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国语》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的学者和历史学家。该书的成书时间不一,后世学者认为它可能是由多位作者根据口述历史整理而成。其内容来源于各个诸侯国的历史叙述,涉及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
内容简要:《国语》是一部史学与政治理论的经典,内容以各个国家的历史为主,重点记载了春秋时期不同诸侯国的政治、军事与外交事件。全书共分为十二篇,分别讲述了不同国家的历史。通过对当时各国风土人情、国家治理、民生百态的详细记录,展现了春秋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秩序。《国语》是了解春秋时期历史与文化的宝贵资料,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伦理与社会制度的重要文献。书中的许多政治智慧和治国理论对后代儒家学者及政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郑语-史伯为桓公论兴衰-原文
桓公为司徒,甚得周众与东土之人,问于史伯曰:‘王室多故,余惧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
史伯对曰:‘王室将卑,戎、狄必昌,不可偪也。当成周者,南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北有卫、燕、狄、鲜虞、潞、洛、泉、徐、蒲;西有虞、虢、晋、隗、霍、杨、魏、芮;东有齐、鲁、曹、宋、滕、薛、邹、莒;是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也,则皆蛮、荆、戎、狄之人也。非亲则顽,不可入也。其济、洛、河、颍之间乎!是其子男之国,虢、郐为大,虢叔恃势,郐仲恃险,是皆有骄侈怠慢之心,而加之以贪冒。君若以周难之故,寄拏与贿焉,不敢不许。周乱而弊,是骄而贪,必将背君,君若以成周之众,奉辞伐罪,无不克矣。若克二邑,邬、弊、补、舟、依、鞣、历、华,君之土也。若前华后河,右洛左济,主芣、騩而食溱。洧,修典刑以守之,是可以少固。’
公曰:‘南方不可乎?’对曰:‘夫荆子熊严生子四人:伯霜、仲雪、叔熊、季。叔熊逃难于濮而蛮,季是立,薳氏将起之,祸又不克。是天启之心也,又甚聪明和协,盖其先王。臣闻之,天之所启,十世不替。夫其子孙必光启土,不可偪也。且重,黎之后也,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
“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虞、夏、商、周是也。虞幕能听协风,以成乐物生者也。夏禹能单平水土,以品处庶类者也。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周弃能播殖百谷蔬,以衣食民人者也。其后皆为王公侯伯。祝融亦能昭显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者也,其后八姓于周未有侯伯。佐制物于前代者,昆吾为夏伯矣,大彭、豕韦为商伯矣。当周未有。已姓昆吾、苏、顾、温、董,董姓鬷夷、豢龙,则夏灭之矣。彭姓彭祖、豕韦、诸稽,则商灭之矣。秃姓舟人,则周灭之矣。妘姓邬、郐、路、偪阳,曹姓邹、莒,皆为采卫,或在王室,或在夷、狄,莫之数也。而又无令闻,必不兴矣。斟姓无后。融之兴者,其在芈姓乎?芈姓夔越不足命也。蛮芈蛮矣,唯荆实有昭德,若周衰,其必兴矣。姜、嬴、荆芈,实与诸姬代相于也。姜,伯夷之后也,嬴,伯翳之后也。伯夷能礼于神以佐尧者也,伯翳能议百物以佐舜者也。其后皆不失祀而未有兴者,周衰其将至矣。’
公曰:‘谢西之九州,何如?’对曰:‘其民沓贪而忍,不可因也。唯谢、郏之间,其冢君侈骄,其民怠沓其君,而未必周德;若更君而周训之,是易取也,且可长用也。’
公曰:‘周其弊乎?’对曰:‘殆于必弊者也。《泰誓》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今王弃高明昭显,而好谗慝暗昧;恶角犀丰盈,而近顽童穷固。去和而取同。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是以和五味以调口,刚四支以卫体,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平八索以成人,建九纪以立纯德,合十数以训百体。出千品,具万方,计亿事,材兆物,收经入,行姟极。故王者居九畡之田,收经入以食兆民,周训而能用之,和乐如一。夫如是,和之至也。于是乎先王聘后于异姓,求财于有方,择臣取谏工而讲以多物,务和同也。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王将弃是类也而与同,天夺之明,欲无弊,得乎?’
