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国语》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的学者和历史学家。该书的成书时间不一,后世学者认为它可能是由多位作者根据口述历史整理而成。其内容来源于各个诸侯国的历史叙述,涉及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
内容简要:《国语》是一部史学与政治理论的经典,内容以各个国家的历史为主,重点记载了春秋时期不同诸侯国的政治、军事与外交事件。全书共分为十二篇,分别讲述了不同国家的历史。通过对当时各国风土人情、国家治理、民生百态的详细记录,展现了春秋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秩序。《国语》是了解春秋时期历史与文化的宝贵资料,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伦理与社会制度的重要文献。书中的许多政治智慧和治国理论对后代儒家学者及政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秦伯纳重耳于晋-原文
十月,惠公卒。
十二月,秦伯纳公子。
及河,子犯授公子载璧,曰:‘臣从君还轸,巡于天下,怨其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不忍其死,请由此亡。’
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河水。’沈璧以质。
董因迎公于河,公问焉,曰:‘吾其济乎?’
对曰:‘岁在大梁,将集天行。元年始受,实沈之星也。实沈之墟,晋人是居。所以兴也。今君当之,无不济矣。’
君之行也,岁在大火。大火,阏伯之星也,是谓大辰辰以成善,后稷是相,唐叔以封。
瞽史记曰:嗣续其祖,如谷之滋。必有晋国。
臣筮之,得《泰》之八。曰:是谓天地配亨,小往大来,今及之矣,何不济之有?
且以辰出而以参入,皆晋祥也,而天之大纪也。
济且秉成,必霸诸侯。
子孙赖之,君无惧矣。
公子济河,召令狐、臼衰、桑泉,皆降。
晋人惧,怀公奔高梁。
吕甥、冀芮帅师,甲午,军于庐柳。
秦伯使公子絷如师,师退,次于郇。
辛丑,狐偃及秦、晋大夫盟于郇。
壬寅,公入于晋师。
甲辰,秦伯还。
丙午,入于曲沃。
丁未,入绛,即位于武宫。
戊申,刺怀公于高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秦伯纳重耳于晋-译文
十月,惠公去世了。十二月,秦伯迎接公子重耳回国。当他们到达河边时,子犯把一块玉璧交给公子重耳,说:‘我跟随君主往返多次,巡视天下,人们对他的怨恨已经很多了!我都知道,何况君主呢?我不忍心看到他死去,请您让我从这里逃走。’公子重耳说:‘如果我不和舅舅同心,就像河水一样。’然后把玉璧沉入河中作为信物。
董因在河边迎接公子重耳,重耳问他:‘我们能够成功渡河吗?’董因回答说:‘今年是岁星在大梁,将会聚集天行。今年是元年,实际上岁星是实沈之星,实沈的故地,晋人居住在那里,这就是晋国兴起的原因。现在君主您应当得到它,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君主您的出行,岁星在大火,大火是伯益之星,这被称为大辰,预示着吉祥,后稷是辅佐,唐叔被封在那里。瞽史记说:继承祖先的事业,就像谷物的繁衍一样。必定会有晋国。我占卜了一下,得到《泰》卦的第八爻,说:这是天地相配,小去大来,现在正是时候,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呢?而且岁星出来而参星进入,都是晋国的吉祥之兆,也是天的大纲。渡河后一定会成功,必定能成为诸侯的霸主。子孙们都会因此受益,君主您不必害怕。’
公子重耳渡过河后,召回令狐、臼衰、桑泉,他们都投降了。晋人害怕了,怀公逃到了高梁。吕甥、冀芮率领军队,在甲午这一天驻扎在庐柳。秦伯派公子絷去军队,军队撤退后,驻扎在郇。辛丑这一天,狐偃和秦、晋的大夫在郇地结盟。壬寅这一天,公子重耳进入晋军。甲辰这一天,秦伯返回。丙午这一天,进入曲沃。丁未这一天,进入绛城,在武宫即位。戊申这一天,怀公在高梁被刺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秦伯纳重耳于晋-注解
惠公:指晋惠公,晋国的一位君主。
秦伯:指秦国的君主。
公子:指晋国的公子重耳,后来的晋文公。
子犯:公子重耳的亲信,姓赵名衰,字子犯。
载璧:携带玉璧,古代用作礼物或信物。
巡于天下:巡游天下,指外出考察或征伐。
怨其多矣:对他的怨恨很多,指对他有很深的怨气。
不忍其死:不忍心看到他死去。
亡:逃离。
河水:黄河,此处比喻坚定的誓言。
沈璧以质:将玉璧沉入河中以示诚意。
董因:晋国的大夫。
大梁:古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
天行:天体运行的规律。
元年:即晋文公即位的第一年。
实沈之星:指古代星宿之一,与晋国有关系。
晋人是居:晋人居住的地方。
兴:兴起,指国家强盛。
