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臼季举冀缺

作者: 《国语》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的学者和历史学家。该书的成书时间不一,后世学者认为它可能是由多位作者根据口述历史整理而成。其内容来源于各个诸侯国的历史叙述,涉及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

内容简要:《国语》是一部史学与政治理论的经典,内容以各个国家的历史为主,重点记载了春秋时期不同诸侯国的政治、军事与外交事件。全书共分为十二篇,分别讲述了不同国家的历史。通过对当时各国风土人情、国家治理、民生百态的详细记录,展现了春秋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秩序。《国语》是了解春秋时期历史与文化的宝贵资料,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伦理与社会制度的重要文献。书中的许多政治智慧和治国理论对后代儒家学者及政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臼季举冀缺-原文

臼季使,舍于冀野。

冀缺耨,其妻馌之。

敬,相待如宾。

从而问之,冀芮之子也,与之归,使复命,而进之曰:‘臣得贤人,敢以告。’

文公曰:‘其父有罪,可乎?’

对曰:‘国之良也,灭其前恶,是故舜之刑也殛鮌,其举也兴禹。今君之所闻也。’

‘齐桓公亲举管敬子,其贼也。’

公曰:‘子何以知其贤也?’

对曰:‘臣见其不忘敬也。夫敬,德之恪也。恪于德以临事,其何不济!’

公见之,使为下军大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臼季举冀缺-译文

臼季出使,住在冀野。冀缺在田里耕作,他的妻子给他送饭。她非常尊敬他,对待他就像对待客人一样。臼季跟随着她,询问她,得知她是冀芮的女儿。臼季便带她回去,让她回去复命,并且向文公进言说:‘我找到了一个贤人,敢向您报告。’文公问:‘他的父亲有罪,这样做可以吗?’臼季回答说:‘他是国家的优秀人才,应该抹去他之前的过错。就像舜帝惩罚了鲧,后来又提拔了禹一样。现在您也听到了这些。齐桓公亲自提拔了管敬子,虽然他是齐桓公的敌人。’文公问:‘你是怎么知道他贤能的呢?’臼季回答说:‘我看到他不忘恭敬他人。恭敬是德行的严谨。严谨于德行,面对事情又怎么会不成功呢!’文公见到他后,便任命他为下军大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臼季举冀缺-注解

臼季使:臼季,人名;使,出使。指臼季出使。

冀野:冀野,地名,指冀地的郊野。

冀缺耨:冀缺,人名;耨,耕作。指冀缺在田间耕作。

其妻馌之:其妻,冀缺的妻子;馌,送饭。指冀缺的妻子给他送饭。

敬:敬,尊敬、礼貌。这里指冀缺的妻子对冀缺的尊敬。

相待如宾:相待,对待;如宾,像对待宾客一样。指冀缺的妻子对待冀缺非常客气。

从而问之:从,跟随;而,连词,表顺承;问之,询问他。指跟随冀缺的妻子询问冀缺的情况。

冀芮之子也:冀芮,人名;之子,他的儿子。指冀缺是冀芮的儿子。

与之归:与,和;之,代词,指冀缺;归,回家。指带冀缺回家。

使复命:使,派;复命,汇报。指派冀缺回去汇报。

而进之曰:而,连词,表顺承;进之,推荐他;曰,说。指推荐他说。

文公:文公,人名,指当时的国家领导人。

其父有罪,可乎?:其父,冀缺的父亲;有罪,有罪过;可乎,可以吗?。指询问是否因为冀缺的父亲有罪而不能推荐他。

国之良也:国之良,国家的优秀人才。

灭其前恶:灭,消除;其前恶,之前的恶行。

是故舜之刑也殛鮌,其举也兴禹:是故,因此;舜,古代传说中的圣君;刑,处罚;殛,杀死;鮌,人名;举,提拔;兴,提拔。指舜帝处罚了鮌,但后来又提拔了禹。

今君之所闻也:今,现在;君,君主;之所闻也,你所听说的。

齐桓公亲举管敬子,其贼也:齐桓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君主;亲举,亲自推荐;管敬子,人名;其贼也,他的敌人。指齐桓公亲自推荐了管敬子,尽管他是自己的敌人。

子何以知其贤也:子,你;何以,如何;知,知道;其贤也,他的贤能。指询问如何知道他的贤能。

臣见其不忘敬也:臣,我;见,看到;其,他的;不忘敬也,不忘记尊敬他人。

夫敬,德之恪也:夫,发语词;敬,尊敬;德,品德;恪,谨慎。指尊敬是谨慎的品德。

恪于德以临事,其何不济:恪于德,谨慎地对待品德;临事,面对事情;其何不济,怎么会不成功。

公见之,使为下军大夫:公,君主;见之,看到他;使,派;为,担任;下军大夫,官职名称。指君主看到冀缺的表现后,派他担任下军大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臼季举冀缺-评注

臼季使,舍于冀野。冀缺耨,其妻馌之。

臼季作为使者,在冀野地区停留。冀缺正在田间耕作,他的妻子为他送饭。这里展现了古代中国农耕社会的家庭生活和夫妻间的相互扶持,同时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劳动者的尊重。

敬,相待如宾。

冀缺对待臼季的态度非常恭敬,如同对待宾客一般。这反映了古代中国礼仪文化中尊重他人、以礼待人的一种体现,也彰显了冀缺的谦逊有礼。

从而问之,冀芮之子也,与之归,使复命,而进之曰:‘臣得贤人,敢以告。’

臼季询问冀缺的身份,得知他是冀芮的儿子,于是带他回朝,并向文公报告,表示自己找到了一位贤人。

文公曰:‘其父有罪,可乎?’

文公对此表示疑问,认为冀缺的父亲有罪,担心冀缺也可能受到牵连。

对曰:‘国之良也,灭其前恶,是故舜之刑也殛鮌,其举也兴禹。今君之所闻也。齐桓公亲举管敬子,其贼也。’

臼季回答说,冀缺是国家的良才,尽管他的父亲有罪,但应该摒弃过去的错误,正如古代圣君舜帝能够放下过去的罪行,提拔禹为继承人。他还提到了齐桓公亲自提拔管敬子的例子,以此说明即使是有前科的人,也有可能因其才华而被重用。

公曰:‘子何以知其贤也?’

文公进一步询问臼季是如何知道冀缺贤能的。

对曰:‘臣见其不忘敬也。夫敬,德之恪也。恪于德以临事,其何不济!’

臼季回答说,他看到冀缺始终保持着对人的敬意,认为这是德行严谨的体现。一个人如果在德行上严谨,那么在处理事务时就不会有什么困难。

公见之,使为下军大夫。

文公被臼季的话所打动,于是任命冀缺为下军大夫,这是对冀缺才能的认可,也体现了文公的开明和用人之道。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臼季举冀缺》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665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