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国语》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的学者和历史学家。该书的成书时间不一,后世学者认为它可能是由多位作者根据口述历史整理而成。其内容来源于各个诸侯国的历史叙述,涉及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
内容简要:《国语》是一部史学与政治理论的经典,内容以各个国家的历史为主,重点记载了春秋时期不同诸侯国的政治、军事与外交事件。全书共分为十二篇,分别讲述了不同国家的历史。通过对当时各国风土人情、国家治理、民生百态的详细记录,展现了春秋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秩序。《国语》是了解春秋时期历史与文化的宝贵资料,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伦理与社会制度的重要文献。书中的许多政治智慧和治国理论对后代儒家学者及政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苗贲皇谓郤献子不知礼-原文
靡笄之役也,
郤献子伐齐。
齐侯来,
献之以得殒命之礼,
曰:‘寡君使克也,
不腆弊邑之礼,
为君之辱,
敢归诸下执政,
以整御人。’
苗棼皇曰:‘
郤子勇而不知礼,
矜其伐而耻国君,
其与几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苗贲皇谓郤献子不知礼-译文
这是靡笄之战的时候,郤献子攻打齐国。齐国的国君前来,郤献子用表示自己可能牺牲的礼节来迎接他,说:‘我国君主派我来,我带来的礼物不够丰盛,对您的光临是一种羞辱,我敢将礼物退还给下级执政,以便整顿治理人民。’苗棼皇说:‘郤子勇敢但不懂礼节,他自夸自己的战功却羞于面对国君,他能得到多少人的支持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苗贲皇谓郤献子不知礼-注解
靡笄之役:靡笄之役指的是春秋时期晋国与齐国之间的一场战役。靡笄,古代的一种发饰,这里可能指代晋国的军队。
郤献子:郤献子,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大夫,姓郤,名献子。
伐齐:伐齐指的是晋国对齐国的军事征伐。
齐侯:齐侯指的是齐国的国君。
得殒命之礼:得殒命之礼是一种古代的礼节,表示对敌方将领的尊敬,即使是在战争中,也要保持一定的礼仪。
寡君使克也:寡君使克也,寡君指的是齐侯自称,克也则是对郤献子的尊称。
不腆弊邑之礼:不腆弊邑之礼,腆,意为丰盛;弊邑,指自己的国家。这里表示齐侯认为自己国家的礼物不够丰盛。
为君之辱:为君之辱,意为对国君的侮辱。
敢归诸下执政:敢归诸下执政,敢,表示谦卑;归诸,归之于;下执政,指下级官员。这里表示齐侯愿意将礼物归还给下级官员。
以整御人:以整御人,整,整理;御,管理。这里表示齐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管理人民。
苗棼皇:苗棼皇,春秋时期齐国的官员。
矜其伐而耻国君:矜其伐而耻国君,矜,自夸;伐,夸耀;耻,羞耻。这里表示苗棼皇认为郤献子夸耀自己的战功,却羞辱了国君。
其与几何:其与几何,其,代指郤献子;与,关联;几何,多少。这里苗棼皇对郤献子的行为表示质疑,认为他这种行为会有多少好结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苗贲皇谓郤献子不知礼-评注
靡笄之役也,郤献子伐齐。
此句开篇点明事件背景,靡笄之役指的是春秋时期的一次战役,郤献子是晋国的一位将领。此役中,郤献子率军伐齐,表明晋国对齐国的军事行动。从历史背景来看,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频繁,此句反映了当时战争的现实。
齐侯来,献之以得殒命之礼,曰:‘寡君使克也,不腆弊邑之礼,为君之辱,敢归诸下执政,以整御人。’
此句描述了齐侯的回应。齐侯以得殒命之礼来表示对郤献子的敬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谦卑。‘寡君使克也’中的‘克’指郤献子,‘寡君’则是齐侯自称。齐侯认为郤献子的礼物过于丰厚,有辱国君之礼,因此愿意将礼物退还给晋国,并希望晋国能够整顿军队,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苗棼皇曰:‘郤子勇而不知礼,矜其伐而耻国君,其与几何!’
苗棼皇的这句话是对郤献子的评价。他认为郤献子虽然勇猛,但不知礼节,过于自负,甚至让国君感到羞耻。‘矜其伐’指的是郤献子对自己的胜利过于炫耀,‘耻国君’则是指他的行为让国君感到羞愧。苗棼皇的这句话揭示了春秋时期礼制的重要性,以及个人行为对国家形象的影响。
整段古文通过郤献子伐齐的事件,展现了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冲突。同时,苗棼皇的评价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个人品德和礼仪的重视。这段古文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