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国语》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的学者和历史学家。该书的成书时间不一,后世学者认为它可能是由多位作者根据口述历史整理而成。其内容来源于各个诸侯国的历史叙述,涉及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
内容简要:《国语》是一部史学与政治理论的经典,内容以各个国家的历史为主,重点记载了春秋时期不同诸侯国的政治、军事与外交事件。全书共分为十二篇,分别讲述了不同国家的历史。通过对当时各国风土人情、国家治理、民生百态的详细记录,展现了春秋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秩序。《国语》是了解春秋时期历史与文化的宝贵资料,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伦理与社会制度的重要文献。书中的许多政治智慧和治国理论对后代儒家学者及政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悼公赐魏绛女乐歌钟-原文
十二年,公伐郑,军于萧鱼。
郑伯嘉来纳女、工、妾三十人,女乐二八,歌钟二肆,及宝镈,辂车十五乘。
公锡魏绛女乐一八、歌钟一肆,曰:‘子教寡人和诸戎、狄而正诸华,于今八年,七合诸侯,寡人无不得志,请与子共乐之。’
魏绛辞曰:‘夫和戎、狄,君之幸也。八年之中,七合诸侯,君之灵也。二三子之劳也,臣焉得之?’
公曰:‘微子,寡人无以待戎,无以济河,二三子何劳焉!子其受之。’
君子曰:‘能志善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悼公赐魏绛女乐歌钟-译文
十二年,晋献公攻打郑国,军队驻扎在萧鱼。
郑文公高兴地送来了三十名女子、工匠和妾室,还有十六名女乐,两套歌钟,以及一套宝镈,还有十五辆辂车。
晋献公赐给魏绛十六名女乐和一套歌钟,说:‘你教我如何和戎狄相处,并且使中原各国归顺,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七次会合了诸侯,我没有一件事情是不如愿的,我想和你一起享受这份快乐。’
魏绛推辞说:‘和戎狄相处,是您的幸运。这八年里,七次会合诸侯,那是您的英明,以及那些大臣们的辛劳,我怎么能得到这份荣誉呢?’
晋献公说:‘如果没有你,我无法应对戎狄,也无法渡过黄河,你们有什么辛苦可言!你就接受吧。’
君子评论说:‘能够记住别人的好处,这是美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悼公赐魏绛女乐歌钟-注解
公:指鲁国的国君,即鲁宣公。
郑伯:指郑国的国君,即郑文公。
萧鱼: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为鲁国与郑国交界的地区。
嘉来:表示郑伯前来,表示友好。
纳女:献上女子,这里指赠送美女。
工:工匠,这里指手工艺人。
妾:妾室,古代诸侯贵族的妻子之一。
女乐:女性乐师,即女子组成的乐队。
二八:指十六人,古代以八人为单位计算人数。
歌钟:古代乐器,以铜铸成,有大小不同的钟,用于演奏音乐。
肆:古代计量单位,一肆等于四匹马或八人。
宝镈:古代的一种钟形乐器,用作礼器。
辂车:古代的一种豪华马车。
乘:古代计量单位,一乘等于四匹马。
锡:赠送,赐予。
和戎、狄:与戎、狄民族和好。
正诸华:使中原地区的国家归正,即归顺鲁国。
七合诸侯:七次会合诸侯,即七次召集诸侯国开会。
灵:指君主的德行或神灵的庇佑。
二三子:指魏绛的部下或同僚。
劳:辛劳,贡献。
微子:指魏绛,这里用作对魏绛的尊称。
待戎:对待戎族。
济河:渡过黄河。
子其受之:你接受它吧,表示命令或请求。
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这里可能指古代的贤人。
能志善也:能够立志行善,表示赞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悼公赐魏绛女乐歌钟-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左传》,记载了晋文公十二年(公元前631年)晋国与郑国之间的一次外交互动。文中的每一句话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以下是对每行的逐句赏析。
‘十二年,公伐郑,军于萧鱼。’此句开篇点明了时间背景,‘十二年’指的是晋文公在位的第十二个年头,‘公’指晋文公,‘伐郑’表明晋国对郑国发动了军事行动,‘军于萧鱼’则说明了晋军驻扎的地点。
‘郑伯嘉来纳女、工、妾三十人,女乐二八,歌钟二肆,及宝镈,辂车十五乘。’此句描述了郑伯为了求和,向晋文公献上了大量礼物,包括女性、工匠、妾室、乐女、歌钟、宝镈和辂车等,这些礼物在当时是极为珍贵的。
‘公锡魏绛女乐一八、歌钟一肆,曰:“子教寡人和诸戎、狄而正诸华,于今八年,七合诸侯,寡人无不得志,请与子共乐之。”’晋文公对魏绛的赏赐和表扬,体现了他对魏绛在处理与戎、狄关系以及协调中原诸侯方面所做贡献的认可。‘锡’字表明了赏赐的正式性,‘和诸戎、狄’和‘正诸华’反映了晋文公的治国理念,即通过和亲政策来安抚周边的少数民族,同时维护中原的稳定。
‘魏绛辞曰:“夫和戎、狄,君之幸也。八年之中,七合诸侯,君之灵也。二三子之劳也,臣焉得之?”’魏绛的辞让之态,体现了他的谦逊和忠诚。他首先将和戎、狄的成功归功于君主的英明,然后提到自己只是执行了君主的命令,并不认为自己的功劳有多大。
‘公曰:“微子,寡人无以待戎,无以济河,二三子何劳焉!子其受之。”’晋文公的回应,再次强调了魏绛的贡献,并且表达了自己对魏绛的信任和感激之情。‘微子’是对魏绛的尊称,‘无以待戎’和‘无以济河’则是强调魏绛在处理边疆事务中的重要性。
‘君子曰:“能志善也。”’这句话是对魏绛品德的评价,‘君子’在此处指的是道德高尚的人,‘能志善也’则是对魏绛能够坚守道德准则、忠诚于君主的高度赞扬。
整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晋文公与魏绛之间的互动,展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君臣关系以及道德观念。通过对这段文字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外交策略和道德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