝派去月氏的使者,却被匈奴封锁了道路,现在逃亡,只希望大王派人送我。如果我能到达月氏,回到汉朝后,汉朝送给大王的财物无法用言语表达。’大宛认为他说得对,就派他出发,为他派遣了翻译,一直到达康居。康居人将张骞转送到了大月氏。大月氏王已经被胡人所杀,立了他的夫人为王。大月氏臣服了大夏并统治它,土地肥沃,很少有盗贼,人们安居乐业。又因为距离汉朝遥远,没有报答匈奴的心思。张骞从月氏到过大夏,最终也没有了解到月氏的意图。

在月氏停留了一年多后,他返回了汉朝,沿着南山走,想要从羌人居住的地方返回,却又被匈奴抓住。在匈奴又停留了一年多,单于死了,国内大乱,张骞和他的匈奴妻子以及堂邑父一起逃回汉朝。汉朝授予张骞太中大夫的职位,堂邑父为奉使君。

张骞为人坚强有力,宽厚信任他人,少数民族都喜爱他。堂邑父是胡人,擅长射箭,在困境中射杀禽兽以获取食物。最初,张骞出发时有一百多人,离开十三年后,只有他和堂邑父两人得以返回。

张骞亲身到达过的地方有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还听说其周边有五六个大国,详细地向天子报告了这些国家的地形和特产,这些内容都记载在《西域传》中。

张骞说:‘我在大夏时,看到邛竹杖和蜀布,问:“这些是从哪里来的?”大夏人说:“我们的商人去身毒国买来的。身毒国在大夏东南方,相距数千里。那里的风俗习惯与我国相同,但气候潮湿炎热。那里的居民骑着大象作战。他们的国家靠近一条大江。”据我推测,大夏距离汉朝有一万二千里,位于西南方。现在身毒又在大夏东南方数千里,有蜀地的物品,这说明距离蜀地不远。现在如果我们从蜀地出发,经过羌人居住的地方,道路险峻,羌人不喜欢;如果稍微向北走,就会被匈奴抓住;如果从蜀地出发,则道路直接,又没有盗贼。’天子听后,很高兴,认为张骞的话有道理。于是命令从蜀地的犍为出发,四条道路同时派遣使者:出駹、出莋、出徙、邛、出僰,各自行进一二千里。北方有氐、莋族阻挡,南方有巂、昆明族阻挡。昆明族没有首领,擅长抢劫,经常杀害汉朝的使者,始终无法与他们沟通。但听说他们的西方有千里之遥,有一个乘象的国家,名叫滇越,蜀地的商人有时会到那里,于是汉朝开始寻求通往大夏的道路,以通滇国。最初,汉朝想要通西南夷,费用很大,于是放弃了。等到张骞说可以通往大夏,就又重新开始通西南夷。

张骞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大将军攻击匈奴,了解水草的分布,使得军队不会缺乏物资,因此被封为博望侯。这一年是元朔六年。两年后,张骞担任卫尉,与李广一起出右北平攻击匈奴。匈奴包围了李将军,军队损失很大,张骞因为迟到应该被处斩,后来赎罪成为平民。这一年,骠骑将军击败了匈奴的西部,杀死了数万人,一直到达祁连山。秋天,浑邪王率领部众投降汉朝,金城、河西以及南山到盐泽一带,没有匈奴的踪迹。匈奴偶尔有侦察兵到来,但很少。两年后,汉朝在幕北击败了单于。