“夫虢石父谗谄巧从之人也,而立以为卿士,与同也;弃聘后而立内妾,好穷固也;侏儒戚施,实御在侧,近顽童也;周法不昭,而妇言是行,用谗慝也;不建立卿士,而妖试幸措,行暗昧也。是物也,不可以久。且宣王之时有童谣,曰:‘檿弧箕服,实亡周国。’于是宣王闻之,有夫妇鬻是器者,王使执而戮之。府之小妾生女而非王子也,惧而弃之。此人也,收以奔褒。天之命此久矣,其又何可为乎?《训语》有之曰:‘夏之衰也,褒人之神化为二龙,以同于王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也。’夏后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卜请其漦而藏之,吉。乃布币焉而策告之,龙亡而漦在,椟而藏之,传郊之。’及殷、周,莫之发也。及厉王之末,发而观之,漦流于庭,不可除也。王使妇人不帏而譟之,化为玄鼋,以入于王府。府之童妾未既齓而遭之,既笄而孕,当宣王时而生。不夫而育,故惧而弃之。为弧服者方戮在路,夫妇哀其夜号也,而取之以逸,逃于褒。褒人褒姁有狱,而以为入于王,王遂置之,而嬖是女也,使至于为后而生伯服。天之生此久矣,其为毒也大矣,将使候淫德而加之焉。毒之酋腊者,其杀也滋速。申、缯、西戎方强,王室方骚,将以纵欲,不亦难乎?王欲杀太子以成伯服,必求之申,申人弗畀,必伐之。若伐申,而缯与西戎会以伐周,周不守矣!缯与西戎方将德申,申、吕方强,其隩爱太子亦必可知也,王师若在,其救之亦必然矣。王心怒矣,虢公从矣,凡周存亡,不三稔矣!君若欲避其难,其速规所矣,时至而求用,恐无及也!’
公曰:‘若周衰,诸姬其孰兴?’
对曰:‘臣闻之,武实昭文之功,文之祚尽,武其嗣乎!武王之子,应、韩不在,其在晋乎!距险而邻于小,若加之以德,可以大启。’
公曰:‘姜、嬴其孰兴?’
对曰:‘夫国大而有德者近兴,秦仲、齐侯,姜、嬴之隽也,且大,其将兴乎?’
公说,乃东寄帑与贿,虢、郐受之,十邑皆有寄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郑语-史伯为桓公论兴衰-译文
桓公担任司徒,很受周朝和东土人民的喜爱,他问史伯说:‘王室经常发生变故,我担心会牵连到我,有什么地方可以逃避死亡?’史伯回答说:‘王室将会衰落,戎狄必将兴起,不能逼迫他们。在成周时期,南方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北方有卫、燕、狄、鲜虞、潞、洛、泉、徐、蒲;西方有虞、虢、晋、隗、霍、杨、魏、芮;东方有齐、鲁、曹、宋、滕、薛、邹、莒。这些都不是王的支系,而是蛮、荆、戎、狄之人。不是亲人就是顽民,不能加入他们。或许是在济、洛、河、颍之间吧!那是他们的子男之国,虢、郐最为强大,虢叔依仗势力,郐仲依仗险要,他们都怀有骄奢淫逸、怠慢之心,再加上贪婪。如果您因为周朝的困难,寄希望于他们并给予贿赂,他们不敢不答应。周朝一旦混乱衰败,他们就会骄傲和贪婪,必定会背叛您。如果您带领成周的民众,宣明正义,讨伐他们的罪行,没有什么是不能克服的。如果能够攻克虢、郐二国,邬、弊、补、舟、依、鞣、历、华这些地方,就都是您的领土了。如果以华地在前,河地为后,右面是洛水,左面是济水,统治芣、騩,吃溱水、洧水。整顿刑法来守护这些地方,这样就可以稍微稳固了。
桓公说:‘南方怎么样?’史伯回答说:‘楚王熊严有四个儿子:伯霜、仲雪、叔熊、季麋。叔熊逃到濮地,成为了蛮族,季麋被立为君主,薳氏家族想要拥立他,但灾祸又没有成功。这是天意,他非常聪明和协,可以称得上是他的先王。我听说,天所启示的,十代都不会废弃。他的子孙必定会光大先王的土地,不能逼迫他们。而且,他们是重黎的后代,重黎是高辛氏的火正,以光明照耀四海,所以被命名为‘祝融’,他的功绩非常伟大。
