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国语》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的学者和历史学家。该书的成书时间不一,后世学者认为它可能是由多位作者根据口述历史整理而成。其内容来源于各个诸侯国的历史叙述,涉及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
内容简要:《国语》是一部史学与政治理论的经典,内容以各个国家的历史为主,重点记载了春秋时期不同诸侯国的政治、军事与外交事件。全书共分为十二篇,分别讲述了不同国家的历史。通过对当时各国风土人情、国家治理、民生百态的详细记录,展现了春秋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秩序。《国语》是了解春秋时期历史与文化的宝贵资料,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伦理与社会制度的重要文献。书中的许多政治智慧和治国理论对后代儒家学者及政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献公伐翟柤-原文
献公田,见翟柤之氛,归寝不寐。
郤叔虎朝,公语之。
对曰:‘床笫之不安邪?抑骊姬之不存侧邪?’
公辞焉。
出遇士,曰:‘今夕君寝不寐,必为翟柤也。’
夫翟柤之君,好专利而不忌,其臣竞谄以求媚,其进者壅塞,其退者拒违。
其上贪以忍,其下偷以幸,有纵君而无谏臣,有冒上而无忠下。
君臣上下各餍其私,以纵其回,民各有心而无所据依。
以是处国,不亦难乎!
君若伐之,可克也。
吾不言,子必言之。
士以告,公悦,乃伐翟柤。
郤叔虎将乘城,其徒曰:‘弃政而役,非其任也。’
郤叔虎曰:‘既无老谋,而又无壮事,何以事君?’
被羽先升,遂克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献公伐翟柤-译文
献公在田地里,看到翟柤的气氛不对,回到寝室就睡不着觉。
郤叔虎早上来朝见献公,献公就告诉他这件事。郤叔虎问:‘是床和席子不舒服吗?还是骊姬不在你身边?’
献公拒绝了他的问题。
献公出门时遇到了士匄,他说:‘今晚您睡不着,一定是关于翟柤的事情。翟柤的君主喜欢独占利益而不顾忌他人,他的臣子们争相谄媚以求得他的欢心,上升的人被阻挡,退下的人被拒绝。上面的人贪婪且忍心,下面的人偷懒且侥幸,没有敢于直言进谏的臣子,也没有敢于忠诚于百姓的官员。君臣上下都满足于自己的私欲,放纵自己的恶行,百姓各自心怀鬼胎,没有可以依靠的。在这样的国家生活,难道不难吗!如果您要讨伐翟柤,是可以取胜的。我不说,您一定会说。’
士匄把这件事告诉了献公,献公很高兴,于是决定讨伐翟柤。
郤叔虎准备上城楼,他的部下说:‘放弃政务去打仗,这不是您的职责。’
郤叔虎回答:‘既然没有老谋深算的人,又没有年轻有为的人,我们怎么能为君主效力?’
他披上战羽,率先登上城楼,最终攻克了翟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献公伐翟柤-注解
献公田:献公田指的是献公的田地,这里可能是指献公在田地里看到某种现象或遭遇了某种事情。
翟柤:翟柤可能是指一个地名或者国名,具体指代不明,但从上下文来看,似乎是一个需要攻打的国家或地区。
氛:氛在这里可能是指一种气氛或者征兆,这里可能是指献公田中出现的某种不祥的气氛或征兆。
归寝不寐:归寝不寐指的是回到寝室后无法入睡,形容心情焦虑或忧虑。
郤叔虎:郤叔虎是献公的一位大臣,可能担任重要职务。
床笫:床笫指的是床上的竹席,这里可能是指床铺。
骊姬:骊姬是献公的宠妃,这里可能是在询问献公是否因为骊姬不在身边而感到不安。
辞焉:辞焉指的是拒绝回答或回避问题。
士:士是献公的一位臣子,这里可能是在向献公献策。
专利:专利指的是独占的权力或利益,这里可能是指翟柤国君独占权力而不顾忌他人。
竞谄:竞谄指的是争相谄媚,即为了讨好而上前奉承。
