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国语》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的学者和历史学家。该书的成书时间不一,后世学者认为它可能是由多位作者根据口述历史整理而成。其内容来源于各个诸侯国的历史叙述,涉及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
内容简要:《国语》是一部史学与政治理论的经典,内容以各个国家的历史为主,重点记载了春秋时期不同诸侯国的政治、军事与外交事件。全书共分为十二篇,分别讲述了不同国家的历史。通过对当时各国风土人情、国家治理、民生百态的详细记录,展现了春秋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秩序。《国语》是了解春秋时期历史与文化的宝贵资料,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伦理与社会制度的重要文献。书中的许多政治智慧和治国理论对后代儒家学者及政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骊姬谮杀太子申生-原文
反自稷桑,处五年,骊姬谓公曰:‘吾闻申生之谋愈深。日,吾固告君曰得众,众不利,焉能胜狄?今矜狄之善,其志益广。狐突不顺,故不出。吾闻之,申生甚好信而强,又失言于众矣,虽欲有退,众将责焉。言不可食,众不可弭,是以深谋。君若不图,难将至矣!’公曰:‘吾不忘也,抑未有以致罪焉。’
骊姬告优施曰:‘君既许我杀太子而立奚齐矣,吾难里克,奈何!’优施曰:‘吾来里克,一日而已。子为我具特羊之飨,吾以从之饮酒。我优也,言无邮。’骊姬许诺,乃具,使优施饮里克酒。中饮,优施起舞,谓里克妻曰:‘主孟啖我,我教兹暇豫事君。’乃歌曰:‘暇豫之吾吾,不如鸟乌。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里克笑曰:‘何谓苑,何谓枯?’优施曰:‘其母为夫人,其子为君,可不谓苑乎?其母既死,其子又有谤,可不谓枯乎?枯且有伤。’
优施出,里克辟奠,不飧而寝。夜半,召优施,曰:‘曩而言戏乎?抑有所闻之乎?’曰:‘然。君既许骊姬杀太子而立奚齐,谋既成矣。’里克曰:‘吾秉君以杀太子,吾不忍。通复故交,吾不敢。中立其免乎?’优施曰:‘免。’
旦而里克见丕郑,曰:‘夫史苏之言将及矣!优施告我,君谋成矣,将立奚齐。’丕郑曰:‘子谓何?’曰:‘吾对以中立。’丕郑曰:‘惜也!不如曰不信以疏之,亦固太子以携之,多为之故,以变其志,志少疏,乃可间也。今子曰中立,况固其谋也,彼有成矣,难以得间。’里克曰:‘往言不可及也,且人中心唯无忌之,何可败也!子将何如?’丕郑曰:‘我无心。是故事君者,君为我心,制不在我。’里克曰:‘弑君以为廉,长廉以骄心,因骄以制人家,吾不敢。抑挠志以从君,为废人以自利也,利方以求成人,吾不能。将伏也!’明日,称疾不朝。三旬,难乃成。
骊姬以君命命申生曰:‘今夕君梦齐姜,必速祠而归福。’申生许诺,乃祭于曲沃,归福于绛。公田,骊姬受福,乃置鸩于酒,施毒于脯。公至,召申生献,公祭之地,地墤。申生恐而出。骊姬与犬肉,犬斃;饮小臣酒,亦斃。公命杀杜原款。申生奔新城。
杜原款将死,使小臣圉告于申生,曰:‘款也不才,寡智不敏,不能教导,以至于死。不能深知君之心度,弃宠求广土而窜伏焉;小心狷介,不敢行也。是以言至而无所讼之也,故陷于大难,乃逮于谗。然款也不敢爱死,唯与谗人钧是恶也。吾闻君子不去情,不反谗,谗行身死可也。犹有令名焉。死不迁情,强也。守情说父,孝也。杀身以成志,仁也。死不忘君,敬也。孺子勉之!死必遗爱,死民之思,不亦可乎?’申生许诺。
人谓申生曰:‘非子之罪,何不去乎?’申生曰:‘不可。去而罪释,必归于君,是怨君也。章父之恶,取笑诸侯,吾谁乡而入?内困于父母,外困于诸侯,是重困也。弃君去罪,是逃死也。吾闻之:‘仁不怨君,智不重困,勇不逃死。’若罪不释,去而必重。去而罪重,不智。逃死而怨君,不仁。有罪不死,无勇。去而厚怨,恶不可重,死不可避,吾将伏以俟命。’
