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鲁语-公父文伯之母论劳逸

作者: 《国语》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的学者和历史学家。该书的成书时间不一,后世学者认为它可能是由多位作者根据口述历史整理而成。其内容来源于各个诸侯国的历史叙述,涉及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

内容简要:《国语》是一部史学与政治理论的经典,内容以各个国家的历史为主,重点记载了春秋时期不同诸侯国的政治、军事与外交事件。全书共分为十二篇,分别讲述了不同国家的历史。通过对当时各国风土人情、国家治理、民生百态的详细记录,展现了春秋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秩序。《国语》是了解春秋时期历史与文化的宝贵资料,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伦理与社会制度的重要文献。书中的许多政治智慧和治国理论对后代儒家学者及政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鲁语-公父文伯之母论劳逸-原文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

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犹绩,惧忓季孙之怒也,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

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居,吾语女。’

‘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

‘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之恶心生。’

‘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

‘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师尹维旅、牧、相宣序民事;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日入监九御,使洁奉禘、郊之粢盛,而后即安。’

‘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昼考其国职,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无慆淫,而后即安。’

‘卿大夫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后即安。’

‘士朝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夜而计过无憾,而后即安。’

‘自庶人以下,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

‘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纮、綖,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

‘社而赋事,蒸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古之制也。’

‘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

‘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

‘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

‘尔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宫,余惧穆伯之绝嗣也。’

‘仲尼闻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妇不淫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鲁语-公父文伯之母论劳逸-译文

公父文伯退朝后,回到家中去见他的母亲,他母亲正在织布。文伯说:‘我们家这么有地位,母亲却还要织布,我担心季孙会对我不满,他会不会认为我无法照顾好母亲呢!’

他母亲叹了口气说:‘鲁国大概要灭亡了吧!让小孩子担任官职,他们却连这些都没听说过吗?坐下,我要告诉你。以前圣明的君王对待百姓,选择贫瘠的土地让他们居住,让他们勤劳并利用他们,因此能够长久地统治天下。百姓勤劳就会思考,思考就会产生善良的心;如果过于安逸就会放纵,放纵就会忘记善良,忘记善良就会产生邪恶的心。肥沃土地上的百姓不思进取,是因为他们过于安逸;贫瘠土地上的百姓无不向往正义,是因为他们勤劳。因此,天子要在朝阳下举行大典,与三公、九卿一起认识土地的恩德;在正午时分考察政务,与百官处理政事,师尹和其他官员管理民事;在傍晚时分,与太史、司载一起严肃地执行天罚;太阳落山后,监督九御(九种祭祀)的清洁,确保祭祀用品的纯洁,然后才能安心。诸侯早上朝见天子,修习天子的命令,白天考察自己国家的职责,傍晚检查刑法,晚上警醒百工,使他们不至过于放纵,然后才能安心。卿大夫早上检查自己的职责,白天讨论政务,傍晚安排自己的事务,晚上处理家务,然后才能安心。士人早上接受教导,白天学习,傍晚复习,晚上反省自己的过错,然后才能安心。从庶人以下,白天活动,晚上休息,没有一天可以懈怠。

王后亲自织造黑色的细布,公侯的夫人再在上面加上丝带和头巾,卿的妻子为大带子,命妇制作祭祀服装,士的妻子穿上朝服,从庶士以下,都穿丈夫的衣服。在社祭时分配任务,在蒸祭时展示成果,男女都要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如果有错误就要改正,这是古代的制度。君子用脑力劳动,小人用体力劳动,这是先王的教诲。从上到下,谁敢放纵自己的心而不付出努力?现在,我是个寡妇,而你又在低位,早晚都要处理事务,还担心忘记先人的事业。更不用说懈怠懒惰了,怎么能够避免惩罚!我希望你早晚都提醒我:‘一定不要废弃先人的事业。’而你今天却说:‘为什么不自己过得舒服一些。’你这样继承君主的宫室,我担心穆伯会绝后。’

孔子听到这些话后说:‘弟子们记住,季孙家的妇人没有放纵自己的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鲁语-公父文伯之母论劳逸-注解