天子多次询问张骞关于大夏等国的情况。张骞失去侯位后,说:‘我在匈奴时,听说乌孙王被称为昆莫。昆莫的父亲难兜靡原本与大月氏一起居住在祁连、敦煌之间,是一个小国。大月氏攻击并杀死了难兜靡,夺取了他的土地,人民逃亡到匈奴。昆莫刚出生时,他的养父布就翕侯抱着他逃到草丛中,为他寻找食物,回来时,看到狼在哺乳他,又有乌鸦在旁边叼肉,认为这是神迹,于是将他带回匈奴,单于爱护并抚养他。等到昆莫长大,单于把他的父亲留下的民众交给他,让他带兵,他多次立功。当时,月氏已经被匈奴打败,向西攻击塞王。塞王向南迁移,月氏占据了他们的土地。昆莫强大后,向单于请求报父仇,于是向西攻击并打败了大月氏。大月氏再次向西迁移,占据了大夏的土地。昆莫收编了他的部众,留在了那里,军队逐渐强大。单于死后,他不愿再向匈奴朝贡。匈奴派兵攻击他,但未能取胜,更加认为他是神人而远离他。现在单于新近被汉朝困扰,而昆莫的土地空虚。少数民族都留恋故土,又贪图汉朝的财物,如果在这个时候用丰厚的礼物贿赂乌孙,邀请他们回到故土,汉朝派遣公主作为夫人,结为兄弟,他们的势力应该会接受,这样就能切断匈奴的右臂。既然与乌孙结盟,那么从乌孙以西的大夏等国都可以招揽,成为外臣。’天子认为他说得对,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人,每人两匹马,还有数以万计的牛羊,携带了价值数千亿的金银财宝,还派遣了许多持有节杖的副使,只要道路方便,就可以派遣他们前往周边国家。张骞到达乌孙后,传达了天子的赐予和指示,但未能得到他们的决定。具体情况记载在《西域传》中。张骞随即派遣副使前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乌孙派出翻译和使者,以及数十匹马,一同送张骞。乌孙使者回报了汉朝,并趁机观察汉朝,了解其广阔。

张骞返回后,被封为大行。一年多后,张骞去世。又过了一年多,他所派遣的副使与大夏等国的人一起回来,从此西北的国家开始与汉朝通使。张骞虽然开辟了道路,但后来的使者都称他为博望侯,作为外国信服的标志。此后,乌孙最终与汉朝结为姻亲。

最初,天子翻开《易经》,说‘神马将从西北来’。得到乌孙的马后,称其为‘天马’。后来又得到了大宛的汗血马,更加壮美,于是将乌孙的马称为‘西极马’,大宛的马称为‘天马’。汉朝开始修建令居以西的道路,最初设立酒泉郡,以通往西北各国。因此,汉朝又派遣使者前往安息、奄蔡、犛靬、条支、身毒等国。天子喜欢大宛的马,使者络绎不绝,一次派遣的使者多则数百人,少则百余人,携带的物品,比博望侯时期更加丰富。此后,使者数量逐渐减少。汉朝一年中派遣的使者多则十余批,少则五六批,远则八九年,近则数年就能返回。

这时,汉朝已经消灭了南越,蜀地通往西南夷的道路都受到了震动,请求设立官吏。设立了牂柯、越巂、益州、沈黎、文山郡,想要通过这些地方与大夏相连。于是派遣使者每年十多次,从这些郡出发,但都被昆明族所阻拦,被杀害,财物被夺走。于是汉朝派兵攻击昆明族,斩首数万。后来再次派遣使者,最终也没有成功。具体情况记载在《西南夷传》中。

自从张骞开辟通往外国的道路以来,他的属吏和士人都争相上书,谈论外国的奇异之处和利益,请求出使。皇帝认为那些地方非常遥远,不是人们愿意去的,但听信了他们的言辞,给了他们符节,招募吏民,不论来自何方,都为他们准备好了人员,派他们出使,以此来扩大通往外国的道路。使者回来时,常常有抢夺财物的情况,以及使者失去了方向,皇帝为了让他们学会如何应对,就常常严惩他们,以激起他们的愤怒并让他们赎罪,然后再请求出使。使者层出不穷,而轻易违法的人也越来越多。