骊姬见申生而哭之,曰:‘有父忍之,况国人乎?忍父而求好人,人孰好之?杀父以求利人,人孰利之?皆民之所恶也,难以长生!’骊姬退,申生乃雉经于新城之庙。将死,乃使猛足言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听伯氏,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国家多难,伯氏不出,奈吾君何?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以至于死,虽死何悔!’是以谥为共君。
骊姬既杀太子申生,又谮二公子曰:‘重耳、夷吾与知共君之事。’公令阉楚刺重耳,重耳逃于狄;令贾华刺夷吾,夷吾逃于梁。尽逐群公子,乃立奚齐焉。始为令,国无公族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骊姬谮杀太子申生-译文
晋献公反叛自家的稷桑,被囚禁了五年,骊姬对晋献公说:‘我听说申生谋反的计谋越来越深。我之前就告诉您,得到民心才能胜利,现在您却夸耀狄人的善行,他们的野心更加膨胀。狐突不顺从,所以不出走。我听说申生非常重视信誉而强大,又在众人面前失言了,即使他想退让,众人也会责备他。言而无信,众怒难平,所以他才深谋远虑。如果您不早做打算,灾难就要来临了!’晋献公说:‘我不会忘记,但目前还没有找到治罪的机会。’
骊姬告诉优施说:‘君主已经答应我杀死太子申生,立奚齐为太子,但我难以对付里克,怎么办?’优施说:‘我来对付里克,只需要一天。你为我准备一只特别的羊来宴请他,我陪他喝酒。我是优伶,说话不会出错。’骊姬答应了,于是准备了酒宴,让优施给里克灌酒。喝到一半,优施起身跳舞,对里克的妻子说:‘主公请我吃,我教你们如何娱乐君主。’然后唱歌说:‘娱乐我的,不如鸟儿。人都在花园里聚集,只有我独自聚集在枯枝上。’里克笑着说:‘什么叫做花园,什么叫做枯枝?’优施说:‘他的母亲是夫人,他的儿子是君主,难道不是花园吗?他的母亲已经去世,他的儿子又有诽谤,难道不是枯枝吗?枯枝且有伤害。’
优施离开后,里克推开酒菜,不吃就睡了。半夜,他叫来优施,说:‘刚才的话是玩笑还是有所耳闻?’优施说:‘是的。君主已经答应骊姬杀死太子申生,立奚齐为太子,计划已经完成。’里克说:‘我拿着君主的命令去杀太子,我不忍心。恢复旧交,我又不敢。中立可免罪吗?’优施说:‘可以。’
第二天,里克见到丕郑,说:‘史苏的话很快就要应验了!优施告诉我,君主的计划已经完成,将要立奚齐为太子。’丕郑问:‘你怎么办?’里克说:‘我回答说中立。’丕郑说:‘可惜啊!不如说是不信任他,也可以稳固太子,多为他着想,改变他的心意,心意稍微疏远,就可以有所间隙。现在你说中立,何况稳固他的计划,他已经成功了,很难找到间隙。’里克说:‘说过的话无法挽回,而且人心唯危,怎么可以失败!你打算怎么办?’丕郑说:‘我没有成见。所以事奉君主的人,君主是我的心,控制权不在我。’里克说:‘弑君被认为是廉洁,长期廉洁会让人骄傲,因为骄傲而控制他人,我不敢。或者屈服意志来顺从君主,为了废弃人而自利,追求利益以求成功,我不行。我将屈服!’第二天,他称病不去朝见。三十天后,灾难终于发生了。
骊姬用君主的命令命令申生说:‘今晚你梦见齐姜,一定要赶紧祭祀并祈求保佑。’申生答应了,于是在曲沃祭祀,将祈求的福分带回绛。晋献公出去打猎,骊姬接受祭祀的福分,于是在酒中下了毒,在肉脯上下了毒。晋献公回来,召唤申生献上酒肉,晋献公在地上祭祀,地面突然塌陷。申生害怕地逃走了。骊姬给狗吃了肉,狗死了;给小臣喝了酒,也死了。晋献公命令杀死杜原款。申生逃到新城。
杜原款在临死前,让小臣圉告诉申生说:‘我没有才能,智慧不敏捷,不能教导,以至于死。不能深刻了解君主的心意,放弃宠爱而追求广大的土地,藏匿起来;小心谨慎,不敢行动。所以当言语传来时,我没有争辩,所以陷入了巨大的灾难,最终遭遇了诽谤。然而,我也不敢爱惜生命,只与那些说坏话的人一样可恶。我听说君子不抛弃情感,不反悔诽谤,即使身死也有好名声。死而不改变情感,是坚强的。坚守情感,孝顺父母,是孝顺。牺牲生命来实现志向,是仁慈的。死而不忘记君主,是敬重的。年轻人要努力!死后留下爱,死后民众会怀念,难道不是很好吗?’申生答应了。
有人对申生说:‘这不是你的罪过,为什么不去逃避呢?’申生说:‘不可以。离开后罪过会解除,但一定会归咎于君主,这是怨恨君主。揭露父亲的恶行,让诸侯取笑,我向哪里去?在内被父母困扰,在外被诸侯困扰,这是双重困扰。放弃君主去逃避罪过,这是逃避死亡。我听说:“仁者不怨恨君主,智者不陷入双重困境,勇者不逃避死亡。”如果罪过不解除,离开后一定会更加严重。离开后罪过更重,不是明智之举。逃避死亡而怨恨君主,不是仁慈。有罪不死,不是勇敢。离开后产生深深的怨恨,恶不可重,死不可避,我将等待命运的安排。’
