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国语》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的学者和历史学家。该书的成书时间不一,后世学者认为它可能是由多位作者根据口述历史整理而成。其内容来源于各个诸侯国的历史叙述,涉及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
内容简要:《国语》是一部史学与政治理论的经典,内容以各个国家的历史为主,重点记载了春秋时期不同诸侯国的政治、军事与外交事件。全书共分为十二篇,分别讲述了不同国家的历史。通过对当时各国风土人情、国家治理、民生百态的详细记录,展现了春秋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秩序。《国语》是了解春秋时期历史与文化的宝贵资料,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伦理与社会制度的重要文献。书中的许多政治智慧和治国理论对后代儒家学者及政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鲁语-里革断宣公罟而弃之-原文
宣公夏滥于泗渊,
里革断其罟而弃之,
曰:‘古者大寒降,
土蛰发,
水虞于是乎讲罛罶,
取名鱼,
登川禽,
而尝之寝庙,
行诸国人,
助宣气也。
鸟兽孕,
水虫成,
兽虞于是乎禁置罗,
矠鱼鳖以为夏犒,
助生阜也。
鸟兽成,
水虫孕,
水虞于是禁罝、罜,
设穽鄂,
以实庙庖,
畜功用也。
且夫山不槎蘖,
泽不伐夭,
鱼禁鲲鲕,
兽长麂麑,
鸟翼卵,
虫舍蚳蝝,
蕃庶物也,
古之训也。
今鱼方别孕,
不教鱼长,
又行网罟,
贪无艺也。’
公闻之曰:‘吾过而里革匡我,
不亦善乎!是良罟也,
为我得法。
使有司藏之,
使吾无忘谂。’
师存侍,
曰:‘藏罟不如罟里革于侧之不忘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鲁语-里革断宣公罟而弃之-译文
宣公在夏天去泗水深处游玩,里革割断了他捕鱼的网具并丢弃了,说:‘古时候大寒节气降临,土地上的昆虫冬眠结束,这时渔政官员就开始准备捕鱼工具,捕捞大鱼,以及捕取水边的禽鸟,然后献给宗庙,让国人都能尝到,这是为了帮助宣散冬天的寒气。鸟兽开始孕育,水中的昆虫也成熟了,这时狩猎官员就禁止设置网罗,捕捞鱼鳖来作为夏天的祭祀用品,这是为了帮助生物生长繁盛。鸟兽成熟了,水中的昆虫开始孕育,这时渔政官员就禁止使用网捕和陷阱,设置陷阱来收集鱼鳖,为宗庙提供食物,这是为了储备食物资源。而且,山上不砍伐嫩芽,湖泽不捕杀幼小的生物,禁止捕捞鲲鱼和鲕鱼,保护幼小的野兽和鸟蛋,保护昆虫的幼虫,这是古代的教诲。现在鱼正处在孕育期,却不让鱼生长,还继续用网捕捞,这是贪婪无度啊。’
宣公听后说:‘我犯了错误,里革来纠正我,这不是很好吗!这是一张好的网具,我要按照这个方法去做。让官员们保存起来,让我不会忘记这个教训。’师存在一旁侍奉,说:‘不如把这张网放在里革身边,这样就不会忘记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鲁语-里革断宣公罟而弃之-注解
宣公:指鲁宣公,春秋时期鲁国的国君。
夏滥于泗渊:夏,指夏季;滥,指过度捕捞;泗渊,指泗水的水域。整个短语意为夏季在泗水水域过度捕捞。
里革:鲁国的大夫,以敢于直言著称。
断其罟而弃之:断,指割断;罟,指渔网。整个短语意为割断渔网并丢弃。
大寒降:大寒,指冬季最寒冷的时期;降,指降临。整个短语意为严寒的冬季来临。
土蛰发:土蛰,指冬眠的动物;发,指苏醒。整个短语意为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
水虞:同上,指掌管水事的官员。
讲罛罶:讲,指准备;罛罶,指捕鱼的网具。整个短语意为准备捕鱼的网具。
取名鱼:取名鱼,指捕捞大鱼。
登川禽:登,指捕取;川禽,指水鸟。整个短语意为捕取水鸟。
尝之寝庙:尝,指献祭;寝庙,指宗庙。整个短语意为在宗庙中进行献祭。