他们的吏卒也常常大肆吹嘘外国的奇珍异宝,说大的就给符节,小的就给副使,所以那些胡言乱语、品行不端的人都在争相效仿。那些使者都私自携带官方财物,想要低价出售以谋取私利。外国人也厌倦了汉朝使者每个人都夸大其词,认为汉朝的军队距离遥远,无法到达,于是禁止供应食物,让汉朝的使者受苦。汉朝的使者食物匮乏,心怀怨恨,甚至相互攻击。楼兰和姑师这些小国,位于通道上,对汉朝使者王恢等的攻击尤为严重。而匈奴的奇兵也时常拦截袭击他们。

使者们争相谈论外国的利弊,都说那里有城池,军队弱小容易攻击。于是皇帝派遣从票侯赵破奴率领属国骑兵和郡县士兵数万人去攻打匈奴,匈奴人都逃跑了。第二年,击败了姑师,俘虏了楼兰王。酒泉的亭障一直延伸到玉门关。

大宛等国派遣使者随汉朝使者一起来,观看汉朝的广大,用大鸟蛋和角牴人等奇珍异宝献给汉朝,皇帝非常高兴。汉朝的使者追踪河流源头,发现那里有很多玉石,采集回来后,皇帝按照古代的图书,将河流流出的山命名为昆仑山。

当时,皇帝多次巡视海上,于是带领所有的外国客人,大城市人多就经过,分发财物和布匹进行赏赐,丰盛地供给他们,以此来展示汉朝的富饶。大角氐人表演了奇特的杂技和各种怪物,吸引了很多人观看,皇帝进行赏赐,酒池肉林,让外国客人全面了解汉朝的仓库和府库的储存,想要展示汉朝的广大,使他们感到震惊。

当增加了角氐人的杂技表演后,角氐人的奇技杂耍每年都有所增加和变化,从此开始兴盛。而外国的使者来来去去。

大宛以西的国家都自恃地处偏远,还非常傲慢,不能通过礼仪来约束他们,让他们来使。

汉朝的使者越来越多,那些随从的官员都希望得到皇帝的青睐,说大宛有良马在贰师城,隐藏起来不肯给汉朝使者看。皇帝既然喜欢大宛的马,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派壮士车令等待,用千金和金马去请求大宛王贰师城的良马。

大宛国有很多汉朝的物品,他们商量说:“汉朝离我们很远,而盐水中经常有失败的事,从北边出去有胡人盗贼,从南边出去缺乏水草,而且常常遇到荒无人烟的地方,缺乏食物的人很多。汉朝的使者几百人为一批来,常常缺乏食物,死去过半,那么他们怎么能够带来大军呢?而且贰师城的马,是大宛的宝马。”于是他们不肯给汉朝使者。

汉朝的使者愤怒,胡言乱语,砸碎了金马就离开了。大宛的贵人愤怒地说:“汉朝的使者太轻视我们了!”派人送汉朝的使者离开,命令东边的郁成王拦截攻击,杀死汉朝的使者,夺取他们的财物。皇帝非常愤怒。

那些曾经出使大宛的姚定汉等人说:“大宛的军队弱小,如果汉朝的军队不超过三千人,用强弩射击他们,就可以攻破大宛。”皇帝认为曾经出使楼兰的浞野侯攻破楼兰,用七百骑兵先到达,俘虏了他们的国王,认为姚定汉等人的话是正确的,而且想要宠幸的李氏,于是任命李广利为将军,讨伐大宛。