骊姬见到申生,哭着对他说:‘有父亲忍受这样的痛苦,何况国人呢?忍受父亲而寻求好人,谁会喜欢?为了利益而杀死父亲,谁会因此得利?这些都是民众所厌恶的,很难长寿!’骊姬离开后,申生就在新城的庙宇中上吊自杀。临死前,他让猛足告诉狐突说:‘申生有罪,不听从伯氏,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惜自己的生命,尽管如此,君主已经年老,国家多难,伯氏不出面,君主怎么办?如果伯氏出面并计划帮助君主,申生受到赏赐以至于死,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因此,他被追封为“共君”。
骊姬在杀死太子申生后,又诬陷两位公子说:‘重耳、夷吾知道共君的事情。’晋献公命令阉楚刺杀重耳,重耳逃到狄人那里;命令贾华刺杀夷吾,夷吾逃到梁国。驱逐了所有的公子,然后立奚齐为太子。从此,国家没有公族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骊姬谮杀太子申生-注解
稷桑:稷和桑是古代中国的两种重要农作物,这里可能指代农业生产,有时也用来比喻国家的基础。
骊姬:骊姬是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宠妃,以其美貌和机智著称,在此文中是主要反派角色。
公:指晋献公,晋国的君主。
申生:申生是晋献公的儿子,太子,因骊姬的陷害而遭遇不幸。
狄:狄是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常与中原国家发生战争。
狐突:狐突是晋国的大夫,忠心耿耿,在此文中是申生的支持者。
优施:优施是骊姬的亲信,在此文中利用其机智帮助骊姬陷害申生。
奚齐:奚齐是骊姬的儿子,被立为太子。
苑:苑指园林,比喻和谐美好的环境。
枯:枯指枯萎,比喻衰败或不幸。
史苏:史苏是晋国的史官,有预言能力。
丕郑:丕郑是晋国的大夫,在此文中与里克讨论如何应对骊姬的阴谋。
杜原款:杜原款是晋国的大夫,因骊姬的陷害而死。
齐姜:齐姜是申生的母亲,已故。
鸩:鸩是一种毒药,可以致命。
脯:脯是指腌制或风干的肉。
猛足:猛足是申生的随从,在此文中传达申生的遗言。
共君:共君是对申生的谥号,表示他对国家的忠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骊姬谮杀太子申生-评注
此段古文描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太子申生被其母骊姬及其党羽陷害,最终自杀身亡的故事。通过对文本的逐行赏析,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这段历史故事。
首句‘反自稷桑,处五年’反映了申生被流放的历史背景。‘反’字在此处可理解为‘返回’,‘稷桑’指晋国的稷山和桑林,是申生被流放的地方。‘处五年’说明申生流放的时间长达五年,这期间他经历了孤独和苦难。
骊姬的言论‘吾闻申生之谋愈深’展现了她的阴险和狡诈。她利用申生的善良和忠诚,暗示申生有篡位之心,为后文陷害申生埋下伏笔。
‘矜狄之善,其志益广’中的‘矜’字,意为夸耀,‘狄’指狄国,此处指申生夸耀自己的才能。骊姬以此来说明申生的野心越来越大,为她的陷害提供了借口。
‘狐突不顺,故不出’反映了狐突的忠诚。狐突是申生的老师,他忠于申生,不愿意背叛他,因此没有参与骊姬的陷害计划。
优施的出现,为骊姬的陷害提供了帮助。优施通过饮酒和舞蹈的方式,让里克放松警惕,从而得以实施陷害。
‘暇豫之吾吾,不如鸟乌’这句歌词,是优施用来讽刺里克的话。‘暇豫’意为悠闲自得,‘鸟乌’指鸟儿,这里指里克像鸟儿一样悠闲自得,而申生则像枯树一样孤独无助。
里克在优施的陷害下,内心矛盾,无法决定自己的立场。他的犹豫不决,使得申生的命运更加悲惨。
申生在被陷害后,选择自杀,体现了他的忠诚和孝道。他宁愿死,也不愿背叛自己的父亲和君主。
骊姬在杀害申生后,又陷害其他公子,最终独揽大权。这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残酷现实,也揭示了人性的贪婪和残酷。
整个故事通过申生的悲剧,揭示了忠诚、孝道、权谋、背叛等复杂的人性问题,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