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国语》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的学者和历史学家。该书的成书时间不一,后世学者认为它可能是由多位作者根据口述历史整理而成。其内容来源于各个诸侯国的历史叙述,涉及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
内容简要:《国语》是一部史学与政治理论的经典,内容以各个国家的历史为主,重点记载了春秋时期不同诸侯国的政治、军事与外交事件。全书共分为十二篇,分别讲述了不同国家的历史。通过对当时各国风土人情、国家治理、民生百态的详细记录,展现了春秋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秩序。《国语》是了解春秋时期历史与文化的宝贵资料,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伦理与社会制度的重要文献。书中的许多政治智慧和治国理论对后代儒家学者及政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越语-勾践灭吴-原文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天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
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雠,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篾,广运百里。
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
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
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
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
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
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
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请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勾践对曰:‘昔天以越赐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
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矣,君若不忘周室,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君若曰:‘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寡人请死,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
遂灭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越语-勾践灭吴-译文
越王勾践住在会稽山上,就向三军发布命令说:‘凡是我们的父老兄弟和全国子民,有谁能帮助我策划并打败吴国,我将与他共同治理越国的国政。’大夫文种上前回答说:‘我听说:商人夏天储备皮货,冬天储备丝绸,旱季储备船只,水季储备车辆,是为了应对物资短缺。虽然我们目前没有来自四方的忧患,但是谋士和勇士,我们不能不培养和挑选。就像蓑衣和斗笠,等到雨季来临时一定会需要。现在君王既然已经住在会稽山上,才来寻找谋士,难道不是太晚了吗?’勾践说:‘只要能听到您的大夫的话,就不会太晚。’他握住文种的手,与他一起商议。
于是派他前往吴国求和,说:‘我国国君勾践缺乏使者,派我来,不敢向天王公开通报,私下告诉您:我国的军队不足以使您受辱。我们愿意用金玉、美女来贿赂您,请求将勾践的女儿嫁给大王,大夫的女儿嫁给大夫,士人的女儿嫁给士人。越国的宝物全部随行,我国国君率领越国人民,跟随您的军队,一切听从您的安排。如果认为越国的罪过不可赦免,我们将烧毁宗庙,拘禁妻子儿女,将金玉沉入江中,有五千士兵将拼死一战,必然会有牺牲。因此,有万人的军队跟随您,难道不是会伤害到您所珍视的东西吗?与其杀死这些人,不如得到这个国家,哪个更有利呢?’
夫差原本打算接受和谈,但伍子胥劝阻说:‘不可以。吴国和越国是仇敌,两国相互敌对作战。三江环绕,人民无法迁移,有吴国就没有越国,有越国就没有吴国,这种情况是无法改变的。我听说,陆地上的人住在陆地上,水边的人住在水边。我们攻打上党国家并取得胜利,我们无法占据他们的土地,也无法乘坐他们的车辆。越国,我们攻打并取得胜利,我们能够占据他们的土地,我们能够乘坐他们的船只。这是我们的利益,不能失去,您一定要消灭他们。失去这个利益,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
越人装饰了八位美女献给太宰伯嚭,说:‘如果您能赦免越国的罪过,还有更美的美女将要献上。’太宰伯嚭劝阻说:‘我听说古代攻打国家的人,只要让对方屈服就可以了。现在越国已经屈服了,还要求什么呢?’夫差接受和谈,并离开了。