张骞的孙子张猛,字子游,有出众的才华,元帝时担任光禄大夫,出使匈奴,担任给事中,被石显诬陷。自杀。

李广利的妹妹李夫人受到皇帝的宠爱,生下了昌邑哀王。太初元年,任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派遣属国六千骑兵和郡国的不良少年数万人前往,预计到达贰师城夺取良马,因此被称为‘贰师将军’。故浩侯王恢负责道路军务。当他们向西经过盐水时,道路上的小国都坚守城池,不肯提供食物,攻击他们也无法攻下。攻下的可以得到食物,攻不下的几天后就会离开。等到到达郁成,士兵只剩下几千人,都饥饿疲惫。攻击郁成城,郁成抵抗,死伤很多。贰师将军和他的部下商量:‘到达郁成都还不能攻下,何况是他们的王城呢?’于是带领军队返回。往返两年,到达敦煌,士兵只剩下十分之一二。

派使者上书说:‘道路遥远,食物缺乏,而且士兵们不担心战斗而担心饥饿。人少,不足以攻下大宛。希望暂时停止战斗,增加兵力后再去。’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愤怒,派使者封锁玉门关,说:‘有敢进入的军队,杀无赦。’贰师将军害怕,于是留在敦煌。

那年夏天,汉朝在匈奴损失了二万多的军队,公卿和议政的人都希望停止攻打大宛,专心攻打匈奴。皇帝已经决定出兵讨伐大宛,如果大宛这样的小国都不能攻下,那么大夏等附属国就会轻视汉朝,而且大宛的良马就不会再来了,乌孙和轮台等国也会让汉朝的使者感到痛苦,成为外国的笑柄。于是审查了那些认为攻打大宛不利的意见,包括邓光等人。赦免了囚犯和盗贼,派遣不良少年和边疆骑兵,一年多后从敦煌出发,共有六万人,不包括私自跟随的人。有十万头牛,三万匹马,成千上万的驴和骆驼携带粮食,武器和弓弩装备齐全。全国动荡,转而支持攻打大宛,有五十多个校尉。

大宛城中没有井,需要从城外取水,于是派遣水工挖空城中的水,在城中挖洞。又增加了十八万戍边士兵,驻扎在酒泉和张掖的北边,设立了居延和休屠来保卫酒泉。并且从全国征集了七种兵役,以及运输粮食给贰师将军,运输车辆和人员一直连接到敦煌。并且任命了两个熟悉马匹的人为执驱马校尉,准备攻破大宛后挑选良马。

于是贰师将军再次出发,军队人数众多,所到之处的小国都来迎接,提供食物给军队。到达轮台,轮台不投降,攻打了几天,将其屠城。从这里向西,直线前进到达大宛城,到达的军队有三万人。大宛的军队迎战汉朝的军队,汉朝的军队用箭射败了他们,大宛的军队逃回城中保卫。

贰师将军想要攻打郁成城,担心留下军队会使得大宛人更加狡猾,于是先到达大宛城,切断他们的水源,将其转移,这样大宛人已经感到忧虑和困顿。包围他们的城池,攻打了四十多天。外城被攻破,俘虏了大宛的贵族和勇将煎靡。大宛人非常恐慌,逃入内城,一起商量说:‘汉朝攻打大宛,是因为王毋寡。’大宛的贵族商量说:‘王毋寡隐藏了良马,杀害了汉朝的使者。现在杀了王毋寡,拿出良马,汉朝的军队应该会撤退;如果不撤退,就全力战斗至死,也不算晚。’大宛的贵族都认为这个意见是正确的,共同杀死了王毋寡,拿着他的头颅,派人去见贰师将军,约定说:‘如果汉朝不攻打我们,我们就全部拿出良马,任由汉朝挑选,并且提供食物给汉朝的军队。如果不听我们的,我们就全部杀死良马,康居的救援部队也即将到来。他们到了,我们在内,康居在外,和汉朝的军队战斗。你们考虑一下,怎么办?’这时,康居观察到汉朝的军队还很强大,不敢进攻。

