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国语》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的学者和历史学家。该书的成书时间不一,后世学者认为它可能是由多位作者根据口述历史整理而成。其内容来源于各个诸侯国的历史叙述,涉及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
内容简要:《国语》是一部史学与政治理论的经典,内容以各个国家的历史为主,重点记载了春秋时期不同诸侯国的政治、军事与外交事件。全书共分为十二篇,分别讲述了不同国家的历史。通过对当时各国风土人情、国家治理、民生百态的详细记录,展现了春秋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秩序。《国语》是了解春秋时期历史与文化的宝贵资料,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伦理与社会制度的重要文献。书中的许多政治智慧和治国理论对后代儒家学者及政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叔向母谓羊舌氏必灭-原文
叔鱼生,其母视之,曰:‘是虎目而豕喙,鸢肩而牛腹,溪壑可盈,是不可餍也,必以贿死。’
遂不视。
杨食我生,叔向之母闻之,往,及堂,闻其号也,乃还,曰:‘其声,豺狼之声,终灭羊舌氏之宗者,必是子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叔向母谓羊舌氏必灭-译文
叔鱼出生时,他的母亲看到他,说:‘他的眼睛像老虎,嘴巴像猪,肩膀像鹰,肚子像牛,这样的胃口是无法满足的,他一定会因为贪婪而死去。’于是不再看他。
杨食我出生时,叔向的母亲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去看了看,等她走到厅堂时,听到了他的哭声,就回来了,说:‘那哭声,是豺狼的哭声,最终会灭绝羊舌氏家族的人,一定是这个孩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叔向母谓羊舌氏必灭-注解
叔鱼生:叔鱼,人名,此处指叔鱼出生。生,指出生。
虎目而豕喙:虎目,指眼睛像虎一样有神;豕喙,指嘴巴像猪一样宽阔。形容叔鱼的外貌奇特。
鸢肩而牛腹:鸢肩,指肩膀像鸢鸟一样宽阔;牛腹,指腹部像牛一样宽阔。形容叔鱼的身体特征。
溪壑可盈:溪壑,指山谷,此处比喻叔鱼的胃口很大,无法满足。
不可餍也:餍,满足。不可餍也,指无法满足。
贿死:贿,用财物买通;死,死亡。贿死,指因贪污受贿而死亡。
杨食我生:杨食我,人名,此处指杨食我出生。
叔向之母:叔向,人名;母,指叔向的母亲。
号:号,哭声。
豺狼之声:豺狼,指凶猛的野兽;之声,指声音。形容杨食我的哭声凶猛。
灭羊舌氏之宗:灭,消灭;羊舌氏,指羊舌氏家族;宗,家族。灭羊舌氏之宗,指消灭羊舌氏家族。
必是子也:是,这个;子,儿子。必是子也,指必定是这个儿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叔向母谓羊舌氏必灭-评注
叔鱼生,其母视之,曰:‘是虎目而豕喙,鸢肩而牛腹,溪壑可盈,是不可餍也,必以贿死。’遂不视。
此句描述了叔鱼出生时,其母的观察和评价。‘虎目而豕喙’形象地描绘了叔鱼的外貌特征,虎目象征着其眼神锐利,豕喙则暗示其性格凶猛。‘鸢肩而牛腹’进一步描绘了叔鱼的体态,鸢肩意味着其肩宽背阔,牛腹则表示其胃口极大。‘溪壑可盈’比喻叔鱼的欲望无穷,‘不可餍也’则强调其贪婪的本性。‘必以贿死’是对叔鱼未来命运的预言,暗示其终因贪婪而丧命。‘遂不视’表明其母对叔鱼的失望和绝望,不愿再看到他。
杨食我生,叔向之母闻之,往,及堂,闻其号也,乃还,曰:‘其声,豺狼之声,终灭羊舌氏之宗者,必是子也。’
此句描述了叔向出生时,其母的反应和预言。‘杨食我生’中的‘杨’和‘食我’可能暗示叔向的名字,而‘生’则表明其出生。叔向之母听到叔向的哭声后,前往堂上,但听到哭声后便返回。‘其声,豺狼之声’是对叔向哭声的形容,豺狼之声象征着凶猛和残忍。‘终灭羊舌氏之宗者,必是子也’是对叔向未来的预言,暗示他将成为羊舌氏家族的毁灭者。这一预言反映了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命运和家族兴衰的重视,以及母亲对子女未来的担忧和预感。
这两句古文通过形象的比喻和预言,展现了古人对命运、性格和家族命运的深刻洞察。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中国母性的伟大和对子女未来的深切关怀。叔鱼和叔向的形象和命运,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主题,用以警示后人,贪婪和残忍往往会导致悲剧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