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周语-王孙说请勿赐叔孙侨如

作者: 《国语》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的学者和历史学家。该书的成书时间不一,后世学者认为它可能是由多位作者根据口述历史整理而成。其内容来源于各个诸侯国的历史叙述,涉及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

内容简要:《国语》是一部史学与政治理论的经典,内容以各个国家的历史为主,重点记载了春秋时期不同诸侯国的政治、军事与外交事件。全书共分为十二篇,分别讲述了不同国家的历史。通过对当时各国风土人情、国家治理、民生百态的详细记录,展现了春秋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秩序。《国语》是了解春秋时期历史与文化的宝贵资料,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伦理与社会制度的重要文献。书中的许多政治智慧和治国理论对后代儒家学者及政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周语-王孙说请勿赐叔孙侨如-原文

简王八年,鲁成公来朝,使叔孙侨如先聘且告。

见王孙说,与之语。

说言于王曰:‘鲁叔孙之来也,必有异焉。其享觐之币薄而言谄,殆请之也;若请之,必欲赐也。鲁执政唯强,故不欢焉而后遣之;且其状方上而锐下,宜触冒人。王其勿赐。若贪陵之人来而盈其愿,是不赏善也,且财不给。故圣人之施舍也议之,其喜怒取与亦议之。是以不主宽惠,亦不主猛毅,主德义而已。’

王曰:‘诺。’

使私问诸鲁,请之也。

王遂不赐,礼如行人。

及鲁侯至,仲孙蔑为介,王孙说与之语,说让。

说以语王,王厚贿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周语-王孙说请勿赐叔孙侨如-译文

简王八年,鲁国的成公前来朝见,派叔孙侨如先来拜访并且告知情况。

见到王孙说后,与他交谈。王孙说对成公说:‘鲁国的叔孙侨如这次来,必定有什么不同寻常的事情。他献上的礼物少,言语却很恭维,恐怕是来请求什么的;如果真是请求,那肯定是希望得到赏赐。鲁国的执政者只有强者,所以他不高兴就打发他走了;而且他的样子是上面宽而下面尖,应该会触犯人。您最好不要赏赐他。如果贪得无厌的人来了并且满足了他们的愿望,这就不算是奖励善行,而且财物也供应不上。所以圣人对于施舍是有考虑的,他们的喜怒和给予也是经过考虑的。因此,他们既不主张宽容仁惠,也不主张严厉刚毅,只主张德行和义理而已。’

成公说:‘好吧。’派人私下询问鲁国,确认是否是来请求的。成公于是没有赏赐,按照外交使者的礼节对待他。

等到鲁成公到达时,仲孙蔑作为副使,王孙说与他交谈,王孙说进行了责备。

王孙说把这件事告诉了成公,成公便给了他丰厚的贿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周语-王孙说请勿赐叔孙侨如-注解

简王:指春秋时期的简王,即周简王,周朝的君主。

鲁成公:鲁国的君主,名为姬黑肱,是鲁国的国君。

朝:古代指诸侯国或臣子到朝廷拜见君主或朝贡。

使:派遣,指简王派遣使者。

叔孙侨如:鲁国的一位大夫,姓叔孙,名侨如。

聘:古代外交使节之间的聘问,即互相访问。

告:报告,告知。

王孙说:指周王室的贵族,王孙是贵族的姓氏,说为其名。

享觐:享,享受;觐,朝见。指诸侯国君主到周王朝拜见。

币:古代用作聘问或赠礼的财物。

薄:少,不足。

谄:奉承,谄媚。

殆:大概,可能。

请:请求。

赐:赏赐,赐予。

执政:掌权,执政者。

强:强势,强大。

欢:高兴,满意。

遣:派遣,送走。

状:外表,形态。

方上而锐下:上方宽阔,下方尖锐,形容其姿态。

触冒人:触犯他人,指容易引起冲突。

贪陵之人:贪婪而傲慢的人。

盈其愿:满足其愿望。

不赏善:不奖励善良的行为。

财不给:财政支出不足。

施舍:给予,赐予。

议之:讨论,考虑。

喜怒取与:喜怒之情,给予与索取。

主宽惠:主张宽容和恩惠。

猛毅:严厉和刚毅。

德义:道德和义理。

诺:答应,同意。

私问:私下询问。

行人:古代外交使节。

仲孙蔑:鲁国的一位大夫,姓仲孙,名蔑。

为介:作为副使。

让:谦让,表示礼貌。

厚贿:给予丰厚的贿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周语-王孙说请勿赐叔孙侨如-评注

简王八年,鲁成公来朝,使叔孙侨如先聘且告。

此句开篇点明时间与事件,简王八年,鲁成公前来朝贡,派遣叔孙侨如先行聘问并传达信息。‘使’字体现了周朝时期的礼仪制度,表明君臣之间的尊卑关系。

见王孙说,与之语。

‘见’字表明鲁成公与王孙说相遇,‘与之语’则展现了两国使者之间的交流,体现了古代外交的礼节。

说言于王曰:‘鲁叔孙之来也,必有异焉。’

王孙说对简王说,鲁成公此次前来必有不同寻常之处,‘必有异焉’用词精妙,暗示了鲁成公此行的目的并非单纯朝贡。

‘其享觐之币薄而言谄,殆请之也;若请之,必欲赐也。’

王孙说进一步分析鲁成公此行的动机,认为其贡品轻薄,言语谄媚,疑似有求于简王,而求必有所赐,体现了古代外交中贿赂的普遍现象。

‘鲁执政唯强,故不欢焉而后遣之;且其状方上而锐下,宜触冒人。’

王孙说认为鲁国执政者强势,简王不悦而遣返,‘方上而锐下’形容鲁成公的举止,认为其有冒犯他人的可能。

‘王其勿赐。若贪陵之人来而盈其愿,是不赏善也,且财不给。’

王孙说建议简王不要赐予鲁成公所求之物,认为这样既不赏善,又可能导致财政困难。

‘故圣人之施舍也议之,其喜怒取与亦议之。是以不主宽惠,亦不主猛毅,主德义而已。’

王孙说以圣人的施舍为喻,强调简王在赐予或拒绝赐予时应有深思熟虑,不应只以宽惠或猛毅为主,而应以德义为准则。

‘王曰:‘诺。’使私问诸鲁,请之也。’

简王采纳王孙说的建议,私下询问鲁国使者,确认其是否有所请求。

‘王遂不赐,礼如行人。’

简王最终没有赐予鲁成公所求之物,但仍然按照礼仪接待了鲁国使者。

‘及鲁侯至,仲孙蔑为介,王孙说与之语,说让。’

鲁侯到达后,仲孙蔑作为使者,王孙说与他交谈,‘说让’表示王孙说在交谈中谦让有礼。

‘说以语王,王厚贿之。’

王孙说将交谈内容告知简王,简王对仲孙蔑给予了丰厚的贿赂,体现了古代外交中贿赂的普遍现象。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周语-王孙说请勿赐叔孙侨如》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648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