贰师将军听说大宛城中新来的汉朝人知道挖井,而城中的食物还很多。他考虑认为,来诛杀首恶的是王毋寡,王毋寡的头颅已经到了,如果这样还不答应,就坚守城池,而康居等待汉朝的军队疲惫后前来救援大宛,必能打败汉朝的军队。军队的官员都认为这个意见是正确的,答应了大宛的约定。大宛于是拿出了他们的马,让汉朝自己挑选,并且提供了大量的食物给汉朝的军队。汉朝的军队挑选了数十匹良马,中等的马以下雌雄三千多匹,并且立了大宛贵族中以前对待汉朝友善的人名昧蔡为大宛王,与他结盟后撤兵,最终没有进入内城,撤退而回。

起初,贰师将军从敦煌西行,因为人数众多,路上的国家无法提供食物,所以分为几支部队,从南北两路行进。校尉王申生和原鸿胪壶充国等一千多人另外前往郁成,城中的守军不愿意提供食物。申生离大军有二百里,他们轻视申生的军队,于是紧急进攻郁成。郁成的人看到申生军队人数少,清晨时用三千人攻击并杀死了申生等人,有几个人逃脱并逃向贰师将军。贰师将军命令搜粟都尉上官桀去攻打并攻破郁成,郁成投降。他们的国王逃到康居,上官桀追到康居。康居人听说汉朝已经攻破了大宛,就交出了郁成国王给上官桀,上官桀命令四名骑士捆绑着郁成国王去见大将军。四个人相互商量说‘郁成国王,是汉朝所痛恨的,现在他将被处死,我们却失去了大事。’他们想要杀死郁成国王,但没有人愿意先动手。上邽的骑士赵弟拔剑斩杀了郁成国王。上官桀等人随后追上了大将军。

起初,贰师将军继续西行,汉武帝派使者告诉乌孙要派出大量兵力攻打大宛。乌孙派出两千骑兵前往,但摇摆不定,不肯前进。贰师将军向东行进,所经过的小国听说大宛被攻破,都派他们的子弟随军进贡,见到皇帝,并作为人质。军队返回时,有万余人进入玉门关,还有一千多匹马。继续行军时,并不缺乏食物,战死的也不多,但是将领和官吏贪婪,不爱护士兵,侵夺他们的财物,因此死亡的人很多。皇帝为了万里之外的征战,没有追究他们的过错,于是下诏说:‘匈奴为害已久,现在虽然迁移到北方,但与邻国合谋,企图切断大月氏的使者,拦截并杀害中郎将江、原雁门守攘。从危须以西到大国,都约定杀死期门车令、中郎将朝和身毒国使者,阻断东西方的道路。贰师将军广利征讨他们的罪行,击败了大宛。依靠上天的神力,我们跨越山河,穿越沙漠,通往西海,山上的雪不积聚,士兵们直接穿越,获得国王的首级和俘虏,奇珍异宝都陈列在宫门前。因此封广利为海西侯,食邑八千户。’又封斩杀郁成国王的赵弟为新畤侯;军正赵始成功最多,被封为光禄大夫;上官桀敢于深入敌后,被封为少府;李哆有计谋,被封为上党太守。军官和官吏中有三人被封为九卿,还有诸侯相、郡守、两千石以上的官员一百多人,一千石以下的官员一千多人。那些奋勇前行的官员得到了超出期望的官职,而那些有过错的行者都被剥夺了功劳。士兵们被赏赐了四万钱。攻打大宛两次反叛,总共四年才得以平息。

后来十一年,征和三年,贰师将军再次率领七万骑兵从五原出发,攻打匈奴,渡过郅居水。但军队战败,投降了匈奴,被单于所杀。详情见《匈奴传》。

赞曰:‘《禹本纪》说黄河发源于昆仑山,昆仑山高两千五百多里,日月相互避让,因此光明。自从张骞出使大夏之后,穷尽黄河源头,哪里还能看到所谓的昆仑山呢?所以《尚书》中提到的九州山川,已经很接近了。至于《禹本纪》和《山经》中记载的,那就更遥远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汉书-传-张骞李广利传-注解

