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张侯御郤献子

作者: 《国语》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的学者和历史学家。该书的成书时间不一,后世学者认为它可能是由多位作者根据口述历史整理而成。其内容来源于各个诸侯国的历史叙述,涉及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

内容简要:《国语》是一部史学与政治理论的经典,内容以各个国家的历史为主,重点记载了春秋时期不同诸侯国的政治、军事与外交事件。全书共分为十二篇,分别讲述了不同国家的历史。通过对当时各国风土人情、国家治理、民生百态的详细记录,展现了春秋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秩序。《国语》是了解春秋时期历史与文化的宝贵资料,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伦理与社会制度的重要文献。书中的许多政治智慧和治国理论对后代儒家学者及政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张侯御郤献子-原文

靡笄之役,

郤献子伤,

曰:‘余病喙。’

张侯御,

曰:‘三军之心,在此车也。’

其耳目在于旗鼓。

车无退表,

鼓无退声,

军事集焉。

吾子忍之,

不可以言病。

受命于庙,

受脤于社,

甲胄而效死,

戎之政也。

病未若死,

只以解志。

乃左并辔,

右援桴而鼓之,

马逸不能止,

三军从之。

齐师大败,

逐之,

三周华不注之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张侯御郤献子-译文

在靡笄之战中,郤献子受伤了,他说:‘我嘴巴受伤了。’张侯驾车,说:‘三军的心思,都集中在这一辆战车上。他们的视听集中在旗帜和战鼓上。战车没有后退的标志,战鼓没有停止的声音,军事行动就集中在那里。您忍一忍,不能说受伤。我们在庙堂上接受命令,在社坛上接受祭肉,穿上铠甲和头盔去效命,这是军事的规定。受伤还不像死亡那么严重,只是让人意志消沉。’于是,他左手握住马缰,右手拿起鼓槌击鼓,马匹奔跑起来无法阻止,三军都跟随他冲了出去。齐军大败,被驱逐,绕着华不注山跑了三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张侯御郤献子-注解

靡笄之役:靡笄之役,指春秋时期鲁国与齐国的战争。靡笄,指战争中的战败一方。

郤献子:郤献子,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此处在战争中受伤。

喙:喙,鸟嘴,这里比喻人的嘴,这里指说话。

张侯御:张侯御,指鲁国的大夫张侯,此处担任驾车者。

三军之心:三军之心,指整个军队的士气与决心。

旗鼓:旗鼓,古代战争中用来指挥军队的旗帜和鼓声。

退表:退表,表示撤退的信号。

军事集焉:军事集焉,指军队的集中与集结。

吾子:吾子,古代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现代的‘您’。

受命于庙:受命于庙,指在太庙接受君命,表示战争的合法性。

受脤于社:受脤于社,指在社庙接受祭品,表示对神灵的敬奉。

甲胄:甲胄,古代士兵的铠甲。

效死:效死,指效命于国家,即使战死也在所不惜。

戎之政:戎之政,指军事纪律。

左并辔:左并辔,指用左手握住马缰绳。

右援桴而鼓之:右援桴而鼓之,指用右手拿起鼓槌击鼓。

马逸:马逸,指马奔跑失控。

三周华不注之山:三周华不注之山,指齐军被鲁军追击,一直逃跑到华不注山周围三周。华不注,山名,位于今山东济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张侯御郤献子-评注

靡笄之役,郤献子伤,曰:‘余病喙。’

此句描绘了郤献子在靡笄之战中受伤的情景。‘靡笈’可能指的是战车上的装饰,‘笈’字在古文中也有‘败’之意,暗示了战斗的激烈。郤献子受伤后,以‘病喙’自嘲,这里的‘喙’可能指的是战车的车辕,‘病喙’即‘病车辕’,形象地表达了他对战斗不利状况的无奈。

张侯御,曰:‘三军之心,在此车也。其耳目在于旗鼓。车无退表,鼓无退声,军事集焉。’

张侯在此处扮演了激励和指挥的角色。他强调三军的心思集中在战车上,而战车的行动则依赖于旗帜和鼓声的指引。这里的‘旗鼓’是古代军队中的信号系统,旗帜和鼓声的变化可以传达不同的战斗指令。张侯的这一番话既是对郤献子的安慰,也是对全军士气的鼓舞。

‘车无退表,鼓无退声,军事集焉。’这句话反映了古代战争的纪律性和组织性。在战场上,战车和鼓声的稳定是军队行动有序的保证,任何退却的迹象都可能引发全军溃败。

‘吾子忍之,不可以言病。’

张侯的话语中透露出对郤献子坚强的期望。‘忍之’意味着忍受痛苦,不向困难屈服。在古代战争中,士兵的坚韧和毅力是取胜的关键。

‘受命于庙,受脤于社,甲胄而效死,戎之政也。’

这句话强调了军队的忠诚和职责。‘受命于庙’指的是在庙堂之上接受君王的命令,‘受脤于社’则是指在国家神社接受神灵的祝福。穿上甲胄,效命于战场,是军人的天职。

‘病未若死,只以解志。’

张侯的这一句话是对郤献子的进一步鼓励。他认为病痛虽然痛苦,但与死亡相比,还是可以忍受的。‘解志’意味着放下心中的顾虑,坚定战斗的意志。

‘乃左并辔,右援桴而鼓之,马逸不能止,三军从之。’

此句描绘了张侯在激励郤献子后,亲自挥舞鼓槌,鼓舞士气。‘左并辔’和‘右援桴’分别指驾驭战车和击鼓的动作,形象地展现了张侯的英勇和果断。马逸不能止,说明战车的速度极快,军队的士气也被激发到极致。

‘齐师大败,逐之,三周华不注之山。’

最后一句描述了齐军在这场战斗中的惨败。‘三周华不注之山’可能指的是齐军溃败后逃窜的方向,也反映了战斗的激烈程度。整个故事通过张侯的激励和郤献子的勇敢,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英雄主义精神。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张侯御郤献子》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656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