大火:指星宿之一,即心宿,与农业有关。
阏伯之星:指古代星宿之一,与天文有关。
大辰:指古代天文中的星宿之一,与农业有关。
后稷:古代传说中的农业神。
唐叔:晋国的始祖,唐叔虞的后代。
封:封地,指给予土地作为封赏。
瞽史记:盲人史官所记录的历史。
嗣续:继承。
如谷之滋:如同谷物的生长一样繁盛。
《泰》之八:占卜所得的卦象,指《易经》中的“泰”卦的第八爻。
天地配亨:天地相合,亨通顺利。
小往大来:小的失去,大的得到。
辰出而以参入:辰星出现而参星消失,都是吉兆。
晋祥:晋国的吉祥之兆。
大纪:重大的规律。
济且秉成:渡过难关并且取得成功。
霸诸侯:成为诸侯的霸主。
子孙赖之:后代可以依靠这个基础。
高梁:古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
庐柳:古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临汾市。
公子絷:晋国的大夫,姓狐名偃,字子絷。
郇:古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临汾市。
狐偃:晋国的大夫,姓狐名偃,字子犯。
曲沃:古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临汾市。
绛:古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临汾市。
武宫:晋文公的宫殿。
怀公:晋怀公,晋惠公的儿子,被废黜的君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秦伯纳重耳于晋-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左传》,记录了春秋时期晋惠公去世后,晋国内乱,秦穆公帮助晋公子重耳归国,最终重耳成功登上君位的历史事件。以下是对每行内容的赏析:
1. 十月,惠公卒。十二月,秦伯纳公子。
此句概述了事件的时间背景,晋惠公在十月去世,秦国在十二月接纳了公子重耳,预示着晋国即将迎来新的变革。
2. 及河,子犯授公子载璧,曰:‘臣从君还轸,巡于天下,怨其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不忍其死,请由此亡。’
子犯是重耳的谋士,此句表现了子犯对重耳的忠诚和对国事的责任感。他愿意与重耳一同流亡,以避免国家陷入内乱。
3. 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河水。’沈璧以质。
重耳对子犯的承诺表示了坚定的决心,以河水为誓,表明与子犯同心同德,沈璧作为信物,象征着双方的信任。
4. 董因迎公于河,公问焉,曰:‘吾其济乎?’对曰:‘岁在大梁,将集天行。元年始受,实沈之星也。实沈之墟,晋人是居。所以兴也。今君当之,无不济矣。’
董因作为占卜者,为重耳占卜,预言了晋国将兴,重耳将成功归国,这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天命和占卜的重视。
5. 君之行也,岁在大火。大火,阏伯之星也,是谓大辰辰以成善,后稷是相,唐叔以封。
此句进一步解释了董因的占卜结果,以天文星象来象征重耳的统治将带来吉祥和繁荣。
6. 瞽史记曰:‘嗣续其祖,如谷之滋。’必有晋国。
引用瞽史记中的话,强调重耳将继承祖先的基业,晋国将因此繁荣昌盛。
7. 臣筮之,得《泰》之八。曰:‘是谓天地配亨,小往大来,今及之矣,何不济之有?’
子犯再次进行筮卜,得到《易经》中的“泰”卦,象征天地相交,阴阳调和,预示着晋国将迎来繁荣昌盛的时期。
8. 且以辰出而以参入,皆晋祥也,而天之大纪也。
此句进一步解释了筮卜结果,辰星和参星的出现都是晋国的吉兆,同时也是天命所归的表现。
9. 济且秉成,必霸诸侯。子孙赖之,君无惧矣。
子犯对重耳的预言,表明重耳将能够成功登基,并且晋国将因此成为霸主,子孙后代将因此而受益。
10. 公子济河,召令狐、臼衰、桑泉,皆降。
重耳成功渡河后,召回旧部,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11. 晋人惧,怀公奔高梁。
晋国旧君怀公因恐惧而逃亡,进一步加剧了晋国的混乱。
12. 吕甥、冀芮帅师,甲午,军于庐柳。
吕甥和冀芮率领军队驻扎在庐柳,意图阻止重耳回国。
13. 秦伯使公子絷如师,师退,次于郇。
秦穆公派遣公子絷去说服吕甥和冀芮的军队,最终使得他们撤退。
14. 辛丑,狐偃及秦、晋大夫盟于郇。
狐偃与秦、晋的大夫在郇地结盟,标志着晋国与秦国之间的合作。
15. 壬寅,公入于晋师。
重耳进入晋国军队,标志着他正式成为晋国的统治者。
16. 甲辰,秦伯还。
秦穆公返回秦国,结束了他的晋国之行。
17. 丙午,入于曲沃。
重耳进入曲沃,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18. 丁未,入绛,即位于武宫。
重耳进入晋国的都城绛,并在武宫即位,成为晋国的君主。
19. 戊申,刺怀公于高梁。
重耳即位后,将怀公刺杀于高梁,结束了晋国的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