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叔向论忧德不忧贫

作者: 《国语》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的学者和历史学家。该书的成书时间不一,后世学者认为它可能是由多位作者根据口述历史整理而成。其内容来源于各个诸侯国的历史叙述,涉及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

内容简要:《国语》是一部史学与政治理论的经典,内容以各个国家的历史为主,重点记载了春秋时期不同诸侯国的政治、军事与外交事件。全书共分为十二篇,分别讲述了不同国家的历史。通过对当时各国风土人情、国家治理、民生百态的详细记录,展现了春秋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秩序。《国语》是了解春秋时期历史与文化的宝贵资料,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伦理与社会制度的重要文献。书中的许多政治智慧和治国理论对后代儒家学者及政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叔向论忧德不忧贫-原文

叔向见韩宣子,

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

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

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

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

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

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宣子拜稽首焉,

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叔向论忧德不忧贫-译文

叔向去见韩宣子,宣子因为贫穷而感到忧虑,叔向却向他道贺,宣子说:‘我虽然有卿的称号,但实际上却没有相应的财富,无法与那些富有的人交往,因此我感到忧虑,你为什么还要向我道贺呢?’叔向回答说:‘以前栾武子没有一顷田地,他的宫室也不完备,宗庙的器物也不齐全,但他宣扬自己的德行,遵守国家的法度,因此他的名声传遍了诸侯国,诸侯都亲近他,戎狄也归附他,这样才使晋国得以安定,他在执行刑罚时没有过失,因此免于灾祸。等到桓子骄纵奢侈,贪得无厌,任意行事,借贷财物,聚敛财富,本应遭遇灾祸,却因为栾武子的德行而得以善终。桓子去世后,怀子改正了桓子的行为,继续发扬栾武子的德行,本可以免于灾祸,却因为桓子的罪过而逃亡到楚国。至于郤昭子,他的财富相当于国家的一半,他的家族财富相当于三军的一半,他依仗自己的财富和宠爱,在国中骄横跋扈,最终他的身体在朝堂上被处死,他的家族在绛地被灭绝。如果不是这样,那八郤家族,有五大夫和三位卿,他们的宠爱是多么的大,可是一朝之间就被消灭,没有人为他们感到悲哀,只因为他们没有德行。现在您虽然有栾武子那样的贫穷,但我认为您能够继承他的德行,因此向您道贺。如果您不担心德行的建立,而只担心财富的不足,那么连安慰您的时间都没有,哪里还有道贺的余地呢?’宣子听了,跪拜并磕头说:‘我韩起将亡国,多亏了您让我得以保全,这不是我韩起敢独自接受这份恩赐的,从桓叔以下,大家都感激您的赐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叔向论忧德不忧贫-注解

叔向:叔向,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思想家,以智慧和品德著称。

韩宣子:韩宣子,春秋时期晋国韩氏家族的成员,晋国卿大夫之一,此处在文中是叔向的对话对象。

忧贫:忧贫,担忧贫穷,这里指韩宣子因家境贫寒而忧虑。

贺:贺,表示祝贺,这里叔向祝贺韩宣子。

卿之名:卿之名,指韩宣子作为晋国卿大夫的名号。

无其实:无其实,没有实际财富或地位。

从二三子:从二三子,跟随其他贵族。

是以:是以,因此。

昔:昔,从前,过去。

栾武子:栾武子,春秋时期晋国栾氏家族的成员,以清廉著称。

无一卒之田:无一卒之田,没有一块士兵耕种的田地,形容贫穷。

其宫不备其宗器:其宫不备其宗器,他的宫殿没有准备宗庙祭祀的器物,形容节俭。

宣其德行:宣其德行,宣扬他的德行。

顺其宪则:顺其宪则,遵循法律和制度。

使越于诸侯:使越于诸侯,使他的名声超过诸侯。

戎、狄怀之:戎、狄怀之,使戎狄部落对他怀有敬意。

以正晋国:以正晋国,以使晋国安定。

行刑不疚:行刑不疚,执行刑罚没有愧疚。

以免于难:以免于难,以免遭受灾难。

桓子:桓子,栾武子的儿子,以骄奢淫逸著称。

骄泰奢侈:骄泰奢侈,骄横奢侈。

贪欲无艺:贪欲无艺,贪得无厌。

略则行志:略则行志,稍微有所作为就随心所欲。

假贷居贿:假贷居贿,借债而贪污。

赖武之德:赖武之德,依靠武子的德行。

怀子:怀子,桓子的儿子,即栾怀子。

改桓之行:改桓之行,改变桓子的行为。

修武之德:修武之德,修养武子的德行。

离桓之罪:离桓之罪,脱离桓子的罪责。

以亡于楚:以亡于楚,因此逃亡到楚国。

郤昭子:郤昭子,春秋时期晋国郤氏家族的成员。

其富半公室:其富半公室,他的财富相当于公室的一半。

其家半三军:其家半三军,他的家族财富相当于三军的一半。

恃其富宠:恃其富宠,依仗他的财富和宠爱。

以泰于国:以泰于国,在国家中骄横。

其身尸于朝:其身尸于朝,他的尸体被陈列在朝廷上,指被杀。

其宗灭于绛:其宗灭于绛,他的家族在绛地被灭。

八郤:八郤,指晋国八个郤氏家族。

五大夫三卿:五大夫三卿,指五个大夫和三个卿。

其宠大矣:其宠大矣,他们的宠爱很大。

一朝而灭:一朝而灭,一夜之间被灭。

莫之哀也:莫之哀也,没有人为他们感到悲哀。

唯无德也:唯无德也,只是因为没有德行。

吾子:吾子,对对方的尊称。

货:货,财物,这里指财富。

吊:吊,慰问。

拜稽首:拜稽首,古代的一种敬礼,跪拜并磕头。

起也将亡:起也将亡,起,指韩宣子,起也将亡,指韩宣子即将死去。

赖子存之:赖子存之,依靠你而得以存活。

专承之:专承之,独自接受。

其自桓叔以下:其自桓叔以下,从桓叔开始。

嘉吾子之赐:嘉吾子之赐,赞赏你的赠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叔向论忧德不忧贫-评注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此段对话展现了叔向与韩宣子之间的智慧与德行较量。叔向见到韩宣子因贫困而忧虑,却反而祝贺他,这种看似矛盾的举动,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这句话揭示了韩宣子内心的矛盾。他虽然拥有卿的名号,但实际上却无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地位,这种名实不符的状态使他感到忧虑。

叔向的回答‘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

这段话以栾武子为例,说明了德行的重要性。栾武子虽然贫穷,但他的德行高尚,得到了诸侯的尊敬和戎狄的归附,从而使得晋国得以安定,他本人也因德行而免于灾难。

叔向接着说‘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

这里对比了桓子的行为,桓子因骄奢淫逸、贪得无厌而最终招致灾难,但因为他父亲栾武子的德行,才得以善终。

叔向进一步指出‘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

这里强调了德行的传承和修正的重要性。怀子通过改变父亲桓子的错误行为,继承和发扬了武子的德行,从而避免了灾难。

叔向最后说‘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

这段话以郤昭子为例,说明了财富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安宁。郤昭子虽然富有,但因恃富而骄,最终导致家族灭亡。

叔向总结道‘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

这里叔向对韩宣子的赞赏,认为他虽然贫穷,但能够继承和发扬栾武子的德行,因此值得祝贺。

韩宣子听后‘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韩宣子对叔向的教诲表示感激,并承诺将继承和发扬叔向的教诲,这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德行和教化的价值观念。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叔向论忧德不忧贫》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653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