张骞:张骞(约前164年-前114年),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军事家,被尊称为‘凿空使者’,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之一。

汉中:汉中,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南部,是汉水流域的一部分,因位于汉水之南而得名。

郎:郎,古代官名,指在宫廷中担任侍卫、顾问等职务的官员。

匈奴:古代中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

月氏:月氏,古代中亚民族,曾与汉朝有交往,后因匈奴的攻击而西迁。

单于:古代匈奴的首领。

陇西:陇西,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东部,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大宛:古代西域的一个国家。

康居: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

大夏: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即巴克特里亚。

羌中:羌中,古代地名,指今甘肃、青海一带的羌族地区。

浑邪王:浑邪王,匈奴部落首领,曾率部降汉。

乌孙:古代西域的一个国家。

昆莫:昆莫,乌孙王的称号,意为‘大君’。

祁连山:祁连山,位于中国西北部,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山脉。

河西:河西,古代地名,指今甘肃省西部黄河以西地区。

令居:令居,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永登县。

酒泉郡:酒泉郡,古代郡名,位于今甘肃省酒泉市。

安息:安息,古代中亚国家,位于今伊朗一带。

奄蔡:奄蔡,古代中亚国家,位于今咸海一带。

犛靬:犛靬,古代中亚国家,位于今塔吉克斯坦地区。

条支:条支,古代中亚国家,位于今伊朗一带。

身毒:身毒,古代对印度的称呼。

蜀:蜀,古代地名,指今四川省。

易:易,即《易经》,中国古代的一部占卜哲学书籍。

令居以西:令居以西,指令居(今甘肃省永登县)以西的地区。

牂柯:牂柯,古代地名,位于今贵州省西部。

越巂:越巂,古代地名,位于今云南省东部。

益州:益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

沈黎:沈黎,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西部。

文山:文山,古代地名,位于今云南省文山州。

骞:指张骞,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曾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外国道:指古代中国通往西域的道路,即丝绸之路。

