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闵公-闵公元年

作者: 相传为左丘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

年代: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

内容简要: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纲,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闵公-闵公元年-原文

【经】

元年春,王正月。

齐人救邢。

夏六月辛酉,葬我君庄公。

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落姑。季子来归。

冬,齐仲孙来。

【传】

元年春,不书即位,乱故也。

狄人伐邢。管敬仲言于齐侯曰:“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暱,不可弃也。宴安酖毒,不可怀也。《诗》云:‘岂不怀归,畏此简书。’简书,同恶相恤之谓也。请救邢以从简书。”齐人救邢。

夏六月,葬庄公,乱故,是以缓。

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落姑,请复季友也。齐侯许之,使召诸陈,公次于郎以待之。季子来归,嘉之也。

冬,齐仲孙湫来省难。书曰“仲孙”,亦嘉之也。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对曰:“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公曰:“鲁可取乎?”对曰:“不可,犹秉周礼。周礼,所以本也。臣闻之,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从之。鲁不弃周礼,未可动也。君其务宁鲁难而亲之,亲有礼,因重固,间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

晋侯作二军,公将上军,大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以灭耿、灭霍、灭魏。还,为大子城曲沃。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以为大夫。士蒍曰:“大子不得立矣,分之都城而位以卿,先为之极,又焉得立。不如逃之,无使罪至。为吴大伯,不亦可乎?犹有令名,与其及也。且谚曰:‘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天若祚大子,其无晋乎?”

卜偃曰:“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启之矣。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今名之大,以从盈数,其必有众。”

初,毕万筮仕于晋,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震》为土,车从马,足居之,兄长之,母覆之,众归之,六体不易,合而能固,安而能杀,公侯之卦也。公侯之子孙,必复其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闵公-闵公元年-译文

【经】

元年春天,周王的正月。

齐国人救援邢国。

夏天六月辛酉日,安葬我们的君主庄公。

秋天八月,鲁公与齐侯在落姑会盟。季子归来。

冬天,齐国的仲孙来访。

【传】

元年春天,没有记载即位的事,是因为国内混乱的缘故。

狄人攻打邢国。管敬仲对齐侯说:“戎狄如同豺狼,不可满足。华夏诸国亲近,不可抛弃。安逸如同毒药,不可贪恋。《诗经》说:‘难道不想回家,只是害怕这简书。’简书,就是共同对付敌人的意思。请救援邢国以遵从简书。”齐国人于是救援邢国。

夏天六月,安葬庄公,因为国内混乱,所以推迟了。

秋天八月,鲁公与齐侯在落姑会盟,请求让季友回国。齐侯答应了,派人去陈国召他回来,鲁公在郎地等待。季子归来,大家都称赞他。

冬天,齐国的仲孙湫来慰问鲁国的灾难。史书上记载为“仲孙”,也是称赞他。仲孙回去后说:“不除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鲁公说:“怎样才能除掉他?”仲孙回答说:“灾难不停止,他将会自取灭亡,您就等着吧。”鲁公说:“鲁国可以攻取吗?”仲孙回答说:“不可以,鲁国仍然秉持周礼。周礼是国家的根本。我听说,国家将要灭亡时,根本必定先动摇,然后枝叶才会随之倒下。鲁国没有抛弃周礼,所以还不能动它。您应该致力于平息鲁国的灾难并亲近它,亲近有礼的国家,依靠稳固的根基,离间那些有二心的人,颠覆昏乱的政权,这是称霸的工具。”

晋侯组建了两支军队,晋公率领上军,太子申生率领下军。赵夙驾驭战车,毕万为车右,他们灭掉了耿国、霍国和魏国。回来后,为太子在曲沃筑城。晋侯赐给赵夙耿地,赐给毕万魏地,任命他们为大夫。士蒍说:“太子恐怕不能继位了,分给他都城并让他担任卿的职位,已经达到了极点,又怎么能继位呢?不如逃走,不要让罪过降临。像吴大伯那样,不也是可以的吗?至少还能留下好名声,比等到灾祸降临要好。而且俗话说:‘如果心中没有瑕疵,又何必担心没有家。’如果上天保佑太子,他难道不会离开晋国吗?”

卜偃说:“毕万的后代一定会昌盛。万,是满数,魏,是大名,以这样的名字开始赏赐,是上天在启示。天子称兆民,诸侯称万民,现在名字如此之大,与满数相符,他必定会有众多的后代。”

当初,毕万在晋国占卜仕途,得到《屯》卦变为《比》卦。辛廖解释说:“吉利。《屯》卦坚固,《比》卦进入,没有比这更大的吉利了,他的后代必定会繁荣昌盛。《震》卦代表土地,车跟随马,脚站在地上,兄长在上面,母亲覆盖着,众人归附,六体不变,合而能固,安而能杀,这是公侯的卦象。公侯的子孙,必定会恢复他们的祖先的地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闵公-闵公元年-注解

元年:指鲁庄公即位的第一个年头,古代纪年法中以君主即位为元年。

王正月:指周历的正月,即农历的十一月,古代以周王的正月为正月。

齐人救邢:齐国出兵救援邢国,邢国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河北省邢台市一带。

庄公:指鲁庄公,鲁国的君主,名同,公元前693年至公元前662年在位。

落姑:地名,位于今山东省境内,具体位置不详。

季子:指季友,鲁国的大夫,因政治原因流亡在外,后被召回。

仲孙:指齐国的仲孙湫,齐国的大夫,前来鲁国慰问。

庆父:指鲁国的庆父,鲁国的权臣,因其专权导致鲁国内乱。

周礼:指周朝的礼制,是周朝的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规范和制度。

晋侯:指晋国的君主,晋国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山西省一带。

赵夙:晋国的大夫,曾为晋侯驾车。

毕万:晋国的大夫,曾为晋侯的右卫。

耿、霍、魏:均为晋国的附属国,位于今山西省境内。

曲沃:晋国的都城,位于今山西省曲沃县。

士蒍:晋国的大夫,曾为晋侯出谋划策。

卜偃:晋国的卜官,负责占卜吉凶。

《屯》之《比》:指《易经》中的卦象,《屯》卦和《比》卦,分别代表困难和团结。

辛廖:晋国的卜官,负责占卜吉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闵公-闵公元年-评注

《春秋》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的历史。本文选自《春秋》中的一段,记载了鲁庄公元年(公元前693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齐国出兵救援邢国,体现了诸侯国之间的互助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戎狄对中原诸侯国的威胁。鲁国与齐国在落姑结盟,召回季友,显示了诸侯国之间的政治联盟和外交策略。仲孙湫的言论则体现了当时对周礼的重视,周礼不仅是政治制度,更是维系社会秩序和文化传承的根本。

从艺术特色来看,《春秋》以简洁的语言记录了历史事件,文字精炼,信息量大。例如,“元年春,王正月”仅用六个字就交代了时间和背景,体现了《春秋》的编年体特点。同时,文中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人物的思想和策略,如管敬仲的谏言、仲孙湫的分析、士蒍的建议等,使历史事件更加生动具体。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鲁庄公元年的历史事件,还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复杂关系。齐国救援邢国、鲁国与齐国结盟、晋国的军事行动等,都是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互动的重要历史事件。此外,文中对周礼的强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礼制的重视,为研究春秋时期的社会制度和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对话,展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是研究春秋时期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闵公-闵公元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66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