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鲁语-孔丘论大骨

作者: 《国语》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的学者和历史学家。该书的成书时间不一,后世学者认为它可能是由多位作者根据口述历史整理而成。其内容来源于各个诸侯国的历史叙述,涉及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

内容简要:《国语》是一部史学与政治理论的经典,内容以各个国家的历史为主,重点记载了春秋时期不同诸侯国的政治、军事与外交事件。全书共分为十二篇,分别讲述了不同国家的历史。通过对当时各国风土人情、国家治理、民生百态的详细记录,展现了春秋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秩序。《国语》是了解春秋时期历史与文化的宝贵资料,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伦理与社会制度的重要文献。书中的许多政治智慧和治国理论对后代儒家学者及政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鲁语-孔丘论大骨-原文

吴伐越,堕会稽,获骨焉,节专车。

吴子使来好聘,且问之仲尼,曰:‘无以吾命。’

宾发币于大夫,及仲尼,仲尼爵之。

既彻俎而宴,客执骨而问曰:‘敢问骨何为大?’

仲尼曰:‘丘闻之: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此为大矣。’

客曰:‘敢问谁守为神?’

仲尼曰:‘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守为神;社稷之守者,为公侯。皆属于王者。’

客曰:‘防风何守也?’

仲尼曰:‘汪芒氏之君也,守封、嵎之山者也,为漆姓。在虞、夏、商为汪芒氏,于周为长狄,今为大人。’

客曰:‘人长之极几何?’

仲尼曰:‘僬侥氏长三尺,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之,数之极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鲁语-孔丘论大骨-译文

吴国攻打越国,攻下会稽,在那里得到了一些骨头,这些骨头装满了整个车。

吴国的使者来和越国讲和,并且询问孔子,说:‘不要用我的命令来回答。’

使者向越国的大夫赠送了礼物,也送给了孔子,孔子接受了礼物。

酒席结束后,客人拿起那些骨头问道:‘请问这些骨头有什么特别之处?’

孔子说:‘我听说:从前大禹在会稽山上召集了众神,防风氏晚到,大禹杀了他并且用他的骨头装满了车。这就是特别之处。’

客人问:‘请问谁守护的是神?’

孔子说:‘山川的灵气,足以维系天下的,他们的守护者是神;国家的守护者是公侯。这些都属于王的管辖。’

客人问:‘防风氏守护的是什么?’

孔子说:‘他是汪芒氏的君主,守护封、嵎两座山,属于漆姓。在虞、夏、商时期是汪芒氏,到周朝时被称为长狄,现在被称为大人。’

客人问:‘人长得最高的有多少?’

孔子说:‘僬侥氏的人身高三尺,是最矮的。最高的不超过十尺,这是数的极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鲁语-孔丘论大骨-注解

吴:指古代的一个国家,即吴国,位于今天的江苏、安徽一带,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强国。

越:指古代的一个国家,即越国,位于今天的浙江一带,是春秋时期与吴国相邻的国家。

堕会稽:堕,通‘堕’,意为倒塌、崩溃;会稽,指会稽山,位于今天的浙江省绍兴市,是古代著名的名山。

骨:指人骨,这里特指防风氏的遗骨。

节:指骨节,这里指防风氏的骨节。

专车:指一车可以装下,形容骨节巨大。

吴子:指吴国的国君。

好聘:指友好地求婚。

仲尼: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宾:指客人,这里指来自吴国的使者。

发币:指赠送礼物。

大夫:指古代的官员,这里指吴国的大夫。

爵:指封爵,这里指孔子对使者进行封赏。

彻俎:指撤去祭器,结束祭祀仪式。

宴:指宴会。

防风氏:古代的一个部族,传说中是夏朝的诸侯之一。

山川之灵:指山川的精灵,即山川的守护神。

纪纲天下:指维护天下的秩序。

公侯:指古代的诸侯,是王下的地方统治者。

王者:指古代的君主。

汪芒氏:古代的一个部族,后成为长狄。

封、嵎之山:指封山和嵎山,具体位置不详。

漆姓:古代的一个姓氏。

虞、夏、商:指古代的三个朝代,即虞朝、夏朝、商朝。

周:指古代的周朝。

长狄:古代的一个部族,以身高著称。

大人:指身高异常的人。

僬侥氏:古代的一个部族,以身高矮小著称。

三尺: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尺约合今23.1厘米,三尺约合今69.3厘米。

十之:十分之一,这里指身高只有正常人的十分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鲁语-孔丘论大骨-评注

吴伐越,堕会稽,获骨焉,节专车。此句描绘了吴国对越国的征伐,最终在会稽山获得了一具巨大的骨骼,其骨节足以装满一辆车。这里的‘堕’字,既表现出吴国军队的强大,也暗示了会稽山作为历史见证者的神秘。‘节专车’则是对骨骼巨大的一种夸张描述,为后文孔子对‘骨何为大’的回答埋下伏笔。

吴子使来好聘,且问之仲尼,曰:‘无以吾命。’宾发币于大夫,及仲尼,仲尼爵之。这段描述了吴国使者前来求和,并请教孔子。‘使来好聘’表明吴国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而‘无以吾命’则体现了孔子对吴国使者提问的谨慎态度。‘宾发币于大夫,及仲尼,仲尼爵之’则展现了孔子作为当时文化领袖的尊贵地位,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礼仪之邦的风貌。

既彻俎而宴,客执骨而问曰:‘敢问骨何为大?’此句中,‘既彻俎而宴’描绘了宴席上的场景,‘既’字表明宴席已经进行到一定程度。‘客执骨而问’则突出了客人对‘骨’这一神秘事物的关注,‘敢问骨何为大’则是对‘骨’这一主题的直接提问。

仲尼曰:‘丘闻之: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此为大矣。’孔子以历史传说为依据,回答了客人的问题。‘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表明会稽山在古代具有神圣的地位,‘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则是对防风氏的惩罚,‘其骨节专车’再次强调了骨骼的巨大。

客曰:‘敢问谁守为神?’此句中,客人继续追问,试图了解‘神’的本质。‘敢问’一词表现出客人的谦逊和对知识的渴求。

仲尼曰:‘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守为神;社稷之守者,为公侯。皆属于王者。’孔子在这里阐述了‘神’与‘王者’的关系,认为山川之灵和社稷之守者都具有神圣的地位,属于王者范畴。

客曰:‘防风何守也?’此句中,客人进一步追问防风氏的职责,试图了解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

仲尼曰:‘汪芒氏之君也,守封、嵎之山者也,为漆姓。在虞、夏、商为汪芒氏,于周为长狄,今为大人。’孔子对防风氏的背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表明其在古代历史上的变迁和演变。

客曰:‘人长之极几何?’此句中,客人对人类身高的极限产生了兴趣,试图了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仲尼曰:‘僬侥氏长三尺,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之,数之极也。’孔子以僬侥氏为例,说明了人类身高的极限,‘数之极也’则是对这一极限的总结。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鲁语-孔丘论大骨》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682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