勾践对国人说:‘我不知道自己的力量不足,却与大国为敌,让百姓的尸骨暴露在中原,这是我的罪过。我请求改变。’于是安葬死者,慰问伤者,赡养生者,吊唁有丧事的人,祝贺有喜事的人,送别离开的人,迎接到来的人,去除百姓所厌恶的事物,补充百姓的不足。然后卑躬屈膝地事奉夫差,派遣三百名宦官到吴国,亲自为夫差驾车。
勾践的领土,南到句无,北到御儿,东到鄞,西到姑蔑,方圆百里。他召集父母兄弟发誓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君,四方的人民都归附他们,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现在我做不到,我将带领你们夫妇繁衍生息。’命令年轻人不娶老妇,老年人不娶年轻妻子。女子十七岁不嫁,她的父母有罪;男子二十岁不娶,他的父母有罪。将要生育的人必须报告,官府派医生照顾。生男孩,赐两壶酒和一条狗;生女孩,赐两壶酒和一头猪。生三个孩子,官府提供奶母;生两个孩子,官府提供食物。家中主要成员去世,三年内不收赋税;其他成员去世,三个月内不收赋税。必须哭泣安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让孤儿、寡妇、病人、贫病者,官府收养他们的孩子。对于有才能的人,美化他们的住所,提供华丽的服饰,让他们吃饱饭,并在道德上磨砺他们。四方来的士人,必须以庙礼接待。勾践用船装载稻米和油脂出行,国中的孩子游玩,没有不饱食的,没有不喝足的,一定要询问他们的名字。如果不是自己种植的食物就不吃,如果不是妻子织造的衣服就不穿,十年不向国家收税,人民都有三年的粮食储备。
国家的父老兄弟请求说:‘以前夫差在诸侯面前羞辱我们的国君,现在越国也受到了节制,请让我们报仇。’勾践推辞说:‘以前的那场战争,不是你们的罪过,是我的罪过。像我这样的人,怎么知道什么是耻辱?请暂时不要打仗。’父老兄弟再次请求说:‘越国的四境之内,都亲近我们的国君,就像父母一样。儿子想报答父母的仇,臣子想报答君主的仇,有谁敢不尽力呢?请再次战斗。’勾践答应后,召集民众发誓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君,不担心他们的民众不足,而担心他们的志行缺乏耻辱。现在夫差身穿水犀甲的士兵有亿有三千,不担心他们的志行缺乏耻辱,而担心他们的民众不足。现在我将帮助上天消灭他们。我不想要个人的勇敢,而想要大家齐心协力。进攻时想着奖赏,撤退时想着惩罚,这样就有常规的奖赏。进攻时不服从命令,撤退时没有耻辱,这样就有常规的惩罚。’结果,国人全都受到鼓舞,父亲勉励儿子,哥哥勉励弟弟,妻子勉励丈夫,说:‘哪个君主是值得为他效死的呢?’因此,在囿中打败了吴国,又在没水中打败了吴国,又在郊外打败了吴国。
夫差再次提出和谈,说:‘我的军队不足以使您受辱了。请用金玉、美女来贿赂您。’勾践回答说:‘以前上天把越国赐给了吴国,而吴国不接受命令;现在上天把吴国赐给了越国,越国可以不听从上天的命令,而听从您的命令吗?我请求带您到甬句东,我和您成为两个君主吧。’夫差回答说:‘我已先以礼对待您一顿饭了,如果您不忘周室,愿意为我们这个小国提供庇护,这也是我的愿望。如果您说:“我将毁灭你的国家,毁灭你的宗庙。”我宁愿死去,还有什么脸面见天下人呢!越君是第二位。’于是灭掉了吴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越语-勾践灭吴-注解
越王勾践:春秋时期越国的君主,以卧薪尝胆、报仇雪恨的故事著称。
会稽:古代地名,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是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栖身的地方。
三军:古代军队的编制,通常指上、中、下三军,泛指整个军队。
父兄昆弟:父亲、兄长和兄弟,泛指家族中的长辈和同辈。
国子姓:国君的子孙,指王族。
大夫种:越国的大夫,名种,是勾践的重要谋士。
贾人:商人。
皮:动物的皮,古代用作冬季的衣物。
絺:细葛布,古代用作夏季的衣物。
舟:船。
车:马车。
蓑笠:雨衣和斗笠,古代农民在雨中劳作时使用的装备。
时雨:及时雨,指适时而下的雨。
会稽之上:指会稽山上,即越王勾践栖身的地方。
执其手而与之谋:拉着他的手与他商议。
行成于吴:向吴国求和。
天王:古代对吴国国君的尊称。
彻声闻:传达声音,这里指传达求和的信息。
私于下执事:私下里告诉吴国负责事务的人。
辱:使对方受辱,这里指吴国对越国的侮辱。
女女于大夫:将女儿嫁给大夫。
士女女于士:将女儿嫁给士人。
宝器:珍贵的器物。
带甲:披甲的士兵。
沈金玉于江:将金玉沉入江中。
上党之国:古代地名,指地势较高的地区。
陆人居陆,水人居水:陆地居民住在陆地上,水乡居民住在水上。
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攻打上党之国并取胜后,不能占据其土地,也不能使用其车马。
太宰嚭:吴国的官员,名嚭,是夫差的亲信。
服之而已:使其服从就足够了。
节矣:有所节制,指越国不再过分挑衅吴国。
执雠:结仇。
中原:古代对中央地区的泛称。
更:改变,这里指改变策略。
宦士:作为奴隶或仆人。
前马:在马前引导,指做仆役。
句无:古代地名,位于今浙江省。
御儿:古代地名,位于今浙江省。
鄞:古代地名,位于今浙江省。
姑篾:古代地名,位于今浙江省。
致其父母昆弟:召集他的父母和兄弟。
