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赵简子问贤于壮驰兹

作者: 《国语》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的学者和历史学家。该书的成书时间不一,后世学者认为它可能是由多位作者根据口述历史整理而成。其内容来源于各个诸侯国的历史叙述,涉及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

内容简要:《国语》是一部史学与政治理论的经典,内容以各个国家的历史为主,重点记载了春秋时期不同诸侯国的政治、军事与外交事件。全书共分为十二篇,分别讲述了不同国家的历史。通过对当时各国风土人情、国家治理、民生百态的详细记录,展现了春秋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秩序。《国语》是了解春秋时期历史与文化的宝贵资料,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伦理与社会制度的重要文献。书中的许多政治智慧和治国理论对后代儒家学者及政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赵简子问贤于壮驰兹-原文

赵简子问于壮驰兹曰:‘东方之士孰为愈?’

壮驰兹拜曰:‘敢贺!’

简子曰:‘未应吾问,何贺?’

对曰:‘臣闻之:国家之将兴也,君子自以为不足;其亡也,若有余。’

今主任晋国之政而问及小人,又求贤人,吾是以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赵简子问贤于壮驰兹-译文

赵简子问壮驰兹说:‘东方的士人谁更优秀?’壮驰兹拜谢说:‘敢向您道喜!’赵简子说:‘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为什么道喜呢?’壮驰兹回答说:‘我听说:国家将要兴盛的时候,君子总是觉得自己不够;而国家将要衰亡的时候,却会觉得自己有很多。现在您执掌晋国的政事,还询问到我这样的小人物,并且还寻求贤能的人,因此我向您道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赵简子问贤于壮驰兹-注解

赵简子:赵简子,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姓赵名鞅,是晋国六卿之一。

壮驰兹:壮驰兹,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贤臣,也是赵简子的顾问。

东方之士:指来自东方地区的有才德的人士,这里可能是指赵简子询问的贤能之人。

愈:意为更好、更优秀。

拜: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尊敬或感谢,这里壮驰兹通过拜表示敬重。

敢贺:表示壮驰兹愿意表示祝贺,这里可能含有谦虚之意。

国家之将兴也:国家即将兴盛的时候。

君子:指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自以为不足:君子会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即谦虚的态度。

其亡也:国家即将灭亡的时候。

若有余:会显得有剩余,这里可能是指国家衰败时,即使是平庸之辈也会显得有用。

主任晋国之政:负责管理晋国的政务。

问及小人:询问普通的人,这里可能是指赵简子询问的对象范围较广。

求贤人:寻求贤能之人,即寻找有才能的人来辅佐国家。

是以贺:因此表示祝贺,壮驰兹认为赵简子询问贤人,是对国家兴旺的积极态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赵简子问贤于壮驰兹-评注

赵简子问于壮驰兹曰:‘东方之士孰为愈?’

此句开篇即展现了赵简子对人才的重视与询问。‘问于壮驰兹’表明赵简子向壮驰兹请教,‘东方之士孰为愈?’则直接切入主题,询问东方之士中谁更为出色。‘问’字体现了赵简子虚心求教的态度,‘东方之士’则限定了一个地域范围,表明赵简子对地域文化的关注。‘孰为愈’则是对人才优劣的评判,反映了赵简子对人才的选拔标准。

壮驰兹拜曰:‘敢贺!’

壮驰兹的回答以‘敢贺’二字开场,表达了他的谦逊和恭维。‘敢’字在此处带有谦词之意,表示壮驰兹不敢自以为是,‘贺’字则是对赵简子提问的回应,表示他愿意对赵简子的询问表示祝贺。

简子曰:‘未应吾问,何贺?’

赵简子对壮驰兹的回答感到疑惑,认为他没有直接回答自己的问题,因此质疑壮驰兹为何祝贺。‘未应吾问’表明赵简子对壮驰兹的回答不满意,‘何贺’则是对壮驰兹祝贺的原因进行追问。

对曰:‘臣闻之:国家之将兴也,君子自以为不足;其亡也,若有余。’

壮驰兹的回答引用了古语,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见解。‘臣闻之’表明这是他听到的古训,‘国家之将兴也’和‘其亡也’分别描述了国家兴衰的两种状态。‘君子自以为不足’和‘若有余’则分别对应这两种状态下的君子心态,反映了君子在面临国家兴衰时的自我认知。

‘今主任晋国之政而问及小人,又求贤人,吾是以贺。’

壮驰兹将赵简子的提问与国家兴衰联系起来,指出赵简子询问小人并寻求贤人的行为是国家兴盛的象征。‘今主任晋国之政’表明赵简子掌握了晋国的政权,‘问及小人’和‘求贤人’则分别反映了赵简子在用人方面的举措。‘吾是以贺’则再次表达了他的祝贺之意,认为赵简子的行为有利于国家的兴盛。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赵简子问贤于壮驰兹》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669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