那些完成天地伟大功绩的子孙,没有不显赫的,如虞、夏、商、周就是这样。虞幕能够调和风气,使万物生长。夏禹能够平整水土,使各种生物得到妥善安置。商契能够调和五种教化,保护百姓。周弃能够播种百谷蔬菜,使人民有衣有食。他们的后代都成为了王公侯伯。祝融也能够彰显天地之光,培养出美好的人才,他的后代在周朝没有成为侯伯。在前代辅助制定礼制的有昆吾成为夏伯,大彭、豕韦成为商伯。在周朝时还没有。己姓昆吾、苏、顾、温、董,董姓鬷夷、豢龙,都被夏朝灭亡了。彭姓彭祖、豕韦、诸稽,都被商朝灭亡了。秃姓舟人,被周朝灭亡了。妘姓邬、郐、路、逼阳,曹姓邹、莒,都成为了采卫,有的在王室,有的在夷狄,无法一一列举。而且都没有好名声,必定不会兴起。斟姓没有后代。祝融的后代,或许会在芈姓中兴起吧?芈姓的夔越不足以承担重任。蛮族芈姓蛮族,只有楚国实际上有昭著的德行,如果周朝衰落,楚国必定会兴起。姜、嬴、荆、芈,实际上与姬姓交替执政。姜姓是伯夷的后代,嬴姓是伯翳的后代。伯夷能够以礼敬神明辅助尧帝,伯翳能够讨论万物辅助舜帝。他们的后代都没有失去祭祀,但也没有兴起,周朝衰落的时候,他们的兴起也就快了。
桓公说:‘谢西的九州怎么样?’史伯回答说:‘那里的民众贪婪而残忍,不能依靠他们。只有谢、郏之间,那里的诸侯奢侈骄纵,民众对他们的君主懈怠,并不一定遵循周朝的德行;如果更换君主并加以周朝的教化,这是容易取得的,而且可以长期使用。
桓公说:‘周朝会衰落吗?’史伯回答说:‘恐怕一定会衰落。《泰誓》说:‘民众所希望的,天一定会顺从。’现在国王放弃高明和显赫,却喜欢谗言和阴暗;厌恶正直和聪明,却亲近愚蠢和固执的人;摒弃和谐而追求同一。和谐实际上能产生万物,同一则无法继续。用不同的东西调和不同的东西叫做和谐,因此能够丰富而长久,万物都会归附;如果用相同的东西去补充相同的东西,最终都会被抛弃。所以先王用土、金、木、水、火混合,以形成万物,因此调和五味来调和口味,强健四肢来保护身体,调和六律来使耳朵灵敏,端正七体来役使心灵,平衡八索来完善人格,建立九纪来树立纯粹之德,合十数来训练百体。产生千种产品,具备万方之才,计算亿事,利用兆物,收集经典,实行极至。所以王者居住在九畡之田,收集经典来养育兆民,周朝教化并且能够使用他们,和谐如同一体。如果是这样,那就是和谐的极致了。于是先王从异姓中纳后妃,从各方寻求财富,选择臣子并听取谏言工匠的意见,以此来丰富知识,追求和谐。
声音单一则无法听闻,事物单一则无法成文,味道单一则无法有果,事物单一则无法讨论。国王将要抛弃这些而与小人同流合污,天会夺去他的明智,想要不衰落,可能吗?
虢石父是谄媚巧言的人,却被立为卿士,这是与小人同流合污;放弃纳后妃而立内妾,喜好穷困固执的人;侏儒和残疾人在身边,亲近愚蠢的年轻人;周朝的法律不再显明,而妇女的言论却得以实行,这是使用谗言和邪恶;不设立卿士,却任用幸臣和邪佞之人,这是行阴暗之事。这些事情,不能长久。而且宣王时期有童谣说:‘檿弧箕服,实亡周国。’宣王听到后,有夫妇卖这些器物,王派人捉拿并处死了他们。府中小妾生下的女儿不是王子,害怕而丢弃了她。这个人,被收养后逃到褒国。天命如此久远,还有什么可以做的呢?《训语》上有这样的话:‘夏朝衰落时,褒人的神化为两条龙,来到王庭,说:“我是褒之二君。”夏后询问是杀掉它们、放走它们还是阻止它们,都没有好结果。占卜请取它们的泪水并藏起来,结果是吉利的。于是摆上祭品并祷告,龙消失了,泪水还在,用盒子装起来藏起来,传到郊外。’到了殷朝和周朝,都没有打开。到了厉王末年,打开后看到泪水流到庭院,无法清除。王派妇人揭开帏帐而诅咒它,变成了黑鳖,进入王府。府中的童妾还没有成年就遇到了它,成年后怀孕,在宣王时期生下了她。没有丈夫而生育,所以害怕而丢弃了她。正在路上处决制作弧箭和箭袋的人,夫妇们为她的夜晚哭号而同情她,就取了她来逃避,逃到了褒国。褒人褒姁有案件,就把她作为人质送给了王,王于是收养了她,并宠爱她,让她成为了后妃,生下了伯服。天命如此久远,这个祸害如此之大,将会使它加在无德的人身上。毒害的根源越深,其死亡也越快。申、缯、西戎都强大,王室正混乱,如果国王放纵欲望,这不是很难吗?国王想要杀死太子以立伯服,一定会去请求申国,申国如果不给他,他一定会攻打申国。如果攻打申国,缯国和西戎会联合起来攻打周朝,周朝就守不住了!缯国和西戎正与申国友好,申、吕正强大,他们一定会爱护太子,这也是可以预知的。如果王师在,他们一定会来救援。国王愤怒了,虢公会跟随他,周朝的存亡,不超过三年!如果您想要躲避这场灾难,就应该迅速规划出路,时机到了再寻求使用,恐怕就来不及了!’
