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国语》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的学者和历史学家。该书的成书时间不一,后世学者认为它可能是由多位作者根据口述历史整理而成。其内容来源于各个诸侯国的历史叙述,涉及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
内容简要:《国语》是一部史学与政治理论的经典,内容以各个国家的历史为主,重点记载了春秋时期不同诸侯国的政治、军事与外交事件。全书共分为十二篇,分别讲述了不同国家的历史。通过对当时各国风土人情、国家治理、民生百态的详细记录,展现了春秋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秩序。《国语》是了解春秋时期历史与文化的宝贵资料,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伦理与社会制度的重要文献。书中的许多政治智慧和治国理论对后代儒家学者及政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虢将亡舟之侨以其族适晋-原文
虢公梦在庙,有神人面白毛虎爪,执钺立于西阿,公惧而走。
神曰:‘无走!帝命曰:‘使晋袭于尔门’。’
公拜稽首,觉,召史嚚占之,对曰:‘如君之言,则蓐收也,天之刑神也,天事官成。’
公使囚之,且使国人贺梦。
舟之侨告诸其族曰:‘众谓虢亡不久,吾乃今知之。’
君不度而贺大国之袭,于已也何瘳?
吾闻之曰:‘大国道,小国袭焉曰服。小国傲,大国袭焉曰诛。’
民疾君之侈也,是以遂于逆命。
今嘉其梦,侈必展,是天夺之鉴而益其疾也。
民疾其态,天又诳之;大国来诛,出令而逆;
宗国既卑,诸侯远己。
内外无亲,其谁云救之?
吾不忍俟也!
将行,以其族适晋。
六年,虢乃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虢将亡舟之侨以其族适晋-译文
虢公梦见自己在庙里,有一个神人,面容白皙,长着虎爪,手持钺站在西边的高处,虢公害怕就逃跑了。神人说:‘别跑!天帝的命令是:‘让晋国来攻击你的国家’。’虢公于是跪拜并磕头,醒来后,召唤史嚚来占卜,史嚚回答说:‘根据您的描述,那应该是蓐收,是天帝的刑罚之神,负责天事和官职的完成。’虢公让人把史嚚囚禁起来,并且让国人庆祝这个梦。
舟之侨告诉他的族人:‘大家都说虢国不久就要灭亡,现在我才知道这个道理。君主不思量后果就庆祝大国来攻打,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我听说:“大国行道,小国被攻打称为臣服。小国傲慢,大国来攻打称为讨伐。”百姓痛恨君主的奢侈,因此才会反抗命令。现在庆祝这个梦,奢侈之风必然会更加猖獗,这是天意剥夺了他的鉴识能力,反而加剧了他的疾患。百姓痛恨他的行为,天又欺骗他们;大国来讨伐,君主发布命令却违抗;宗国已经衰落,诸侯都远离他。内外没有亲信,还有谁能救他呢?我不忍心等待那一天!’
舟之侨准备离开,带着他的族人前往晋国。六年之后,虢国就灭亡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虢将亡舟之侨以其族适晋-注解
虢公:虢公,指春秋时期虢国的君主,虢国是当时的一个诸侯国。
庙:庙,古代用于祭祀祖先或神灵的场所。
神人:神人,指神话或宗教中的神祇。
面白毛虎爪:面白毛虎爪,形容神人外貌特征,可能象征其神力。
执钺:执钺,指手持钺(古代的一种兵器),可能象征着权威或命令。
西阿:西阿,指庙的西边。
惧而走:惧而走,表示虢公因为恐惧而逃跑。
帝命:帝命,指天帝的命令。
使晋袭于尔门:使晋袭于尔门,指命令晋国来侵袭虢国。
公拜稽首:公拜稽首,表示虢公对神灵表示敬意,稽首是古代的一种跪拜礼。
史嚚:史嚚,指虢国的史官,负责记录历史和占卜。
蓐收:蓐收,古代神话中的天神,掌管秋季,象征着收获和惩罚。
天之刑神:天之刑神,指天帝的刑罚之神。
天事官成:天事官成,指天帝的事务已经安排妥当。
囚之:囚之,指将史嚚囚禁。
国人:国人,指虢国的百姓。
贺梦:贺梦,指庆祝或认可梦境中的预言。
舟之侨:舟之侨,指虢国的一位贤臣。
族:族,指舟之侨的家族。
道:道,指道德、行为准则。
服:服,指服从、顺从。
诛:诛,指惩罚、讨伐。
疾:疾,指痛苦、困苦。
侈:侈,指奢侈、过度。
展:展,指扩大、加剧。
鉴:鉴,指镜子,这里比喻为明察或警示。
诳:诳,指欺骗、误导。
宗国:宗国,指虢国,这里指虢国的首都或中心地区。
诸侯:诸侯,指当时的其他诸侯国。
俟:俟,等待、停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虢将亡舟之侨以其族适晋-评注
虢公梦在庙,有神人面白毛虎爪,执钺立于西阿,公惧而走。
此句描绘了虢公在梦中遭遇神人的场景,神人形象恐怖,面容白毛,爪如虎,手持钺立于庙之西阿,象征着威严与不可侵犯。虢公因此感到恐惧而逃跑,这一行为反映了虢公的软弱与恐惧,预示着虢国未来的危机。
神曰:‘无走!帝命曰:‘使晋袭于尔门’。”
神人的出现与话语,传达了天命的信息,即晋国会袭取虢国。这里的‘帝命’指的是天命,体现了古代中国宗教思想中天命观的影响。神人的出现与话语,是对虢公的一种警示,暗示着虢国面临的危机。
公拜稽首,觉,召史嚚占之,对曰:‘如君之言,则蓐收也,天之刑神也,天事官成。’
虢公醒来后,召见史嚚进行占卜,史嚚的解读表明神人即为蓐收,是天之刑神,象征着天命与惩罚。这里的‘天事官成’意味着天命已经注定,虢国的命运无法改变。史嚚的解读体现了古代中国宗教中天命与人事的关系。
公使囚之,且使国人贺梦。
虢公将史嚚囚禁,并让国人庆祝这个梦。这一行为反映了虢公试图通过控制信息来稳定民心,但同时也暴露出虢公的愚昧与短视。
舟之侨告诸其族曰:‘众谓虢亡不久,吾乃今知之。君不度而贺大国之袭,于已也何瘳?吾闻之曰:‘大国道,小国袭焉曰服。小国傲,大国袭焉曰诛。’民疾君之侈也,是以遂于逆命。
舟之侨对虢国的命运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他认为虢国的灭亡是必然的。他批评虢公不审时度势,反而庆祝晋国的侵袭,这种行为只会加剧国家的危机。舟之侨引用了古代的成语,说明了小国在面对大国时的不同态度,以及民众对虢公奢侈行为的反感。
今嘉其梦,侈必展,是天夺之鉴而益其疾也。民疾其态,天又诳之;大国来诛,出令而逆;宗国既卑,诸侯远己。内外无亲,其谁云救之?吾不忍俟也!”
舟之侨进一步指出,虢公庆祝梦中的预言只会加剧国家的危机,因为这将使虢公更加奢侈,失去天命的保护。他预言虢国将面临大国的惩罚,宗国地位下降,诸侯离心离德,内外无援,最终无法挽救。
将行,以其族适晋。
舟之侨决定离开虢国,带领自己的族人投奔晋国,这一行为体现了对虢国命运的失望和对晋国的信任。
六年,虢乃亡。
正如舟之侨所预言,六年之后,虢国果然灭亡。这一故事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宗教、文化等多方面的特点,包括天命观、君臣关系、民众心态等,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