公父文伯:公父文伯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大夫,这里指的是他。

退朝:退朝指的是官员结束一天的工作后离开朝廷。

朝其母:朝见他的母亲,即回家看望。

绩:绩指的是织布,这里指他的母亲正在织布。

歜:歜通“绰”,指宽裕、富足。

季孙:季孙是鲁国的一个贵族,这里指的是季孙家的主人。

忓:忓意为担忧、忧虑。

僮子:僮子指的是年轻人、未成年人。

备官:备官指的是担任官职。

居:居在这里是命令句的语气词,表示“坐下”或“别动”。

女:女在这里是对女性的尊称,相当于“你”或“夫人”。

圣王:圣王指的是古代被认为道德高尚、治理有方的君主。

瘠土:瘠土指的是土地贫瘠、不肥沃的地方。

沃土:沃土指的是土地肥沃的地方。

大采:大采指的是举行大典时的服饰。

朝日:朝日指的是早晨的太阳。

三公:三公指的是古代中国官制中的最高官职,如太师、太傅、太保等。

九卿:九卿指的是古代官制中的九个高级官职。

祖识地德:祖识地德指的是尊敬和认识土地的德性。

中:中在这里是副词,表示在某个时间或地点。

考政:考政指的是考察政务。

师尹:师尹指的是古代官职,负责教化百姓。

维旅:维旅指的是军队。

牧:牧指的是地方行政长官。

相:相指的是宰相,辅佐君主的高级官员。

宣序民事:宣序民事指的是宣布和安排民事事务。

少采夕月:少采夕月指的是举行小型的仪式,祭祀月亮。

大史:大史指的是古代的史官,负责记录历史。

司载:司载指的是负责载记天文星象的官员。

纠虔天刑:纠虔天刑指的是纠正和虔诚地执行天命。

九御:九御指的是古代宫廷中的九个女官。

禘、郊:禘、郊指的是古代的祭祀仪式。

粢盛:粢盛指的是祭祀用的谷物。

诸侯:诸侯指的是古代分封制下的地方诸侯。

业命:业命指的是国家的职责和使命。

典刑:典刑指的是法律和刑罚。

儆:儆意为警惕、警醒。

慆淫:慆淫指的是过度放纵、淫乱。

朝服:朝服指的是官员上朝时穿的礼服。

社:社指的是土地神。

赋事:赋事指的是分配任务。

蒸:蒸指的是丰收、丰收后的祭祀。

献功:献功指的是献上劳动成果。

效绩:效绩指的是展示劳动成果。

愆:愆意为过失、错误。

辟:辟意为惩罚、处罚。

先王:先王指的是古代的贤明君主。

淫心:淫心指的是放纵的欲望。

舍力:舍力指的是放弃努力。

寡:寡在这里指寡妇,这里指公父文伯的母亲。

穆伯:穆伯是公父文伯的父亲。

绝嗣:绝嗣指的是没有后代。

仲尼:仲尼即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志之:志之意为记住、铭记。

不淫:不淫在这里指不奢侈、不浪费,这里是孔子对季氏之妇的评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鲁语-公父文伯之母论劳逸-评注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犹绩,惧季孙之怒也,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

这段古文描绘了公父文伯退朝后回家与母亲相遇的情景。文伯看到母亲还在绩麻,担心季孙的怒火,认为母亲不能妥善处理家务。这里体现了古代贵族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以及子女对长辈的尊敬和担忧。

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居,吾语女。’

文伯的母亲听到文伯的担忧后,叹了口气,并告诉他坐下来,她有话要说。这里母亲的叹气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也流露出对儿子教育的重视。

‘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

文伯的母亲引用了古代圣王的治国理念,强调选择贫瘠的土地居住,使民众勤劳,从而能够长久统治天下。这里体现了古代的重农抑商思想,以及对勤劳的重视。

‘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之恶心生。’

母亲进一步阐述了劳动与道德的关系,认为民众勤劳则思想端正,逸乐则容易放纵,从而导致道德的丧失。这里反映了古代儒家思想中关于劳动与道德观念的论述。

‘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

母亲指出,生活在肥沃土地上的民众容易放纵,而生活在贫瘠土地上的民众则更加勤劳,更加倾向于正义。这里反映了古代对土地与人的性格形成关系的认识。

‘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师尹维旅、牧、相宣序民事;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日入监九御,使洁奉禘、郊之粢盛,而后即安。’

母亲描述了古代天子的日常行事,包括朝见太阳、处理政务、监督礼仪等,强调天子对国家的责任和重要性。

‘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昼考其国职,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无淫,而后即安。’

母亲接着描述了诸侯的职责,包括朝见天子、处理国家事务、维护法纪等,体现了古代对诸侯职责的规定。

‘卿大夫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后即安。’

母亲又描述了卿大夫的职责,包括朝见天子、处理政务、管理家务等,强调了古代对各级官员职责的明确划分。

‘士朝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夜而计过无憾,而后即安。’

母亲对士人的日常行为也进行了描述,包括学习、研讨、反省等,体现了古代对士人修养的重视。

‘自庶人以下,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

母亲对庶人的日常行为也进行了规定,要求他们勤劳工作,不得懈怠。

‘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纮、綖,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

母亲描述了古代不同阶层女性的服饰,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地位和角色的规定。

‘社而赋事,蒸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古之制也。’

母亲提到了古代的祭祀仪式和劳动成果的展示,以及相应的奖惩制度,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礼仪和秩序。

‘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

母亲引用了古代先王的教诲,强调君子应该劳心思考,小人应该劳力工作。

‘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尔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宫,余惧穆伯之绝嗣也。’

母亲在这里表达了对国家和家族命运的担忧,同时也对文伯的教育提出了期望,希望他能够继承家族的优良传统。

‘仲尼闻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妇不淫矣。’’

孔子听到这段对话后,对季氏之妇的行为表示赞赏,认为她不淫乱,符合古代的道德规范。这里体现了孔子对道德的重视,以及对女性道德行为的评价。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鲁语-公父文伯之母论劳逸》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680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