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重耳婚媾怀嬴

作者: 《国语》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的学者和历史学家。该书的成书时间不一,后世学者认为它可能是由多位作者根据口述历史整理而成。其内容来源于各个诸侯国的历史叙述,涉及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

内容简要:《国语》是一部史学与政治理论的经典,内容以各个国家的历史为主,重点记载了春秋时期不同诸侯国的政治、军事与外交事件。全书共分为十二篇,分别讲述了不同国家的历史。通过对当时各国风土人情、国家治理、民生百态的详细记录,展现了春秋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秩序。《国语》是了解春秋时期历史与文化的宝贵资料,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伦理与社会制度的重要文献。书中的许多政治智慧和治国理论对后代儒家学者及政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重耳婚媾怀嬴-原文

秦伯归女五人,怀嬴与焉。

公子使奉匜沃盥,既而挥之。

嬴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

公子惧,降服囚命。

秦伯见公子曰:‘寡人之适,此为才。子圉之辱,备嫔嫱焉,欲以成婚,而惧离其恶名。非此,则无敌。不敢以礼致之,欢之故也。公子有辱,寡人之罪也。唯命是听。’

公子欲辞,司空季子曰:‘同姓为兄弟。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青阳与夷鼓皆为己姓。青阳,方雷氏之甥也。夷鼓,彤鱼氏之甥也。其同生而异姓者,四母之子别为十二姓。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唯青阳与苍林氏同于黄帝,故皆为姬姓。同德之难也如是。’

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异姓则异德,异德则异类。异类虽近,男女相及,以生民也,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同志虽远,男女不相及,畏黩敬也。

黩则生怨,怨乱毓灾,灾毓灭姓。

是故娶妻避其同姓,畏乱灾也。

故异德合姓,同德合义。

义以导利,利以阜姓。

姓利相更,成而不迁,乃能摄固,保其土房。

今子于子圉,道路之人也,取其所弃,以济大事,不亦可乎?’

公子谓子犯曰:‘何如?’

对曰:‘将夺其国,何有于妻,唯秦所命从也。’

谓子余曰:‘何如?’

对曰:‘《礼志》有之曰:‘将有请于人,必先有入焉。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欲人之从己也,必先从人。无德于人,而求用于人,罪也。’今将婚媾以从秦,受好以爱之,听从以德之,惧其未可也,又何疑焉?’

乃归女而纳币,且逆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重耳婚媾怀嬴-译文

秦伯送回了五个女子,其中就有怀嬴。公子让怀嬴用匜(古代一种盛水器)洗手,然后又挥手示意让她走。怀嬴生气地说:‘秦国和晋国是平等的,你为什么要轻视我?’公子害怕了,脱下衣服表示愿意接受惩罚。秦伯见到公子说:‘我的女儿,这是有才华的。你子圉的侮辱,是为了准备做妾室,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成婚,但又担心会沾上恶名。如果不是这样,就没有什么可以敌对的。我不敢按照礼节来对待她,是因为她的欢心。公子受到了侮辱,这是我的罪过。一切都听你的。’

公子想要辞谢,司空季子说:‘同姓就是兄弟。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只有两个同姓,那就是青阳和夷鼓,他们都姓姬。青阳是方雷氏的外甥,夷鼓是彤鱼氏的外甥。那些同父不同母的儿子,各自成为了十二个姓氏。所有黄帝的儿子,共有二十五宗,其中十四个姓氏得以流传下来,分别是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只有青阳和苍林氏与黄帝同宗,所以他们都姓姬。同德之难就像这样。以前少典娶了有蟜氏的女儿,生了黄帝和炎帝。黄帝以姬水为名,炎帝以姜水为名。成名之后,他们的德行不同,所以黄帝姓姬,炎帝姓姜,两位帝王用军队相互支援,这是由于德行不同的原因。不同的姓氏有不同的德行,不同的德行导致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类别虽然亲近,男女可以通婚,以繁衍后代,同姓的人因为同德,所以同心,同心则志同道合。志同道合的人即使相隔遥远,男女也不会通婚,这是为了避免混乱和灾难。混乱会产生怨恨,怨恨会导致混乱,混乱会引发灾难,灾难会导致姓氏的灭绝。因此,娶妻时要避免同姓,以防止混乱和灾难。所以,不同的德行可以合并姓氏,相同的德行可以合并正义。正义可以引导利益,利益可以繁荣姓氏。姓氏和利益相互更替,如果能够稳定下来,就不会迁移,这样才能够稳固,保护自己的土地和房屋。’

公子对子犯说:‘怎么办?’子犯回答说:‘如果是要夺取国家,妻子又算得了什么,只要按照秦国的命令去做就可以了。’公子又问子余:‘怎么办?’子余回答说:‘《礼志》上有这样的话:‘如果想要请求别人帮助,必须先给予别人帮助。想要别人爱自己,必须先爱别人。想要别人听从自己,必须先听从别人。不对别人有恩德,却要求别人帮助自己,这是罪过。’现在要通过婚姻来顺从秦国,接受他们的友好,用恩德来赢得他们的信任,担心还来不及,又有什么可疑的呢?’于是公子接受了女子,并送上了彩礼,同时也迎接了她们。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重耳婚媾怀嬴-注解

