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楚语-屈建祭父不荐芰

作者: 《国语》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的学者和历史学家。该书的成书时间不一,后世学者认为它可能是由多位作者根据口述历史整理而成。其内容来源于各个诸侯国的历史叙述,涉及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

内容简要:《国语》是一部史学与政治理论的经典,内容以各个国家的历史为主,重点记载了春秋时期不同诸侯国的政治、军事与外交事件。全书共分为十二篇,分别讲述了不同国家的历史。通过对当时各国风土人情、国家治理、民生百态的详细记录,展现了春秋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秩序。《国语》是了解春秋时期历史与文化的宝贵资料,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伦理与社会制度的重要文献。书中的许多政治智慧和治国理论对后代儒家学者及政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楚语-屈建祭父不荐芰-原文

屈到嗜芰。

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曰:‘祭我必以芰。’

及祥,宗老将荐芰,屈建命去之。

宗老曰:‘夫子属之。’

子木曰:‘不然。夫子承楚国之政,其法刑在民心而藏在王府,

上之可以比先王,下之可以训后世,虽微楚国,诸侯莫不誉。

其祭典有之曰:‘国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馈,士有豚犬之奠,

庶人有鱼炙之荐,笾豆、脯醢则上下共之,不羞珍异,不陈庶侈。

夫子不以其私欲干国之典。’

遂不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楚语-屈建祭父不荐芰-译文

屈到喜欢吃菱角。他生病了,召唤他的宗族长辈并嘱咐他们,说:‘祭祀我的时候一定要用菱角。’等到祭祀仪式的吉祥时刻,宗族长辈准备献上菱角,屈建命令他们拿走。宗族长辈说:‘先生嘱咐过要这么做。’子木说:‘不是这样的。先生肩负着楚国的政务,法律在民心之中,藏在王府之中,对上可以与先王相比,对下可以教导后世,即使是微小的楚国,其他诸侯也没有不称赞的。我们的祭祀典籍中有这样的规定:国君祭祀时有牛肉享用,大夫祭祀时有羊肉馈赠,士祭祀时有猪狗的祭品,庶民祭祀时有鱼的烤品,竹编的食器和肉干、酱料则是上下共用的,不因珍奇之物而感到羞耻,也不展示奢侈的物品。先生不应该因为个人的私欲而干扰国家的典章。’于是菱角没有被使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楚语-屈建祭父不荐芰-注解

屈到:屈到,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字子辛,楚文王时人,有德行,善治国。

芰:芰,一种水生植物,其果实可食,此处指用芰作为祭品。

疾:疾,疾病。

宗老:宗老,宗族中的长老,这里指屈到的宗族长辈。

属之:属之,嘱咐、吩咐。

祥:祥,吉祥,此处指病愈之后的祭祀活动。

荐:荐,献上,指献祭。

屈建:屈建,屈到的儿子,这里指屈建执行父亲屈到的遗命。

子木:子木,屈建的名字。

承楚国之政:承楚国之政,指担任楚国的政务。

法刑:法刑,法律和刑罚。

民心:民心,民众的意愿和情感。

王府:王府,指楚王的宫中。

比先王:比先王,与先王相比。

训后世:训后世,对后世进行教诲。

微楚国:微楚国,即使是微小的楚国。

诸侯:诸侯,指各个国家的君主。

誉:誉,称赞。

祭典:祭典,祭祀的仪式和规矩。

国君:国君,国家的君主。

牛享:牛享,用牛作为祭品。

大夫:大夫,古代官职,位在诸侯之下,卿之上。

羊馈:羊馈,用羊作为祭品。

士:士,古代的士人,包括贵族和知识分子。

豚犬之奠:豚犬之奠,用猪和狗作为祭品。

庶人:庶人,平民百姓。

鱼炙之荐:鱼炙之荐,用烤鱼作为祭品。

笾豆:笾豆,古代祭祀时用的两种盛祭品的器皿。

脯醢:脯醢,干肉和肉酱。

羞珍异:羞珍异,以珍奇异样的食物为羞。

陈庶侈:陈庶侈,展示普通而奢侈的物品。

干国之典:干国之典,干预或违反国家的典章制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楚语-屈建祭父不荐芰-评注

屈到嗜芰,此句开篇点明了屈到对芰的喜爱。芰,即菱角,是一种水生植物,其果实可食,象征着清雅与高洁。‘嗜’字,不仅表达了屈到对芰的偏爱,也暗含了他对简朴生活的追求。

‘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屈到生病,召集宗族长老,并嘱托他们。‘属’字,体现了屈到对宗族长辈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显示了他对芰的重视。

‘祭我必以芰’,屈到明确要求在祭祀时使用芰。这表明芰在他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可能与其个人信仰、生活习惯或是对芰的象征意义有关。

‘及祥,宗老将荐芰’,祥,指疾病痊愈。宗老在屈到病愈后,准备按照他的要求献上芰。这里‘将’字,暗示了宗老对屈到意愿的尊重和执行。

‘屈建命去之’,屈建,屈到之子,他命令去掉芰。‘命’字,显示了屈建在家族中的权威,同时也反映了他在处理家族事务时的果断。

‘夫子属之’,宗老以屈到的话为依据,坚持使用芰。‘属’字再次出现,强调了屈到话语的权威性。

‘子木曰:“不然。”’,子木,屈到的另一子,他提出了反对意见。‘不然’二字,简洁有力,表达了子木对屈建行为的质疑。

‘夫子承楚国之政’,子木指出屈到作为楚国政权的继承者,他的行为应当符合国家大义。‘承’字,凸显了屈到在楚国政治中的地位和责任。

‘其法刑在民心而藏在王府’,子木进一步阐述屈到作为国家领导者的角色,他的政策和法律应深入人心,并储藏在王府中,以供后人参考。

‘上之可以比先王,下之可以训后世’,子木强调屈到的行为应当与先王相媲美,并为后世树立榜样。‘比’和‘训’字,突出了屈到行为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虽微楚国,诸侯莫不誉’,子木肯定了屈到的治国能力,认为他的政绩得到了诸侯的赞誉。‘微’字,虽然表面上是弱小的意思,但在这里却是强调屈到政绩的卓越。

‘其祭典有之曰:国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馈,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鱼炙之荐,笾豆、脯醢则上下共之,不羞珍异,不陈庶侈。’”,子木引用了楚国的祭祀制度,说明了不同阶层在祭祀时所用的祭品,以及祭祀的规范。这里‘享’、‘馈’、‘奠’等字,体现了古代祭祀文化的丰富性和规范性。

‘夫子不以其私欲干国之典’,子木指出屈到不应以个人喜好干扰国家祭祀的规范。‘干’字,表达了子木对屈到行为的批评,认为他应当遵守国家法典,不应私欲凌驾于国法之上。

‘遂不用’,最终,屈建没有使用芰进行祭祀。这一决定体现了子木的坚持和屈建对国家法典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法并重的思想。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楚语-屈建祭父不荐芰》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675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