壅塞:壅塞指的是阻塞,这里可能是指进言者被阻挡,无法向国君传达意见。
拒违:拒违指的是拒绝或违背,这里可能是指退去的人被拒绝或违背意愿。
上贪以忍:上贪以忍指的是上级贪婪且忍心,即不顾及下级的感受。
下偷以幸:下偷以幸指的是下级偷懒且侥幸,即不认真工作而寄希望于侥幸成功。
纵君而无谏臣:纵君而无谏臣指的是放纵国君而不让谏臣进言,即没有人敢于向国君提出批评或建议。
冒上而无忠下:冒上而无忠下指的是冒犯上级而不忠诚于下级,即不尊重上级也不关心下属。
餍其私:餍其私指的是满足私欲,即追求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或集体的利益。
回:回在这里可能是指混乱或动荡,即国家内部混乱不安。
被羽先升:被羽先升指的是郤叔虎穿着羽毛装饰的战袍先登上城墙,表示他率先行动,准备战斗。
克之:克之指的是攻克翟柤,即战胜翟柤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献公伐翟柤-评注
献公田,见翟柤之氛,归寝不寐。此句描绘了献公在田猎中遭遇翟柤之氛,即翟柤的邪气,导致他无法入眠。‘田’字在这里不仅指田猎,也象征着献公的权力范围。‘见’字则表现了献公对邪气的敏感,‘归寝不寐’则揭示了邪气对他精神的影响,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和超自然现象的敬畏态度。
郤叔虎朝,公语之。对曰:‘床笫之不安邪?抑骊姬之不存侧邪?’此段对话展现了郤叔虎的敏锐洞察力。他首先从献公的睡眠问题入手,询问是否因为床笫不安或骊姬不在身边。‘床笫’和‘骊姬’在这里都是隐喻,分别代表家庭和谐和女性陪伴,郤叔虎的提问巧妙地避开了直接指出翟柤的问题,而是从献公的内心感受出发。
公辞焉。出遇士,曰:‘今夕君寝不寐,必为翟柤也。’此句表明献公对郤叔虎的提问有所回避,但士却能准确判断出献公不寐的原因。‘辞’字暗示了献公的犹豫和顾虑,而士的判断则体现了他对国情的深刻理解。
夫翟柤之君,好专利而不忌,其臣竞谄以求媚,其进者壅塞,其退者拒违。此句对翟柤的国君及其臣子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专利’和‘忌’分别代表了权力和节制,‘竞谄’和‘求媚’则揭示了臣子的阿谀奉承。‘壅塞’和‘拒违’则描绘了政治的僵化和腐败。
其上贪以忍,其下偷以幸,有纵君而无谏臣,有冒上而无忠下。此句进一步强调了翟柤国内的政治腐败和道德沦丧。‘贪以忍’和‘偷以幸’分别代表了上层建筑的贪婪和下层民众的侥幸心理。‘纵君’和‘谏臣’、‘冒上’和‘忠下’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君臣关系的颠倒。
君臣上下各餍其私,以纵其回,民各有心而无所据依。此句对翟柤国内的政治生态进行了总结。‘各餍其私’揭示了君臣之间各自为政,不顾国家大局。‘以纵其回’则表明政治腐败已经深入骨髓,无法自拔。‘民各有心’则反映了民众对国家政治的失望和迷茫。
以是处国,不亦难乎!君若伐之,可克也。吾不言,子必言之。”此句是士对献公的劝告。他直言翟柤国内的政治腐败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建议献公出兵讨伐。‘以是处国’是对翟柤国现状的总结,‘君若伐之,可克也’则是对献公的直接建议。
士以告,公悦,乃伐翟柤。郤叔虎将乘城,其徒曰:‘弃政而役,非其任也。’此段描述了献公采纳士的建议,决定伐翟柤,以及郤叔虎在战争中的表现。‘公悦’表明献公对士的建议表示赞同,‘弃政而役’则反映了献公在战争中的果断决策。
郤叔虎曰:‘既无老谋,而又无壮事,何以事君?’被羽先升,遂克之。此句展现了郤叔虎的忠诚和勇敢。面对部下的质疑,他坚定地表示自己虽然没有老谋深算,但也不会因为缺乏壮举而放弃对国家的忠诚。‘被羽先升’则描绘了他在战斗中的英勇形象,‘遂克之’则表明了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