秦伯:秦国的君主,此处指秦穆公。

归女:送回女子,指秦伯将女子送回。

怀嬴:秦国公主,秦伯的女儿。

奉匜沃盥:捧着匜(古代一种盛水器)来浇水洗手,是一种礼仪。

挥之:挥手示意不要。

匹:相当,匹配。

卑:轻视,看不起。

降服囚命:屈服于命令,表示服从。

适:指合适的,适当的。

才:才华,才能。

子圉:晋国公子圉,此处指他。

备嫔嫱:作为嫔妃或宫女。

成婚:完成婚事。

恶名:坏名声。

无敌:没有敌手,形容非常强大。

礼致:按照礼仪的方式对待。

欢:喜悦,高兴。

司空季子:晋国大夫,名季子。

同姓:同一家族。

兄弟:同一家族中的男性成员。

黄帝:中国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华夏族的始祖。

青阳:黄帝的儿子之一。

夷鼓:黄帝的儿子之一。

己姓:古代姓氏之一。

姬姓:黄帝的后代姓氏之一。

炎帝:中国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华夏族的另一始祖。

姜水:炎帝的发源地。

黩:混乱,不整洁。

怨:怨恨。

怨乱:因怨恨而引起的混乱。

毓:孕育,产生。

灾:灾难。

姓利:姓氏的利益。

摄固:巩固,稳固。

土房:土地和房屋,指家园。

道路之人:路人,比喻普通的人。

纳币:送彩礼。

逆之:迎接她回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重耳婚媾怀嬴-评注

秦伯归女五人,怀嬴与焉。公子使奉匜沃盥,既而挥之。嬴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囚命。

这段文字描绘了秦国国君将五位女子送至晋国,其中怀嬴因被公子挥去盥洗而感到愤怒。这里的‘秦、晋匹也’体现了古代诸侯国之间婚姻联姻的重要性,而‘何以卑我’则反映了怀嬴对自身身份和尊严的维护。公子的恐惧和降服,则体现了古代贵族在礼仪和身份面前的不敢违背。

秦伯见公子曰:‘寡人之适,此为才。子圉之辱,备嫔嫱焉,欲以成婚,而惧离其恶名。非此,则无敌。不敢以礼致之,欢之故也。公子有辱,寡人之罪也。唯命是听。’

这段对话揭示了秦伯对婚姻联姻的深谋远虑。他通过怀嬴的辱骂,巧妙地表达了对晋国公子的重视,同时也为自己在联姻中的地位找到了合理的解释。秦伯的话语中透露出古代政治联姻的复杂性和对国家利益的考虑。

公子欲辞,司空季子曰:‘同姓为兄弟。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青阳与夷鼓皆为己姓。青阳,方雷氏之甥也。夷鼓,彤鱼氏之甥也。其同生而异姓者,四母之子别为十二姓。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唯青阳与苍林氏同于黄帝,故皆为姬姓。同德之难也如是。’

司空季子以古代姓氏制度为例,说明了同姓为兄弟、异姓为兄弟的道理。他引用了黄帝子孙的姓氏传承,强调了同德的重要性。这段话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姓氏、血缘和道德的重视。

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司空季子继续以黄帝和炎帝为例,阐述了同姓异德、异德异类的观点。他认为,同姓者虽为兄弟,但若德行不同,则不应相互亲近。这里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德行的重视,以及对家族和血缘关系的认识。

异姓则异德,异德则异类。异类虽近,男女相及,以生民也,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虽远,男女不相及,畏黩敬也。

这段话进一步阐述了同姓与异姓、同德与异德之间的关系。同姓者因同德而同心,同心则同志,而异姓者则因异德而异类。这里强调了道德和情感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黩则生怨,怨乱毓灾,灾毓灭姓。是故娶妻避其同姓,畏乱灾也。

司空季子指出,道德败坏会导致怨恨和灾难,最终可能导致家族的毁灭。因此,古代社会在婚姻中强调避免同姓,以防止家族内部的混乱和灾难。

故异德合姓,同德合义。义以导利,利以阜姓。姓利相更,成而不迁,乃能摄固,保其土房。

这段话说明了异德合姓、同德合义的原则。通过姓氏和利益的相互配合,家族才能稳固发展,保持土地和财产。

今子于子圉,道路之人也,取其所弃,以济大事,不亦可乎?

司空季子建议公子娶子圉,认为这是通过婚姻联姻来达成国家大事的一种手段。这里体现了古代政治联姻的实用性和目的性。

公子谓子犯曰:‘何如?’对曰:‘将夺其国,何有于妻,唯秦所命从也。’谓子余曰:‘何如?’对曰:‘《礼志》有之曰:‘将有请于人,必先有入焉。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欲人之从己也,必先从人。无德于人,而求用于人,罪也。’今将婚媾以从秦,受好以爱之,听从以德之,惧其未可也,又何疑焉?’

公子询问子犯和子余的意见,两位都认为应该听从秦国的安排,通过婚姻联姻来达成国家利益。这里体现了古代政治联姻的普遍性和必要性。

乃归女而纳币,且逆之。

最终,公子接受了婚姻联姻的安排,将女子送回秦国,并按照礼仪纳币。这标志着婚姻联姻的完成,也为两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奠定了基础。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重耳婚媾怀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672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