行诸国人:行,指宣布;国人,指国民。整个短语意为向国民宣布。
助宣气也:助宣气,指帮助宣泄气息,可能指帮助调节气候。
鸟兽孕:孕,指怀孕。整个短语意为鸟兽怀孕。
水虫成:水虫,指水生昆虫;成,指成熟。整个短语意为水生昆虫成熟。
兽虞:兽虞,指掌管山泽的官员。
禁置罗:禁置,指禁止设置;罗,指捕鸟的网。整个短语意为禁止设置捕鸟的网。
矠鱼鳖:矠,指捕捞;鱼鳖,指鱼类和甲壳类动物。整个短语意为捕捞鱼类和甲壳类动物。
夏犒:夏,指夏季;犒,指犒赏。整个短语意为夏季进行犒赏。
助生阜也:助生阜,指帮助生物生长繁衍。
禁罝、罜:禁罝,指禁止设置捕鱼的网;罜,指捕鱼的网。整个短语意为禁止设置捕鱼的网。
设穽鄂:设穽鄂,指设置捕鸟的陷阱。穽,指陷阱;鄂,指捕鸟的网。
实庙庖:实,指充实;庙庖,指宗庙的厨房。整个短语意为充实宗庙的厨房。
畜功用也:畜,指蓄养;功用,指用途。整个短语意为蓄养以备用途。
山不槎蘖:山不槎蘖,指山上不砍伐嫩芽。槎,指砍伐;蘖,指嫩芽。
泽不伐夭:泽不伐夭,指湖泊中不砍伐幼树。夭,指幼树。
鱼禁鲲鲕:鱼禁鲲鲕,指禁止捕捞鲲鲕,鲲鲕可能指幼小的鱼类。
兽长麂麑:兽长麂麑,指保护麂和麑,麂和麑都是小型的鹿。
鸟翼卵:鸟翼卵,指保护鸟类的蛋。
虫舍蚳蝝:虫舍蚳蝝,指保护蚳蝝,蚳蝝可能指某种昆虫。
蕃庶物也:蕃庶物,指使万物繁衍。
古之训也:古之训,指古代的教诲或规则。
鱼方别孕:鱼方别孕,指鱼开始产卵。
不教鱼长:不教鱼长,指不等待鱼长大。
贪无艺也:贪无艺,指贪婪无度。
师存:师存,指某位官员的名字。
侍:侍,指在旁边陪伴。
藏罟:藏罟,指收藏渔网。
罟里革于侧之不忘也:罟里革于侧之不忘也,指将里革的直言放在身边,不会忘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鲁语-里革断宣公罟而弃之-评注
宣公夏滥于泗渊,里革断其罟而弃之,曰:‘古者大寒降,土蛰发,水虞于是乎讲罛罶,取名鱼,登川禽,而尝之寝庙,行诸国人,助宣气也。’
此段古文描绘了古代对自然资源的尊重与合理利用。‘宣公夏滥于泗渊’中的‘滥’字,表明宣公在夏季过度捕捞泗渊之鱼,违背了自然规律。里革的‘断其罟而弃之’是对宣公行为的直接批评,强调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
‘古者大寒降,土蛰发’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节律的深刻理解,认为在寒冷的冬季,大地和生物进入休眠状态,此时应停止捕捞,以保护生态平衡。‘水虞于是乎讲罛罶’中的‘水虞’指的是管理水资源的官员,‘讲罛罶’则是准备渔网和渔具,以备来年捕捞。
‘取名鱼,登川禽,而尝之寝庙,行诸国人,助宣气也’说明古代捕鱼不仅是为了食用,还有祭祀和展示国力的意义。这种做法有助于调节国人的情绪,增强国家的凝聚力。
‘鸟兽孕,水虫成,兽虞于是乎禁置罗,矠鱼鳖以为夏犒,助生阜也’进一步阐述了古代对生态保护的重视。在鸟兽繁殖和水虫成熟的季节,禁止捕猎,以促进生态的繁荣。
‘鸟兽成,水虫孕,水虞于是禁罝、罜,设穽鄂,以实庙庖,畜功用也’中的‘禁罝、罜’指的是禁止捕鱼,‘设穽鄂’则是设置陷阱,以保护鱼类的繁殖。
‘且夫山不槎蘖,泽不伐夭,鱼禁鲲鲕,兽长麂麑,鸟翼卵,虫舍蚳蝝,蕃庶物也,古之训也’强调了古代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观念,认为山泽、鱼兽、鸟虫等都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
‘今鱼方别孕,不教鱼长,又行网罟,贪无艺也’是对宣公滥捕行为的批判,指出其贪得无厌,不顾自然规律。
‘公闻之曰:‘吾过而里革匡我,不亦善乎!是良罟也,为我得法。使有司藏之,使吾无忘谂。’’宣公听取里革的劝告,表示悔过,并要求官员将渔网保存起来,以示不忘古训。
‘师存侍,曰:‘藏罟不如罟里革于侧之不忘也。’’师存认为,将渔网保存不如将里革的教诲牢记在心,强调了道德教化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