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国语》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的学者和历史学家。该书的成书时间不一,后世学者认为它可能是由多位作者根据口述历史整理而成。其内容来源于各个诸侯国的历史叙述,涉及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
内容简要:《国语》是一部史学与政治理论的经典,内容以各个国家的历史为主,重点记载了春秋时期不同诸侯国的政治、军事与外交事件。全书共分为十二篇,分别讲述了不同国家的历史。通过对当时各国风土人情、国家治理、民生百态的详细记录,展现了春秋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秩序。《国语》是了解春秋时期历史与文化的宝贵资料,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伦理与社会制度的重要文献。书中的许多政治智慧和治国理论对后代儒家学者及政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齐语-葵丘之会天子致胙于桓公-原文
葵丘之会,天子使宰孔致胙于桓公,曰:‘余一人之命有事于文、武,使孔致胙。’
且有后命曰:‘以尔自卑劳,实谓尔伯舅,无下拜。’
桓公召管子而谋,管子对曰:‘为君不君,为臣不臣,乱之本也。’
桓公惧,出见客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承天子之命曰‘尔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为天子羞。’
遂下拜,升受命。
赏服大辂,龙旗九旒,渠门赤旗,诸侯称顺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齐语-葵丘之会天子致胙于桓公-译文
在葵丘举行的大会上,天子派宰孔把祭肉赐给齐桓公,说:‘我个人的事情涉及到文王和武王,所以派孔去赐给你祭肉。’并且还有后来的命令说:‘因为你谦虚勤劳,实际上你是我的长辈,所以不用下拜。’桓公召唤管子来商议,管子回答说:‘做君主的不像君主,做臣子的不像臣子,这是混乱的根源。’桓公感到害怕,出去见客人说:‘天子的威严就在眼前不远,我小白怎么敢承受天子的命令说“你不用下拜”,我担心会失礼,让天子感到羞耻。”于是桓公就下拜,然后起身接受命令。赏赐给他华丽的车辆,龙形的旗帜,九条飘带,以及红色的旗帜,诸侯们都称他为顺从的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齐语-葵丘之会天子致胙于桓公-注解
葵丘之会:葵丘之会是指春秋时期齐桓公在葵丘(今河南省禹州市)举行的一次诸侯会盟。这次会盟标志着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确立了其在当时的霸主地位。
天子:指周王朝的君主,即周天子,是当时天下共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宰孔:宰孔是周天子的官员,负责传达天子的命令。
致胙:致胙是指天子赐予诸侯食物或祭品,以示恩宠和封赏。
桓公:桓公是指齐桓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君主,因其改革和霸业而著称。
伯舅:伯舅是对长辈亲戚的一种尊称,此处指桓公对周天子的尊称。
管子:管子是指管仲,齐桓公的重要辅佐,以治国理政有方著称。
为君不君,为臣不臣,乱之本也:这句话出自《左传》,意思是君主不像君主,臣子不像臣子,是混乱的根源。
天威不违颜咫尺:天威是指天子的威严,颜咫尺表示距离很近,这里形容天子的威严近在咫尺。
小白:小白是齐桓公的小名。
陨越于下:陨越于下是指失礼,有损天子威严。
赏服大辂,龙旗九旒,渠门赤旗:赏服大辂是指赐予桓公的豪华车辆,龙旗九旒是指旗帜上绣有九条龙,渠门赤旗是指红色旗帜,这些都是尊贵的象征。
诸侯称顺焉:诸侯称顺焉表示各诸侯国对桓公的顺从和承认其霸主地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齐语-葵丘之会天子致胙于桓公-评注
葵丘之会,天子使宰孔致胙于桓公,曰:‘余一人之命有事于文、武,使孔致胙。’
此句描绘了葵丘之会上,天子派遣宰孔将祭品胙赐予齐桓公的场景。‘葵丘之会’是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的一次重要事件,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余一人’是天子自称,表达了对齐桓公的尊重和信任。‘有事于文、武’意指齐桓公在文治武功方面有所成就,‘使孔致胙’则显示了天子对齐桓公的嘉奖和肯定。
且有后命曰:‘以尔自卑劳,实谓尔伯舅,无下拜。’
此句中的‘且有后命’表明天子的命令并非一次性,而是有后续的指示。‘以尔自卑劳’是对齐桓公的赞誉,意指他谦逊自抑,勤勉劳作。‘实谓尔伯舅’则是对齐桓公的尊称,‘伯舅’在古代是对长辈的尊称,这里表示天子将齐桓公视为自己的长辈。‘无下拜’则是天子对齐桓公的特殊待遇,免去他下拜的礼节。
桓公召管子而谋,管子对曰:‘为君不君,为臣不臣,乱之本也。’
此句展示了桓公在面对天子的命令时的犹豫和困惑。他召见管子商议,管子以‘为君不君,为臣不臣,乱之本也’这句话提醒桓公,作为君主和臣子,各自应尽其职责,否则会导致国家混乱。管子的这句话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于君臣关系的重视,以及对于国家稳定的担忧。
桓公惧,出见客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承天子之命曰‘尔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为天子羞。’
此句描绘了桓公在管子的提醒下,对于天子的命令感到恐惧。‘天威不违颜咫尺’形容天子的威严近在咫尺,‘小白余敢承天子之命’表达了桓公对于接受天子命令的敬畏和谦卑。‘恐陨越于下,以为天子羞’则反映了桓公对于自己可能失礼的担忧,以及对天子尊严的维护。
遂下拜,升受命。赏服大辂,龙旗九旒,渠门赤旗,诸侯称顺焉。
此句描述了桓公最终遵从天子的命令,下拜接受赐予的命令。‘赏服大辂,龙旗九旒,渠门赤旗’是对桓公的赏赐,‘大辂’是古代贵族的豪华车乘,‘龙旗’和‘九旒’则象征着尊贵和权威。‘诸侯称顺焉’表明桓公的这一行为得到了诸侯的认可,巩固了他在诸侯中的地位。整段文字通过对葵丘之会的描述,展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关系、礼仪制度以及儒家思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