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国语》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的学者和历史学家。该书的成书时间不一,后世学者认为它可能是由多位作者根据口述历史整理而成。其内容来源于各个诸侯国的历史叙述,涉及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
内容简要:《国语》是一部史学与政治理论的经典,内容以各个国家的历史为主,重点记载了春秋时期不同诸侯国的政治、军事与外交事件。全书共分为十二篇,分别讲述了不同国家的历史。通过对当时各国风土人情、国家治理、民生百态的详细记录,展现了春秋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秩序。《国语》是了解春秋时期历史与文化的宝贵资料,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伦理与社会制度的重要文献。书中的许多政治智慧和治国理论对后代儒家学者及政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邮无正谏赵简子无杀尹铎-原文
赵简子使尹铎为晋阳,曰:‘必堕其垒培。吾将往焉,若见垒培,是见寅与吉射也。’
尹铎往而增之。
简子如晋阳,见垒怒曰:‘必杀铎也而后入。’
大夫辞之,不可,曰:‘是昭余仇也。’
邮无正进,曰:‘昔先主文子少衅于难,从姬氏于公宫,有孝德以出在公族,有恭德以开在位,有武德以羞为正卿,有温德以成其名誉,失赵氏之典刑,而去其师保,基于其身,以克复其所。’
及景子长于公宫,未及教训而嗣立矣,亦能纂修其身以受先业,无谤于国,顺德以学子,择言以教子,择师保以相子。
今吾子嗣位,有文之典刑,有景之教训,重之以师保,加之以父兄,子皆疏之,以及此难。
夫尹铎曰:‘思乐而喜,思难而惧,人之道也。委土可以为师保,吾何为不增?’
是以修之,庶日可以鉴而鸠赵宗乎!若罚之,是罚善也。
罚善必赏恶。
臣何望矣!
简子说,曰:‘微子,吾几不为人矣!’
以免难之赏赏尹铎。
初,伯乐与尹铎有怨,以其赏如伯乐氏,曰:‘子免吾死,敢不归禄。’
辞曰:‘吾为主图,非为子也。怨若怨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邮无正谏赵简子无杀尹铎-译文
赵简子派尹铎去管理晋阳,说:‘一定要拆毁那些堡垒和土堆。我即将前往,如果看到那些堡垒和土堆,就等于看到了我的敌人寅和吉射。’尹铎去了之后,反而加固了它们。赵简子到了晋阳,看到加固的堡垒和土堆非常生气,说:‘一定要先杀了尹铎才能进去。’大夫们劝阻他,但他不听,说:‘这是在向我的仇人示好。’邮无正进言,说:‘以前先主文子年轻时就经历了困难,跟随姬氏在公宫中,他以孝德被公族所尊敬,以恭德被提拔到官位,以武德成为正卿,以温德成就了他的名誉。他违背了赵家的法度,离开了他的师傅和保傅,依靠自己的能力,恢复了赵家的地位。到了景子长大在公宫中,还没有来得及接受教育就继承了王位,他也能够修养自己以继承先人的事业,没有在国中留下恶名,他遵循顺德的教导,选择恰当的话语来教育子女,选择合适的师傅和保傅来辅助子女。’现在您继承了王位,有文子的法度,有景子的教训,加上师傅和保傅的辅助,加上父兄的支持,但您却都忽略了他们,以至于陷入了这样的困境。尹铎说:‘想到快乐就高兴,想到困难就害怕,这是人的常情。堆土可以当作师傅和保傅,我为什么不去加固呢?’因此加固了它们,希望有一天可以从中得到借鉴,恢复赵家的繁荣!如果惩罚尹铎,那就是惩罚善良。惩罚善良的人必然会导致奖励恶人。我还能期待什么呢!’赵简子听后很高兴,说:‘如果不是你,我几乎要成为一个不仁的人了!’于是用免除困难的赏赐来奖赏尹铎。起初,伯乐和尹铎有怨,因为奖赏给了伯乐,他说:‘你救了我的命,我敢不回来领赏。’尹铎推辞说:‘我是为主人考虑,不是为了你。怨恨就是怨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邮无正谏赵简子无杀尹铎-注解
赵简子:赵简子,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贵族,姓赵名鞅,是晋国正卿之一,具有很高的政治地位。
