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国语》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的学者和历史学家。该书的成书时间不一,后世学者认为它可能是由多位作者根据口述历史整理而成。其内容来源于各个诸侯国的历史叙述,涉及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
内容简要:《国语》是一部史学与政治理论的经典,内容以各个国家的历史为主,重点记载了春秋时期不同诸侯国的政治、军事与外交事件。全书共分为十二篇,分别讲述了不同国家的历史。通过对当时各国风土人情、国家治理、民生百态的详细记录,展现了春秋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秩序。《国语》是了解春秋时期历史与文化的宝贵资料,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伦理与社会制度的重要文献。书中的许多政治智慧和治国理论对后代儒家学者及政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赵宣子论比与党-原文
赵宣子言韩献子于灵公,以为司马。
河曲之役,赵孟使人以其乘车干行,献子执而戮之。
众咸曰:‘韩厥必不没矣。其主朝升之,而暮戮其车,其谁安之!’
宣子召而礼之,曰:‘吾闻事君者比而不党。
夫周以举义,比也;举以其私,党也。
夫军事无犯,犯而不隐,义也。
吾言女于君,惧女不能也。
举而不能,党孰大焉!事君而党,吾何以从政?吾故以是观女。
女勉之。
苟从是行也,临长晋国者,非女其谁?’
皆告诸大夫曰:‘二三子可以贺我矣!吾举厥也而中,吾乃今知免于罪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赵宣子论比与党-译文
赵宣子向晋灵公推荐韩献子,让他担任司马一职。在河曲之战中,赵宣子派人用他的车去参加战斗,韩献子抓住了那个人并将其处死。大家都说:‘韩厥一定不会就此罢休。他的主人早上推荐他,晚上就处死他的车夫,谁还能安心呢!’赵宣子召见韩献子并对他表示礼遇,说:‘我听说侍奉君主的人应该互相帮助而不是结党营私。周朝因为正义而选拔人才,这是互相帮助;因为个人私利而选拔,这就是结党营私。军事行动中不违反纪律,违反了却不隐瞒,这是正义。我向君主推荐你,是担心你做不到。推荐了却做不到,还有比这更大的结党营私吗?侍奉君主却结党营私,我还有什么资格从政呢?我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来观察你的。你努力吧。如果你能按照这个标准去做,将来治理晋国的人,难道不是你吗?’赵宣子把这件事告诉了各位大夫,说:‘你们可以为我庆贺了!我推荐韩厥,结果证明是正确的,我现在知道我免于罪责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赵宣子论比与党-注解
赵宣子:赵宣子,即赵盾,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晋文公的孙子。
韩献子:韩献子,即韩厥,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将领,以勇猛著称。
灵公:灵公,即晋灵公,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
司马:司马,古代官名,掌管军事,相当于后来的将军。
河曲之役:河曲之役,指晋国与敌国在河曲地区的一次战役。
赵孟:赵孟,即赵盾,赵宣子的别称。
乘车干行:乘车干行,指乘坐战车参与行军。
执而戮之:执而戮之,指抓住并处决。
众咸曰:众咸曰,即众人都说。
没矣:没矣,即死亡或毁灭。
朝升之,而暮戮其车:朝升之,而暮戮其车,指白天被提拔,晚上就被处决。
事君者比而不党:事君者比而不党,指侍奉君主的人应该团结而不结党营私。
周以举义,比也;举以其私,党也:周以举义,比也;举以其私,党也,指按照正义提拔是团结,按照私利提拔是结党。
犯而不隐,义也:犯而不隐,义也,指犯了错误不隐瞒,这是正义的表现。
吾言女于君,惧女不能也:吾言女于君,惧女不能也,指我向君主推荐你,是担心你无法胜任。
举而不能,党孰大焉!:举而不能,党孰大焉!,指推荐了而不能胜任,这样的结党比什么更大。
事君而党,吾何以从政?:事君而党,吾何以从政?,指如果侍奉君主时结党营私,我如何能够从政?
临长晋国者,非女其谁?:临长晋国者,非女其谁?,指统治晋国的人如果不是你,那会是谁?
二三子可以贺我矣!:二三子可以贺我矣!,指你们可以为我庆贺了!
吾举厥也而中,吾乃今知免于罪矣。:吾举厥也而中,吾乃今知免于罪矣。,指我推荐韩厥是正确的,我现在才知道我免于罪责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赵宣子论比与党-评注
赵宣子言韩献子于灵公,以为司马。
此句开篇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赵宣子和韩献子,以及赵宣子向灵公推荐韩献子担任司马的事实。司马一职在古代中国是军事指挥官,赵宣子此举表明了他对韩献子的信任和赏识。
河曲之役,赵孟使人以其乘车干行,献子执而戮之。
河曲之役是战国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赵孟派人乘韩献子的车去执行任务,韩献子坚持原则,拒绝执行,并对其进行了处罚。这一行为展现了韩献子的忠诚和正直。
众咸曰:‘韩厥必不没矣。其主朝升之,而暮戮其车,其谁安之!’
这句话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韩献子行为的评价。众人认为韩献子必遭不幸,因为他在白天被提拔,晚上却因坚持原则而受到处罚。这里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忠诚与正直的认可,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权力和利益的敏感。
宣子召而礼之,曰:‘吾闻事君者比而不党。夫周以举义,比也;举以其私,党也。夫军事无犯,犯而不隐,义也。吾言女于君,惧女不能也。举而不能,党孰大焉!事君而党,吾何以从政?吾故以是观女。女勉之。苟从是行也,临长晋国者,非女其谁?’
赵宣子对韩献子的行为表示理解和支持,并以此为契机,对事君之道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他认为事君者应该忠诚而不结党营私,强调在军事上要遵守义,不能犯而不隐。赵宣子的话语中充满了对韩献子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忠诚和正直的重视。
皆告诸大夫曰:‘二三子可以贺我矣!吾举厥也而中,吾乃今知免于罪矣。’
最后,赵宣子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众大夫,表达了自己对韩献子的认可和对未来的期望。他认为自己的推荐是正确的,自己也因此免于罪责。这句话体现了赵宣子对忠诚和正直的坚持,同时也展现了他在政治上的智慧和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