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国语》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的学者和历史学家。该书的成书时间不一,后世学者认为它可能是由多位作者根据口述历史整理而成。其内容来源于各个诸侯国的历史叙述,涉及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
内容简要:《国语》是一部史学与政治理论的经典,内容以各个国家的历史为主,重点记载了春秋时期不同诸侯国的政治、军事与外交事件。全书共分为十二篇,分别讲述了不同国家的历史。通过对当时各国风土人情、国家治理、民生百态的详细记录,展现了春秋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秩序。《国语》是了解春秋时期历史与文化的宝贵资料,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伦理与社会制度的重要文献。书中的许多政治智慧和治国理论对后代儒家学者及政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周语-郑厉公与虢叔杀子颓纳惠王-原文
惠王二年,边伯、石速、蒍国出王而立子颓。
王处于郑三年。
王子颓饮三大夫酒,子国为客,乐及遍儛。
郑厉公见虢叔,曰:‘吾闻之,司寇行戮,君为之不举,而况敢乐祸乎!今吾闻子颓歌舞不息,乐祸也。夫出王而代其位,祸孰大焉!临祸忘忧,是谓乐祸。祸必及之,盍纳王乎?’
虢叔许诺。
郑伯将王自圉门入,虢叔自北门入,杀子颓及三大夫,王乃入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周语-郑厉公与虢叔杀子颓纳惠王-译文
惠王在位的第二年,边伯、石速、蒍国这三位大臣把惠王赶出了王位,自己扶持王子颓即位。
惠王在郑国住了三年。
王子颓喝着三位大夫的酒,子国作为客人,宴会的音乐和舞蹈非常热闹。
郑厉公见到虢叔,说:‘我听说,如果司寇执行死刑,君主都会停止一切活动表示哀悼,更何况是敢于享受灾祸呢!现在听说子颓不停地唱歌跳舞,这是在享受灾祸。把君主赶下台自己取而代之,还有比这更大的灾祸吗!面对灾祸却忘记了忧虑,这叫做享受灾祸。灾祸一定会降临到他身上,为什么不让他回王位呢?’
虢叔答应了。
郑伯带领惠王从圉门进入,虢叔从北门进入,杀死了子颓和那三位大夫,惠王这才得以回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周语-郑厉公与虢叔杀子颓纳惠王-注解
惠王二年:指周惠王在位的第二年,即公元前659年。
边伯:周朝的官员,具体身份不详。
石速:周朝的官员,具体身份不详。
蒍国:古代国家名,位于今湖北省境内。
出王:指废黜国王,使他离开王位。
子颓:周惠王的儿子,因某些原因被立为王。
王处于郑三年:指周惠王被废黜后,在郑国居住了三年。
三大夫:指三个高级官员,具体身份不详。
子国:周惠王的儿子,此处可能是作为宾客参加宴会。
乐及遍儛:乐,指音乐;及,到达;遍儛,遍地的舞蹈。整个短语的意思是音乐和舞蹈遍布全场。
郑厉公:郑国的国君,具体是哪位郑厉公不确定。
虢叔:虢国的国君或其家族成员。
司寇行戮:司寇,古代官名,掌管刑狱;行戮,执行死刑。
君为之不举:君,国君;不举,不举行祭祀或朝会等仪式,表示哀悼。
乐祸:以他人的灾祸为乐。
出王而代其位:废黜国王,自己取而代之。
临祸忘忧:面对灾祸却忘记忧虑。
是谓乐祸:这就是所谓的以灾祸为乐。
祸必及之:灾祸必然降临到他的头上。
盍纳王乎:盍,何不;纳王,迎接国王。整个短语的意思是为什么不迎接国王呢?
圉门:古代宫门名,位于宫殿的北面。
北门:宫殿的北门。
杀子颓及三大夫:杀死子颓和三个大夫。
王乃入也:国王这才得以进入宫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周语-郑厉公与虢叔杀子颓纳惠王-评注
惠王二年,边伯、石速、蒍国出王而立子颓。这句古文描述了周惠王二年发生的一件重大政治事件。‘惠王二年’表明了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边伯、石速、蒍国’是参与政变的权臣,‘出王’指的是废黜惠王,‘立子颓’则是拥立惠王的儿子子颓为新王。这一段文字简洁而有力,勾勒出了一个宫廷政变的轮廓。
王处于郑三年。这句话说明了惠王被废后,他在郑国流亡了三年。这里的‘郑’可能指的是郑国,也可能是惠王流亡的地点。这一段落反映了惠王在位期间的动荡不安,以及他在外流亡的艰辛。
王子颓饮三大夫酒,子国为客,乐及遍儛。这一句描绘了王子颓在流亡期间的生活。‘饮三大夫酒’表明王子颓的生活相对奢华,‘子国为客’说明子国是王子颓的客人,‘乐及遍儛’则描绘了宴会上的欢乐场景。这一段文字通过对王子颓生活的描写,反映了他在流亡期间的生活态度。
郑厉公见虢叔,曰:‘吾闻之,司寇行戮,君为之不举,而况敢乐祸乎!今吾闻子颓歌舞不息,乐祸也。’郑厉公与虢叔的对话展现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尖锐。郑厉公引用了‘司寇行戮,君为之不举’的古训,强调了对国家政治稳定的重视。他指责王子颓‘乐祸’,即以国家的灾难为乐,这是一种对国家政治的不负责任。
夫出王而代其位,祸孰大焉!临祸忘忧,是谓乐祸。祸必及之,盍纳王乎?”郑厉公的这一段话进一步阐述了政治斗争的严重性。他强调废黜惠王、立子颓的行为是极大的祸患,因为这是对国家政治秩序的破坏。他提出‘乐祸’的观点,认为这种对国家灾难的漠视必将导致灾祸的降临。
虢叔许诺。郑伯将王自圉门入,虢叔自北门入,杀子颓及三大夫,王乃入也。”这一段描述了郑厉公与虢叔共同策划的政变行动。‘虢叔许诺’表明虢叔同意参与政变,‘郑伯将王自圉门入’和‘虢叔自北门入’则描绘了政变的实施过程。‘杀子颓及三大夫’是政变的高潮,表明了政变的决心和手段。最后,‘王乃入也’则说明政变成功,惠王得以复位。
整篇古文通过对宫廷政变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复杂性和残酷性。作者以简洁的文字,生动地描绘了政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事件的全貌。同时,通过对郑厉公与虢叔的对话,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以及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这篇古文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同时也展现了古人对政治、人性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