国君说:‘如果周朝衰落了,那么哪个姬姓国家会兴起呢?’对方回答说:‘我听说,武王实际上是继承了文王的事业,文王的福分已经用尽,那么武王的儿子就会继承吧!武王的儿子中,应国和韩国已经不存在了,那么可能是晋国吧!晋国地势险要,但与小的国家相邻,如果再施以德政,就可以大大地扩展势力。’
国君说:‘那么姜姓和嬴姓的国家中,哪个会兴起呢?’对方回答说:‘一个国家如果大且有德,那么它就会很快兴起。秦仲和齐侯都是姜姓和嬴姓中的杰出人物,而且势力庞大,他们应该会兴起吧?’
国君听后很高兴,于是向东寄存了自己的财物和贿赂,虢国和郐国都接受了,十个邑都成为了他们的寄存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郑语-史伯为桓公论兴衰-注解
司徒:古代官名,掌管教化、礼仪等事务的高官。
周众:指周朝的民众。
东土之人:指东方地区的人民。
史伯:古代著名的史官,以智慧著称。
王室:指周朝的皇室。
戎、狄: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泛称。
蛮: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荆蛮:指楚地的少数民族。
申、吕、应、邓、陈、蔡、随、唐:古代的诸侯国名。
卫、燕、狄、鲜虞、潞、洛、泉、徐、蒲:古代的诸侯国名。
虞、虢、晋、隗、霍、杨、魏、芮:古代的诸侯国名。
齐、鲁、曹、宋、滕、薛、邹、莒:古代的诸侯国名。
支子母弟甥舅:指王室的亲戚。
蛮、荆、戎、狄之人:指非王室血亲的少数民族。
济、洛、河、颍:古代的河流名。
子男之国:指周朝的封国。
虢叔、郐仲:指虢国和郐国的国君。
寄拏与贿:指寄居和贿赂。
奉辞伐罪:指以正义之名出兵讨伐有罪之人。
邬、弊、补、舟、依、鞣、历、华:古代的诸侯国名。
前华后河,右洛左济:指地理方位。
主芣、騩而食溱、洧:指统治地区和食物来源。
修典刑以守之:指制定和执行法律。
荆子熊严:指楚国的国君。
伯霜、仲雪、叔熊、季:荆子熊严的儿子。
濮:古代地名。
季:指季子,荆子熊严的儿子。
薳氏:古代的姓氏。
天启之心:指天意启示的心智。
重、黎之后:指重黎的后代。
高辛氏:古代的部族名。
火正:古代官名,掌管火事。
祝融:古代传说中的火神。
虞幕:古代的传说人物。
乐物生:指创造音乐和生物。
夏禹:夏朝的开国君主。
单平水土:指治理水土。
品处庶类:指区分和管理各种生物。
商契:商朝的开国君主。
和合五教:指调和五种教化。
周弃:周朝的农业始祖。
播殖百谷蔬:指种植各种谷物和蔬菜。
王公侯伯:古代的爵位名。
昆吾:古代的部族名。
大彭、豕韦:古代的部族名。
已姓:古代的姓氏。
斟姓:古代的姓氏。
芈姓:古代的姓氏。
姜、嬴、荆芈:古代的姓氏。
伯夷:古代的传说人物。
伯翳:古代的传说人物。
议百物:指讨论各种事物。
侏儒戚施:指身材矮小和身体有残疾的人。
谗慝:指说坏话的人。
角犀丰盈:指有角的犀牛和丰满的动物。
穷固:指贫穷而固执的人。
和五味:指调和五种味道。
刚四支:指强健四肢。
和六律:指调和六种音律。
正七体:指调整七种身体部位。
平八索:指平衡八种索具。
九畡之田:指九畡之地。
经入:指收入。
兆民:指众多的人民。
姟极:指极端。
后:指皇后。
异姓:指非同姓的女子。
财:指财富。
谏工:指谏诤之官。
声一无听:指单一的声音无法听清。
物一无文:指单一的事物无法成文。
味一无果:指单一的味道无法成果。
物一不讲:指单一的事物无法讨论。
:指不明确的敌人。
虢石父:指虢国的官员。
卿士:古代的官名,相当于宰相。
内妾:指王后的妾室。
侏儒:指身材矮小的人。
戚施:指身体有残疾的人。
