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国语》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的学者和历史学家。该书的成书时间不一,后世学者认为它可能是由多位作者根据口述历史整理而成。其内容来源于各个诸侯国的历史叙述,涉及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
内容简要:《国语》是一部史学与政治理论的经典,内容以各个国家的历史为主,重点记载了春秋时期不同诸侯国的政治、军事与外交事件。全书共分为十二篇,分别讲述了不同国家的历史。通过对当时各国风土人情、国家治理、民生百态的详细记录,展现了春秋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秩序。《国语》是了解春秋时期历史与文化的宝贵资料,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伦理与社会制度的重要文献。书中的许多政治智慧和治国理论对后代儒家学者及政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越语-范蠡谓人事与天地相参乃可以成功-原文
又一年,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与子谋吴,子曰‘未可也’。今其稻蟹不遗种,其可乎?’
对曰:‘天应至矣,人事未尽也,王姑待之。’
王怒曰:‘道固然乎,妄其欺不穀耶?吾与子言人事,子应我以天时;今天应至矣,子应我以人事,何也?’
范蠡对曰:‘王姑勿怪。夫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以成功。’
‘今其祸新民恐,其君臣上下,皆知其资财之不足以支长久也,彼将同其力,致其死,犹尚殆。’
‘王其且驰骋弋猎,无至禽荒;宫中之乐,无至酒荒;肆与大夫觞饮,无忘国常。’
‘彼其上将薄其德,民将尽其力,又使之望而不得食,乃可以致天地之殛,王姑待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越语-范蠡谓人事与天地相参乃可以成功-译文
又过了一年,王召见了范蠡并问他,说:‘我和你商议攻打吴国,你说‘现在还不行’。现在吴国的稻田里螃蟹连种子都没留下,这难道可行吗?’范蠡回答说:‘天命已经到了,但人间的努力还没有完成,王你暂且等待吧。’王生气地说:‘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吗?你这是在欺骗我吗?我和你谈论人事,你却用天时来回答我;现在天命已经到了,你却用人事来回答我,这是为什么?’范蠡回答说:‘王请不要怪罪。因为人事必须与天地相互配合,才能成功。现在吴国的新民恐慌,君臣上下都知道他们的财富不足以支撑长久,他们将会竭尽全力,即使到了生命的尽头也还不够。王你不妨去骑马打猎,不要沉迷于捕猎;在宫中享受音乐,不要沉迷于酒色;与大夫们饮酒作乐,不要忘记国家的常规。那时吴国的上级将会削减他们的德行,民众将会竭尽所能,而且又让他们看不到希望,这样才能够招致天地的惩罚,王你只需要耐心等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越语-范蠡谓人事与天地相参乃可以成功-注解
王召范蠡:王召见范蠡,王指的是吴王夫差,范蠡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谋吴:谋划攻打吴国,吴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强国。
未可也:不可,表示不适宜或不可以。
稻蟹不遗种:稻蟹连年丰收,没有遗漏的种子,形容农业丰收。
天应至矣:天意已经到来,指天命或天时已经成熟。
人事未尽也:人间的努力还没有完成,指人的努力和计划还没有达到预期。
王姑待之:王您暂且等待,姑且表示暂时的、临时的。
道固然乎:道理确实是这样的,道指道理、规律。
妄其欺不穀耶:你这是在欺骗我吗?不穀是古代对君王的谦称。
人事:人间的政治、军事等事务。
天时:天意或自然界的时机。
天地相参:天地之间的相互配合,指天时与人事的相互结合。
祸新民恐:给新的人民带来灾难和恐惧,新人民可能指的是新加入吴国的人。
其君臣上下:吴国的君臣和上下级官员。
资财之不足以支长久也:财富不足以支撑长期的战争或开支。
同其力,致其死,犹尚殆:齐心协力,拼尽全力,即便如此仍然危险。
驰骋弋猎:骑马奔跑,射猎,指享受狩猎的乐趣。
禽荒:过度狩猎,导致禽兽减少。
宫中之乐,无至酒荒:宫中的娱乐,不要过度饮酒。
肆与大夫觞饮:与大夫们畅饮,肆指尽情、畅快。
无忘国常:不要忘记国家的常规和法度。
上将薄其德:高级官员们将减少他们的德行,薄指减少。
尽其力:竭尽全力。
望而不得食:渴望却得不到食物,形容人民饥饿。
天地之殛:天地的惩罚,殛指惩罚、灾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越语-范蠡谓人事与天地相参乃可以成功-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史记·范蠡传》,描绘了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与范蠡之间的对话。从专业角度出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首先,这段对话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智慧。越王勾践询问范蠡关于攻打吴国的时机,范蠡的回答‘未可也’和‘天应至矣,人事未尽也’都显示出他对天时和人事的深刻理解。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家对自然规律和人事关系的重视,以及在实际政治决策中如何平衡天时和人事的策略。
其次,这段对话中范蠡的言辞充满了辩证法思想。他提到‘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以成功’,这表明他认为人事与天时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这种辩证法思想在古代中国哲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深刻认识。
再者,范蠡在对话中提到的‘祸新民恐’、‘其君臣上下,皆知其资财之不足以支长久也’等语句,揭示了当时社会矛盾和危机。他通过分析吴国内部矛盾,为越王勾践提供了攻吴的策略,这也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家对时局敏锐的洞察力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此外,范蠡在对话中提到的‘王其且驰骋弋猎,无至禽荒;宫中之乐,无至酒荒;肆与大夫觞饮,无忘国常’等语句,反映了他对越王勾践的劝诫。这表明范蠡不仅关注国家大事,还关心越王个人的品德修养,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家对君主个人品质的高度重视。
最后,这段对话展现了古代中国政治家范蠡的智慧和谋略。他通过对天时、人事、社会矛盾等多方面的分析,为越王勾践提供了攻吴的策略,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这种政治智慧在古代中国历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