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国语》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的学者和历史学家。该书的成书时间不一,后世学者认为它可能是由多位作者根据口述历史整理而成。其内容来源于各个诸侯国的历史叙述,涉及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
内容简要:《国语》是一部史学与政治理论的经典,内容以各个国家的历史为主,重点记载了春秋时期不同诸侯国的政治、军事与外交事件。全书共分为十二篇,分别讲述了不同国家的历史。通过对当时各国风土人情、国家治理、民生百态的详细记录,展现了春秋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秩序。《国语》是了解春秋时期历史与文化的宝贵资料,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伦理与社会制度的重要文献。书中的许多政治智慧和治国理论对后代儒家学者及政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鲁语-臧文仲请赏重馆人-原文
晋文公解曹地以分诸侯。
僖公使臧文仲往,宿于重馆。
重馆人告曰:‘晋始伯而欲固诸侯,故解有罪之地以分诸侯。’
诸侯莫不望分而欲亲晋,皆将争先;
晋不以固班,亦必亲先者,吾子不可以不速行。
鲁之班长而又先,诸侯其谁望之?
若少安,恐无及也。
从之,获地于诸侯为多。
反,既复命,为之请曰:‘地之多也,重馆人之力也。’
臣闻之曰:‘善有章,虽贱赏也;恶有衅,虽贵罚也。’
今一言而辟境,其章大矣,请赏之。
乃出而爵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鲁语-臧文仲请赏重馆人-译文
晋文公把曹国的土地分给了诸侯国。
僖公派臧文仲去执行这个任务,他住在重馆。重馆的人告诉他说:‘晋国刚刚成为霸主,想要巩固诸侯的地位,所以把有罪的土地分给诸侯。诸侯们都希望分得土地并且想要亲近晋国,都想要争先恐后;晋国如果不巩固自己的地位,也一定会亲近那些先亲近晋国的人,您不能不赶快行动。鲁国的班长既在位时间久又是最先的,其他诸侯国谁能不向他看齐呢?如果您稍微等待一下,恐怕就来不及了。’
臧文仲听从了重馆人的建议,从诸侯国那里得到了很多土地。
回来后,他向僖公复命,并请求说:‘土地之所以多,是因为重馆人的帮助。我听说:‘好事有记载,即使是微薄的赏赐也值得;坏事有痕迹,即使是高贵的惩罚也应当。’现在一句话就扩大了我们的疆界,这是很大的功绩,请给予赏赐。’
于是僖公就出去,授予他爵位作为奖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鲁语-臧文仲请赏重馆人-注解
晋文公:晋文公,名重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君主,以其贤明和善于用人为著称。
曹地:曹地指的是晋国曾经占领的曹国的领土。
诸侯:诸侯是指古代中国分封制下的地方诸侯国,他们是周王朝的封臣。
僖公:僖公,指鲁国的君主,此处指鲁僖公。
臧文仲:臧文仲,鲁国的大夫,此处指被僖公派遣前往晋国的臧文仲。
重馆:重馆,指的是住宿的地方,此处可能指晋国的某个重要接待地点。
伯:伯,古代对诸侯的尊称,也有“首领”之意。
固:固,使稳固,巩固。
班:班,同“颁”,颁发,此处指分封的领土。
吾子:吾子,古代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现代的‘您’。
速行:速行,迅速行动。
班长:班长,指鲁国在诸侯中的地位较高,是其他诸侯国所仰望的。
辟境:辟境,开辟新的领土。
章:章,显著,明显。
赏:赏,奖赏,此处指给予臧文仲的奖赏。
爵:爵,古代的爵位,是一种荣誉和地位的象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鲁语-臧文仲请赏重馆人-评注
晋文公解曹地以分诸侯,此句开篇即点明了晋文公的行为,‘解曹地’指的是晋文公将原本属于曹国的土地分给其他诸侯,以此笼络人心,巩固自己的霸主地位。‘以分诸侯’则表明这一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分化诸侯,使他们更加依赖晋国。
‘僖公使臧文仲往’中的‘使’字,体现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相互派遣使者以维持关系的外交手段。‘往’字则表明臧文仲是前往晋国,执行任务。
‘宿于重馆’描述了臧文仲在重馆住宿的情景,‘重馆’作为当时接待使者的地方,反映了古代礼仪制度中对使者接待的重视。
‘重馆人告曰’中的‘告’字,展现了古代使者与接待者之间的沟通方式。重馆人的话语‘晋始伯而欲固诸侯’揭示了晋文公的意图,即通过分配土地来巩固自己的霸权。
‘故解有罪之地以分诸侯’进一步说明了晋文公分配土地的具体做法,即选取有罪之地进行分配,这不仅是对有罪者的惩罚,也是对其他诸侯的一种警示。
‘诸侯莫不望分而欲亲晋’反映了诸侯国对晋国的态度,他们渴望分得土地,亲近晋国,以求自保。
‘皆将争先’则表现了诸侯国之间的竞争心理,他们都希望成为晋国亲近的对象,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晋不以固班,亦必亲先者’揭示了晋国对诸侯的态度,晋国不会因为已经巩固了霸权而停止对诸侯的笼络,而是会继续亲近那些最先表示亲附的诸侯。
‘吾子不可以不速行’是重馆人的建议,他提醒臧文仲要迅速行动,以免错失良机。
‘鲁之班长而又先,诸侯其谁望之’中的‘鲁之班长’指的是鲁国在诸侯中的地位,‘先’字则表明鲁国在诸侯中处于领先地位,诸侯国都会向鲁国看齐。
‘若少安,恐无及也’是重馆人对鲁国可能错失良机的担忧,他认为鲁国如果稍有懈怠,就可能失去与晋国亲近的机会。
‘从之,获地于诸侯为多’表明臧文仲接受了重馆人的建议,并且通过他的行动,鲁国获得了更多的土地。
‘反,既复命,为之请曰’描述了臧文仲完成任务后返回并复命,并提出请求赏赐的情景。
‘地之多也,重馆人之力也’是对重馆人建议的肯定,认为鲁国获得土地的功劳应该归于重馆人的提醒。
‘臣闻之曰’是臧文仲引用古语,表达了对赏罚分明原则的认同,他认为善行应当得到奖赏,恶行应当受到惩罚。
‘今一言而辟境,其章大矣’赞扬了重馆人的一言之力,使得鲁国能够开辟新的土地,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请赏之’是臧文仲提出的请求,他希望对重馆人进行赏赐,以表彰他的贡献。
‘乃出而爵之’是晋文公对臧文仲请求的回应,他同意了赏赐,并授予重馆人爵位,这体现了晋文公对功臣的重视和赏罚分明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