妖试:指邪恶的试验。
幸措:指宠幸的人。
《泰誓》:《尚书》中的一篇。
檿弧箕服:古代的一种武器和服饰。
褒人之神:指褒国的人神。
夏后:夏朝的君主。
漦:指龙的口水。
布币:指布币,古代的货币。
策告:指用策书告诉。
玄鼋:一种黑色的乌龟。
童妾:指年轻的宫女。
齐:古代的诸侯国名。
缯:古代的丝织品。
西戎:古代的西部民族。
稔:指一年。
伯服:指周王的儿子。
申:古代的诸侯国名。
申、吕:古代的诸侯国名。
隩爱:指偏爱。
周存亡:指周朝的存亡。
三稔:指三年。
规所:指规划去处。
周衰:周朝衰落,指周朝国力衰退,权威减弱的历史时期。
诸姬:姬姓诸侯,指周朝的诸侯国,周朝的诸侯多出自姬姓。
武实昭文之功:武王实际上完成了文王的事业,武王是周文王的儿子,文王在位时已经奠定了周朝的基础,武王继位后灭商建周,因此有此说。
文之祚尽:文王的福分已经用尽,祚指帝王的福分或统治权。
武其嗣乎:武王将继承文王的事业,嗣指继承。
应、韩:应国和韩国,古代的诸侯国。
晋:晋国,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后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距险而邻于小:地处险要且邻近小国,指晋国的地理位置。
若加之以德,可以大启:如果用德行来治理,可以使国家更加强大。
姜、嬴:姜姓和嬴姓,古代的两大姓氏,许多诸侯国出自这两个姓氏。
秦仲、齐侯:秦仲和齐侯,分别指秦国的君主和齐国的君主,都是姜、嬴两姓中的杰出人物。
且大,其将兴乎:并且势力强大,他们将会兴盛。
公说:公(指某位君主或贵族)表示同意。
东寄帑与贿:向东寄送财物,帑指财宝。
虢、郐:虢国和郐国,古代的诸侯国。
十邑皆有寄地:十个邑都成为了寄存财物的地盘,寄地指寄存财物的地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郑语-史伯为桓公论兴衰-评注
公曰:‘若周衰,诸姬其孰兴?’
此句中,‘公’指周公,‘诸姬’指周王室的后裔。周公在此询问,若周王室衰落,那么周王室的后裔中谁将兴起。这句话反映了周公对于周朝未来命运的关切,以及对周王室血脉传承的重视。
对曰:‘臣闻之,武实昭文之功,文之祚尽,武其嗣乎!武王之子,应、韩不在,其在晋乎!距险而邻于小,若加之以德,可以大启。’
回答者以‘臣’自称,表明自己身份低微,但敢于直言。他首先提到‘武实昭文之功’,意指武王继承文王的事业,是文王功绩的延续。接着,他认为文王的祚运已尽,武王的后代将继承文王的地位。‘应、韩不在’指的是武王之子应国和韩国已经不存在,‘其在晋乎’则是在询问晋国是否有可能兴起。‘距险而邻于小,若加之以德,可以大启’这句话则是对晋国的地理和德行进行了分析,认为晋国地处险要,邻近小国,若能以德治国,有望崛起。
公曰:‘姜、嬴其孰兴?’
周公继续提问,询问姜姓和嬴姓中谁将兴起。这里的‘姜’和‘嬴’分别指代了两个古老的姓氏,代表了不同的部族或国家。
对曰:‘夫国大而有德者近兴,秦仲、齐侯,姜、嬴之隽也,且大,其将兴乎?’
回答者认为,一个国家若要兴起,必须既有大的规模,又有德行。他以秦仲和齐侯为例,指出他们都是姜姓和嬴姓中的杰出人物,且国家规模较大,因此有望兴起。
公说,乃东寄帑与贿,虢、郐受之,十邑皆有寄地。
周公听后感到满意,于是决定将财物寄存在虢、郐两国,并授予他们十邑的寄地。这表明周公对回答者的观点表示认同,并采取了实际行动来支持晋国和秦、齐等国的兴起。这一行为体现了周公的政治智慧和对于周朝稳定发展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