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鲁语-季文子论妾马

作者: 《国语》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的学者和历史学家。该书的成书时间不一,后世学者认为它可能是由多位作者根据口述历史整理而成。其内容来源于各个诸侯国的历史叙述,涉及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

内容简要:《国语》是一部史学与政治理论的经典,内容以各个国家的历史为主,重点记载了春秋时期不同诸侯国的政治、军事与外交事件。全书共分为十二篇,分别讲述了不同国家的历史。通过对当时各国风土人情、国家治理、民生百态的详细记录,展现了春秋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秩序。《国语》是了解春秋时期历史与文化的宝贵资料,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伦理与社会制度的重要文献。书中的许多政治智慧和治国理论对后代儒家学者及政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鲁语-季文子论妾马-原文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

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

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

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

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

自是,子服之妾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

文子闻之,曰:“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

使为上大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鲁语-季文子论妾马-译文

季文子担任宣公和成公的宰相,他没有穿丝绸的妾室,也没有喂食粟米的马。

仲孙它劝谏说:“您是鲁国的上卿,已经辅佐过两位君主了,妾室不穿丝绸,马不喂粟米,人们会认为您很吝啬,这样不是显得国家不华丽了吗!”

季文子回答说:“我也希望如此,但我观察国人,那些父亲和兄长吃粗粮穿破衣的人还很多,所以我才不敢这么做。如果人们的父亲和兄长都吃粗粮穿破衣,而我却拥有华丽的妾室和马匹,这难道不是不符合宰相的身份吗!而且我听说用德行来荣耀国家,没听说过用妾室和马匹来显赫国家。”

季文子把这件事告诉了孟献子,孟献子将他囚禁了七天。

从那以后,子服的妾室不再使用超过七升的布料,马的饲料也不再使用稻谷和杂草。

季文子听说这件事后说:“能够知错就改的人,是民众中的优秀者。”于是任命他为上大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鲁语-季文子论妾马-注解

季文子:季文子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姓季名行父,是鲁国的上卿,即最高的官员之一。

宣、成:这里的宣和成可能指的是鲁国的两位君主,宣公和成公。

衣帛:衣帛指的是衣服,其中帛是一种高级的丝织品,代表着财富和地位。

食粟:食粟指的是食物,其中粟是一种谷物,这里指的是马的饲料。

仲孙它:仲孙它是鲁国的一位大臣,对季文子提出了批评。

上卿:上卿是古代中国官职中的高级官职,位于卿之下,是诸侯国中的重要官员。

相:相在这里指的是辅佐、辅助的意思。

妾:妾在古代指的是男性的妻子之外的女性伴侣,通常地位较低。

马:马在这里指的是用于骑乘或拉车的马。

爱:爱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吝啬或节俭。

华国:华国指的是使国家繁荣昌盛。

孟献子:孟献子是鲁国的一位大臣,对季文子的行为进行了惩罚。

囚:囚指的是囚禁,这里指孟献子将季文子囚禁了七天。

布:布在这里指的是布匹,一种纺织物,这里指妾的衣料。

稂莠:稂莠指的是野草,这里指马饲料中的劣质部分。

德荣:德荣指的是以德行来荣耀国家。

上大夫:上大夫是古代中国官职中的一个级别,比下大夫高,是高级官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鲁语-季文子论妾马-评注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

此句开篇点明季文子作为鲁国上卿,辅佐宣公和成公,但他的生活方式简朴,没有穿着华丽的妾室,也没有喂养以粟米为食的马匹。这体现了季文子谦逊、勤俭的品德,与当时一些贵族的奢华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

仲孙它对季文子的生活方式提出质疑,认为作为上卿,季文子应该注重自己的形象,以免被人误解为吝啬或忽视国家形象。此句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贵族生活方式的期待和评价标准。

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季文子对此回应,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关怀。他认为,自己不敢过于奢华,是因为观察到许多普通百姓的生活依然艰苦。他强调,真正的国家荣耀来自于德行,而不是妾室和马匹的奢华。

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

季文子将此事告知孟献子,孟献子因此将季文子囚禁了七天。这一行为反映了当时权贵之间的权力斗争和对于道德行为的容忍度。

自是,子服之妾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

孟献子释放季文子后,采取了更为节俭的生活方式,妾室不再穿着华丽的布料,马匹的饲料也仅限于稂莠。这体现了孟献子对于季文子观点的认同,以及对于节俭生活的推崇。

文子闻之,曰:‘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使为上大夫。

季文子得知孟献子的改变后,表示赞赏,认为能够认识到错误并改正的人是民众中的楷模。因此,他推荐孟献子担任上大夫,体现了季文子对于道德品质的重视和对于人才选拔的公正态度。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鲁语-季文子论妾马》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683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