蕃:繁殖,这里指繁衍后代。
免者:即将分娩的妇女。
公令医守之:官府派医生守护。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男孩,赐给两壶酒和一只狗;生女孩,赐给两壶酒和一头猪。
免:分娩。
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生三个孩子,官府提供奶母;生两个孩子,官府提供食物。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家中主要成员去世,官府三年内不征税;其他成员去世,官府三个月内不征税。
哭泣葬埋之,如其子: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哭泣安葬。
纳宦其子:收养他们的儿子。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对于有才能的人,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华丽的衣服、充足的食物,并教导他们行义。
庙礼之:在庙宇中进行礼仪接待。
孺子:小孩子。
歠:饮,喝。
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不吃自己不种植的食物,不穿自己妻子不织的衣服。
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十年内不向国家纳税,民众都有三年的粮食储备。
囿:园林,这里指战场。
没:地名,位于今江苏省。
郊:郊外,这里指郊外的战场。
行成:求和。
甬句东:甬江的东边,指吴国的领土。
弊邑宸宇:破败的城池,指吴国。
次也:次要的,这里指吴国国君的地位低于越王勾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越语-勾践灭吴-评注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此段描写了越王勾践在会稽山上的困境,以及他寻求全国上下共同谋划退吴的决心。‘号令于三军’展现了勾践作为君王的权威和号召力,而‘共知越国之政’则体现了他的开放心态和愿意与臣民共治国家的理念。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大夫种以商人的智慧比喻治国之道,强调未雨绸缪的重要性。‘贾人’与‘谋臣’的对比,凸显了治国需有远见和策略,而非仅仅依靠武力。
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勾践对大夫种的智慧和忠诚表示认可,并立即采纳其建议,体现了他的果断和明智。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天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这段描述了勾践的屈辱求和,以及他为了国家利益而愿意牺牲个人尊严的策略。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子胥的谏言体现了忠诚和智慧,他认识到吴越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且越国一旦被灭,将对吴国构成巨大威胁。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此段描绘了越国利用美女来软化吴国,以及太宰嚭的忠言逆耳,最终夫差被说服,接受了越国的求和。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雠,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勾践的自我反省和承担责任的态度,体现了他作为君王的仁德。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篾,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勾践在这里展现了宏大的抱负和治国理念,他希望成为像古代贤君一样的君主,吸引四方之民。
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勾践的这段誓言表明了他对军队的期望和治军理念,强调纪律和赏罚分明。
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请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勾践对曰:‘昔天以越赐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矣,君若不忘周室,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君若曰:‘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寡人请死,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遂灭吴。”这段对话展现了勾践和夫差之间的智谋较量,以及最终越国灭吴的历史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