尹铎:尹铎,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大夫,曾受赵简子之命前往晋阳。
晋阳:晋阳,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城邑,位于今山西省临汾市。
垒培:垒培,指城墙的土堆,这里指城墙。
寅与吉射:寅与吉射,可能是指晋国两位有势力的大夫,这里指赵简子想要看到他们。
昭余仇:昭余仇,指赵简子与尹铎之间的矛盾,这里指尹铎的行为触怒了赵简子。
邮无正:邮无正,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大夫,此处可能担任进言的角色。
先主文子:先主文子,指晋国的一位先祖,具有高尚的品德。
公宫:公宫,指晋国国君的宫殿。
孝德:孝德,指孝顺的美德。
恭德:恭德,指恭敬的美德。
武德:武德,指勇敢的美德。
温德:温德,指温和的美德。
典刑:典刑,指法典和刑罚。
师保:师保,指辅佐国君的官员,这里指对尹铎的辅佐。
景子:景子,指晋国的一位国君,这里指赵简子的儿子。
纂修:纂修,指继承和发扬。
学子:学子,指学习的人,这里指尹铎。
择言:择言,指选择合适的言语。
伯乐:伯乐,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贤臣,以识人著称。这里指与尹铎有怨的伯乐。
归禄:归禄,指回归俸禄,这里指接受赏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邮无正谏赵简子无杀尹铎-评注
赵简子使尹铎为晋阳,曰:‘必堕其垒培。吾将往焉,若见垒培,是见寅与吉射也。’
此句中,赵简子派遣尹铎前往晋阳,并下达了明确且带有警示意味的命令。‘堕其垒培’意指摧毁壁垒和堡垒,象征着削弱敌方防御。‘若见垒培,是见寅与吉射也’则暗示尹铎若看到壁垒,就如同看到了敌人中的重要人物寅与吉射,寓意着对尹铎的期望和信任。简子的话语中蕴含着对尹铎的信任和对其能力的认可。
尹铎往而增之。
尹铎接受命令后,不仅没有削弱壁垒,反而加强了它。这一行为表现出尹铎对赵简子命令的尊重,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和果断行动的能力。
简子如晋阳,见垒怒曰:‘必杀铎也而后入。’大夫辞之,不可,曰:‘是昭余仇也。’
赵简子到达晋阳后,看到尹铎加强的壁垒,心生愤怒,欲处死尹铎。大夫们劝阻,但赵简子坚决不允,认为这是对赵氏的背叛。这里反映了赵简子性格中的刚愎自用和对权威的极端维护。
邮无正进,曰:‘昔先主文子少衅于难,从姬氏于公宫,有孝德以出在公族,有恭德以开在位,有武德以羞为正卿,有温德以成其名誉,失赵氏之典刑,而去其师保,基于其身,以克复其所。及景子长于公宫,未及教训而嗣立矣,亦能纂修其身以受先业,无谤于国,顺德以学子,择言以教子,择师保以相子。’
邮无正的进言是对赵简子决策的辩解,他回顾了赵氏先祖文子和景子的品德和才能,强调了他们对国家和家族的贡献。这段话旨在说明尹铎的行为并非出于私心,而是为了维护赵氏的利益。
‘思乐而喜,思难而惧,人之道也。委土可以为师保,吾何为不增?’是以修之,庶日可以鉴而鸠赵宗乎!若罚之,是罚善也。罚善必赏恶。臣何望矣!’
邮无正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面对困难和喜悦,人们应该有不同的态度。他提出,委土可以作为师保,即一种象征性的支持,为什么不能增加呢?他的言辞中透露出对尹铎行为的理解和辩护,同时也表达了对赵简子可能惩罚尹铎的担忧。
简子说,曰:‘微子,吾几不为人矣!’以免难之赏赏尹铎。
赵简子在邮无正的辩解下,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表示如果没有邮无正,他几乎要做出错误的决定。最终,他决定赦免尹铎,这显示了赵简子能够接受自己的错误并作出正确的决策。
初,伯乐与尹铎有怨,以其赏如伯乐氏,曰:‘子免吾死,敢不归禄。’辞曰:‘吾为主图,非为子也。怨若怨焉。’
最后,提到了伯乐与尹铎之间的旧怨,以及伯乐对尹铎的感激之情。伯乐表示,尹铎救了他的命,他愿意回报。尹铎则表示自己的行为是为了赵氏的利益,并非为了个人恩怨。这一段揭示了古代士人之间的情谊和忠诚,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