吏士:指官员和士兵。

节:古代使臣所持的凭证,证明其身份和使命。

募:招募。

侵盗:偷盗。

币物:货币和物品。

重罪:严重的罪行。

赎:用财物换取免罪。

端无穷:没有尽头。

县官:指朝廷。

赍物:携带的物品。

市:买卖。

度:估计。

禁:禁止。

楼兰:古代西域的一个小国,位于丝绸之路的要道上。

姑师:古代西域的一个小国。

从票侯破奴:指汉朝将领赵破奴,曾率军击退匈奴。

属国骑:属国骑兵。

郡兵:郡县所辖的军队。

河源:河流的发源地。

昆仑:古代传说中的神山,位于中国西部。

巡狩:帝王巡视天下。

大都:大城市。

财帛:钱财和布匹。

赏赐:赏给。

大角氐:古代西域的一个民族。

奇戏:奇异的戏法。

怪物:奇异的事物。

使:使者。

诎:屈服。

羁縻:用礼节和财物来笼络。

大宛马:大宛国的良马。

贰师城:大宛国的一个城市。

匿:隐藏。

善马:好马。

金马:用金子铸成的马形礼物。

贰师将军:指李广利。

石显:汉朝的大臣,曾陷害张骞的孙子张猛。

谮:诬陷。

自杀:自己结束生命。

李夫人:李广利的妹妹,受到汉武帝的宠爱。

昌邑哀王:汉武帝的儿子,昌邑哀王刘髆。

属国:汉朝设立的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机构。

恶少年:品行不端的年轻人。

道军:行军途中的军队。

盐水:指盐碱地。

郁成:古代西域的一个国家。

酒泉:古代西域的一个城市。

玉门:古代西域的一个关口。

轮台:古代西域的一个城市。

煎靡:宛国的大臣。

毋寡:宛王的别称。

康居之救:康居国的援助。

穿井:挖井。

毋寡头:宛王的头颅。

昧蔡:宛国的一个贵族。

罢兵:停止战争。

贰师:指贰师将军,即李广利,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

孰煌:即敦煌,古代西域的一个地名,位于今甘肃省西部。

道上国:指沿途的国家,即贰师将军行军途中的各个国家。

校尉:古代军职,相当于现代的军长。

王申生:古代人物名,此处为校尉。

故鸿胪:古代官职,鸿胪是负责接待外国使节的高级官员。

壶充国:古代人物名,此处为故鸿胪。

大将军:古代最高军事指挥官。

汉:指汉朝,即中国历史上的西汉时期。

宛:古代西域的一个国家,即大宛。

江:指中郎将江,此处为古代人物名。

故雁门守攘:指雁门守攘,此处为古代人物名。

期门车令:古代官职,期门车令是负责宫廷警卫的官员。

朝:指中郎将朝,此处为古代人物名。

身毒国:古代对印度的称呼。

溯河山:指沿着河流和山脉行军。

西海:指古代对波斯湾的称呼。

山雪不积:指山上的雪不积聚,形容气候温暖。

士大夫:古代对知识分子和官员的统称。

王首虏:指被斩杀的敌方首领。

珍怪之物:指珍稀奇特的物品。

阙:古代对宫殿或高大的建筑物的称呼。

《禹本纪》: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

《尚书》: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

河原:古代对黄河上游地区的称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汉书-传-张骞李广利传-评注

此段古文描述了汉武帝时期,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军西征大宛的历史事件。首句‘初,贰师起孰煌西’点明了故事的开端,‘贰师’即李广利,‘起孰煌西’则表明了西征的起点。

‘为人多,道上国不能食,分为数军,从南北道’反映了当时军队人数众多,物资补给困难,因此不得不将军队分为数路,分别从南北两道前进。这里的‘道上国’指的是沿途的国家,‘不能食’则是指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

‘校尉王申生、故鸿胪壶充国等千余人别至郁成,城守不肯给食’讲述了王申生等人因为无法获得食物而被迫进攻郁成城,但郁成城守军拒绝提供食物,导致王申生等人处境艰难。

‘申生去大军二百里,负而轻之,攻郁成急’中的‘负而轻之’意味着王申生对大军的物资供应情况感到不满,因此急于进攻郁成。然而,‘郁成窥知申生军少,晨用三千人攻杀申生等’说明郁成城守军利用王申生军力不足的情况,发动突袭。

‘其王亡走康居,桀追至康居’描述了郁成国王逃亡至康居,而汉军搜粟都尉上官桀追击至康居,最终郁成国王被擒获。‘桀令四骑士缚守诣大将军’则展现了上官桀的威严和军令如山。

‘四人相谓“郁成,汉所毒,今生将,卒失大事。”欲杀,莫適先击’反映了郁成王的随从们对于汉军的恐惧和不满,但最终由赵弟拔剑斩杀郁成王,显示了汉军的决断和勇气。

‘天子为万里征伐,不录其过,乃下诏曰:“匈奴为害久矣,今虽徙幕北,与旁国谋共要绝大月氏使,遮杀中郎将江、故雁门守攘。”’这一段揭示了汉武帝对于匈奴的长期威胁以及对于大月氏的重视。

‘赖天之灵,从溯河山,涉流沙,通西海,山雪不积,士大夫径度,获王首虏,珍怪之物毕陈于阙’赞美了汉军西征的艰辛和所取得的胜利,同时也反映了汉武帝对于神灵的依赖。

‘其封广利为海西侯,食邑八千户’以及随后的封赏,展现了汉武帝对于功臣的赏赐和对军功的重视。

‘赞曰:“《禹本纪》言河出昆仑,昆仑高二千五百里余,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最后一段的赞语则是对古代地理观念的追溯,同时表达了对于古代文献的尊重和对于地理知识的探索。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汉书-传-张骞李广利传》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697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