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襄公-襄公十二年

作者: 相传为左丘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稍晚。

年代: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

内容简要: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纲,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襄公-襄公十二年-原文

【经】

十有二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我东鄙,围台。

季孙宿帅师救台,遂入郓。

夏,晋侯使士鲂来聘。

秋九月,吴子乘卒。

冬,楚公子贞帅师侵宋。

公如晋。

【传】

十二年春,莒人伐我东鄙,围台。季武子救台,遂入郓,取其钟以为公盘。

夏,晋士鲂来聘,且拜师。

秋,吴子寿梦卒。临于周庙,礼也。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是故鲁为诸姬,临于周庙。为邢、凡、蒋、茅、胙、祭,临于周公之庙。

冬,楚子囊、秦庶长无地伐宋,师于扬梁,以报晋之取郑也。

灵王求后于齐。齐侯问对于晏桓子,桓子对曰:“先王之礼辞有之,天子求后于诸侯,诸侯对曰:‘夫妇所生若而人。妾妇之子若而人。’无女而有姊妹及姑姊妹,则曰:‘先守某公之遗女若而人。’”齐侯许昏,王使阴里结之。

公如晋,朝,且拜士鲂之辱,礼也。

秦嬴归于楚。楚司马子庚聘于秦,为夫人宁,礼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襄公-襄公十二年-译文

【经】

鲁国第十二年春天,周历二月,莒国攻打我国东部边境,包围了台城。

季孙宿率领军队救援台城,随后进入郓城。

夏天,晋侯派遣士鲂前来聘问。

秋天九月,吴国的君主乘去世。

冬天,楚国的公子贞率领军队入侵宋国。

鲁公前往晋国。

【传】

鲁国第十二年春天,莒国攻打我国东部边境,包围了台城。季武子救援台城,随后进入郓城,夺取了他们的钟作为鲁公的盘。

夏天,晋国的士鲂前来聘问,并且拜谢鲁国的军队。

秋天,吴国的君主寿梦去世。在周庙举行丧礼,这是合乎礼制的。凡是诸侯的丧事,异姓的诸侯在外临丧,同姓的诸侯在宗庙临丧,同宗的诸侯在祖庙临丧,同族的诸侯在祢庙临丧。因此,鲁国作为姬姓诸侯,在周庙临丧。对于邢、凡、蒋、茅、胙、祭等国的丧事,则在周公的庙中临丧。

冬天,楚国的子囊和秦国的庶长无地攻打宋国,军队驻扎在扬梁,以报复晋国夺取郑国的行为。

灵王向齐国求婚。齐侯询问晏桓子的意见,晏桓子回答说:“先王的礼辞中有这样的规定,天子向诸侯求婚,诸侯回答说:‘夫妇所生的子女有若干人。妾妇所生的子女有若干人。’如果没有女儿而有姐妹或姑姐妹,就说:‘先守某公的遗女有若干人。’”齐侯答应了婚事,灵王派阴里去缔结婚约。

鲁公前往晋国,朝见晋侯,并且拜谢士鲂的屈辱,这是合乎礼制的。

秦国的嬴氏回到楚国。楚国的司马子庚前往秦国聘问,为夫人安宁,这是合乎礼制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襄公-襄公十二年-注解

莒人:莒国的人,莒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山东省莒县一带。

东鄙:东边的边境地区,鄙指边境或偏远地区。

台: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鲁国东部的一个城邑。

季孙宿:鲁国的大夫,季孙氏是鲁国的显赫家族之一。

郓:地名,位于今山东省郓城县一带,春秋时期属于鲁国。

晋侯:晋国的君主,晋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大国。

士鲂:晋国的大夫,鲂是名字。

吴子乘:吴国的君主,乘是名字,吴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

楚公子贞:楚国的公子,贞是名字,楚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大国。

宋: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位于今河南省东部。

公如晋:鲁国的君主前往晋国,如意为前往。

季武子:即季孙宿,武子是尊称。

钟:古代的一种乐器,也用作礼器。

公盘:鲁国君主使用的礼器,盘是盛放食物的器皿。

吴子寿梦:吴国的君主,寿梦是名字。

周庙:周王室的宗庙,用于祭祀周王室的祖先。

周公之庙:周公旦的宗庙,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鲁国的始祖。

楚子囊:楚国的公子,囊是名字。

秦庶长无地:秦国的庶长,无地是名字,庶长是秦国的一种官职。

扬梁: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宋国的一个城邑。

灵王:周灵王,东周时期的一位君主。

齐侯:齐国的君主,齐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大国。

晏桓子:齐国的大夫,晏是姓氏,桓子是尊称。

阴里:人名,可能是周王室的大夫。

秦嬴:秦国的嬴姓女子,嬴是秦国的国姓。

楚司马子庚:楚国的司马,子庚是名字,司马是楚国的高级官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襄公-襄公十二年-评注

《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历史事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本文选自《春秋》中的一段经文和传文,记录了鲁国在春秋时期的外交、战争和礼仪活动。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本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和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莒国攻打鲁国的东部边境,鲁国派季孙宿率军救援,并攻入郓地,夺取了钟作为鲁君的礼器。这一事件不仅展示了鲁国的军事力量,也体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频繁战争和领土争夺。

晋国派遣士鲂前来聘问,显示了晋国与鲁国之间的外交关系。聘问是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一种礼仪活动,旨在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吴子乘的去世和鲁国在周庙举行的丧礼,则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丧葬礼仪和宗法制度。诸侯国的丧礼根据与周王室的血缘关系,分别在周庙、宗庙、祖庙和祢庙举行,体现了周代宗法制度的严密性和等级观念。

楚国的公子贞率军攻打宋国,目的是报复晋国夺取郑国的行为。这一事件揭示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联盟和敌对关系。楚国的军事行动不仅是对晋国的反击,也是对宋国的威慑,显示了楚国在春秋时期的强大军事实力。

周灵王向齐国求婚,齐侯与晏桓子的对话反映了春秋时期的婚姻礼仪。天子向诸侯求婚时,诸侯需按照先王的礼仪辞令回答,体现了周代礼制的严谨性和等级观念。齐侯答应了婚事,周灵王派遣阴里前去结亲,显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之间的联姻关系。

鲁君前往晋国朝见,并拜谢士鲂的聘问,体现了春秋时期的外交礼仪。朝见和拜谢是诸侯国之间表达敬意和友好关系的重要方式,反映了春秋时期的外交文化和礼仪制度。

秦国的嬴姓女子嫁到楚国,楚国的司马子庚前往秦国聘问,为夫人宁,这一事件展示了春秋时期的婚姻外交和礼仪活动。婚姻不仅是个人和家族的事务,也是国家之间建立联盟和巩固关系的重要手段。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本语言简洁,叙事清晰,体现了《春秋》一贯的简练风格。经文部分以时间顺序记录了重要事件,传文部分则对经文进行了补充和解释,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礼仪文化,为我们研究春秋时期的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左传-襄公-襄公十二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64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